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离开苏州,苏晚并未远行,而是乘着短途火车,来到了毗邻的常州。
如果说苏州是一位手持团扇、步履轻盈的大家闺秀,那常州便更像一位性格爽朗、做事利落的武进姑娘。这座城市没有那么多蜿蜒曲折的小巷,取而代之的是更宽阔的街道和更快的城市节奏。但空气中,那份属于江南的湿润与温软,依然如故。
苏晚对常州的了解不多,父亲的笔记里也没有关于此地的记载。这完全是她自己的一次即兴探索。她在网上搜索常州美食,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并被冠以“常州一绝”的名号——银丝面。
她对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在苏州,她已经品尝过堪称艺术品的苏式汤面,常州的银丝面,又会带给她怎样的惊喜?
她按着网上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名为“味香斋”的老字号面馆。店面不大,环境也朴实无华,却坐满了食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骨汤和酱油的香气。
苏晚点了一碗最经典的“红汤银丝面”,配的浇头是常州特色的“大麻糕”。
面端上来时,苏晚的目光立刻被那碗里的面条吸引了。那面条,真的细如银丝,色泽洁白,根根分明,在红褐色的汤汁中清晰可见。汤面上飘着一层亮晶晶的油花和碧绿的蒜叶,香气浓郁,与苏州清汤的雅致截然不同。
她先喝了一口汤。那是一种醇厚浓郁的酱香,咸中带着一丝回甘,是用猪骨、鸡骨和多种香料长时间熬制出的复合味道,比苏式红汤更显浓烈,也更接地气。
接着,她挑起一筷子面送入口中。
奇妙的口感发生了!这面条虽然细如发丝,入口却异常爽滑、柔韧,带着一种独特的嚼劲,丝毫没有软烂之感。它能牢牢地挂住浓郁的汤汁,每一口都滋味十足。苏晚这才明白,这“银丝面”的精髓,不在浇头,不在汤,而在面条本身。
她向邻桌一位正在吃面的大爷请教。大爷一听她问起这面,立刻来了兴致,用带着常州口音的普通话自豪地介绍起来:“小姑娘,你算是吃对咯!我们常州这银丝面,讲究‘面细如丝,色白似银,下锅不烂,入口不粘’。和面的时候,只用上好的面粉和鸡蛋清,一点水都不加,还要反复揉捏、压制上百次,才能做出这种劲道!”
苏-晚听得入了神。一碗看似简单的面,背后竟藏着如此繁复和考究的工艺。它不像苏式汤面那样在浇头和汤头上极尽变化,而是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面”这一根本之上。这种朴实无华、专注根本的匠人精神,或许就是常州这座“龙城”的性格写照。
她掰了一小块酥脆的大麻糕,浸在面汤里,待其吸饱了汤汁,再送入口中。麻糕的咸香酥脆与面汤的浓郁醇厚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碳水加碳水的、朴实而又极致的满足感。
(下)
吃过了扎实落胃的银丝面,苏晚想尝尝常州人引以为傲的“湖鲜”。常州紧邻太湖和长江,水产极为丰富。
在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家常菜馆里,菜单上的一道“清炒小河虾”引起了她的注意。这道菜在苏州也见过,但常州的朋友告诉她,常州的做法更追求“原汁原味”,甚至连姜葱都不多放。
她抱着一丝好奇,点了一份。
菜端上来时,苏-晚有些惊讶。白色的瓷盘里,只盛着一捧晶莹剔-透、色如白玉的虾仁,上面不见任何多余的葱姜蒜末,只有几滴晶亮的清油,散发着一股极其纯粹的、河虾特有的鲜甜气息。
这盘虾仁,仿佛一件未经雕琢的艺术品,美得让人不忍下筷。
苏晚小心翼翼地夹起几颗送入口中。
就在虾仁触碰到舌尖的那一刻,一股无与伦比的鲜甜与脆弹瞬间爆发开来。那不是靠任何调味料堆砌出的味道,而是食材本身最顶级的鲜味。虾仁的口感极其脆嫩,在齿间仿佛会“唱歌”。细细品味,还能尝到一丝淡淡的、类似太湖水的清甜。
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对厨师的要求极高。首先,虾仁必须是当天从太湖或长荡湖里捕捞的鲜活小河虾,手工剥制;其次,上浆的火候要恰到好处,既要锁住虾仁的水分,又不能让浆过厚;最关键的,是滑油的时间,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生,全凭厨师的手感和经验。
这盘清炒小河虾,让苏晚对“大道至简”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食材足够好时,任何多余的烹饪和调味,都是一种打扰。常州厨师选择用最“笨”的方法,去呈现最“真”的味道。
回到住处,苏晚在灯下摊开笔记本,心中感慨万千。
她写道:“常州,晴。一座务实而专注的城市。银丝面,将‘面’的工艺做到了极致;清炒小-河虾,将‘鲜’的本味呈现到了极致。这里没有太多花哨的噱头,每一道菜,都像是在说: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最好。爸,这种精神,或许比华丽的味道,更值得学习。”
她想,银丝面的制作工艺对家庭来说太过复杂,但那盘清炒小河虾,却给了她极大的启发。那份对食材本味的尊重,是每个家庭厨房都应该秉持的原则。她决定,将这道菜的家庭做法,分享给她的读者。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清炒手剥河虾仁(常州本味版)】
(对食材最大的尊重)
食材准备:
河虾(唯一的主角):鲜活的小河虾500g。这是这道菜成败的唯一关键。
这种河虾只有在江苏当地可以买到,出水后极难保持鲜活,晚晚试过打捞后急冻,然后空运到北京,口感依然不好。
与北方的河虾相比,江苏的河虾优点是虾壳软,肉质紧实,适合盐水煮或者清炒,北方的河虾适合油炸。
上浆调料:鸡蛋清(极少量),盐,白胡椒粉(极少量),玉米淀粉。
炒制调料:高品质的植物油(如菜籽油或葵花籽油),几片姜(仅用于炝锅,出锅前会挑掉)。
制作步骤:
手剥虾仁:将活虾放入冰箱冷冻10-15分钟,使其“晕过去”。耐心剥出完整的虾仁,用清水轻轻冲洗干净,用厨房纸巾吸干表面水分(这一步很关键,能让虾仁更脆)。
上浆(薄浆):
在吸干水分的虾仁中,加入一小撮盐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白胡椒粉(去腥提鲜即可),用手轻轻抓匀。
加入约四分之一个蛋清,继续抓匀,直到虾仁表面变得黏滑,感觉“抓得住”了。
最后,撒上非常薄的一层玉米淀粉,抓匀,感觉虾仁表面有一层似有若无的薄膜即可。常州版的上浆,比苏州版更薄,更追求“裸”感。
滑油(宽油速滑):
锅烧热,倒入足量的油(能没过虾仁为佳),这叫“宽油”。
油温烧至四成热(约120℃,油面平静,用筷子插入四周会有细小气泡),立刻将所有虾仁滑入锅中。
用筷子迅速划散,看到虾仁在油中迅速由透明转为玉白色,身体微微蜷曲,立刻用漏勺捞出,沥干油。整个过程绝对不超过15秒!
清炒出锅:
锅里留一点点底油,放入几片姜,小火煸出香味后,将姜片捞出扔掉。我们只要姜的香气,不要姜的味道。
转大火,下入滑好油的虾仁,快速颠勺翻炒几下。
调味:撒入一小撮盐调味即可,甚至可以不加,因为上浆时已有底味。绝对不要加酱油、蚝油等任何会破坏虾仁本味和颜色的调料。
出锅! 盛入洁白的盘中。品尝那一口,纯粹到极致的、来自江南湖泊的鲜、甜、脆、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