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山雀儿 > 第44章 第 44 章

第44章 第 44 章

从师部比赛回来的第二天,天还没亮,苏慈就抱着笔记本蹲在了器材室门口。晨雾裹着露水,打湿了她的迷彩服裤脚,裤管贴在小腿上凉丝丝的,像缠了层湿纱布,膝盖上摊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画满 56 式与 81 式的对比图,准星高度用红笔标着 “56 式 2.3 毫米”“81 式 2.8 毫米”,扳机行程精确到 “56 式 1.5 厘米”“81 式 1.8 厘米”,连枪托弧度都画了简易坐标,每一笔都透着股不摸清规律不罢休的较真劲。

“这么早就在琢磨枪?不怕露水打湿本子?” 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个掉了漆的铁皮饭盒,饭盒边还挂着个旧卷尺,金属尺身磨得发亮,是他当新兵时就用着的老工具,专门用来量枪管长度、零件尺寸,“先吃点东西,空腹琢磨容易走神。你前阵子跟我说,中学时候改装弹弓时,不也得吃饱了才有力气磨木头、量皮筋拉力吗?”

苏慈愣了一下,抬头看到老周手里冒着热气的饭盒,才想起自己一早没顾上吃饭。她接过饭盒,玉米糊的热气混着淡淡的麦香飘进鼻腔,老周不仅记得她随口提过的中学往事,还特意带了卷尺,显然是准备陪她一起研究。

“周班长,我想把 56 式和 81 式拆开来对比,不光看零件长啥样,还想量量尺寸、记记重量,找出适配规律。” 苏慈扒了口玉米糊,含糊地说,“比赛时我发现,56 式举枪,我右肩往前送 1 厘米就能对准准星,可 81 式得送 2 厘米才行。要是能算出不同枪的‘适配参数’,以后换枪直接按参数调姿势,就不用慌手慌脚了。”

老周点点头,掏出器材室的铜钥匙,钥匙串上还挂着个小铜铃,是他儿子去年寄来的,开门时 “叮铃” 响了一声:“行,我陪你一起拆。我工具箱里有把旧卡尺,能精确到毫米,咱们把复进簧、枪管这些关键零件都量一遍;还有个弹簧秤,能称零件重量。你可别小看这些数据,当年我练 56 式,就是摸清了复进簧的弹性系数,闭着眼都能把枪装好,还不会装错零件。”

器材室里,阳光透过积了点灰的窗户斜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枪油味和木头味。苏慈和老周各搬了张缺了角的木桌,桌上铺着块洗得发白的白棉布 ,老周特意叮嘱:“零件不能直接放木桌上,容易沾灰,还可能磨花表面,影响精度。”

苏慈先拿起熟悉的 56 式,右手稳稳握住枪身,左手食指顶住扳机护圈,拇指按住枪托卡扣,“咔嗒” 一声轻响,枪托顺利卸下,露出里面的复进簧和缓冲器。她动作熟练,却没急着拆其他零件,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本子,封面写着 “枪械适配笔记”,是她用旧信纸订的,先在上面记 “56 式枪托重量:0.87 公斤”,才继续拆解。

等 56 式和 81 式都拆成零件,在棉布上摆得整整齐齐,苏慈拿起老周的卡尺,先量复进簧:“56 式复进簧长度 12.5 厘米,直径 1.8 厘米,圈数 28 圈;81 式复进簧长度 13 厘米,直径 2 厘米,圈数 25 圈。” 她边量边念,声音清晰,老周在旁边用铅笔头记在纸上,“所以 81 式复进簧更粗、圈数更少,弹性比 56 式弱,后坐力才更大,得用腰腹多补 10% 的力,才能稳住枪身不晃。”

老周点点头,指着两款枪的枪管,指尖划过枪管表面:“你再量量枪管壁厚,56 式枪管前端壁厚 3 毫米,后端 5 毫米;81 式前端 4 毫米,后端 6 毫米,81 式更沉,举枪时重心会往前移 2 厘米,所以你得把左手托枪的位置往前挪 1.5 厘米,才能平衡重心,不然枪头会往下掉。”

苏慈立刻拿起卡尺,小心翼翼地量枪管,数据果然和老周说的分毫不差。她突然眼睛一亮,想起中学时改装弹弓的经历:“周班长,我中学时改弹弓,会在弓臂上刻刻度,比如‘10 米拉 3 指’‘20 米拉 4 指’,现在对枪是不是也能这样?把‘枪重 - 举枪角度 - 发力点’做成表格,以后按表调整,就不用每次都重新摸索了。” 她说着,在笔记本上画了个表格,第一列写 “枪械型号”,第二列 “枪身总重”,第三列 “举枪时右肩前移距离”,第四列 “左手托枪位置”,每一项都留了空白,等着填数据。

老周眼睛一亮,从工具箱里翻出个小磅秤,秤盘是铁皮做的,边缘有点变形,却还精准:“咱们现在就填!先称 56 式总重,3.8 公斤,举枪右肩前移 1 厘米,左手托在护木前 1/3 处;81 式总重 4.3 公斤,右肩前移 2 厘米,左手托在护木中间位置。” 他边说边帮苏慈扶着磅秤,怕称的时候晃了不准,“等会儿再称 63 式,把数据补全,以后你换枪,先看表格找参数,再试射调整,比瞎琢磨快多了。”

苏慈成了器材室的 “常驻客”,她不仅拆了 56 式、81 式,还把老周从师部借来的 63 式、54 式手枪都拆了个遍,63 式总重 3.5 公斤,枪托比 81 式短 3 厘米,她在表格里标注 “举枪时下巴需下压 0.5 厘米,避免硌脸”;54 式手枪握把宽 3.2 厘米,她手掌小,握枪时中指会蜷得疼,就用胶布在握把右侧缠了两圈,让握把宽度变成 3.5 厘米,刚好适配她的手掌尺寸,握起来舒服多了。

为了精准记录后坐力,她还想了个土办法:在枪托侧面贴张复写纸,举枪射击时,复写纸会在肩膀上留下印记,根据印记的深浅和位置,判断后坐力的大小和方向,56 式的印记浅,位置偏上 1 厘米;81 式的印记深,位置偏下 0.5 厘米,她就在表格里补充 “81 式射击时,腰腹需往后顶 1.5 厘米,抵消下偏后坐力”,还在旁边画了个小箭头,标注发力方向。

有次王丽来边防连送文件,刚到器材室门口,就看到苏慈趴在桌上,手里拿着个放大镜,对着 56 式和 81 式的准星反复比对,连眉毛都皱成了 “川” 字:“你这是在干嘛?跟看蚂蚁搬家似的,连准星上的划痕都要数清楚?”

苏慈抬起头,眼睛里带着发现新规律的兴奋,像找到糖果的孩子:“我发现 56 式准星的缺口是‘V’型,81 式是‘U’型!‘V’型缺口瞄准快,一眼就能对准靶心,但对光线敏感,晴天太阳一晒,容易晃眼;‘U’型缺口视野宽,阴天也能看清,却得更专注才能对准靶心。” 她边说边拉王丽到靶位前,指着远处的靶纸,“你看,现在是上午十点,阳光从左侧来,56 式的‘V’型缺口会在准星右侧留阴影,得把准星往左挪 0.3 毫米才能对齐靶心;81 式的‘U’型缺口阴影小,只要挪 0.1 毫米就行,差别可大了!”

王丽走过去,拿起 56 式举枪瞄准,果然看到准星右侧有淡淡的阴影,心里佩服得不行:“你这观察也太细了!我练了大半年 81 式,都没注意准星缺口形状不一样,难怪有时候总觉得瞄准费劲。” 她接过苏慈的笔记本,翻看着里面的表格和标注,忍不住感叹,“你这哪是记笔记,简直是做‘枪械适配手册’,以后咱们女兵换枪,都能照着你这手册练,省不少劲!”

苏慈笑着把自己的 “土办法” 告诉王丽:“我还在枪托上贴了不同颜色的标记,红色代表 56 式,贴在枪托左侧 1 厘米处,摸到标记就知道右肩往前送 1 厘米;蓝色代表 81 式,贴在左侧 2 厘米处,对应前移 2 厘米。下次你练枪,也试试这办法,比记数字容易多了,手一摸就知道该怎么调。”

苏慈的钻劲,全连的人都看在眼里。赵建军每次路过器材室,都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画表格,特意把自己珍藏的射击笔记借她看,笔记本封面是硬壳的,里面不仅记了不同天气的射击技巧,还画了 “风速 - 弹着点偏移” 对照表,比如 “三级风,150 米靶需往右调 1.2 厘米”“五级风,200 米靶需往右调 2.5 厘米”,甚至还标注了 “雨天枪管温度每降 1 度,子弹初速减 5 米 / 秒”,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透着五年实战积累的经验。

“这笔记我练了五年,里面的数都是实弹打出来的,没半点虚的,你拿去参考。” 赵建军拍了拍苏慈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你研究的‘适配参数’加我这‘环境参数’,以后不管换枪还是换天气,都能应对,再也不用怕突发情况。”

刘红梅知道苏慈练 81 式总被后坐力硌得肩膀疼,就用自己的旧毛衣拆了重新织,做了个护肩垫,垫芯里塞了层薄海绵,厚度刚好 1 厘米,边缘还缝了圈布边,防止脱线:“我找卫生员借了个体重秤,大概量了 81 式的后坐力,你练的时候垫上这个,肩膀受力能匀点,不会再青一片紫一片的。你要是觉得厚,我再拆了改薄点,保证合你心意。”

苏慈把这些经验都整合起来,结合自己的 “适配参数”,总结出一套更精准的 “三步适配法”:第一步,“查参数”,根据枪械型号,从表格里找枪重、举枪角度、托枪位置,先把基础姿势定下来;第二步,“贴标记”,按参数在枪身贴对应标记,举枪时手一摸标记,就能快速定位,不用反复调整;第三步,“试射校准”,打两发实弹,根据弹着点微调,比如弹着点偏下,就把腰腹后顶力度加 5%,偏左就把准星右移 0.2 毫米,确保精度。

为了验证这套方法,苏慈带着不同型号的枪,从 100 米固定靶开始,慢慢过渡到 150 米移动靶。刚开始用 63 式时,她按参数调整后,第一发还是偏了一环 ,不是参数错了,是她左手托枪时力度小了,枪身轻微晃动。她立刻在表格里补充 “63 式托枪力度需比 56 式大 8%”,第二发果然稳稳命中十环,弹孔刚好在靶心。

王猛组织连队射击比赛,特意让苏慈用不同型号的枪参赛,想看看她的 “三步适配法” 到底管用不管用。苏慈先是用 56 式,按 “参数” 调整后,十发子弹全在九环以上,其中八发是十环,靶纸上的弹孔凑得紧紧的;接着用 81 式,她垫上刘红梅做的护肩垫,按 “三步法” 调整姿势,虽然肩膀还是有点麻,却也打出了 92 环的好成绩;最后用 63 式,结合赵建军笔记里的 “风速参数”(当天二级风,150 米靶需右调 0.8 厘米),更是打出了 95 环的高分。

赵建军看得目瞪口呆,凑过来翻看苏慈的笔记本,手指划过表格里的数字:“你这表格也太神了!我当年练 81 式,光调整姿势就花了一个月,肩膀青了好几块,你这按表调,居然比我还稳!”

苏慈笑了笑,指着笔记本上的标注,语气里满是感激:“都是大家的功劳 ,周班长帮我量尺寸、找规律,你给我环境参数,红梅姐给我做护肩垫,我只是把这些好经验整合起来了。其实不管用什么枪,就像我当年改弹弓,得先摸透它的‘脾气’:它重多少、哪里沉、后坐力往哪走,摸透了,自然就能和它‘配合’好,就像跟战友并肩作战一样。”

老周走过来,拍了拍苏慈的肩膀,手指轻轻划过笔记本上的参数表,眼里满是欣慰:“这丫头,把老辈的‘经验’变成了精准的‘数据’,比我当年强多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型号的枪,只要按你这方法来,保管没问题,再也不用怕换枪就慌神。”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把苏慈的影子拉得很长。她坐在场边的石阶上,手里拿着 56 式,用棉布轻轻擦拭着枪管,枪管上贴了个小标签,上面写着 “56 式,总重 3.8 公斤,举枪右移 1 厘米”,字迹用透明胶带封着,防止被雨水打湿。风一吹,标签微微晃动,她想起中学时改装的那把弹弓:当时为了让弹弓射得更准,她在弓臂上刻了 27 道刻度,每道刻度对应不同的距离,练得手指都磨出了茧;现在为了掌握不同型号的枪,她记了 32 组参数,画了 18 张对比图,走的都是 “摸清规律、精准适配” 的路,只是当年的弹弓,变成了现在守护边境的钢枪。

今天也过来了的王丽走过来,递上一瓶凉白开,瓶身上还贴着张小纸条,是她用圆珠笔写的:“81 式雨天适配:护木缠防滑布,举枪角度加 3 度”,是她刚才在器材室看到苏慈的表格,特意补的细节,怕苏慈忘了:“在想什么呢?是不是在琢磨把‘三步法’教给更多女兵?咱们女兵也能靠技术,在射击场上不输男兵!”

苏慈接过水瓶,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往下滑,舒服得叹了口气:“是啊,下次师部比赛,我想用不同型号的枪都打出好成绩,也想把这方法教给更多姐妹 ,咱们女兵力气可能比男兵小,但只要找对适配方法,一样能把枪用好,一样能在射击场上站稳脚,一样能守护好边境。”

王丽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眼里满是信任:“我相信你能行!到时候我肯定去给你加油,咱们女兵也能在射击场上闯出一片天,让大家看看,咱们不是‘娇兵’,是能扛枪打仗的边防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