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苏慈背着 81 式自动步枪站在靶位前,枪托左侧贴的蓝色胶布标记已经磨得边缘起毛,纤维丝粘在手心,这是她按 “三步适配法” 贴的标识,摸上去糙手,却能精准定位:指尖触到胶布,就知道右肩需前移 2 厘米,左手托在护木中间位置,连眼睛都不用瞟枪身。
“砰!” 枪声穿透晨雾,在山谷里撞出回声,150 米外的移动靶应声晃了晃,靶纸边缘的铁丝 “哗啦” 响了一声。报靶员骑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冲过去,车铃 “叮铃” 响着划破寂静,车后座绑着的小红旗被风吹得猎猎抖,他蹲在靶纸前看了眼,立刻举起红旗喊:“十环!苏慈,又是十环!”
苏慈嘴角忍不住上扬,手指摩挲着扳机护圈,这把 81 式是师部淘汰下来的旧枪,扳机护圈被之前的使用者压得有点变形,硌得食指生疼,她用砂纸磨了三次才顺溜,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到扳机的凹槽。“苏慈,再来试试 63 式!” 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怀里抱着把 63 式步枪,枪身还沾着新鲜的枪油,“昨天师部用对讲机通知,下个月有联合巡逻任务,说不定要临时换枪,你得多练练,实战里可没工夫让你翻笔记本,参数得刻在脑子里。”
苏慈接过 63 式,胳膊立刻觉出轻来,比 81 式轻了近一斤,枪托也短了一截,抵在掌心时能明显摸到木质枪托的纹路。她拇指抵着枪托底部,心里快速默念参数:总重 3.5 公斤,枪托短 3 厘米,下巴需下压 0.5 厘米。
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膝微屈着缓冲力道,枪托抵实肩窝时特意往下压了压下巴,避免枪托边缘硌到骨头 ,上次练 63 式没注意,被硌得青了一小块,疼了好几天。“砰!” 子弹呼啸而出,报靶员又喊:“九环!就差一点到十环,调整下呼吸就行!”
老周走过来,粗糙的手指戳了戳她的左肩:“不错,比上次快了 0.5 秒,适配法算是练熟了。但你得注意,刚才举枪时左肩有点僵,跟块铁板似的,实战里要是连续射击,肩膀早酸得抬不起来了,得再放松点。” 他说着,捏了捏苏慈的左肩肌肉,“你中学握弹弓时,胳膊僵了还能打准鸟吗?一个道理。”
苏慈点点头,掏出磨破封面的笔记本,她翻开 “63 式” 那页,用铅笔在空白处补充:“紧急情况判断:枪托短于 81 式→63 式,下巴下压 0.5 厘米,左肩需放松(避免肌肉僵硬导致枪身偏移)。” 字迹写得小而密,生怕浪费纸。
十月,秋草渐渐枯黄,风里带着股干燥的土味,刮在脸上有点疼,这是走私、偷渡的高发期,不少人想趁着秋草遮人眼目,偷偷越境。这天清晨五点多,营区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响起,尖锐的声音刺破晨雾,像根细针扎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苏慈抓起放在床头的 81 式,枪托上还沾着昨晚擦枪时没擦干的枪油,凉丝丝地蹭着手心。她边往身上套外衣边跑,心里已经有了预感 ,这么早吹紧急集合号,肯定是有紧急任务。
王猛站在操场中央,手里握着台老式对讲机,黑色的机身还带着余温,天线歪歪扭扭地翘着,显然刚接到通知。他的声音比平时沉了几分,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有三名走私分子携带违禁品,正往 31 号界碑方向逃窜,上级要求我们半小时内赶到拦截!都检查好装备,子弹上膛,保险打开,这次可能要远距离射击,谁都别慌!” 他目光扫过队列,停在苏慈身上时多了几秒,语气软了点:“苏慈,你的适配法练熟了,关键时刻别掉链子,咱们连的脸,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撑起来。”
苏慈拍了拍枪身,枪托上的蓝色标记硌着手心,却让她格外踏实:“放心排长,我都准备好了!就算换枪,我也能打准!”
巡逻车是辆绿色的北京 212,车身上还留着去年演习时的弹痕,漆皮掉了好几块,露出里面的铁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得厉害,苏慈坐在副驾驶,手里紧握着枪。她闭着眼,脑子里过电影似的回忆 81 式的参数:总重 4.3 公斤,举枪右肩前移 2 厘米,左手托在护木中间,远距离射击需将准星往下压 0.2 毫米抵消重力影响,风速每增加一级,准星需右调 0.5 厘米…… 每个数字都像刻在脑子里,清晰得很。
车刚停在山脚下,就听到前方传来 “不许动!放下武器!” 的喊声,是先到的陈东和赵建军。苏慈跟着王猛、李伟猫着腰往山坡上爬,枯黄的秋草没过脚踝,草籽粘在迷彩裤上,刺得腿有点痒。
透过草丛缝隙,她看得清清楚楚:三名走私分子缩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其中一人手里拿着把锈迹斑斑的砍刀,刀刃在晨光下闪着冷光,还有个村民被他们按在地上,双手被反绑着,吓得浑身发抖,嘴里还在小声求饶。
“别过来!再过来我就砍了她!” 持刀的走私分子嘶吼着,声音里满是慌乱,却更显凶狠,砍刀在村民的脖子旁比划着,寒光贴着皮肤划过。陈东和赵建军举着枪,慢慢往前逼近,脚步踩在碎石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不敢再往前,村民离走私分子太近,万一开枪误伤,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持刀的走私分子情绪失控,猛地举起砍刀,朝着陈东的方向挥过去!陈东下意识地往后躲,脚下却踩空了 ,山坡上的土被秋风吹得松散,他整个人往下面滑了半米,枪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枪管撞在石头上,磕出个小坑。
“不好!” 王猛低喝一声,右手按在腰间的手枪上,手指已经扣住枪套,刚想下令射击,却发现另外两名走私分子正拖着沉甸甸的帆布包往界碑方向跑,包上还绑着粗麻绳,跑起来 “哗啦” 作响,里面的东西撞得包身鼓出一个个小疙瘩,显然装着不少违禁品。界碑就在前面 500 米处,铁丝网的桩子已经能看清,要是让他们翻过去,再抓就难了。
苏慈的心脏 “咚咚” 跳得厉害,像有只小鼓在胸腔里敲,手心冒出的汗把枪托上的胶布都浸湿了,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危急越要稳,一慌就全乱了。她看到跑在前面的走私分子已经快到铁丝网,正伸手去解卡扣,帆布包拖在地上,划出一道土痕,在枯黄的草地上格外显眼。
她来不及多想,立刻举枪,右肩下意识地往前移了 2 厘米,左手托在护木中间位置,胳膊肘紧紧贴在腰侧,这是她练了无数次的稳定姿势。眼睛盯着准星,500 米的距离,靶心在视野里只有黄豆大小,风还在吹,秋草被吹得往一边倒,她估摸着风速有二级,刚好能吹动草叶,却吹不动树枝。
脑子里闪过赵建军笔记里的话:“500 米射击,表尺调 3,风速二级,准星右调 1.5 厘米,腰腹需发力稳住枪身,别靠胳膊硬扛。” 她左手悄悄调整表尺,金属刻度 “咔嗒” 响了一声,在寂静的山坡上格外清晰。右手食指轻轻扣在扳机上,按 “三步适配法” 的第三步,凭着平时在开阔地练过几十次的经验,快速微调准星,没有时间试射,只能靠肌肉记忆赌一把。
“砰!” 枪声在山谷里回荡,震得耳朵嗡嗡响,枪身的后坐力让她右肩往后顶了一下,却没晃,腰腹的力道刚好缓冲了冲击力。她盯着走私分子的方向,看到帆布包突然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撒了出来,是一包包用塑料布裹着的香烟,还有几块亮晶晶的手表,在阳光下闪着光。走私分子愣了一下,弯腰想去捡包,苏慈的第二枪已经射出,这次她特意把准星往下压了 0.3 毫米,子弹精准地打在走私分子的小腿上,他 “啊” 地叫了一声,腿一软瘫倒在地上,手里的麻绳 “啪” 地掉在地上。
另一边,李伟趁机冲上去,一脚踹掉了持刀走私分子手里的砍刀,砍刀 “当啷” 落在地上,他反手将人按在石头上,手铐 “咔嚓” 一声锁上,动作快得没给对方反抗的机会。陈东也从地上爬起来,捡起枪控制住剩下的一人,被挟持的村民瘫坐在地上,还在发抖,嘴里不停说着 “谢谢解放军同志”,眼泪混着泥土往下流。
短短不到一分钟,局势就定了。陈东跑过来,脸上还沾着土,汗把额前的头发都打湿了,他一把抓住苏慈的胳膊,力道大得有点疼:“苏慈,你刚才那两枪太准了!500 米啊,我平时练 300 米都没把握能打中,你居然能打中包裹绳,第二枪还打中小腿,没伤要害,这枪法,跟老周比都不差!” 他手里拎着那个帆布包,包绳上有个清晰的弹孔,边缘还留着焦痕,能看到里面的香烟露了出来。
苏慈却愣在原地,手里还握着 81 式,枪身的余温透过手心传过来,她看着自己的手,有点不敢相信:“我…… 我真的打中了?” 她甚至怀疑刚才的射击是不是幻觉,直到看到地上的黄铜弹壳,阳光照在弹壳上,泛着光,是她刚才打出去的,才慢慢反应过来。
王猛拿着对讲机汇报任务,老式对讲机里传来上级的声音,有点模糊,还带着电流的 “滋滋” 声,却能听清 “表扬”“精准射击”“立大功” 的字眼。他挂了对讲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苏慈,上级刚才在对讲机里特意表扬你,说你沉着冷静,为任务成功立了大功!等回去,我就给你报三等功。”
苏慈笑了笑,眼眶却有点发热,从师部比赛时用 81 式慌得手发抖,到在器材室里拆枪量参数到深夜,手指被卡尺夹得青一块紫一块,再到今天实战中的突破,她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回去的路上,陈东还在兴奋地跟其他人说:“你们是没看到,苏慈举枪的时候,手都没抖一下,两枪就把人制服了,比咱们连的老射手还厉害!上次我用 81 式打 500 米,三枪都脱靶了,还被老周骂了一顿。”
苏慈坐在车上,手里翻着笔记本,纸页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参数,还有战友们补充的细节,比如赵建军写的 “雨天射击:枪管需擦防锈油,准星右调 0.8 厘米,避免雨水影响弹道”,老周画的 “不同枪托弧度适配示意图”,连刘红梅都在旁边写了 “护肩垫厚度建议:1 厘米最佳,太厚影响枪身平衡”。这适配法不是她一个人的成果,是整个连队战友们的智慧凑在一起,才成了能用在实战里的 “宝贝”。她在笔记本上写下:“1989 年 10 月 15 日,500 米射击成功,用 81 式,表尺 3,风速二级,准星右调 1.5 厘米。感谢周班长、东哥、建军哥、红梅姐…… 适配法需优化夜间射击参数(如夜视仪下准星调整)。”
回到营区后,苏慈没闲着。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她就抱着 81 式去了训练场,还找老周借了夜视仪 —— 那是台老式的红外夜视仪,视场窄,画面是淡绿色的,还带着雪花噪点,却是营区里最好的一台。夜间远距离射击她还没练熟,得抓紧补,万一下次任务在晚上,总不能掉链子。
战友们也被她的劲头感染,李伟主动帮她设置夜间移动靶,用红布裹着靶纸,方便在夜视仪里识别;陈东拿着手电筒帮她照准星,怕她看不清表尺刻度;连平时爱偷懒的王小虎都来帮忙捡弹壳,还说 “苏慈姐,你教我调表尺呗”。
王猛看着这一切,跟老周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聊天:“苏慈这丫头,不仅自己成长了,还把整个连队的训练劲头都带起来了。” 老周点点头,看着训练场上学得认真的新兵们,手里摩挲着自己的旧步枪:“这就是传帮带,咱们当年也是这么被老兵带出来的,现在苏慈把这股劲续上了,咱们边防兵的本事,就得这么一代代传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