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小时的极限作战,像一场淬火,将“孵化器”项目组这支一度被视为“乌合之众”的队伍,锻造出了坚硬的骨骼。
当“冰锥”模型成功阻滞了科恩集团的攻势,看着屏幕上那条代表对方产品热度的曲线断崖式下跌时,会议室里爆发的不是欢呼,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劫后余生的寂静。随即,不知道是谁先带头,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缓慢却有力地响起。
王锐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狠狠一拍大腿:“成了!林经理,我们守住了!”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赵工,也推了推眼镜,眼底闪过一丝近乎狂热的亮光,低声对旁边的同伴说:“反向利用预留接口,把毒药变解药……这思路,绝了。”
我站在主控屏前,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此刻才感觉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袭来。然而,比疲惫更强烈的,是一种破土而出的成就感。这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在真实战场上,用自己构建的模型,带领团队打赢的第一场硬仗。
空气中曾经弥漫的散漫与质疑,被一种被点燃的、名为“信任”的东西取代。他们看向我的眼神,不再仅仅是面对空降上司的礼貌性服从,而是带着一种找到了主心骨后的专注,以及愿意将后背交托给同伴的坚定。
我知道,在这片被视为“职场冷宫”的盐碱地上,我不仅活了下来,更是用一场突如其来的实战,扎下了第一缕带着铁与火的根须。
然而,李副总那边的阻力并未因这场小胜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具体而微。资源申请流程被拉得前所未有的漫长,每一个环节都像在沼泽中跋涉,每一次签字都像一场无声的拔河。他似乎在用这种沉默而顽固的方式,固执地证明着“激进创新”的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试图用现实的绳索,将我们这只刚刚试图起飞的风筝拽回地面。
那天晚上,我再次对着一个渠道拓展的瓶颈一筹莫展。传统的渠道铺设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对于我们这个需要轻量化、快速迭代的试点产品而言,几乎是条死路。我对着密密麻麻的渠道商名单和数据报表,眉头紧锁,感觉像是被困在了一座数据的迷宫里。
内部通讯软件上,顾亦辰的头像适时地跳动起来,像是一直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我的灯塔。
【G】:楼下新开的甜品店,栗子蛋糕据说不错。(附:一张别人发的朋友圈截图)
他总是这样,在我最疲惫、最焦头烂额的时候,送来一份看似不着痕迹的关怀,从不说“你辛苦了”,却总能精准地戳中我此刻最需要的慰藉。
【我】:现在急需的是渠道,不是卡路里。(:з」∠)
【G】:渠道的事,明天我会让市场部的人对接。先把蛋糕吃了。
几分钟后,外卖真的送到了办公区。精致的蛋糕盒子旁边,还附着一个加密链接。
【G】:行业前沿动态参考。或许有启发。
我点开链接,里面是一份关于“社区团购终端渗透新模式”的深度分析报告,数据详实,案例新颖,其中重点提到的“网格化团长赋能”与“社群裂变精准触达”模式,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精准地劈开了我眼前的迷雾,直指我正在发愁的渠道困境!
他不是直接给我答案,甚至没有给出任何具体指示。他只是在我快要迷失方向时,默默递过来一张更精确的地图和一批更精锐的弹药。他是我的幕后军师,冷静地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为我扫清障碍、输送补给,但冲锋陷阵、制定具体战术,必须是我自己。
这种尊重我独立性的支持,比任何越俎代庖的帮助都更让我心安,也更具力量。
带着这份新的“地图”和被点燃的斗志,我将初步构思的战略框架在团队白板上铺开,召集所有人进行头脑风暴。
“传统的渠道模式太重,不适合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像水一样,能无孔不入,又能迅速汇聚的力量。”我在白板上画下一个又一个网格节点,“‘网格化团长赋能’,就是把每个社区、每个兴趣圈层的关键人物,变成我们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然而,当我试图将“熵增定律”与“博弈论”结合的核心逻辑融入这个新模式,解释如何利用并引导市场自发产生的“混乱”(熵增)来达成我们的战略目的时,王锐和几位业务出身的成员脸上再次露出了熟悉的、努力理解但依旧困惑的神情。
我放下马克笔,没有急躁,也没有放弃这个更底层的逻辑。我走到白板前,不急不缓地敲了敲那几个抽象的名词。
“觉得太抽象?想想我们正在经历的——”我的目光扫过他们,“程雨薇的匿名信、李副总那边的资源卡脖子,这些源源不断的内耗和人为制造的混乱,就是‘熵增’。而博弈论,就是预判他们接下来会在哪里给我们设置障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他们的行为,反过来达成我们的目标。”
我看着他们渐渐亮起来的眼睛,清晰地说道:
“所以,我们这个新渠道模式要做的,不是天真地期望一个没有混乱、没有竞争的完美市场。而是把对手制造混乱的行为,把市场自发产生的无序,也计算进来,变成我们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要搅浑水,那我们就学会在浑水里摸鱼,甚至,学会把浑水引向他们的阵地,让他们在自己的混乱里窒息。”
这番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团队成员的理解之门。讨论的气氛立刻变得热烈起来,大家纷纷贡献自己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验,与这个新模式进行碰撞、融合。
我们又一起熬了两个通宵,结合我们锁定的垂直领域特点和有限的资源,终于打磨出了一个极其轻量化、但直击痛点的试点产品及渠道推广方案。我们没有申请大规模的资源,而是谨慎地申请了一个极小范围的、内部封闭测试的机会。
评审会上,我穿着用第一个月项目经理薪资购置、勉强撑场面的小众设计师品牌套装,从容不迫地陈述着我们的方案。没有夸大其词,没有空洞的概念,只有扎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以及那份来自“实战”洗礼后的、不容置疑的底气。
我看到之前几次会议中屡屡刁难我们的那个渠道部负责人,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了认真审视的神色。而坐在主位上的李副总,也难得地没有中途打断,只是手指无声地敲着光洁的桌面,目光深沉如古井,看不出丝毫喜怒。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场。顾亦辰走在最后,经过我身边时,脚步未停,目光也未曾偏移,只有一句轻飘飘的话,如同羽毛般落入我耳中,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拳头,有点样子了。”
后来我才辗转得知,那天会后,李副总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独自坐了许久。最终,他从抽屉底层拿出一张边缘卷曲、已然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勾肩搭背、笑容飞扬的年轻人——当年的他和那位亦师亦友的“老张”,背景正是他们当年雄心勃勃立下“星火计划”的旧厂房。
他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照片在他的指尖微微颤抖。最终,他只是极轻地、几乎听不见地叹了口气,对着照片上那个永远定格在青春里的挚友低声说:
“老伙计,我拦了。或许你是对的,有些路……有些火焰,终归要让他们自己去点燃,哪怕会灼伤。”
他将照片收回抽屉最深处,锁上。那一声清脆的“咔哒”响,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像是一种无奈的、沉重的交接。
而我知道,在这片被视为“冷宫”的土壤上,我不仅活了下来,并且,终于扎下了能抵御风雪的、坚韧的根须。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深夜,顾亦辰看着监控里还在加班讨论的林知意,对助理说:“把楼下那家甜品店买下来。”
助理:“顾总,是为了方便林经理……”
顾亦辰:“不,是因为她只夸过那家的栗子蛋糕。”
互动话题: 职场中,你更希望遇到直接为你解决问题的上司,还是像顾亦辰这样给你资源让你自己闯的“幕后军师”?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PS:下一章,真正的考验来临,程雨薇的“致命一击”正在路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 1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