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面】
在极昼医院副本终点前 200 米处,系统突然弹出附加任务:
“请在零下四十度环境中,持续监测并记录一次完整心跳周期(P-QRS-T)的完整波形,要求波形不失真、基线不漂移、时长≥5 秒;若失败,立即回收。”
额外限制:
1. 室外风速 15 m/s,体感温度 ?52 ℃;
2. 监护仪电池剩余 6 分钟;
3. 仅允许使用现场现有材料,禁止自带设备;
4. 记录完成前,任何队员 SaO?<50 % 即全员失败。
——倒计时 30:00。
闻溯把指背伸进风里,三秒后指尖麻木。
“金属会粘皮肤。”他甩下手套,“先把人保温,再谈波形。”
现场可用物资:
·一张 200×150 cm 的急救保温毯(铝箔反光膜 珍珠棉)
·两包化学加热贴(最高 55 ℃,持续 8 小时)
·一台 Philips IntelliVue X2 监护仪(电池 6 min,屏显正常)
·一根 1.5 m 的橡皮止血带
·季珉的相机(机械快门,耐寒 ?20 ℃,已冻住)
目标:在 5 秒内录得完整 P-QRS-T 波形,且基线漂移<0.5 mm。
难点:
1. 低温导致皮肤阻抗骤升,电极无法贴合;
2. 风速产生静电漂移;
3. 电池低温掉电。
闻溯快速画草图:
“把保温毯折成双层圆筒,人站中间当‘风障’;
用加热贴做‘恒温垫’,贴在监护仪背面;
止血带剪成 3 cm 宽橡皮圈,做‘减振吊绳’;
相机当支架,快门线用牙线绑住,手不碰机。”
1. 建立微环境(T0–T3)
四人围成 90 cm 直径的“人墙”,保温毯裹在外层,开口迎风向下 15°,形成负压通道,风速降至 3 m/s。
加热贴撕开贴在监护仪电池仓,温度瞬时升至 8 ℃,电量损耗降 30%。
2. 电极改造(T3–T6)
常规一次性电极片在 ?40 ℃胶层失粘。
闻溯用 25G 针头刺破电极片水凝胶,滴入 0.9 % NaCl 溶液 0.3 ml,使其重新结冰前保持湿润;
再将电极片贴在季珉左锁骨下与右下腹——季珉 SaO? 最低(64 %),心跳波形最具代表性。
3. 减振与基线稳定(T6–T9)
监护仪用橡皮止血带悬挂于相机三脚架下,形成 3 cm 振幅阻尼;
铝箔保温毯内层接地,导出静电;
季珉右手握拳置于腹部,减少肌电干扰。
4. 记录(T9–T14)
监护仪屏幕刷新率 250 Hz,波形稳定。
闻溯按下“冻结”键,截取 6 秒完整 P-QRS-T,基线漂移 0.3 mm,符合要求。
同时,夏观用秒表记录实际时长 5.2 秒。
5. 备份与验证(T14–T18)
波形通过蓝牙导出到相机 SD 卡(相机虽快门冻住,存储模块仍可工作)。
林笙用肉眼确认:P 波 0.08 s,PR 间期 0.16 s,QRS 0.09 s,T 波直立,无 ST 段抬高。
系统提示音:“波形完整,已接收。”
T12 时,季珉 SaO? 跌至 49 %,屏幕报警。
闻溯立即把面罩递给他,三分钟后升至 58 %,继续记录。
整个过程无人触发回收阈值。
1. 低温阻抗:皮肤温度每降 1 ℃,阻抗增 1.7 kΩ;加热贴使电极区温度维持 ?5 ℃,阻抗降至 6 kΩ,可接受。
2. 静电漂移:铝箔接地电阻 0.3 Ω,成功导出 95 % 静电。
3. 电池保温:加热贴使电池内阻降 25 %,续航延长 2 min 12 s,刚好覆盖记录窗口。
倒计时 00:00,屏幕弹出绿字:
“零下四十度心跳记录完成,波形质量 A 级,基线漂移 0.3 mm,全员存活,附加题满分。”
季珉摘下监护仪电极,指尖仍冻得发紫,却在相机回放里看到一条完美的 P-QRS-T。
他对闻溯说:“原来零下四十度的心跳,也可以是一条直线上的春天。”
闻溯把那张打印纸折成两折,塞进急救毯夹层——
那里温度 8 ℃,足够让字迹不褪色,足够让下一次心跳,有迹可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