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在花海起舞的这场戏,以一种极高的效率结束了。
下戏之后,应山立刻带着祝允星去了医院。
一路上,祝允星都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的神色,而应山则恢复了平日里的成熟稳重,有条不紊地带他挂号、输液,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
就好像刚刚在片场流泪都是祝允星的错觉一样。
晚上回到酒店,祝允星终于忍不住问道:“应哥,你今天在片场的时候,为什么……”
为什么会哭呢?
这句话并未问完,但应山还是明白了意思,他垂下眼帘,“也许是因为被你当时的状态打动,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我很害怕。”
祝允星微微怔愣。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当时的你离我很遥远,像是随时都会离开一样。”应山难得如此低落,“所以我很害怕。”
祝允星心里想了很多安慰的话语,可是好像说什么都不如一个切实的拥抱。
于是,他也的确这样做了。
应山感受到怀中的温软,杂乱无章的思绪终于渐渐平息。
“其实我有点惊讶。在我印象里,应哥好像从来不会害怕。”祝允星说道,“可如果这么想的话,对你来说很不公平吧。毕竟,哪有永远都不会害怕的人呢?”
“我倒是希望能在你心里成为一个强大的人,能保护你,让你永远不受伤害。”应山轻柔地抚摸着他的发丝。
祝允星看向他,眨眨眼,“你已经做到了呀。”
应山摇摇头,“我做得还不够好。”
“要做到多好才能算好呢?”祝允星一双漂亮的眼眸注视着他,“在我心里,你是最好的,这就足够了啊。”
应山没有说话,只是带着温和的笑意。
“这段时间,你既要忙剧组的事,还要操心我的状态,一定很累吧?”祝允星有点愧疚。
“有一点,不过,也还可以承受。”
祝允星心疼地保证:“我不会再让你担心了。”
“嗯。”应山亲亲他的唇角,“我知道。”
其实祝允星从未任性过。他只是太想将这部电影拍好,所以采用了一些铤而走险的方式。
但应山能够感受到,自从那晚在医院病房里撕心裂肺地哭过一场之后,祝允星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过去,应山时常觉得祝允星是个矛盾的人。
他既强大又脆弱,干净纯粹却又心思重重。人生有万般道路,他会因为无法抉择而落入自我怀疑,将自己置于纠结和痛苦之中。
而现在,祝允星目光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坚定与清明。
人在自然的法则面前何其渺小?花开花落,潮落潮涨,生命终有尽时。
在至亲的生命如短暂的春花一般枯萎凋零之后,祝允星终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与自我和解。
应山说过:“我们干嘛非要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可?这世上的事,本来就是无奈比选择多。”
应山还说过:“死亡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死亡是生命无奈的结果。”
所以,在这个终究会降临的结果到来之前,何不选择自由自在地生活,创造出最精彩的故事,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呢?
那夜,他们二人情难自抑地拥抱,亲吻,似是要将之前欠下的所有亲密尽数偿还。
一开始,应山顾忌着祝允星的病还没完全好,束手束脚不敢动作。可祝允星却不满足于此,不知所谓地继续煽风点火。
事情的走向越来越超乎预料,最终化为紧密相合,缠绵不休。
到了后半夜,祝允星承受不住,终于瘫软在应山满是汗水的怀中。
违背作息,加上刚刚那阵荒唐,祝允星目光迷离,看上去不是很清醒。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又落下泪来。
应山轻柔地为他拭去泪水,“怎么哭了?”
祝允星小声抽泣,声音委屈,“应哥,我没有家人了。”
原来是又想到父母了啊……
应山心中刺痛,不由自主地将人抱紧,在他耳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不会的,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家人。”
祝允星胡乱地应着,最终在应山温暖的怀抱中睡去了。
……
年末,华语电影金叶奖颁奖典礼拉开帷幕。
应山和祝允星二人坐在酒店大床上,电视机里是颁奖典礼的直播。
前面的内容暂且不提,等到宣布最佳导演奖提名的时候,直播镜头给到肖梦荷一个特写。她今天一身红裙,面上挂着自信昂扬的微笑,看上去明艳大方。
“获得本年度华语电影金叶奖最佳导演的就是——”主持人刻意停顿,卖了个关子,随后公布,“《天光》,肖梦荷。”
结果一出,坐在电视机前的应山和祝允星同时为她鼓起掌来。
肖梦荷勾起唇角,大大方方地站起身,一边回应周围人的祝贺,一边向颁奖台走去,接过那项属于她的荣光。
她站在那里,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红裙就像她的战袍,奖杯则是她的冠冕。
在这一刻,没人会在意她与她的前夫有多少感情纠葛,只是惊羡她的才华,又仰望她的成功。
肖梦荷在麦克风前说着获奖感言:“感谢金叶奖颁发给我如此殊荣,我感到开心,也感到感激。今年是我入行的第十四个年头,但真正独立执导电影的经验,其实并不长久。在此期间,我会听到各种质疑的声音,有人劝我不要做独立导演,也有人劝我回归家庭。只是现在,我很庆幸,那些声音并未迷惑我,让我这个最好的结果背道而驰。”
应山透过镜头看向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肖梦荷,既为她感到开心,又隐隐期待。
也许等到明年,站在这里的人就会是他自己。
……
次年年初,《晓梦》正式杀青。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好在结果是好的。
在那之后,电影就进入到了复杂而精细的后期环节。《晓梦》对于剪辑技术要求极高,有不少闪回和跳切的地方。应山将分镜头脚本和素材交给剪辑师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电影制作的情况。
再然后,应山带着祝允星回到首都,和父母一起过了一个美满而平和的新年。
电影杀青,祝允星也渐渐地从角色中走了出来。他身上“林夕”的影子一点一点淡掉了,终于回归“祝允星”本来的样子。
应山一直以来紧绷的心也终于得以放松。
很快到了开春时节。祝允星好几个月没有活跃在大众面前,粉丝们心急如焚,甚至还有些人恨铁不成钢,害怕他白白浪费掉最好的发展时光。
事实上,祝允星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
“你说,想跟我一起出去转转?”应山听到祝允星的提议,心里很开心,“好啊,你想去哪?”
祝允星想了想,“唔……只要是和应哥一起,去哪里都无所谓吧。”
应山故作不满,“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我。”
祝允星讨好似的笑了笑,“可我说的是真心话。”
应山摸上他的发顶,无奈地道:“嗯,知道了。”
应山没有问他,等到旅行归来之后,还要不要继续在演艺圈待下去。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
毕竟,人在每个阶段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所做出的选择也天差地别。此刻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正确答案,也许在彼刻就会成为错误。
所以,以后的事情,就交给以后的自己再选吧。
旅行的事情确定下来之后,应山筛选了几个没去过的合适地点,交给祝允星做决定。
临出发前,应山和祝允星一同回了一趟高中。
他们去的时候,学校还是上课时间,教学楼外面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学生。他们乐得清闲,牵着手在熟悉的校园里漫步。
不知不觉间,他们走到了学校的荣誉墙。毫不意外的是,他们二人都在其列。
祝允星看着应山将近十年前的证件照,觉得很新奇,拿起手机拍了一张。应山不甘示弱,也拍了一张祝允星的照片。
接下来,他们又去了艺术楼。
毕业后的这么多年,艺术楼的陈设一直没怎么变。
祝允星循着记忆,很快就找到了当初那间舞蹈教室。
教室里没有人,门也没有锁。
午后日光洒落,透过窗户,镀上一层温柔的暖光。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好,飘散阵阵清香。
恍然之间,他们好像又回到了许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少年在盛着春天气味的教室里舞蹈,而窗外则有一双清俊的眼眸沉静地注视着他。
那时候的他们,尚不知晓未来会如何发展,更不知道他们会在许多年后成为伴侣,携手故地重游。
只是春日明媚,一切正好。
……
这一年里,应山和祝允星几乎一直都在旅途之中。
他们一起走过许多地方,或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或是北方的沙石戈壁,亦或是国外的风情小镇……
旅途之中,他们还在国外办了结婚证。
除此之外,二人并未忘记当初在录制《山野来信》时,曾与当地的小朋友许下再次见面的约定。他们回到了西南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山寨,在那里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蓝嫣热情地招待了他们,邀请他们一同参加今年的踏歌节。
据她所说,当初综艺播出之后,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那之后,《晓梦》正式上映。
电影尚在预售阶段的时候,第一周的场次就几乎全部售空了。
这是祝允星的荧幕首秀,粉丝当然要大力支持。更何况,这一年里祝允星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他们都快寡死了。
到了电影首映的日子,一大批观众涌入了电影院。
大多数人是冲祝允星去看的,一少部分人则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但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紧接着,则是深深地震撼。
祝允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简直可以称之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尤其是结尾部分花海起舞的片段,特写镜头与背景音乐相得益彰,将盛放与释怀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感觉到强烈的力量。
大部分人并未能在第一时间理解这一片段所想表达的含义,但却能从其中感受到迸发而出的强大生命力。
电影上映之后,好评如潮。
影评人表示,这不仅是一部极致炫技的作品,也是一部极致走心的作品。
导演应山用他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交织的世界,用他扎实的专业水平构建出电影稳固的框架,并在其中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与探索。而祝允星身上自带的破感,以及他无与伦比的表演,则将电影的水准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他们二人之间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手,灵魂契合。先前那些批判应山为了热度放弃初心,只求流量不求质量的营销号,一夜之间全都删稿了。
应山他的作品告诉所有人,他始终如一地在电影的道路上探索追求,从未改变,也从未向现实妥协。
“晓梦”,意为拂晓之梦,取自“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典故,喻以人生短促,世事纷繁。
这不仅是林夕的故事,也是许多尚处于人生困境中人的故事。
那一年,《晓梦》横扫了华语电影金叶奖的八项大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剧本等等。不仅如此,也获得了许多海外国际电影节的提名与奖项,夺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
次年初,应山拿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奥斯卡提名。
虽然奖项是“最佳国际影片”而非“最佳影片”,但对于应山而言,是他实现年少梦想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月,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启,无数华语电影人共同守在电视机前,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开奖的那一刻。
一直到公布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的时候,金发的主持人用生涩的中文念出《晓梦》和应山的名字。
那一刻,全球的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爱好者共同见证,这位来自亚洲,来自华国的电影导演,用最从容的姿态迎接即将降下的荣誉,挺直了腰背,挺直了胸膛,大大方方,自信坦然。
一开始,典礼现场是一片沉默,但紧接着便掀起如浪潮般的欢呼。
应山站起身,带着沉静的笑容,一步一步走向星光闪耀的颁奖台,一步一步走向他少年时的梦想,步伐坚定,未有迟疑。
那一年,刚刚凭借处女作拿下人生中第一个大奖的应山,野心勃勃地对着采访的镜头说:“我会带着我的电影走出华国,走向世界,摘下电影界最高的桂冠,让世界看到我的电影。”
他也曾在瓶颈之时淡出大众的视线,落入“天才陨落”的非议,在昏暗的角落里冷声自嘲:“人嘛,不总有中二的时候?”
当梦想之船终于行至彼岸,来时之路也显得绚丽多彩。
而现在,三十三岁的应山,终于不负年少所托。
下一章就完结咯,感谢陪伴。下本开《封杀》,正在全文存稿中,预计今年内就能开,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专栏看看啦。大概就是勤勤恳恳赚钱养家的小糊咖,和自我攻略的恋爱脑大佬的故事,忘本赛道的对抗路情侣,和这本差别还蛮大的hhh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第六十章 不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