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极致的爱情体验能让人脱胎换骨。
但于我而言,与S的这段感情,更像是一场对彼此灵魂的反复锻打与重塑。
我们都不是爱情高手,只是两个在黑暗中笨拙摸索的普通人,被一股远超理解的力量紧紧捆绑。
在这场没有上帝视角的人生剧本里,我们深爱彼此,却也深深恐惧。
过往的伤害像刺猬的硬刺,让我们既想拥抱,又怕刺痛对方。
每一次甜蜜的靠近后,总是伴随着更剧烈的分离恐慌,仿佛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离开”,才能为终将到来的结局做好心理准备。
朋友无法理解我们这种近乎自虐的拉扯。
“要么在一起,要么彻底分开,何必如此折腾?”
他们如是说。他们不明白,S看似洒脱不羁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多么渴望稳定却不敢奢望的灵魂。
在这个对同性情感尚未完全包容的环境里,一份能晒在阳光下的关系,于她而言几乎是奢望。
我刚认识她时,她是那个被科长批评一句就会红眼眶的、带着天真倔强的女孩,在这两年的情感煎熬与外界压力下,被迫迅速成熟。
我曾爱惜的那份直率与洒脱,在现实的磨砺中悄悄消褪,我不知道这该算是成长,还是损耗。
而我,经历过婚姻的平淡与琐碎,深知日常相处对激情的消磨。
我愈发焦虑,不确定她是否真的愿意为这份艰难的感情停留,是否能在漫长岁月里包容我的不安。
没有安全感的我们都非常敏感,太擅长以己度人——将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对方身上,用最坏的揣测去解读彼此的意图。
我们曾有过那样纯粹快乐的时光。在此之前,她因为我外出办公而跟我撒娇,一个劲说想我,迫不及待要看到我。
我一路跑着回来见她,她却调皮地躲在角落跳出来吓我,然后张开手臂笑着说“我要抱抱要举高高”。
我那时还笑话她,试图把她举起来,两人笑作一团。
而现在,有时连回一条信息都仿佛成了负担。
一句言语不慎,就可能触发“拉黑”的警告。
我们的自尊心在相爱相杀中变得愈发尖锐,都试图在这段关系中占据主导,却悲哀地发现,我们竟是棋逢对手,谁也赢不了谁,她说我和她之间的关系就像她分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的欧阳锋,把爱情当作博弈。
这次短暂回归医院,我曾天真地以为是一次转机。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一场更大人生风暴前的短暂平静。
真正让我感到恐惧的,不是分手本身,而是那种精神占有被彻底撕裂的可能。
某天下午,我看见一个娇小的女生在她办公室门口等待,她们并肩离开的背影,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穿了我所有的故作坚强。
第二天,我将她拦在无人的角落,近乎绝望地问出那个重复了无数次的问题:“你还爱我吗?是否还愿意和我在一起?”
她的回避和沉默已经是最好的答案。
“我不愿意,不想。”
她看着我的眼神里带着疲惫。
“和那个女生有关吗?”
她有些不耐烦,索性绕开那个女生。
“你这‘最后一次’的问话,已经有多少次了?”她别开脸,声音干涩,“我们像反复回锅的冷饭,早就索然无味了。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和好了又能怎样?还不是重蹈覆辙。就这样吧。”
我以为只要自己还爱着,这辈子都会跟她将这个缘分延续,就算是孽缘,我也想要一直与她互相羁绊,可我现在告诉自己,也许这一次是真的彻底告别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羁绊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就像我深深思念S的时光里,我以为我的意念会像量子纠缠,把她召唤到我人生的轨迹里,可是当她硬生生扯断这根命运的线时,我知道我和她只是交叉的点而已。
后来我才断断续续得知,在我离开医院的漫长日子里,她承受着我未能完全想象的压力。
工作上,领导的威胁并非空谈——早有先例,医院里一位同样与众不同的女孩,就因为情感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最终被劝退离职。
而S的情况更为特殊,她的存在,被视作导致“领导侄子家庭破裂”的诱因。
这些,她都选择了独自承担,从未对我彻底言明。
她的选择,我很理解,却无法不心痛。
朋友的话现实而冰冷:“她在你和工作之间,选择了工作,这很正常。但你也要看清现实,你们的爱情,或许只能到此为止了。你愿意为她失去,她未必愿意为你牺牲同等的代价。”
是啊,她身边那些同样年轻的朋友们也在说:“为什么在一起就一定要牺牲?如果需要牺牲,那或许本就不该开始,倘若在一起就有这么多的阻碍,那一定要听从上天的安排。”或许,每个人都是对的。难道我们就是错的吗?故事或许会就这样画上一个充满遗憾却无奈的句点。
我和S之间,那剧烈燃烧后又辗转熄灭的爱火,终将沦为彼此记忆里一段不敢轻易触碰的过往。
然而,命运并未打算让我们就此沉寂。此后没多久,一件震动我们所有人生活的巨大变故,悄然拉开了序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