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明月天涯 > 第28章 第 28 章

第28章 第 28 章

028

夜色如墨,血腥气在钟山别院的庭院中弥漫。

云靖静立许久,看着裴骏那具被毒竹钉穿、死不瞑目的尸体,眼中翻腾的杀意与悲愤渐渐沉淀,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决绝的平静。

他深知,裴骏虽死,但其生前散布的流毒远未清除。

他那“前朝遗孤”、“身负赵宋正统”的身份,经裴骏大肆渲染,早已成为朱元璋心头一根最尖锐的刺,日夜刺痛着这位猜忌日重的帝王。

今日他杀了裴骏,明日或许就会有更多的“裴骏”借此生事,朝野与江湖的纷乱不会停止,而他与朱元璋之间那本就岌岌可危的兄弟情谊,终将被迫走向彻底决裂、刀兵相见的绝路。

那不是他想看到的。

天下初定,百姓厌战,他绝不能成为另一个动荡的源头。

既然他的存在本身已是原罪,已是皇权稳定的最大隐患……

云靖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某个重大的决定。

他转身,不再看裴骏的尸体,快步走向书案,挥毫疾书,然后叫来一名绝对忠诚、由刘伯温亲自安排的心腹。

“立刻将此信秘密送往刘伯温刘大人府上,请他务必即刻前来,要快!”云靖语气沉凝,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心腹领命,悄然融入夜色。

不到一刻钟,别院侧门轻响,一身便服的刘伯温匆匆而至。

当他看到院中裴骏的尸体和打斗的痕迹时,纵然足智多谋,也不禁面色一变。

“三弟,这是……”

“二哥,”云靖打断他,语气平静得近乎萧索,“裴骏已伏诛。”

刘伯温看着云靖平静无波的脸,又看了看地上那具狰狞的尸体,瞬间明白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你……杀了他固然替师报仇,为国除害。但陛下那边……裴骏生前散布的那些谣言……”

“正是为此,我才请二哥深夜前来。”

云靖的目光投向深沉的夜空,声音低沉却清晰,“二哥,我的身份,经裴骏此番搅动,已成为陛下心中无法拔除的尖刺。有我在一日,陛下便难安一日,朝野便多有揣测一日,天下便多一分动荡的风险。兄弟相疑,君臣相忌,乃至将来或有的兵戈相向……这绝非我所愿见。”

刘伯温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三弟,你此言何意?陛下他或许只是……”

云靖缓缓摇头,露出一抹苦涩至极的笑:“二哥,不必宽慰我。天家无私事,更无兄弟。我深知,我唯有一‘死’,才能彻底打消陛下的疑虑,才能让那些借我名号兴风作浪之人失去旗帜,才能换得真正的安定,让陛下稳坐江山,推行他的盛世之治。”

刘伯温大惊失色,猛地抓住云靖的手臂:“三弟!你万不可做傻事!此事定然还有转圜之法!我可以去向陛下陈情……”

“如何陈情?”

云靖看着他,眼神通透而悲凉,“即便陛下信你,又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如何防得住下一个‘裴骏’?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只会生根发芽,越长越大。唯有连根拔除,才能一了百了。”

他指着地上裴骏的尸体:“所以,我需要二哥帮我。请二哥寻一位易容高手,将此人面容稍作改动,伪造成我的模样。明日,便可向陛下禀报:影煞阁魁首裴骏夜袭钟山别院,欲行不轨,云靖与之力战,最终……同归于尽。”

刘伯温如遭雷击,怔怔地看着云靖,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

他看着云靖眼中那不容动摇的决绝,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

一股巨大的悲凉和无力感席卷了他。

谁能想到,当年肝胆相照、并肩打下这大明江山的结义兄弟,竟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竟需要以一人的“死”来换取另一人的“安心”和天下的“太平”?

“三弟……你这又是何苦……”刘伯温声音沙哑,眼眶微热。

云靖反而释然一笑,带着看破一切的苍凉:“生于江湖,归于江湖。或许这才是我的宿命。二哥,成全我吧。”

刘伯温沉默良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化作一声长叹:“……好。我答应你。”

他顿了顿,声音更咽,“……之后,你有何打算?欲往何处?”

云靖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无垠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碧波万顷的大海。

“海外。”他轻轻吐出两个字,带着一丝向往和解脱,“我生于孤岛,长于孤岛,师父在那里教我成人,那里才是我最初的根,或许,也是我最后的归处。寻一座无名小岛,了此残生,再无世间纷扰。”

刘伯温黯然神伤,心中五味杂陈。

谁能想到,打下这赫赫江山之后,坐拥天下的朱元璋会变得如此猜忌,而淡泊名利的云靖,竟会被逼到唯有假死遁世、远走海外方能保全兄弟之名、换取朝廷安宁的境地?

“保重……三弟。”

刘伯温重重拍了拍云靖的肩膀,所有复杂的心绪,最终只化为这两个字。

“二哥也保重。”云靖拱手,深深一揖,“大明江山,陛下身边,劳二哥多多费心了。”

刘伯温不再多言,转身安排事宜,命绝对心腹悄悄处理裴骏的尸体,并立刻去请易容高手。

他知道,从今夜起,名动天下的“浩然剑”云靖,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云靖独立院中,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战过的土地,眼神寂寥而平静。

海外的孤岛,将是他的新生,亦是他的终局。

-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深沉,一辆毫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悄然驶离了钟山别院,碾过清冷的石板路,向着长江码头疾行。

车内,云靖换上了一身粗布衣衫,面容经过简单修饰,掩去了几分曾经的锐气,多了几分沧桑。

他身旁,石凌依旧昏迷,被妥善安置在软垫上,随着马车微微晃动。

码头边,一艘准备南下的商船正待起航。

云靖背着石凌,如同一位携病兄远行的寻常旅人,踏上了跳板。

他将石凌安顿在狭小的舱室内,而后独自走上甲板。

此时,东方既白,晨曦微露,给远处应天城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模糊的金边。

那座城市,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与朱元璋、刘伯温义结金兰的豪情,并肩浴血、攻城拔寨的峥嵘,朝堂之上直言进谏的执着,以及最后那令人心寒的猜忌与软禁……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想起海外孤岛上与师父江有涯相依为命的平静岁月;想起濠州城下与朱元璋初次相遇,那双充满野心和真诚的眼睛;想起石凌为他挡刀时那句“快走,活下去”;想起刘伯温屡次在朱元璋面前为他周旋的苦心;甚至想起登基后朱元璋那日益深沉难测的目光……

爱与恨,恩与怨,信任与猜忌,家国与江湖……这一切,都即将随着他的离开而成为过往。

他心中没有怨恨,只有一种巨大的、无法言说的疲惫和释然。

“起锚——!”船老大的吆喝声响起。

商船缓缓离岸,顺着江水向东而行。

云靖久久伫立船尾,望着那片越来越远的土地,直至巍峨的城墙化作天地间一道模糊的墨线,最终彻底消失在水天一色之中。

他深吸一口带着水汽的、微凉的空气,转身,面向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

与此同时,应天城内,刘伯温依计行事。

“浩然剑”云靖与影煞阁魁首裴骏在钟山别院同归于尽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迅速传遍朝野江湖。

武林人士闻讯,莫不动容。

无论此前对云靖是敬是畏,是亲是疏,得知这位曾力抗元廷、侠名远播的英雄最终落得如此悲壮结局,皆扼腕叹息。

许多曾受其恩惠或敬仰其人的江湖豪杰,纷纷自发前往钟山别院附近遥祭吊唁,一时间,钟山南麓白衣如雪,酒奠不绝。

消息传入皇宫,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的手猛地一顿,朱笔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墨痕。

他沉默良久,脸上看不出喜怒。

翌日,皇帝銮驾竟亲临已是一片狼藉、尚未彻底清理完毕的钟山别院。

朱元璋一身常服,站在那处曾作为“同归于尽”现场、仍残留着血迹和打斗痕迹的庭院中,目光扫过一切,最终落在身旁的刘伯温身上。

“伯温,”朱元璋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靖弟他……真的死了?”

刘伯温心中猛地一沉,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失望瞬间涌遍全身。

事已至此,云靖已被逼到假死远遁,这位帝王关心的,竟首先仍是确认其生死真伪?

刘伯温抬起头,第一次没有以臣子的谦恭姿态,而是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他的声音因压抑着巨大的情绪而微微颤抖:“陛下,此刻,臣斗胆,想用当年濠州城中、与陛下和云靖结拜时的身份,问陛下一句:到了这一步,陛下连臣的话,连臣亲眼所见、亲自料理的这件事,也信不过了吗?陛下连刘伯温,也不信了吗?”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眼中那深切的痛楚和质问,沉默了。

他没有回答,只是负手转身,再次望向那片焦土残垣,目光深邃如同寒潭,无人能窥知其心底究竟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道:“……厚葬吧。追封,按亲王礼。”

但刘伯温知道,这一切身后的哀荣,对于已经远遁海外、心灰意冷的云靖而言,毫无意义。

对于他们三人那段曾炽热如金的兄弟情谊,更是绝大的讽刺。

经此一事,刘伯温彻夜未眠。

他看清了许多,也心冷了许多。

不久之后,一代谋臣刘伯温上书,以体弱多病、才德不堪重任为由,坚决请辞。

朱元璋几番挽留未果,最终准奏。

刘伯温脱下官袍,如同卸下千斤重担,飘然离去,消失在江南的烟雨之中。

应天府的金殿之上,少了一位算无遗策的能臣,而江湖之上,多了一位闲云野鹤的传说。

只剩下龙椅上的朱元璋,依旧守着那万里江山,和他那无人能懂的、日益深重的孤寂与猜忌。

海天之间,一叶扁舟载着云靖和昏迷的石凌,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越行越远,最终融入了碧波万顷,再无痕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从玄幻三国开始

国术,从扮演封于修开始!

寻仙

人间道之拜师九叔

秦皇遇刺,暗影刺客全员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