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三世书·与君同 > 第34章 澄心暗涌与兵部微光

第34章 澄心暗涌与兵部微光

西苑,澄心堂。

此地虽名“澄心”,但孟清辞住进来已有半月,心境却始终难以真正澄澈。堂外临着太液池的一角碧波,时有清风拂过垂柳,带来湿润的水汽。环境确实比南苑那荒芜破败的旧宫好了何止千百倍,内务府派来的两个小宫女也算恭敬本分,每日送来膳食、打理起居,还依旨意送来了一些经史典籍和笔墨纸砚。

“静思己过”?孟清辞唇角泛起一丝淡淡的苦涩。她有何过?父亲的冤案尚未昭雪,她与彦书生生分离,这一切的根源,不过是权势倾轧下的牺牲品。如今这看似优渥的囚禁,不过是皇帝平衡朝局、施恩何家的一步棋罢了。

她每日里最多的时间,便是坐在临窗的书案前,或读书,或默写。她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父亲任上事务的细节,尤其是与驿传、仓场、吏治相关的见闻,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来。她知道,这些东西或许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说不定哪天就能成为彦书在朝堂博弈中的一颗石子。

偶尔,她会望向窗外那片不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太液池上偶有画舫经过,传来隐隐约约的丝竹与笑语,更衬得她这里的寂静清冷。方嬷嬷依旧会定时出现,送些用物,问询几句,态度依旧是那份公式化的淡漠,但孟清辞能感觉到,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里,审视的意味比在南苑时更重了些。

皇帝将她移居至此,是保护,也是更严密的监视。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不能流露出任何可能给彦书带来麻烦的情绪或举动。

这日午后,她正对着一本《资治通鉴》出神,忽听得窗外传来一阵极轻微的、如同鸟喙啄击窗棂的“笃笃”声。不是苏嬷嬷的暗号!

孟清辞心中一惊,屏息凝神,悄然挪至窗边,透过细密的竹帘缝隙向外望去。只见一个穿着小太监服饰、面容陌生的清秀少年,迅速将一个小巧的、用蜡封好的竹管塞进窗台一处不起眼的裂缝中,随即低头快步离开,身影很快消失在假山之后。

她的心怦怦直跳,等了片刻,确认四周再无动静,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竹管取出。捏碎蜡封,里面是一张卷得极细的纸条。展开,上面是陌生的、略显稚嫩的笔迹,只有寥寥数字:

“驿路有异,留意‘三河’、‘通惠’往来。安,勿回。”

没有落款。

孟清辞捏着纸条,指尖微微发凉。这不是彦书的笔迹,也不是苏嬷嬷能驱使的人。这信息来自何处?是友是敌?“驿路有异”,指向的是三河驿和通惠驿?这与她之前记录的一些零散信息似乎能隐隐对应上。“安,勿回”是在告诉她彦书安好,并且警告她不要试图回复,以免暴露。

这突如其来的神秘信息,像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让她本就不平静的心湖再起波澜。是有人暗中相助?还是另一个引她入彀的陷阱?她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心中已有了决断。无论真假,这条信息她记下了。在无法与外界正常沟通的情况下,任何一点可能的风吹草动,都值得警惕。

---

兵部衙门,职方清吏司。

何彦书正在一堆散发着陈年墨臭的档案卷宗里“埋首苦干”。他被分派到这里,名义上是“参赞军务”,实际上干的却是最基础的文书整理与归档。职方司掌管舆图、武职叙功、核过赏罚等,看似紧要,但核心权力都握在赫舍里家的亲信手中,分到他这里的,多是些早已时过境迁、无关痛痒的旧案陈牍。

赫舍里家的“关照”无处不在。同僚们对他客气而疏远,偶有交谈也仅限于公务,绝不涉及任何实质内容。他想调阅近期的边防塘报或驿传奏销记录,总是被各种理由推脱——“何大人初来,还是先熟悉旧例为好”、“此乃机密,需郎中大人批条”、“卷宗正在整理,暂不外借”……

何彦书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冷笑。他早已料到会是如此局面。沉住气,是此刻唯一的选择。他像一头耐心的猎豹,潜伏在草丛中,仔细梳理着每一份经过他手的陈旧文书,寻找着可能被忽略的蛛丝马迹。

他重点翻阅的是与京畿地区相关的驿传、武备、巡防营旧档。那些记录着马匹损耗、物资补充、人员调动的枯燥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的链条和管理的漏洞。他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将一些可疑的点一一记在心里,并与陈子衿暗中送来的消息相互印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日,他在核对一批关于去年秋季京畿各驿马料采买的报销清册时,发现通惠驿的记载有些蹊跷。其上报的马料消耗数量,与同期过往公文数量、驿马额定数量折算出的理论消耗量,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差额。若在平时,这点差额或许会被忽略,但联想到那日寿宴护卫的眼神,以及清辞之前凭记忆写下的、关于某些驿站虚报开支的线索,何彦书的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

通惠驿,正是连接京城与通州漕运码头的重要驿站,人员往来繁杂,物资吞吐量大,若在此处做手脚,确实不易察觉。

他没有立刻声张,而是将这份清册默默放回原处,仿佛从未留意。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他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将这些散落的点串联成线。

傍晚散值时分,何彦书随着人流走出兵部衙门。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在转角处,一个看似不经意撞到他身上的小贩,迅速将一个小纸团塞进了他的袖袋。

回到暂居的府邸书房,何彦书展开纸团,是陈子衿的笔迹:

“三河驿卒王五,曾因酒后失言提及‘上面吃空饷’,被鞭笞后逐出。现于东城骡马市打杂。可试接触。另,闻西苑那位,近日似有‘访客’。”

前一条信息让他精神一振,王五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但后一条关于清辞的“访客”,却让他的眉头骤然锁紧。西苑澄心堂,按理说戒备森严,何人能绕过内务府的看守接触清辞?是敌是友?皇帝知道吗?清辞是否安全?

一股混合着担忧与焦灼的情绪涌上心头。他发现自己即便重返朝堂,即便努力布局,对于深宫中的清辞,依然是鞭长莫及,那种无力感依旧如影随形。

他走到窗边,望向西苑的方向,夜色渐浓,宫阙的轮廓在暮霭中模糊不清。

清辞,你再坚持一下。三河驿,通惠驿……线索正在浮现。无论是朝堂上的明枪暗箭,还是宫闱内的诡异波澜,我都绝不会退缩。这盘棋,我方落子,远未到终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女帝的日常

假少爷回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