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告别了**的南京夏夜,当苏晚踏上开往苏州的火车时,车窗外的梧桐叶已染上了浅浅的秋意。空气中少了几分燥热,多了几分清爽,江南的秋天,正以一种温柔而不动声色的方式,悄然降临。
苏州站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园林式建筑,仿佛一个序章,预告着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精致与典雅。苏晚在平江路附近找了一家可以枕水而眠的客栈,推开雕花的木窗,窗外便是小桥、流水、摇橹船。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甜而不腻,让人心神俱醉。
她第一时间翻开了父亲的笔记,那一页关于苏州的文字,是她此行最大的执念之一。
【苏州:枫镇大面。“评:‘白汤’的奥秘在于那勺焖肉的‘老卤’,不知能否向老板讨教一二?”】
这碗被父亲郑重记下的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
她向客栈老板——一位举手投足间满是江南韵味的苏州阿姨打听。阿姨听了,略带惊讶地说:“枫镇大面啊?小姑娘,那可是我们苏州夏天的面,现在秋天了,好多店都落市哉。不过……”她话锋一转,“你要是想吃最正宗的,城南有家‘同德兴’老面馆,他们家坚持传统,只要市面-上还有青皮的黄鳝,就还做这碗面,算是给老食客们的一个念想。”
这个消息让苏晚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她不想错过这个能与父亲“隔空对话”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按着地址寻了过去。同德兴面馆里,早已坐满了吃“头汤面”的苏州老人。苏晚有些紧张地点了一碗“枫镇大面”。
面端上来时,她的目光完全被那碗汤吸引了。那是一碗呈现出淡淡乳白色的“白汤”,清澈见底,表面飘着几片碧绿的蒜叶,香气清雅,与寻常的肉汤截然不同。面条是苏式经典的银丝细面,整齐地码在汤中,像一座小山。浇头是单独盛放的,几块晶莹剔-透、酱色温润的焖肉。
苏晚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先喝了一口汤。
入口的瞬间,她便愣住了。这汤,鲜美得不可思议!它没有浓重的肉味,而是一种极其醇和、清爽的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酒酿的微甜和香气。这股独特的鲜味,瞬间唤醒了她所有的味蕾。
她将焖肉放入面中。那焖肉炖得极其酥烂,用筷子轻轻一夹就散开了,肥肉部分入口即化,瘦肉部分酥而不柴,饱含着醇厚的卤汁。与面条和汤头一起送入口中,各种滋味完美融合,清爽、鲜美、醇厚,层层递进。
苏晚吃得心满意足,结账时,忍不住向下面师傅请教那白汤的奥秘。老师傅看她是个真心爱吃的姑娘,便笑着透露了几分:“这汤,不用酱油,靠的是我们店里那锅焖肉的‘老卤’提鲜。最关键的,是吊汤时加了活的黄鳝骨和酒酿。鳝骨增鲜,酒酿去腥增香,这才有了这碗汤的魂。”
原来如此!苏-晚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笔记里那句“不知能否讨教一二”的背后,藏着一个美食爱好者最纯粹的好奇与敬意。
她拿出手机,对着父亲的笔记拍了张照,轻声说:“爸,我替你问到了。这汤的秘密,是鳝骨和酒酿。”
(下)
圆了一个心愿,苏晚的心情格外轻松。她开始真正地享受在苏州的慢时光。她知道,秋天来苏州,还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大闸蟹,可惜整蟹的吃法还没有完全到季节。
“秋风起,蟹脚痒”,苏州人对大闸蟹的热爱,已经融入了骨血。但比起整只清蒸,苏州人更擅长将蟹的鲜美,以一种更精致、更不费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苏晚走进了一家藏在园林深处的苏帮菜馆。她点了一道最能代表秋日风味的菜——蟹黄豆腐。
这道菜,看似简单,却是“不时不食”的极致体现。只有在秋天,雌蟹的黄最满,入冬后,雄蟹的膏最肥(因为气候的原因,南方的大闸蟹要比北方的大闸蟹成熟周期晚一个月左右。),才能做出这道菜的精髓。
菜品端上来,金黄灿烂,香气扑鼻,让整个人的心情都明亮了起来。一盘雪白的嫩豆腐,被切成均匀的小丁,完整地保持着形状。外面裹着一层金黄浓郁的芡汁,那芡汁,完全是由纯粹的蟹黄和蟹膏炒制而成,上面还点缀着几颗碧绿的豆苗。
苏晚用勺子舀起一勺。嫩滑的豆腐,裹挟着浓郁的蟹粉,一同滑入口中。
豆腐的清淡与豆香,完美地中和了蟹黄的丰腴油润。蟹黄的颗粒感在舌尖上微微摩擦,释放出浓缩了整个秋天精华的极致鲜美。芡汁调得恰到好处,咸鲜中带着一丝微甜,将豆腐与蟹黄的味道完美地黏合在一起。整道菜,吃起来既有蟹的霸道鲜美,又有豆腐的温润清爽,华丽而又不失内敛。
如果说枫镇大面是一首清雅的诗,那这蟹黄豆腐,便是一曲雍容华贵的咏叹调。它们共同构成了苏州味道的AB面,一面是精心调制的复合之鲜,一面是食材本味的极致呈现。
回到客栈,洒满桂花香气的晚风从窗外吹入。苏晚在灯下摊开笔记本。
她写道:“苏州,秋。我吃到了你笔记里的枫镇大-面,也尝到了这个季节最肥美的蟹黄豆腐。一碗面,让我完成了与你的对话;一盘豆腐,让我读懂了苏州人对‘不时不食’的坚持。爸,这次旅行,我开始学会在你的指引和自己的探索之间,寻找新的乐趣。这种感觉,真好。”
她想,枫镇大面的汤头在家难以复制,但那酥烂入味的苏式焖肉,却是可以尝试的。而蟹黄豆腐的鲜美,更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秋日餐桌上的亮点。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蟹黄豆腐】
(把秋天的“软黄金”搬上餐桌)
食材准备:
主角: 10月-12月购买新鲜母大闸蟹2-3只(其余时间买的现成蟹粉),内酯豆腐(或嫩豆腐)1盒。
去腥增香:姜末(大量的),葱花,料酒。
调味:盐,少许糖,白胡椒粉,水淀粉。
油脂:猪油(或植物油)。
制作步骤:
处理食材:
如果是整蟹,蒸熟后耐心拆出蟹黄、蟹膏和蟹肉。
内酯豆腐切成1cm见方的小丁,放入淡盐水中浸泡,既能去除豆腥味,也能让豆腐不易碎。
炒蟹粉:
锅中放猪油(或植物油),烧热后下入大量的姜末,小火煸炒出香味。
下入蟹黄、蟹膏,用锅铲轻轻搅散,烹入一大勺料酒去腥。小火慢炒,直到蟹黄出油,颜色变得金黄油亮。
核心步骤·烩豆腐:
在炒好的蟹粉中,加入一小碗开水(或高汤),烧开。
将泡好的豆腐丁沥干水分,轻轻滑入锅中。不要用锅铲大力翻炒,而是用勺子或铲子的背面,轻轻地将豆腐推开,使其均匀地浸在蟹粉汤中。
调味勾芡:
转小火,让豆腐“咕嘟”2-3分钟,使其入味。
加入适量盐、一小撮糖(提鲜)和少许白胡椒粉调味。
最后,分次淋入水淀粉,轻轻推匀,直到汤汁变得浓稠,能均匀地挂在每一块豆腐上。
出锅:盛入盘中,撒上碧绿的葱花点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蟹黄豆腐就完成了。用它来拌饭,每一口都是秋天的味道!
有想复刻晚晚菜谱的读者,随时联系小编[烟花][烟花][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苏州的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