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姜黎没再在意生病的事,重新回到剧组。
因为生病耽误了进度,接下来的拍摄任务更重了,但姜黎像是憋着一股劲,更加拼命地投入工作。
他似乎想证明什么,向纪零深,也向自己。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演技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连苛刻的张导都忍不住当众表扬了他几次。
期间,纪零深没有再主动联系他。
姜黎几次点开那个熟悉的号码,输入了又删除,最终还是没有发出任何消息。他怕听到的,依旧是那公事公办的冷静声音。
《浮影》的拍摄接近尾声,姜黎的最后一场戏,是林涧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对着女主角露出最后一个微笑的镜头。
这场戏情绪内敛,却极难把握。既要表现出生命流逝的脆弱,又要带着一种解脱和祝福的纯粹。
开拍前,姜黎独自坐在角落酝酿情绪。他不知不觉又想起了纪零深,想起他离开时冷漠的背影,想起他偶尔流露的、转瞬即逝的温柔,想起自己枕头下那写满名字的剧本……一种巨大的、无望的眷恋和悲伤攫住了他。
“Action!”
打板声落,姜黎闭上眼睛,再睁开时,他已经成了林涧。
镜头推近,特写对准他的脸。
苍白的病容,干裂的嘴唇,唯有那双眼睛,清澈得惊人,里面盛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有对世间的不舍,有对爱人的眷恋,但最终,都化为了一个极其轻微、却仿佛用尽全部力气的微笑。
那笑容干净、脆弱,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光芒,仿佛穿透了死亡阴影的微光。
现场一片寂静,甚至能听到隐约的抽气声。
“卡!”张导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完美!过了!”
姜黎却仿佛脱力一般,躺在病床上,久久没有动弹。眼泪无声地从他眼角滑落,浸湿了枕头。
他分不清这是林涧的泪,还是他自己的。
那一刻,他仿佛和林涧共通了命运——那份求而不得、至死方休的执念。
周薇赶紧过来扶他,担心地问:“姜黎?没事吧?还没出戏吗?”
姜黎摇摇头,用手背擦去眼泪,坐起身,声音有些沙哑:“我没事。”
他走出了镜头,却好像把一部分灵魂永远留在了那场戏里。
当晚,收工后,姜黎一个人回到酒店。巨大的孤独感和拍摄带来的情绪后遗症让他格外脆弱。他鬼使神差地又一次拨通了纪零深的电话。
这一次,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纪零深的声音传来,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是在某个宴会上,他的声音带着惯常的冷静,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听到这个声音的瞬间,姜黎所有准备好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握着手机,站在空旷的房间中央,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没事。”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杀青了。”
“嗯,杀青快乐。”
“过几天我就回去。”
“我派人去接你。”
“好。”说完,不等对方回应,姜黎猛地挂断了电话。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慢慢滑坐到冰凉的地板上,将脸埋进膝盖里。
原来,那份温柔的守护,真的只是责任。他那些隐秘的、滋生的情愫,不过是自作多情。
远在另一个城市宴会厅外的走廊上,纪零深握着被挂断的手机,眉头微蹙。他听着听筒里的忙音,回想起刚才姜黎声音里那丝极力掩饰的哽咽和异常,眼底掠过一丝疑虑和担忧。
难道又出什么事了?
纪零深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几秒,最终,还是没有回拨过去,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手机外壳,久久没有动作。
《浮影》的杀青宴结束后,剧组就地解散。
姜黎没有多做停留,几乎是逃也似的登上了纪零深派来的车。车窗外的影视基地飞速后退,如同他这三个多月来混乱的心绪,被迅速抛诸脑后,却又清晰地刻在心底。
回程的路上下起了小雨,灰蒙蒙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
姜黎靠在车窗上,看着雨滴在玻璃上划出扭曲的水痕,心里一片空茫。
杀青的喜悦被一种巨大的失落和疲惫取代,那个雨夜病中的脆弱和那通没来由的电话,像两根细刺,深深扎在心口,隐隐作痛。
《浮影》的后期制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宣发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
上次在剧组生的病还没完全好,后期又休息了一段时间。
等姜黎病愈后,似乎将所有的情绪都压抑了下去,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但也更加专注,他配合着周薇的安排,参加表演培训、体能训练,为接下来的宣传活动做准备。
那晚冲动之下拨打又仓促挂断的电话,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没有收到任何回响。纪零深没有追问,也没有任何表示。这让姜黎在失落之余,竟也诡异地松了一口气——至少,避免了更难堪的场面。
他和纪零深的对话框,依旧停留在很久以前。
那个黑色的头像,像一座沉默的冰山,冻结了姜黎所有试图靠近的念头,只是夜深人静时,他依旧会拿出那支昂贵的钢笔,在指尖摩挲,仿佛那是唯一能证明那段短暂“温情”的实物。
周薇尽职尽责,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似乎察觉到了姜黎和纪零深之间某种微妙的气氛,但她很聪明地从不打探,只是更加细致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偶尔在向纪零深汇报时,会刻意多提几句姜黎的努力和进步,得到的回复依旧是千篇一律的“嗯”或“知道了”。
这天,周薇带来了一份正式的宣传行程表。
“姜黎,这是《浮影》前期宣传的行程,主要包括几个主流媒体的专访、一家时尚杂志的内页拍摄,还有一个网络平台的直播互动。”周薇将表格递给姜黎,“强度不小,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姜黎接过表格,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他的目光在“直播互动”那一栏停顿了一下。这意味着要直接面对陌生的主持人和可能并不友好的弹幕。
“直播不用担心,”周薇像是看穿了他的顾虑,“问题都会提前沟通好,主要是和粉丝互动,展示一下戏外的你,拉近关系。我会在旁边盯着。”
“嗯。”姜黎应了一声,将行程表放在一边。无论面对什么,他都需要自己去适应和克服。依赖和期待,都是奢侈品,他消费不起。
首先进行的是杂志拍摄。
拍摄主题是“新生与蜕变”,试图捕捉他从剧组状态回归到现代时尚感的那种对比。
摄影棚里灯光炽热,工作人员来回穿梭。
姜黎换上一套又一套当季新款服装,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各种姿势。他一开始有些拘谨,肢体僵硬,眼神也不够放松。
摄影师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人,要求很高,不停地喊着:“放松一点!肩膀不要绷那么紧!眼神!给我一点故事感!不要放空!”
周薇在一旁看着,有些着急,却不好插话。
姜黎深吸一口气,努力忽略掉周围的环境和不断闪烁的闪光灯。他闭上眼睛,将自己重新带入“林涧”的状态——那种纯粹的、易碎的、却又带着内在执拗的感觉。然后,再缓缓睁开眼,想象自己正从那个角色中剥离出来,看向一个新的未来。
当他再次看向镜头时,眼神发生了变化。
依旧清澈,却多了一丝沉静和不易察觉的韧性,脆弱感依旧存在,却被一种内在的力量稍稍中和,形成了一种极其独特又抓人的矛盾气质。
摄影师的眼睛猛地亮了,快门声变得密集而兴奋:“对!就是这样!很好!保持住!太棒了!”
接下来的拍摄变得异常顺利。
姜黎仿佛找到了诀窍,他能很快理解摄影师想要的感觉,并用细微的表情和眼神变化精准地传递出来。
周薇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拿出手机,偷偷拍了几张工作照,犹豫了一下,还是挑选了一张姜黎穿着白色高领毛衣,侧身看向窗外,眼神静谧中带着一丝迷茫的照片,发给了纪零深,附言:【纪总,姜黎正在拍摄杂志,状态很好。】
这一次,隔了大概半小时,手机才震动了一下,回复依旧简短,却让周薇微微挑了下眉。
【嗯。拍得不错。】
这几乎是纪零深第一次对姜黎的工作给出带有一丝评价性质的回复。
周薇看着那四个字,若有所思。
拍摄结束后,摄影师特意走过来,对姜黎说:“小伙子,很有灵气,镜头感非常好,期待成片。”
“谢谢老师。”姜黎礼貌地鞠躬道谢,脸上带着适度的谦逊,宠辱不惊。
接下来的媒体专访,姜黎的表现也越发沉稳。
面对记者或犀利或温和的问题,他回答得谨慎而得体,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冷漠。
提到《浮影》和“林涧”这个角色时,他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显示出超越年龄的专注和思考。提到未来规划,则一律回答“会努力尝试更多不同的角色”。
周薇在一旁听着,越来越觉得,这个少年身上有一种远超外表的韧性和潜力。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飞速地成长着。
走出摄影棚时,天色已晚。
[菜狗]菜狗继续努力中......[粉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4章 微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