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禄根与贝叶斯 > 第11章 便签

第11章 便签

那份名为“参考_建筑与情感”的文件,像一扇被意外推开的窗,让姜沫窥见了沈知砚内心那片被精心掩埋的风景。那些关于建筑与情绪的论文,那些泛黄的、带着少年意气的草图,尤其是那句“为人心的漂泊提供一个可以落脚的坐标”,都在无声地重塑着他在她心中的形象。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用数据和概率来定义她的冰冷观测者。他是一个内心有着柔软坐标,却选择将自己放逐在理性荒原上的同行人。

这个认知,让她心中那份因“个案研究”而生的芥蒂,悄然溶解了。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对抗着这个世界的不确定——他依靠公式和定理,她依靠“禄根”和经文的隐喻。

再次面对沈知砚时,姜沫的心态已然不同。她不再试图用言语去试探或挑衅,而是更专注于他指导的内容本身。在一次学习使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图像分类的任务中,她反复调整参数,模型的准确率却始终徘徊在一个不高的区间。

沈知砚巡视过来,站在她身后半米处,看着屏幕上的混淆矩阵和损失函数曲线。

“过拟合了。”他言简意赅地指出。

姜沫蹙眉,她理解这个概念,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沈知砚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操作指令,而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她耳中:“可以考虑增加L2正则化,或者……引入Dropout层。有时候,适当的‘遗忘’和‘舍弃’,比一味地‘记忆’所有特征,更能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他的用词依旧是专业的,但“遗忘”和“舍弃”这两个词,在此刻听来,却像是对他们两人处境的一种微妙映照。他是否也在试图“正则化”自己过于复杂的情感,或者“丢弃”掉那个关于建筑的旧梦,以更好地适应他现在选择的道路?

姜沫依言尝试,模型的准确率果然开始稳步提升。她没有道谢,只是抬起头,对他露出了一个了然的、不带任何表演性质的浅笑。

沈知砚看着她脸上的笑容,镜片后的目光似乎闪烁了一下,极快,像流星划过深夜的湖面。他没有回应这个笑容,只是几不可查地点了下头,便移开了视线。但姜沫注意到,他耳廓的边缘,似乎泛起了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红晕。

这个发现,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了细微的涟漪。原来,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理性外壳,也会因为一个简单的、真诚的笑容,而产生如此微妙的“数据波动”。

节目录制已近尾声,导演组策划了一场小型的“科研成果展示会”,邀请了几位中心内部的专家作为评委。姜沫抽到的展示主题,恰好是“情感计算与微表情识别”。

站在准备区的角落,看着其他嘉宾略显紧张地演练,姜沫深吸了一口气。她不是科学家,无法在技术上做出多么深入的阐释。但她有一个优势——她是被观测的“样本”本身。

轮到她上台时,她调整了一下耳麦,目光扫过台下。沈知砚坐在评委席靠边的位置,低着头,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各位老师好,”她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一个被各种传感器和算法反复‘观测’的样本,深刻地体会到了情感计算技术的精妙与……其局限性。”

她的话引起了台下一些专家的兴趣。

“机器可以捕捉到我面部肌肉每秒数十次的微颤动,可以记录我心跳加速的精确时刻,甚至可以分析我脑电波中那些我自己都无法察觉的 pattern。”她顿了顿,目光坦然,“但是,它无法理解,我为什么会在看到一段悲伤影像时,明明心里难过,脸上却要维持笑容。它也无法量化,一种叫做‘执念’的东西,如何在一个人心里扎根、生长,甚至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她说到这里,目光似是无意地,掠过评委席上的沈知砚。他依然低着头,但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我认为,情感计算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将人完全数据化、透明化。而是……”她斟酌着用词,想起了他文件里那句话,“……或许是为那些无法被简单量化的情感和选择,找到一个可以被理解、被尊重的‘置信区间’。在这个区间里,允许矛盾存在,允许‘噪声’出现,允许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异常值’,拥有它独特的意义。”

她用了“置信区间”,这个他惯用的、充满理性色彩的语言,却赋予了她感性的解读。

台下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响起了礼貌性的掌声。几位评委交头接耳,似乎在进行讨论。

姜沫鞠躬下台。经过评委席时,她看到沈知砚终于抬起了头。他的目光穿过人群,与她的视线在空中相遇。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此刻翻涌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审视,有深思,甚至……有一丝极其微弱的、被触动的光。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仿佛第一次真正地“看见”了她。

展示会结束,众人陆续离场。姜沫走在最后,心情是许久未有过的平静与释然。无论结果如何,她终于将自己想说的话,用他或许能理解的方式,传递了出去。

在走廊的转角,沈知砚站在那里,似乎是在等她。夕阳的余晖将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边,软化了他平日里过于锋利的轮廓。

他看着她走近,没有说话,只是递过来一张对折的便签纸。纸张是实验室常用的那种再生纸,粗糙而质朴。

姜沫微微一怔,接过纸条。

沈知砚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依旧复杂难辨,然后便转身离开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姜沫站在原地,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迟疑着,没有立刻打开。

窗外,晚霞绚烂如织锦,预示着明天或许会是一个好天气。

她最终缓缓展开了对折的便签。

上面没有公式,没有数据,只有一行简洁有力、属于沈知砚的字迹:

「你定义了新的置信区间。今晚八点,B3露台,如果你愿意。」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

但姜沫的心脏,却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然后又骤然松开,剧烈地跳动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