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盛京小厨娘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流言初时只是帮厨们洗衣择菜时的闲言碎语,说她“私取厨中物什以充私囊”,后来竟传成“绣荷院小厨房私藏精料,专供陶氏谋利”,此话辗转腾挪,终是进了主家耳里。

彼时陶含露正系着青布围裙,在灶间为三小姐制一碟菱粉糕。

忽闻门口传来履声橐橐,廊下丫鬟扬声通传:“慈安院的张嬷嬷来了!”

厨下众人霎时敛声。

便见一位身着墨色暗花褙子、腰系银链的老嬷嬷缓步入内,原是老太太身边最得脸的管事嬷嬷,素日只在慈安院当值,等闲不踏足各院小厨,今日突然驾临,必有来历。

张嬷嬷款步至陶含露跟前,缓声道:“陶娘子,老太太今晨起身,忽念起前几日你做的龙龛糍,道那软糯清甜的滋味合心意,又说久没尝江南菜式,特命老身来请你往慈安院走一遭,做道莼菜鲈脍来。”

陶含露瞬间心明如镜,料定老太太定是听闻了大厨房的风言风语,特遣张嬷嬷前来,许她一个分说的机缘。

她屈膝福身:“民妇遵命,这便随嬷嬷去准备。”

说罢解了围裙便随张嬷嬷穿过几重回廊,往慈安院而去。

途中张嬷嬷缓了步子,低声提点:“陶娘子,如今盛京城里,谁不赞士大夫家的俭约之风?老太太最重此道,也疼惜本分人。待会儿到了跟前,但如实禀告便是,不必藏着掖着。”

陶含露一怔,随即了然。

贵勋世家,最是讲究“俭德”二字,赵府若能借“惜物变废”得乡邻与朝堂称赞,于家族而言,实是莫大体面。她用残材之事正是个扬名的契机,如今不过是寻机堵住厨下悠悠众口罢了。

陶含露心下感激,忙道:“多谢嬷嬷提点,民妇记下了。”

赵府乃盛京数得上号的贵胄府邸,府主赵承嗣官拜国子监司业,其母黄老太太原是国公嫡女,如今便是这府中最尊的老封君。

慈安院是黄老太太的居处,单是院门的抱鼓石,便用了整块汉白玉雕琢,门楣悬着“慈安颐和”的金匾,传闻是先帝御笔亲题。

进了正厅,更见规制不同。地上铺着江南织造局贡的云锦地毯,如踏青云。

黄老太太正斜倚在梨花木榻上,榻上铺着白狐皮褥,腕间羊脂玉镯莹润生辉,指捻沉香佛珠,香气清冽。

王大娘子坐在一旁玫瑰椅上,三小姐挨着母亲,手里把玩着象牙柄团扇。

一应陈设皆显赫非凡,几可与皇室宗族比拟,皆因赵家祖上随太祖皇帝开国,功勋赫赫,传至今日仍受皇家恩宠。

黄老太太见陶含露进来,抬了抬眼,语气平和:“你便是绣荷院的陶娘子?前日为我做龙龛糍的,就是你吧。”

“回老太太,正是民妇。”陶含露屈膝行礼,声音稳当。

老太太看向陶含露:“你方才说要做莼菜鲈脍?我年轻时随老太爷在江南待过几年,最是想念那口鲜灵滋味。可惜最近我尝着厨房里做的鲈鱼总是无味,你且去做来,我再尝尝你的手艺。”

陶含露心中一松,知晓这是老太太要考较她,忙应道:“民妇这就去。”

慈安院的小厨房虽在偏院,却比绣荷院的主厨房还精致豪奢。

灶是黄铜铸的七星灶,案台也由整块青田石横成,冰凉光滑,最宜处理生鲜;餐具尽是汝窑的,天青釉色,开片如蝉翼。

食材也已备好,金盆里养着鲜活鲈鱼,银鳞闪着光,鱼眼凸起。青瓷盆里莼菜叶片舒展如翠玉,还浸在清水中。旁边银壶里盛着陈年黄酒,酒液澄澈,开盖便有醇厚酒香。

更有白玉小碟盛着细盐、姜丝、葱花,皆是精心挑选的上品。

陶含露净了手后,以银刀沿鱼腹轻轻划开,手法利落,不过片刻便将内脏完整取出,鱼骨与鱼肉分离,鱼骨规整地码在一旁。

她将鱼肉片得薄如蝉翼,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直至水色清亮,才捞出沥干,加入少许黄酒与细盐,指尖轻柔地揉搓,让调料均匀裹住每一片鱼肉。

后将莼菜洗净,于沸水中焯烫片刻,捞出放入冷水中过凉,以保鲜嫩。

灶上的高汤早已熬好,是用老母鸡慢炖了三个时辰的浓汤,汤面浮着层极薄的油花,清亮透亮。

陶含露将高汤倒入锅中,待汤微沸,放入腌好的鱼片,轻轻搅动,待鱼片变色卷曲,再加入莼菜,撒上少许葱花与姜丝,片刻后便起锅盛入青瓷碗中。

小丫鬟用粉玉托盘端着莼菜鲈脍进入正厅,青瓷碗里,汤色清亮,鱼片雪白,莼菜翠绿,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开。

老太太用银勺舀起一勺汤,入口先觉高汤醇厚,再是莼菜清甜,末了是鱼片嫩滑,竟没半分腥气,不由赞道:“好一道莼菜鲈脍,比我当年在江南吃的还要地道。你这手艺,倒真是难得。”

三小姐早凑过来,尝了一口便眼睛发亮,摇着老太太的胳膊:“祖母!陶娘子做的鱼比桃露琉璃冻还鲜!我还要吃!”

老太太笑着点了点三小姐的额头:“你这孩子,就知道吃。”

随即看向立于一旁的陶含露,话锋一转:“听闻你近来做的点心,在坊市也颇受欢迎?想来用料定不简单。”

陶含露坦然应道:“不过是些厨下弃置的残材,如过了火候的糯米,磕破的桃肉,民妇见还有些许用处,便变个法子做些吃食售卖。”

老太太点头,嚼着嘴里爽滑的鱼肉看向王大娘子道:“你可还记着,你刚入赵府时你公公说的话?”

王大娘子忙放下碗箸,欠身道:“孩儿不敢忘。公爹曾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黄老太太朗笑道:“赵家虽非顶级世族,却须谨守节俭二字。厨余得以善用,强过白白弃置。”

寻得个说话的由头,黄老太太便看向陶含露道:“你用残材做点心的事,我已让人知会厨房上下,往后你要用料,便不必再受闲言所扰。”

陶含露见尘埃落定,忙屈膝谢道:“谢老太太,民妇定守好规矩,绝不浪费物力,也绝不坏府中名声。”

老太太点头,命丫鬟取来个小巧的银锭,又端出一盒牛乳糖:“这银锭是赏你的,牛乳糖给你家两个姑娘带回去。往后你空闲了,便多做些江南点心、菜式来,也让我这老婆子多忆忆往昔。”

陶含露接过银锭与糖盒,再三谢恩,才退出慈安院。摸着盒里的糖,想着念安、念溪见了定欢喜,脚步便不禁快了些。

方才踏入仆院月洞门,却见本该在浣衣巷的王阿婆领着个青衫男子立于廊下。

那男子身姿挺拔却面含倦色,腰间墨玉佩半旧。

远远瞧着,竟让陶含露觉着有些熟络。

王阿婆见了陶含露,急步上前,泪眼婆娑:“陶娘子!你可算回来了!这位是……这位是你家夫君钟锡年啊!他没死,他回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出格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