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美食旅行家 >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上)

在扬州待了三天,苏晚感觉自己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身心都变得柔软而舒展。她决定,在前往父亲笔记里下一站“南京”之前,给自己增加一个计划外的目的地。

她在民宿的躺椅上,翻看着一本关于淮扬菜的旧书,书里提到:“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以扬州、淮安为中心……”

淮安。

这个名字像一颗石子,在苏晚心里投下了涟漪。父亲的笔记是引路灯,但她想,父亲一定也希望她能亲自去探索这片美食沃土上更多的风景。她上网搜索,两样东西立刻抓住了她的眼球:一个是图片上热油翻滚、香气仿佛能穿透屏幕的“响油鳝丝”;另一个则是被汪曾祺先生在文章里反复提及、切开后流出红油的“高邮双黄咸鸭蛋”。

一个火爆,一个醇厚。她想,她必须去尝尝。

从扬州到淮安,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苏晚踏上这片土地时,她能感觉到与扬州截然不同的气息。如果说扬州是温婉的、生活化的,那么淮安则因为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枢纽和漕运总督府的所在地,而多了一份端庄厚重的历史感。

她在古运河畔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第二天清晨,客栈老板为她准备的早餐很简单:一碗熬得米油丰沛的白粥,一碟自家腌的酱菜,以及一个青白色的、沉甸甸的鸭蛋。

“姑娘,尝尝这个,”老板热情地说,“我们这儿离高邮近,这双黄咸鸭蛋最有名。早上喝粥,配一个,赛过活神仙!”

苏晚道了谢,拿起那枚鸭蛋,在桌角轻轻一磕。蛋壳破裂,她小心地剥开一个小口,一股浓郁的油脂香气便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她用筷子头轻轻一捅,艳红色的油“滋”地一下就冒了出来,顺着筷子往下流。

她将鸭蛋掰成两半,惊喜地发现,小小的蛋体里,竟真的并排躺着两颗滚圆的、如红玛瑙般的蛋黄!蛋黄的质地是沙沙的、翻着油,蛋白则咸度适中,嫩得像豆腐。

苏晚挑了一小块蛋黄,和着白粥送入口中。蛋黄的咸香醇厚、油润起沙的口感,与白粥的清淡温润完美中和,那种朴实而又极致的满足感,瞬间充盈了整个口腔。

这味道,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偶尔也会买来咸鸭蛋,敲开后若是只有一个蛋黄,父亲会把大部分都拨到她碗里;若是运气极好,开出个双黄的,父女俩就会像中了奖一样,一人一半,吃得眉开眼笑。

这枚小小的鸭蛋,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没有华丽的摆盘,它只是土地、时间与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却蕴含着最原始、最动人的风味。

苏晚在笔记本上写道:“淮安,晴。早餐,高邮双黄咸鸭蛋。火爆的旅程,从一个沉静的早晨开始。它让我想起,最好的味道,有时并不需要厨师的妙手,只需要等待。”

(下)

品尝过“土”的沉静,苏晚开始期待“火”的热烈。

她向客栈老板打听城里做响油鳝丝最地道的地方,老板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老城区一家名为“淮扬楼”的馆子,说那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

傍晚时分,苏晚走进了淮扬楼。店堂里早已人声鼎沸,食客们大多是本地人,操着浓重的方言,高声谈笑,空气中弥漫着菜香、酒香和一股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她被领到一个小桌坐下,毫不犹豫地点了那道心心念念的“响油鳝丝”。

等待的时间里,她能听到后厨传来的、富有节奏感的锅铲碰撞声和爆炒声。过了约莫一刻钟,一位伙计端着一个还在“滋滋”作响的白瓷盘快步走了过来,盘中是酱色油亮、不见一根骨头的鳝丝,上面堆着一小撮雪白的蒜末和碧绿的葱花。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

另一位伙计紧随其后,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滚油的小铜锅。他走到桌边,高声吆喝了一句:“响油!看好嘞!”

话音未落,他手腕一扬,一股滚烫的热油便被精准地浇在了那堆蒜末葱花之上。

“滋啦啦啦啦——!”

一声脆响,如同平地惊雷!盘中的蒜末和葱花在热油的激发下瞬间“炸”开,一股浓烈到极致的、混合了蒜香、葱香、胡椒香和油香的复合香气,猛地爆裂开来,瞬间笼罩了整张桌子。盘中的鳝丝在滚油的浸润下剧烈地翻滚、颤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活了过来。

苏晚被这极具表演性的上菜方式震撼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上菜,这分明是一场在餐桌上完成的、关于声与色的味觉魔术!

她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鳝丝被处理得极好,肉质滑嫩弹牙,毫无腥气。浓郁的酱汁咸中带甜,胡椒的辛辣恰到好处地提振了味蕾。而那最后淋上去的响油,不仅带来了极致的香气,更让整道菜的口感变得油润丰腴,热烈滚烫。

这一口下去,仿佛有一团火在口腔里燃烧,酣畅淋漓,让人额头微微冒汗,只想大口吃饭。

如果说文思豆腐是文人墨客的低吟浅唱,那这响油鳝丝,便是沙场武将的豪迈战歌。

回到客栈,苏晚在灯下摊开笔记本,内心依旧激荡。

她写道:“一枚双黄蛋,是土地与时间的馈赠,温柔醇厚;一盘响油鳝丝,是烈火与技艺的交响,热烈奔放。淮安这一站,让我明白了,美食的魅力,既在于它沉静如处子,亦在于它动若脱兔。爸,这火与土的交响,真是太精彩了。”

她想,响油鳝丝这道菜在家里复刻难度太高,光是杀鳝、划丝就非一日之功。但那咸鲜香浓的味道,却让她无比回味。或许,可以做一道简化的、同样能慰藉人心的家常菜。一个念头在她脑中闪过——响油鳝糊面。

夜深了,窗外运河的水静静流淌。苏晚合上笔记本,心里已经有了下一站的方向。她要回到父亲的笔记上,去那个六朝古都——南京,尝尝父亲口中“金陵人引以为傲的鸭子”。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响油鳝糊面】

(深夜里的一碗慰藉)

食材准备:

鳝丝/鳝糊:菜市场可以买到处理好的冰鲜或新鲜鳝丝。回家后用开水焯烫一下,去除腥味,捞出沥干。

面条:细切面或龙须面。

调味:蒜末,葱花,姜末,生抽,老抽,蚝油,糖,白胡椒粉(关键!),料酒,水淀粉。

响油:食用油。

制作步骤:

炒制鳝糊:

锅中放油,烧热后下姜末爆香。

下入焯好的鳝丝,快速翻炒,烹入一大勺料酒。

加入适量生抽、少许老抽(上色)、蚝油、一小勺糖和足量的白胡椒粉,翻炒均匀。

加入少量开水,没过鳝丝即可,烧开后转小火焖煮2-3分钟。

用水淀粉勾芡,让汤汁变得浓稠,能挂在鳝丝上,形成“鳝糊”。

煮面:另起一锅,水烧开后下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入大碗中。

浇头:将炒好的鳝糊趁热浇在面条上。

核心步骤·响油:在鳝糊顶端,码上大量的蒜末和葱花。

最后一步:另起一小锅,倒入约三汤匙的食用油,烧至冒青烟(约七八成热)。然后,将这勺滚烫的热油,稳、准、狠地浇在蒜末葱花上!

拌!吃!:听着那美妙的“滋啦”声,闻着扑鼻的香气,立刻用筷子将面和鳝糊拌匀。一碗能治愈深夜饥饿的家常响油鳝糊面,就完成了!

欢迎大家评论区投稿,推荐家乡美食[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淮安交响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