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气晴朗。林晓阳、陈静、赵星宇和李可欣四人,搭乘公交车前往城西工业园区。赵星宇的叔叔见到侄子带同学来玩,很是热情,招呼他们在修车厂里坐。
修车厂距离“创世科环”的新研发基地大约有一公里多,中间隔着一些其他的工厂和一片待开发的荒地。借着在修车厂附近“散步”的借口,四人朝着研发基地的方向迂回靠近。
研发基地被高大的围墙和绿化带包围,大门有严格的安保人员值守,看起来戒备森严。他们无法靠近,只能远远观察。基地内有几栋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和办公楼,外观整洁,看起来和普通的先进工业园区没什么两样。
“看起来……很正常啊。”赵星宇有些失望。
“表面越正常,可能隐藏的东西越不寻常。”陈静拿出手机,装作拍照的样子,实际上放大了镜头,仔细观察着厂房屋顶的设施和通风口等细节。
李可欣则更关注环境。她注意到基地围墙外的一条小水沟,水流似乎有些浑浊,沟边植物的长势也显得有些异常,有些发黄萎靡。“这条水沟,会不会是基地排水的一部分?”她小声提出疑问。
林晓阳则留意到,基地外围的道路上,不时有印着“创世科环”logo的运输车辆进出,频率似乎比普通工厂要高一些。
就在他们假装闲聊,慢慢沿着基地外围移动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从基地大门驶出,经过他们身边。车窗贴着深色的膜,看不清里面的人。但车子在经过他们时,似乎微妙地减速了一下,然后才加速离开。
这一细微的举动,让四人的心都提了一下。是巧合,还是他们已经被注意到了?
“我们该回去了。”陈静低声说,“今天收获不大,但至少确认了地点,而且……我们可能引起了不必要的注意。”
回去的路上,气氛有些沉闷。近距离的观察不仅没有解开谜团,反而增添了一丝不安。那辆黑色轿车的短暂停留,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心头。
然而,转机出现在晚上。李可欣回到家,想起白天的观察,便向爷爷问起了城西工业园特别是古河道和水文的情况。爷爷退休多年,但依然关心本地环境,他提到,大约半年前,他曾和一些老同事注意到清河下游某个监测点的水质数据有极其微小的异常波动,但当时认为可能是仪器误差或偶然因素,并未深究。他还无意中提到,“创世科环”基地选址的那片区域,在规划时曾有过一些关于地下水保护的争议,但最终项目还是获批了。
李可欣立刻将这个消息分享到了他们刚建立的“星火小组”聊天群里。
林晓阳: “下游水质异常?时间点好像和U盘里的记录对得上!” 陈静:“规划时的争议……这说明确实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可欣爷爷提到的信息,和U盘里的线索形成了交叉印证。我们现在有更多理由相信,U盘里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 赵星宇:“那接下来怎么办?感觉对手很强大啊,我们几个学生……”
林晓阳: “我们不能硬碰硬。但我们可以继续收集信息,也许……可以从U盘失主入手?失主拥有这个U盘,说明他/她很可能也是知情者,甚至是内部持不同意见的人。”
寻找U盘失主,成了“星火小组”下一步的关键目标。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张看似平静的网,已经因为他们的窥探,泛起了一丝涟漪。某个隐藏在暗处的目光,或许已经开始留意到这几个看似普通的少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