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秋页:理性祭献 > 第17章 线条与独白

第17章 线条与独白

手臂的石膏,成了秋里然生活中一道沉重而屈辱的界碑。它禁锢了他的行动,也仿佛凝固了他本就停滞的时间。最初的剧痛过去后,是漫长而磨人的酸胀、瘙痒和无力感。医生叮嘱需要静养,定期复查,这意味着在至少两三个月内,他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

仓库支付的赔偿款,在支付了拖欠的房租和一部分医疗费后,所剩无几。他不得不再次动用宋余以“社会救助”名义预存的那笔钱,这让他感到一种混合着感激与难堪的复杂情绪。每一次从ATM机取出那带着别人(他确信是宋余)施舍意味的钞票,都像是在他自尊心上又划开一道细微的口子。

他尽量节省,每天只吃两顿最简单的食物,大多是清水煮面或者馒头咸菜。合租房的室友知道他受伤失业,虽未明说,但眼神里的疏离和偶尔的抱怨(关于他占用卫生间时间变长等)也让他如芒在背。他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那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像一头受伤的野兽,舔舐着伤口,也隔绝着外界。

无聊和绝望是最大的敌人。没有电视,手机屏幕碎裂且早已欠费停机,他连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都几乎断绝。时间变得粘稠而漫长,仿佛每一秒都在挣扎着向前蠕动。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空虚中,他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床底那个箱子。

那包画材,像一个沉默的诱惑。

他挣扎了很久。最终,在一个下午,阳光勉强透过肮脏的窗帘缝隙,在布满灰尘的地板上投下一小片光斑时,他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弯下腰,用那只完好的、还算灵活的右手,将箱子拖了出来。

他打开箱子,拿出那本厚厚的素描本和一支HB铅笔。素描本的纸张白皙光滑,散发着好纸张特有的、淡淡的木质香气。这香气与他房间里霉味、汗味和药味混合的空气格格不入。

他拿起铅笔,笔杆冰凉的触感让他指尖微颤。面对那片刺眼的空白,他依旧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画什么?怎么画?他早已忘了。

他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游移,最终,落在了自己左臂那厚重的、白色的石膏上。

一个荒诞的念头冒了出来。

他抬起右手,握着铅笔,笔尖迟疑地、轻轻地,落在了坚硬的石膏表面。

“沙……沙……”

笔尖与石膏摩擦,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音。一条笨拙的、断断续续的线条,出现在白色的石膏上。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只是一道痕迹,一个证明他此刻存在的、无意义的标记。

他看着那条线,有些发愣。然后,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他又画了一条,交叉,缠绕。接着是第三条,第四条……

他不再去想什么构图、光影、技巧。他只是凭着本能,让笔尖在石膏上游走,留下混乱的、交织的线条。有时是模仿窗外晾衣绳上胡乱飘动的衣物影子,有时是记忆中仓库里传送带冰冷的几何形态,有时只是内心烦躁和苦闷的无意识流淌。

石膏成了他独一无二的、不会被评判的画布。它本身就是他痛苦和失败的象征,在上面涂画,更像是一种自我嘲弄,一种与伤疤共处的方式。

起初,他只是涂抹很小的一块区域。但很快,这种无声的“书写”吸引了他。每天,他都会花上一些时间,在石膏上添加新的线条、阴影,甚至一些模糊的、扭曲的、试图成为某种形象却又最终失败的图案。

他画了一只眼睛,轮廓歪斜,却透着一种空洞的注视感。

他画了一扇窗,窗外是密密麻麻、如同牢笼的线条。

他画了一个向下坠落的、模糊的人形。

这些图案支离破碎,风格阴郁,甚至有些狰狞。但它们无比真实地反映了他内心的废墟景象。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绪——痛苦、迷茫、愤怒、绝望——都随着笔尖的移动,被一点点引导出来,固化在了这坚硬的石膏上。

这行为本身毫无意义,不能换钱,不能改变处境。但它却成了他在这片绝望的泥沼中,唯一能主动进行的、属于“秋里然”这个个体的、微弱的精神活动。

* * *

宋余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只是内核已然不同。她不再试图压抑或清除那些因秋里然而起的情感波动,而是开始学习与它们共存。那个加密的文档,成了她最私密的伴侣。

【他出院了。陈助理说他很沉默。不知道他现在的伤怎么样了,还疼不疼?】

【赔偿款和预存的生活费,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但这之后呢?他的手还能恢复如初吗?还能做重体力活吗?】

【我查了一些关于骨折康复和职业培训的资料,也许……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时间。】

【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选择他,他会不会遇到别的挫折?会不会同样沉沦?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是自我开脱的借口。我选择了,我做了,后果就必须承担。】

【律所接了一个新的公益项目,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我主动参与了。看到那些同样在底层挣扎的面孔,会想起他。这算不算是某种形式的……赎罪?】

她的文字不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自我对话。她开始承认自己的无力,承认理性并非万能,承认某些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弥补。

她依旧没有去见秋里然。但她通过陈助理,以“社区康复随访”的名义,定期了解他的情况(当然是极其谨慎和尊重**的方式)。她知道他很少出门,经济拮据,但情绪似乎……没有进一步恶化。陈助理在一次例行沟通中,甚至略带困惑地提到:“秋先生似乎……在石膏上画了些东西。看起来有些……抽象。”

这个消息,让宋余怔了很久。

在石膏上……画画?

她无法想象那是什么样的画面。是愤怒的涂鸦?还是绝望的符号?抑或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在绝境中生长出来的东西?

这细微的、出乎意料的行为,像一道微光,穿透了她内心沉重的阴霾。他没有彻底崩溃,没有完全放弃。他还在用某种方式,哪怕是最笨拙、最怪异的方式,表达着自己,与他的痛苦和处境进行着抗争。

这比她送去任何物质帮助,都更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动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她打开加密文档,写下新的内容:

【他在石膏上画画。】

【陈助理说‘抽象’。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子,但……他还活着。不只是呼吸,他的某种东西,还在试图发出声音。】

【也许,我送去的画材,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最贫瘠的土地上,虽然看似没有发芽,但它的存在本身,或许就在地下,悄悄改变着土壤。】

【我需要耐心。不仅仅是等待他身体的康复,更是等待他灵魂的……某种迹象。】

她不再急于寻求一个“解决方案”,不再试图“修复”他或自己。她开始学会了一种新的姿态——守望与等待。这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需要极大耐心的状态,与她过去追求效率和掌控的人生信条背道而驰。但奇怪的是,在这种状态下,她内心那持续的焦灼和负罪感,似乎找到了一种奇异的平衡,不再那么尖锐地刺痛她。

她依然会做噩梦,依然会在工作中偶尔走神。但她也开始注意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东西——比如窗外一棵树在四季中的变化,比如助理给她泡的咖啡的温度,比如深夜加班后,城市那不同于白天的、静谧的轮廓。

她的理性世界并未崩塌,但它不再是唯一的主宰。情感的暗流被允许存在,甚至开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片曾经干涸的土地。她依然是那个干练的宋余律师,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核的某些部分,正在经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蜕变。

秋里然在石膏上的混乱涂鸦,与宋余在加密文档中的内心独白,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各自的轨道上,默默见证着一种无声的变化。一个在身体的禁锢中,用最原始的方式寻找精神的出口;一个在心灵的牢笼里,学习接纳情感的重负。

他们依旧被隔在两个世界,被过往的伤害和现实的鸿沟所分离。但在这分离之中,某种新的、微弱而坚韧的东西,似乎正在这漫长的僵持与沉默的守望中,悄然滋生。那不是原谅,不是和解,甚至不是理解,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基于共同承受痛苦而产生的、遥远的共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