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六年( 340 年)十一月初二
初冬的寒意已浸到骨头里,院子里晒着的野菜干被风刮得打卷,阿娘正弯腰把它们收拢进布袋子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 —— 这是全家过冬的备用粮,每一片都金贵得很。米缸就放在屋檐下,缸口盖着的破麻布被风掀起一角,能看见里面只剩下浅浅一层粟米,连缸底都没盖住。刘霖蹲在旁边,看着那点粮食,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喘不过气。
“今年被羯吏拿走那么多粮,这点粟米撑到开春都难,更别说明年的种子了。” 阿娘叹了口气,把布袋子扎紧,塞进屋角的木箱里,“明年要是再旱,咱们可真没活路了。”
大父坐在门槛上,眉头皱成了疙瘩:“可不是嘛,咱们这老骨头,种地越来越费劲,那直辕犁沉得很,牛拉着都费劲,一天也耕不了半亩地,明年要是还这么慢,别说多收粮,能不能种完这两亩地都难说。”
“直辕犁?”刘霖心里突然一动。他猛地想起现代历史课本里学过的 “曲辕犁”—— 好像是唐代的农具,但比之前的直辕犁轻便多了,能调节耕作深浅,还省力,牛拉着不费劲,人也能少遭罪。虽然他记不清完整的结构,但关键的改进点还有印象:犁辕是弯曲的,不是直的;还有个能调节的部件,好像叫 “犁评”,能控制犁头入土的深浅。
要是能做出曲辕犁,是不是就能让耕作效率高些?牛省力,人也能多耕点地,说不定明年就能多收些粟米,不用再怕羯吏催税时拿不出粮食。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在他心里疯长,让他忍不住激动起来。
“大父,” 刘霖凑到老人身边,声音都有点发颤,“咱们能不能把犁具改一改?我想,改了之后可能会省力些,还能多耕点地。”
大父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他:“改犁具?阿霖,你没糊涂吧?老祖宗传下来的直辕犁,咱们用了一辈子,哪那么好改?再说,改坏了可咋整?咱们家可没钱再买新犁了。”
“我没糊涂!”刘霖急忙解释,“我是想,咱们现在的犁辕太直了,拉的时候又沉又费劲,要是把犁辕弄弯一点,顺着拉的劲,牛是不是就省力了?还有,犁头入土的深浅也不好调,要是加个东西,能让咱们想深就深、想浅就浅,种地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他一边说,一边捡起地上的木炭,蹲在泥地上画了起来。先画了个直辕犁的样子,又在旁边画了个弯曲的犁辕,标注出 “犁辕” 两个字,再在犁头上方画了个小部件,标注 “犁评”:“大父你看,这个弯的犁辕,牛拉的时候不用使劲往前顶,顺着弯度走,省力气;这个犁评,咱们挪一挪,就能让犁头深点或浅点,种粟米的时候,深点能扎根,浅点不费劲,多好啊!”
大父凑过去,眯着眼睛看着地上的草图。他种了一辈子地,对犁具再熟悉不过 —— 直辕犁确实沉,每次耕地,牛都累得直喘气,他自己扶着犁把,胳膊也酸得抬不起来,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现在看着刘霖画的弯曲犁辕,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琢磨起来:“这弯辕…… 要是真能顺着劲,说不定还真省点力?可这木头得选硬的,不然耕着地断了可咋整?”
“大父,咱们可以先找块软点的木头,做个小模型试试!” 刘霖赶紧说,“要是模型好用,再找硬木头做真的。您懂犁具,知道哪里要结实,哪里要灵活,咱们一起琢磨,肯定能成!”
阿娘也走了过来,看着地上的草图,又看了看刘霖急切的眼神,轻声对大父说:“阿爹,阿霖这孩子自从大病一场后,心思就比以前细了,说不定真有主意。咱们现在这情况,守着老农具也难多收粮,不如试试,就算改坏了,大不了还能用旧犁,总比坐着等强。”
大父沉默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地上的草图,再看了看米缸里那点可怜的粟米,终于点了点头:“行!那就试试!明天我去后山找块好松木,先做个小样,看看这弯辕到底好不好用。要是真能省力,明年开春就能赶制出真犁,说不定还能多耕半亩地,多收点粮。”
刘霖一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谢谢大父!咱们肯定能成!明年有了新犁,咱们多耕点地,多收点粟米,再也不用怕羯吏催税时拿不出粮食了!”
大父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一点笑意,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倒比咱们这些老骨头有冲劲。不过别高兴太早,改农具可不是容易事,得慢慢琢磨,急不得。”
“我知道!”刘霖点点头,蹲下身,用木炭把草图改得更细致些,一边改一边跟大父解释,“大父你看,这个犁辕的弯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牛不好拉,太小了不省力;这个犁评得用硬点的木头,不然调的时候容易断……”
大父凑在旁边,时不时指着草图问几句:“这个犁头和犁辕咋连接才结实?”“要是遇到硬土,这弯辕能扛住吗?” 刘霖凭着记忆里的知识,结合大父的经验,一点点解释,虽然有些地方说不明白原理,但大父凭着多年用犁的经验,倒也能理解个大概。
阿娘端来一碗温水,递给他们:“别蹲在地上凉着了,喝点水再琢磨。” 她看着爷孙俩凑在地上研究草图的样子,心里也多了点盼头 —— 自从羯吏拿走粮食后,家里就一直笼罩着愁云,现在阿霖有了改良犁具的想法,阿爹也愿意试试,说不定明年真能好起来。
夕阳的余晖透过院子里的老槐树,洒在地上的草图上,把木炭画的线条染成了暖橙色。刘霖看着草图上的曲辕犁,又看了看身边的大父和阿娘,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改良犁具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 找不到合适的木头、做不好关键部件、试耕的时候出问题,但他不怕。
只要能让家里多收点粮,能让大父和阿娘少受点苦,能在这个乱世里多一点活下去的底气,再难他也愿意试一试。这不仅仅是改良一件农具,更是他想为这个家、为自己,在黑暗的乱世里,点亮的一点微光。
当晚,刘霖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琢磨着曲辕犁的结构,想着明天大父去后山找木头,想着怎么把模型做得更像样子。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但只要迈出了这一步,就有了希望。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霜,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 —— 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团温暖的火苗,支撑着他,在这个乱世里,一步步走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