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馨。齐宇的专栏《生命线》因真实感人的医疗故事而声名鹊起,尤其是连载的《雪落念君归》系列,引发广泛关注。出版社找上门来,希望将故事扩展成书。
“你应该把更多医学知识融入进去,”编辑建议道,“比如狼疮患者的生活管理,产后护理要点...”
齐宇欣然同意,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关医学知识。他采访专家,查阅文献,甚至报名参加了患者家属支持小组。
一个周末的下午,当他在整理资料时,偶然发现一篇关于“药物性狼疮”的医学论文。文中提到某些药物可能诱发类似狼疮的症状,尤其是在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
齐宇想起江澄的病历——她确实服用过文中提及的一种降压药,那是李建军给她的,说是能“缓解焦虑”。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脑海中形成。
“澄澄,”他试探着问,“李建军以前给你的药,是什么样的?”
江澄正在陪念念搭积木,头也不抬:“就是一些小药片,他说是维生素和安神的。怎么了?”
齐宇的心沉了下去,但没有继续追问,只是悄悄收集了江澄旧日的药瓶残片,托医学院的朋友帮忙化验。
结果令人震惊:那些药片中确实含有可能诱发狼疮症状的成分,且剂量不当。
齐宇愤怒不已,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告诉江澄真相。她已经承受太多,不需要再添这份痛苦。他只是更加细心地照顾她,同时暗中调查李建军的下落。
调查过程中,齐宇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李建军并非简单的工程承包商,而是一个跨国医疗诈骗集团的边缘人物,专门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药物诈骗。
更令他不安的是,社里收到匿名信,警告他停止对某医疗集团的调查报道。起初他没在意,直到一天晚上,回家路上感觉被人跟踪。
“可能是我想多了,”他对江澄说,“最近工作太累。”
但危险信号接连出现:办公室被闯入,电脑硬盘被偷;汽车刹车线被人为磨损;甚至念念的幼儿园也报告有陌生人打听孩子的情况。
齐宇决定报警,并加强了家庭安保。但他低估了对手的残忍和狡猾。
一个阴雨连绵的周二,江澄独自带小念宇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在儿科候诊区,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陌生女子接近她。
“江女士吗?齐先生让我来接您,他说有急事,让我先带小念宇去做个额外检查。”
江澄警觉地抱紧孩子:“齐宇没告诉我。请问您是哪位医生?有证件吗?”
女子勉强笑了笑,正要回答,医院广播突然响起:“保安请立即到儿科候诊区,保安请立即到儿科候诊区。”
女子脸色突变,匆匆离去。江澄心跳加速,立刻给齐宇打电话。
齐宇正在与警方会面,听到消息后脸色煞白:“我马上过来!不要离开医院,直接去院长办公室,我认识院长!”
事后调取监控,确认那名女子与李建军有过联系。警方正式立案调查,并为江澄和孩子们提供保护。
然而,这场惊吓对江澄的健康产生了影响。当晚,她开始发烧,关节疼痛,狼疮症状再次发作。
“应激反应,”医生诊断道,“需要调整药物,最重要的是避免任何压力。”
齐宇愧疚不已,认为自己是灾祸的源头。他考虑放弃调查,但主编和警方都鼓励他继续——“否则会有更多受害者”。
妥协的结果是:齐宇将家人转移到社提供的安全住所,自己则深居简出,通过网络继续工作。
转移前夕,齐宇发现江澄独自哭泣。
“我害怕,齐宇,”她哽咽道,“不是为我自己,是为孩子们。如果有什么意外...”
齐宇紧紧抱住她:“不会的,我发誓。等这件事结束,我们就离开北京,去个安静的地方,重新开始。”
江澄抬头,泪眼朦胧:“还记得高中时我们说的梦想吗?你说要环游世界,报道重要新闻;我说要开一家书店,每天读不同的书。”
齐宇微笑:“现在我的梦想变了——只想每天醒来看到你和孩子们平安快乐。”
他们相拥而眠,却都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共享安眠。
第二天转移时,齐宇因社里紧急会议稍迟出发,让保镖先护送江澄和孩子们去安全屋。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一切。
途中,保镖车遭遇“事故”——一辆卡车突然失控撞来。保镖当场死亡,江澄重伤,孩子们因儿童安全座椅保护而幸免于难。
齐宇接到电话时,正在讨论如何保护消息来源。世界在那一刻静止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