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篇章·会场
两年后的深秋,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灯火通明。
白可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轻轻整理着西装套装的衣领。镜中的自己褪去了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从容。今天,她作为“心语”心理测评系统的核心开发成员,受邀在全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做专题报告。
“白可,还有十分钟就轮到你了。”同事在门外提醒。
白可深吸一口气,最后检查了一遍演讲稿。这两年,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参与的测评系统不仅获得了行业认可,更在全国数十家机构投入使用。曾经的伤痛,都被她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会场内座无虚席。白可站在台上,从容地开始演讲。聚光灯下的她自信而专业,条理清晰地介绍着系统的创新点和应用成果。
“...因此,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能够更精准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就在她讲解系统架构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台下,突然定格在会场后排的一个身影上。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陈一屿。
他穿着深灰色的西装,安静地坐在角落,目光专注地望着她。两年时光将他打磨得更加成熟稳重,曾经清澈的眼眸中多了几分深邃,下颌线条也比记忆中更加硬朗。
白可的呼吸一滞,险些忘了接下来的讲稿内容。她强迫自己移开视线,继续演讲,却感觉整个会场的空气都变得稀薄。
他怎么会在这里?
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白可礼貌地鞠躬致谢,再抬头时,发现陈一屿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在茶歇区,她终于再次遇见了他。
“精彩的演讲。”陈一屿端着咖啡杯,站在她面前,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
“谢谢。”白可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你怎么会来参加心理学的会议?”
“我们公司最近在拓展心理健康业务。”他递过名片,“我现在在科睿科技任职。”
白可接过名片,看到“高级项目经理”的头衔,心中微微一动。科睿科技是业内知名的科技公司,更是邱氏集团的直接竞争对手。
“听说你做得很好。”陈一屿的目光温柔地落在她脸上。
“你...怎么知道?”
“业内新闻都有报道。”他微微一笑,“两年前那个在图书馆为统计题发愁的女孩,现在已经是个出色的开发者了。”
这句话让白可恍惚回到了大学时光,那些在图书馆偶遇的日子,那些他悄悄帮助她的瞬间。
“你呢?”她轻声问,“在德国...过得好吗?”
陈一屿的眼神暗了暗:“还好。一年前就回国了,科睿给了不错的机会。”
“为什么选择科睿?”白可忍不住问,“邱家那边...”
“科睿的业务方向很符合我的专业。”陈一屿的声音很轻,“而且...我需要一个全新的环境,彻底摆脱过去的束缚。”
白可注意到他用了“摆脱”这个词,语气中带着决绝。
“邱家那边...还好吗?”她小心翼翼地问。
陈一屿的眼神闪过一丝无奈:“洛迪还在德国。我回国后换了所有联系方式,需要一些时间...让她接受现实。”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插了进来:“白可,原来你在这里。”
陆子涵笑着走过来,自然地站到白可身边:“陈一屿?好久不见。”
陈一屿的目光在陆子涵和白可之间转了转,表情瞬间恢复了疏离:“看来你们还在一起。”
白可张了张嘴,想解释什么,却发现自己没有立场。两年前是她亲口说和陆子涵在一起的,现在又该如何澄清?
“我们...”她刚开口,就被陆子涵打断。
“是啊,我和白可都在这边工作。”陆子涵笑着站在白可身旁,“要不要一起吃个晚饭?”
陈一屿摇摇头,眼神黯淡:“我还有事,先走了。白可,再次祝贺你的成功。”
他转身离开的背影依然挺拔,却带着说不出的孤独。
白可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陆子涵轻声道:“对不起,我看他好像误会了我们的关系...”
“没关系。”白可摇摇头,“本来就不需要解释什么了。”
会议结束后,白可独自一人回到酒店房间。她站在窗前,望着上海的夜景,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陈一屿那双深邃的眼睛。
手机响起,是李蒙发来的消息:“听说你今天见到陈一屿了?怎么样?”
白可犹豫了一下,回复道:“他变了。”
“是啊,听说他在科睿很努力,已经还清了大部分债务。”李蒙很快回复,“他妈妈终于能安心住在老房子了。”
原来,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窗外,霓虹闪烁,这座不夜城充满了无限可能。白可轻轻抚摸着手腕上那道浅浅的疤痕,心中泛起一阵涟漪。
两年过去了,他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前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命运,似乎又一次将他们拉近。
这一次,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