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明月案(探案) > 第3章 第三章

第3章 第三章

第三章:

雷老四带着几个壮汉淌水回来,“大人,通往晏渠的排水道挖好了,雨也停了,这水最多半天就全下去了。”

谢奕点点头,“辛苦你们了,日后等家园重建好,定给你们几个发赏钱。”

雷老四踏上石阶,“大人客气了,要不是您夜里让人把俺们喊起来,俺们睡那么死,肯定得让洪水冲走了。”

其余几人也连声附和。

百姓得知洪水将要退去,心情振奋,闲着无事的都聚在一起聊天。

谢奕回到寺庙大殿,看见杏花抱着个两岁大小女孩在走廊玩耍。

徐寡妇的二儿子偷偷在佛像后面小解,被徐寡妇看见后揪着后颈拽回来,几个巴掌下去,屁股都打开了花。

徐寡妇又跪下拜了拜佛像:“佛祖莫要怪罪,俺家娃子不懂事,方丈大师,俺家娃子不懂事哟。”

老方丈在一旁拨着念珠,“阿弥陀佛,女施主放心,佛祖不会怪罪小小孩童。”

一只母鸡扑腾着翅膀飞起,略过老方丈的头上,老方丈一个趔趄,差点倒下。

阿莲嫂扑过来抓住母鸡,一脸歉意道:“方丈大师,对不住,这鸡刚才被狗吓着了。”

老方丈站稳道:“阿弥陀佛,不妨事,不妨事。”

谢奕瞥见厢房那边飘起几缕黑烟,朱大婶正抱着木盆跑回去。

谢奕喊住她:“朱婶,哪里着火了?”

朱大婶蹭了蹭脸上的灰,“她们烧火烤尿布,不小心把窗户烧着了,没事的大人,火已经扑灭了,就烧了个边边。”

谢奕:“你们烧火要小心啊。”

“没事的没事的。”朱大婶哈哈大笑着跑回去。

谢奕吁了口气,楮阳县县民虽然淳朴和善,但一千多号人聚在一处,难免把清净的寺院弄得乱七八糟。

中午洪水就全部退去,百姓不便在寺内多待,收拾东西陆续离开。

老方丈见状十分欣慰,手持念珠不断念叨阿弥陀佛,站在大门处目送最后一家人下山。

老方丈返回大殿,傍晚夕阳的金光洒入大殿的石地板,照耀着佛像的莲花宝座和座下的一个人影。

谢奕不知何时打了桶水,挽着袖子,独自一人跪着擦地,主殿内的佛像案台都已擦过,地板也擦拭的明亮如镜。

大殿打扫完毕,谢奕找出线香点燃,只是不懂上香的规矩,老方丈连忙上前,替她给佛像敬香。

谢奕虔心叩拜,同老方丈说道:“这次多亏有这寺庙,县内百姓才有安全避难之所,我此前从未拜佛进香,今日只能稍稍弥补。”

老方丈朝谢奕作揖,“阿弥陀佛,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一心为民者,无需烧香,自有神佛庇佑。”

谢奕又朝方丈合手作揖。

众人回到小县城,洪水后果然各处损毁严重。

街道外泥地上深深浅浅的水洼,小孩被拘了这么些天,只晓得踩水坑玩。大人们都一脸愁色,房屋里的东西被水淹,园田被毁,好多家畜也都被淹死,下半年的生计可怎么办。

李县丞安慰众人道:“莫要灰心丧气,趁早休整农田,秋里还能收一波粮食。”

瘦大叔:“可插秧道收割也得几个月,中间没有粮食,青黄不接,叫人吃什么?”

雷老四:“可以吃树上的野果,还可以打渔打猎啊。”

谢奕:“明日我就启程去州府府衙,洪水之事朝廷肯定知晓,赈灾粮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县中百姓听见谢奕发话,这才安下心来。

李县丞:“趁着这几日天气好,齐心合力重整家园。”

百姓和声称是。

卫州突发洪涝,受灾的几个县死伤无数,谢奕经过受灾的县镇,看见路边有不少流民,还有裹尸的草席。

受灾的县城都在处理水灾善后事宜。州府也在筹粮赈灾,登记造册,准备施粥,安置难民,重整田地。

谢奕来到了卫州州府,此地倒是未被水灾影响,市集依旧热闹。州台正巧要传唤几个县的县令去商议赈灾善后事宜,谢奕刚来到州府府衙,就被管事仆役安排在会客厅等候议会。

会客厅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官员,管事仆役端茶上点心,这些人等候之时聊了不少八卦。

谢奕独坐在角落里喝茶,听他们说卫州通判张宓贪墨受贿,还意图诬陷卫州州台唐如海唐大人,一个月前被抓入地牢,认罪后自尽。

谢奕有些奇怪,她对卫州州府的事情知晓不多,之前听说张宓是个清廉正直的好官,而卫州州台唐如海则有不少私下受贿的传闻。

众人聊了些偏题的八卦,终于回归正题。

此次洪水大灾,皇上极为重视,派了三位钦差前来办理赈灾事宜,邱太傅兼任巡察总使,亲自赶来卫州监察赈灾。

谢奕闻言放宽了心,有邱太傅坐镇,赈灾之事想必不会出现猫腻。

议会开始,谢奕和其他几位县令只能在外面等候,等里面喊到她的名字才能进去。

谢奕最后一个进去,向钦差和州台等上官如实汇报楮阳县灾情。

钦差大臣捋着胡子,“全县被淹,但县内百姓却无一人伤亡,实在令人称奇。”

谢奕从议事厅出来,有位身形微胖的随从喊住她,让她暂去偏厅等候。

谢奕不晓得他是何意,只得跟着去偏厅,没等多久,一位穿着灰绸长褂的中年男子从侧门走进来。

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身形发福,笑容可掬地看着谢奕。

谢奕认出此人正是邱太傅,连忙下跪行礼。

邱太傅抬抬手掌,示意谢奕坐下。

谢奕在下方的椅子上坐下,邱太傅也在上座坐下,接过随从端来的茶喝了一口。

随从又给谢奕端来茶。

邱太傅笑道:“等累了,喝口茶。”

谢奕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

邱太傅素来和气,无论对着长辈还是晚辈,惯常带着一抹温厚的微笑,是以旁人也不能从他的表情中猜透什么。

他微笑着打量着谢奕,开口褒奖道:“听说你连夜带着一县百姓上山避难,你们那个县是水淹得最深的,却没有一位百姓丧命,该给你些嘉奖的。”

谢奕:“嘉奖不敢当,守护一方百姓是县令分内之事,下官此次也只是侥幸而已。”

邱太傅:“之前我就听谦儿提起你,说你在太学读书时勤奋用功,才智出色。”

谢奕跟邱太傅的儿子邱谦是太学同窗,此前谢奕也跟邱太傅打过几次照面。

邱太傅端起茶盏,聊起此次水灾。

“朝廷每年都会调拨不少修缮大坝的经费,水坝每年入夏前都要修缮一次,可今年这场大雨还是把冲坏了,出了这等祸事,你说是怨天灾,还是怨**呢?”

谢奕低头不语。

邱太傅:“自从陆老御史去世,朝堂再无人能和付相抗衡,新帝刚登基不久,还未理通朝政,更别提敢打压付相一党了……”

谢奕手指握紧,邱太傅竟在她一介小官面前如此直白说起朝中局势,令人猝不及防。

…………

京城,皇宫,听政殿。

六月初连下了十日的暴雨,水势暴涨,冲毁大坝,下游几个县城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洪水,百姓死伤无数,幸存者流离失所。

皇上自是无比重视,特派邱太傅和几名得力臣子去赈灾。两个月过去了,赈灾一事未出岔子,受灾县城也已重修完毕,朝会上也终于将水灾一事翻篇。

皇上听完今日的奏本,吏部侍郎又上报说,昨日京县县令毕洸居然醉死在青楼,京县一职出现空缺。

众臣听说有臣子醉死于青楼,不禁议论纷纷。

皇上似乎有些乏了,没多追究毕洸的死因,只问道:“不知这京县一职由何人接任,众位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皇上望向百官之首,而付丞相此时默不做声,只因毕洸是他三个月前举荐的人。

大殿陷入静默。

朝上众人皆一脸肃穆,唯有邱太傅脸上挂着不合时宜的笑容。

邱太傅上前奏道:“回陛下,此事不难计较,依臣看,京县一职不如从地方州县找个有才能的人填补上。”

皇上:“太傅可有人选推荐?”

邱太傅:“回陛下,臣两个月前巡防受灾的县城,发觉楮阳县的县令谢奕倒是办事稳妥,他带着县民提前冒雨避难,小县城全部被淹,但县民无一伤亡,善后措施得当,县民已经重新犁地治业,此人做一偏僻小县的县令太过屈才,所以臣向皇上推荐此人。”

皇上微微点头:“不论其他,保得百姓平安便是有功之臣。”

邱太傅:“皇上明鉴,他还是两年前春试的榜眼,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将他调回京城。”

付丞相只觉奇怪,朝会上这个邱太傅历来只会打哈哈,未曾料到邱太傅会立时推荐出一人。

皇上:“如此,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付卓然有意让毕洸一事翻篇,上前一步道:“臣无甚异议。”

其他大臣连忙附议,皇上见状,命吏部官员速去发放调令。

下朝后,付卓然又让手下去细查那个谢奕的背景。

下属回话说,谢奕此人乃一介平民,家境贫寒,唯一的亲属已经过世,且毫无背景。当初他们那一批举子大多都因为替关希元联名上书而被贬斥,谢奕也是因为联名一事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县城。

付卓然听后觉得自己多心,平民出身,举目无亲,毫无背景,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罢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难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