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MJ:星光如你 > 第30章 第三十章

第30章 第三十章

清晨的柏林机场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林秋拖着登机箱快步穿过航站楼,手机贴在耳边,电话那头传来高中辩论队教练威尔逊女士急促的声音。

“比赛就在后天,艾玛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你是唯一替补人选。”

林秋停下脚步,行李箱的轮子在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威尔逊女士,我现在人在德国,明天巴黎还有一场——”

“全国高中生辩论锦标赛,林小姐。”威尔逊女士的声音突然严肃起来,“你知道艾玛准备了多久。而且校董事会说了,如果这次我们再弃权,明年就取消辩论队的经费。”

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迈克尔戴着墨镜和棒球帽走到她身边,手里拿着两杯咖啡,眉毛疑惑地挑起。

林秋捂住话筒,压低声音:“圣玛利亚辩论队需要我救场,后天全国赛。”

迈克尔把咖啡塞进她手里:“那就去。”

“但巴黎的演出……”

“放心吧,”迈克尔耸耸肩,“少你一个不会垮。”

电话里威尔逊女士还在等待回复。林秋深吸一口气:“……好,我回去。”

挂断电话,迈克尔已经掏出手机开始查询航班:“最近一班去纽约的飞机两小时后起飞,转机时间很紧。”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汤姆!过来帮林秋改签机票!”

巡演经理小跑过来,听完情况后皱眉:“巴黎场地的消防许可还没最终确认……”

“我能处理。”林秋打开邮箱,迅速翻出相关文件,“所有条款都谈妥了,只剩市政厅盖章。让理查德今天下午三点打电话过去催——巴黎人午休后工作效率最高。”

塔莎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一把抱住林秋:“我们会想你的!记得带辩论赛录像回来!”

“又不是去打仗。”林秋哭笑不得,却突然注意到迈克尔安静地站在一旁,墨镜下的表情看不真切。

登机广播响起,团队开始向闸口移动。迈克尔突然摘下墨镜:“我送你去另一边的航站楼。”

“不用,我自己……”

“走吧。”他已经拎起她的行李箱,“顺便说说这个辩论赛有多重要,值得你横跨大西洋飞回去。”

机场的玻璃长廊外,雾气渐渐散去,阳光像融化的金子般流淌在金属地板上。迈克尔放慢脚步,行李箱的轮子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所以,”他问,“你要辩论什么?”

“今年决赛题目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林秋忍不住嘴角上扬,“讽刺的是,我准备的案例全来自你的慈善项目。”

迈克尔轻笑出声:“需要我录段加油视频吗?”

“千万别。”林秋摇头,“艾玛会吓晕在病床上。”

他们停在分岔路口,左边是巡演团队的登机口,右边是国际航班出发区。机场广播再次响起,这次是林秋航班的最后召集。

“去吧。”迈克尔把行李箱递给她,“记得发短信报平安。”

林秋接过拉杆,突然想起什么:“巴黎的秋千环节……”

“会按计划进行。”迈克尔眨眨眼,“等你回来告诉你效果如何。”

转身走向安检口时,林秋听见身后传来口哨声。她回头看见迈克尔站在阳光下,正用夸张的姿势朝她挥手告别,

“好好辩论,小星星!”他喊道,“别给圣玛利亚丢脸!”

航站楼里的人群纷纷侧目。

林秋又好气又好笑地挥挥手,拖着行李箱融入匆匆的人流。

飞机起飞时,她透过舷窗看到下方柏林城渐渐变小。空姐递来耳机,她随手调到音乐频道,熟悉的旋律立刻流淌而出——是《Human Nature》的钢琴版。

……

数小时候,当飞机降落在肯尼迪机场时,纽约正下着倾盆大雨。

林秋刚开机,十几条短信就涌了进来——塔莎发来后台排练的花絮视频,汤姆汇报巴黎场地的最新进展,还有迈克尔简短的一句“记得吃饭”。

最后一条来自威尔逊女士:“直接来学校,艾玛的辩论稿需要你熟悉。”

出租车在雨中缓慢行驶,林秋翻开艾玛留下的资料夹。全国赛的辩题比她想象的更复杂——“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超越其艺术自由”。

她指尖停在案例页上,那里列着迈克尔捐建的非洲学校和他饱受争议的舞台设计,正好构成正反双方。

圣玛利亚高中的走廊空荡荡的。

辩论室里,威尔逊女士和队员们正围着病床上的艾玛开视频会议。

“JoJo!”艾玛虚弱地挥挥手,“我的开篇陈词在第三页……咳咳……重点反驳对方可能提出的‘艺术至上论’……”

林秋接过厚厚一叠笔记,上面密密麻麻标着荧光笔痕迹。威尔逊女士递来一杯咖啡:“评委里有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表现好的话可能拿到推荐信。”

窗外雨声渐歇。

林秋翻到资料最后一页,突然愣住——那是张从杂志上剪下的照片,迈克尔在卢旺达儿童村蹲着和孩子们玩跳格子,标题写着《流行天王的另一面》。

艾玛在旁边批注:“最佳实证案例”。

“我改一下结构。”林秋突然说,“把社会责任的定义从‘道德义务’转向‘艺术表达的延伸’。”

“太冒险了。”威尔逊女士皱眉,“传统框架更稳妥。”

“但不够有力。”林秋指着照片,“如果艺术不能让人看见真实的世界,那所谓的自由只是漂亮的牢笼。”

病床上的艾玛眼睛亮起来:“这……这角度太好了……”

电话突然震动。

林秋走到走廊接通,电话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嘈杂声。

“到学校了?”迈克尔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在改辩论稿。”林秋靠在窗边,“正好用你那些慈善项目当案例。”

电话那头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是他在翻身:“别把我写得像个圣人。”

“放心,”林秋轻笑,“关于你执意要从观众席出场那段,我准备用来论证艺术家有多固执。”

迈克尔大笑起来,背景音里有人用法语抱怨着什么。他压低声音:“秋千刚送到场馆,比设计图还漂亮。”

“记得测试承重。”林秋下意识说,“巴黎的安全标准比德国更——”

“林秋!”威尔逊女士在辩论室门口喊,“该排练了!”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

“去吧。”迈克尔最终说,“明天等你消息。”

挂断电话,林秋深吸一口气走回辩论室。队员们已经将白板写满论点,艾玛的影像在平板电脑里焦急地比划着什么。

林秋拿起红色马克笔,在白板中央画了颗星星:“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

辩论赛当天,纽约大学的礼堂座无虚席。

林秋站在后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圣玛利亚校徽的别针。威尔逊女士帮她整理领口:“别紧张,就当是平时训练。”

“我没紧张。”林秋调整着麦克风,“只是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透过幕布的缝隙,她看到评委席上几位白发教授正在交谈,其中一位戴着哥伦比亚大学校徽的女士正翻看选手资料。

观众席前排坐着十几个身穿圣玛利亚校服的学生,艾玛居然挂着输液瓶出现在了现场,苍白的脸上满是期待。

主持人宣布开场:“决赛辩题: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超越其艺术自由。圣玛利亚高中代表反方。”

林秋走上讲台时,礼堂的灯光晃得她眯起眼。她轻轻放下准备好的讲稿,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迈克尔送她的那枚巴黎地铁代币,星星的棱角硌着她的掌心。

“去年在卢旺达,”她的声音在麦克风里异常清晰,“我见过一群孩子用废品做的小提琴演奏《天下一家》。教他们的音乐老师说,这些乐器来自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家捐赠。”

她举起代币,金属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同一周,这位艺术家在巴黎的演唱会上,因为坚持要吊在三十米高的秋千上唱歌,被消防部门开了罚单。”

观众席传来轻笑。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抬起头,钢笔停在评分表上。

“社会责任与艺术自由从来不是对立面。”林秋指向投影屏,上面出现迈克尔抱着非洲儿童的照片,“当艺术家用作品照亮角落,那既是责任,也是最纯粹的自由。”

对方辩手立刻反驳:“但像杰克逊这样引发争议的表演……”

“正是争议本身构成了艺术的价值。”林秋调出下一张幻灯片,是柏林演唱会上迈克尔从观众席跃起的瞬间,“当他选择从人群中走向舞台,就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从不居高临下。”

计时器发出提示音。

林秋的结辩词简短有力:“要求艺术家为责任放弃自由,就像要求鸟儿带着镣铐飞翔——最终失去的不仅是天空,还有大地期盼的目光。”

掌声雷动时,艾玛在观众席上艰难地举起输液瓶摇晃。

林秋鞠躬致意,感觉掌心的代币已经变得温热。

赛后,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拦住她:“精彩的论述。我注意到你引用了不少法律案例?”

“我准备报考法学院。”林秋说。

教授递来名片:“有空来聊聊。我们很需要能把艺术和人权结合起来的法律人才。”

林秋刚走出礼堂,手机就疯狂震动起来。塔莎发来一连串巴黎彩排的视频——迈克尔正站在那个木质秋千上试音,星星灯串在他头顶闪烁。

最后一条信息是十分钟前发的:“他说如果你赢了,秋千上会加你的名字。”

林秋正要回复,新消息提示音响起。是迈克尔发来的照片:巴黎舞台的侧幕处,有人用银色马克笔在秋千支架上画了颗小星星,旁边写着“J.L.”。

她望着照片出神,直到艾玛被人搀扶着走过来:“那个……教授是不是给你offer了?”

“只是邀请参观。”林秋帮她拿稳输液瓶,“还能撑住吗?”

艾玛虚弱但兴奋地点头:“你刚才引用《彼得潘》那段太棒了……咳咳……就像在说艺术家的灵魂永远长不大……”

回医院的出租车上,林秋终于拨通迈克尔的电话。背景音里是嘈杂的法语广播和调试乐器的声响。

“赢了?”他开门见山地问。

“赢了。”林秋降下车窗,让傍晚的风吹散疲惫,“哥伦比亚的教授似乎很欣赏你那些‘不守规矩’的案例。”

迈克尔的笑声混着电流声传来:“明天最早的航班回巴黎?秋千首演在晚上八点。”

窗外,纽约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林秋看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突然发现嘴角不知何时扬了起来:“帮我留个前排位置。”

“整个第一排都是你的。”电话那头有人喊他试音,迈克尔匆匆说了句,“记得看星星。”

通话结束。

出租车驶过时代广场,巨幅广告牌上正好在播放迈克尔新专辑的预告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