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栀予咬着吐司,手忙脚乱地把最后几本练习册塞进书包。
“要迟到了要迟到了!”她咕哝着,抓起书包就往外冲。
林妈妈在身后喊:“牛奶不喝啦?”
“不喝啦——”声音已经从楼道传来。
林栀予一路小跑,终于在早读铃响起的前一刻冲进教室。她气喘吁吁地在座位坐下,这才注意到旁边的江书凌已经端坐在那里,课本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已经来了很久。
“早。”她一边平复呼吸一边打招呼。
江书凌转过头,目光在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上停留一瞬:“早。”
早读课是语文,教室里回荡着参差不齐的朗读声。林栀予翻开课本,忽然想起什么,从笔袋里抽出一支淡黄色的荧光笔,在课本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推到两人桌子中间。
“昨天忘了正式自我介绍,”她压低声音,指着那三个字,“林栀予,栀子花的栀,给予的予。”
江书凌看着那个名字,轻轻点头:“很好听。”
“你的名字也很好听啊,”林栀予笑着说,“书凌,是书本的书,凌空的凌吗?”
江书凌似乎有些意外她会记得这么清楚:“嗯。”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林栀予好奇地问。
江书凌沉默片刻,才开口:“我父母希望我既博览群书,又有凌云之志。”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听不出是喜欢这个名字还是仅仅在陈述事实。
“哇,寓意真好。”林栀予由衷赞叹,“比我名字有意义多了。我妈说就是生我的时候窗外栀子花开得正好,所以就随便取了。”
江书凌微微摇头:“不会,栀子花很配你。”
林栀怔了一下,还没想好怎么回应,语文老师已经走到他们桌前,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早读课不要交头接耳。”
两人立刻坐直身体,假装认真朗读课文。
等老师走远后,林栀予偷偷朝江书凌做了个鬼脸,江书凌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讲解暑假作业中的难题。林栀予发现自己有一道题目的解法与老师讲的不太一样,但结果却是正确的。她皱着眉头对比两种解法,一时没想明白为什么过程不同却能得出相同答案。
“这里,”旁边突然传来很低的声音,江书凌用笔尖轻轻点在她的草稿纸上,“你的这一步其实暗含了这个公式的变形。”
林栀予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恍然大悟:“对哦!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但是你的解法更巧妙,”江书凌补充道,“省去了两个繁琐步骤。”
林栀予有些惊讶地看他一眼。她原以为这位学霸同桌会直接指出她的方法不够规范,没想到居然会肯定她的思路。
下课铃响,数学老师前脚刚走,宋星瑶就转过身来趴在林栀予桌上哀嚎:“完了完了,最后那道大题我完全听不懂,你们听懂了吗?”
林栀予把笔记本推过去:“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难,主要是这里要转换思路......”
她讲解了一遍,但宋星瑶仍然一脸迷茫:“还是不懂,为什么这里要这样代换啊?”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江书凌忽然开口:“可以理解为一种等效替换。”他拿过草稿纸,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就像走不同的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选择最短的那条。”
宋瑶盯着图看了几秒,眼睛突然亮起来:“哦!我明白了!这么一说就好懂多了!”
林栀予惊讶地看着江书凌。他刚才的解释确实比她的更直观易懂。
“厉害啊新同学,”宋星瑶笑嘻嘻地说,“以后请多指教啦!”
江书凌只是微微点头,没说什么。
第二节课间,林栀予从书包里拿出一小包手工饼干,分给周围的同学。这是她妈妈昨晚烤的,香草口味,形状是可爱的小星星。
“阿姨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宋星瑶一边吃一边称赞。
林栀予递给前座的陈明浩几块,然后犹豫了一下,把包装袋转向江书凌:“你要尝尝吗?我妈妈自己烤的,不会太甜。”
江书凌看着那些小星星形状的饼干,有些犹豫,但还是拿了一块:“谢谢。”
“怎么样?”林栀予期待地问。
江书凌细嚼慢咽后,给出评价:“很好吃,香草味很浓。”
林栀予笑起来:“我就知道你会喜欢!看你样子就像是会欣赏甜点但又不会吃太多的人。”
江书凌挑眉:“这能看出来?”
“当然,”林栀予得意地说,“我看人很准的。”
上午的课程继续进行。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当老师问谁愿意上台协助时,林栀予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她站在讲台旁,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仪器。当小灯泡因为电磁感应而亮起时,她惊喜地睁大眼睛,下意识地望向座位方向,正好对上江书凌的目光。他微微点头,似乎在肯定她的操作。
下课回到座位,林栀予还沉浸在实验的兴奋中:“好神奇对不对?明明没有直接连接,灯泡却亮了!”
江书凌看着她发亮的眼睛,轻声说:“麦克斯韦方程组完美解释了这种现象。”
“什么组?”林栀予没听清那个陌生的名词。
江书凌顿了顿:“没什么,以后你会学到的。”
午餐时间,林栀予和宋星瑶照例一起去食堂。排队时,她注意到江书凌独自坐在昨天那个靠窗的位置吃饭,面前放着一本摊开的书。
“你同桌又一个人吃饭啊,”宋星瑶也注意到了,“感觉他好孤独。”
林栀予看着那个孤单的身影,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她打好饭后,对宋星瑶说:“我们今天和他一起坐吧?”
宋星瑶瞪大眼睛:“啊?会不会太突然了?他看起来不太好接近的样子。”
“那也总不能让他一直一个人吃饭吧,”林栀予已经迈步向那边走去,“都是同学嘛。”
江书凌正专注地看着书,直到两个餐盘放在他对面,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不介意我们一起坐吧?”林栀予笑着问,“食堂位置紧张。”
这显然是借口——周围明明还有不少空位。但江书凌只是摇摇头:“不介意。”
三人桌的气氛一开始有些尴尬。宋瑶似乎被江书凌的安静震慑住了,只顾埋头吃饭。林栀予试图找话题:“你在看什么书啊?”
江书凌把书封面展示给她看,是一本英文原著,居然是英文版的《Harry Potter》。
“J.K罗琳的书,”他简单解释,“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系列。”
“你看得懂英文原著?”林栀予惊叹道,“好厉害!”
“只是感兴趣,”江书凌语气平淡,“我们以前那边都要学的。”
话题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林栀予绞尽脑汁,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是从广城转来的对吧?我听说那里的重点中学压力特别大,是真的吗?”
江书凌思考了一下:“确实比这里紧张一些,但习惯了就好。”
“你为什么转学啊?”宋星瑶终于忍不住好奇插嘴,“广城的教育质量不是更好吗?”
江书凌沉默片刻,才回答:“家庭原因。”
察觉到他似乎不愿多谈,林栀予赶紧转移话题:“那你觉得我们学校怎么样?虽然比不上广城重点,但也还不错吧?”
“很好,”江书凌说,“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好。”他说这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栀予的脸。
午餐后回到教室,林栀予发现自己的钢笔没水了。她习惯性地向宋星瑶借笔,却想起宋星瑶今天也只带了一支笔。
“用我的吧。”江书凌递过来一支黑色钢笔。笔身设计简洁,但握在手中分量适中,手感很好。
林栀予感激地接过:“谢谢,下午还你。”
“不急。”江书凌说着,又补充一句,“这支笔出水很顺畅,你应该会喜欢。”
果然,写字时墨水流畅均匀,比林栀予自己的笔还好用。她忍不住多写了几行字,享受那种顺滑的感觉。
下午的英语课有个小组对话练习,老师让同桌之间进行。对话主题是“介绍你的家乡”。林栀予先开始,生动地描述了自己老家的那个南方小城:古老的街道,四季常青的树木,雨季时朦胧的远山。
轮到江书凌时,他描述了一个与这里截然不同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如星河落地。
“听起来好现代化,”林栀予感叹,“但我更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很舒服。”
江书凌看向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走廊上,几个女生正笑着走过。
“这里确实很舒服。”他轻声说,语气中有一丝林栀予看不懂的情绪。
放学前的自习课,林栀予遇到一道难解的几何题。她在草稿纸上画了又画,还是找不到辅助线应该加在哪里。
“试试连接这两个点。”江书凌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并没有看她的作业,似乎只是从她的涂鸦中就看出了困境。
林栀予依言画线,顿时豁然开朗:“真的哎!你怎么想到的?”
“经验。”江书凌简短回答,然后继续看自己的书。
林栀予解决完那道题,心情大好,从抽屉里拿出一小盒水果糖,递给江书凌一颗:“谢啦!”
江书凌看着那颗包装精致的糖果,犹豫了一下才接过:“你好像总是带零食。”
“学习这么辛苦,当然要补充能量啦!”林栀予自己也剥开一颗糖放进嘴里,“而且甜食让人心情好,你不觉得吗?”
江书凌慢慢剥开糖纸,将浅黄色的糖果放入口中。是柠檬味的,酸甜适中。
“怎么样?”林栀予期待地问。
江书凌点点头:“不错。”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林栀予得意地说,“你看上去就像是会喜欢酸味的人。”
江书凌终于忍不住问:“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
林栀予神秘地笑笑:“直觉!女生的直觉很准的。”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开始收拾书包。林栀予把钢笔还给江书凌:“谢谢你的笔,很好用。”
“不客气。”江书凌接过笔,小心地放回笔袋。
林栀予注意到他的文具都很精致但低调,不像班上其他男生那样随意。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像他这个人给人的感觉。
走出教室时,林栀予回头看了一眼。江书凌还在不紧不慢地整理书包,夕阳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勾勒出清晰的侧影。
“See you tomorrow!”她挥挥手。
江书凌抬起头,日光在他的眼中映出浅浅的光晕:“明天见。”
回家的路上,林栀予和宋瑶并肩走着。宋星瑶还在感慨:“你同桌真的好安静啊,今天吃饭时我都不敢大声说话。”
“其实他人挺好的,”林栀予说,“就是话少了点。”
“不过长得是真帅,”宋星瑶笑嘻嘻地用肩膀撞她,“近水楼台先得月哦!”
“你又来了!”林栀予哭笑不得,“只是同桌而已。”
但不知为什么,说这话时,她脑海中浮现出江书凌吃下那颗柠檬糖时微微扬起的嘴角,还有他递过钢笔时修长的手指。
也许这个话不多的转学生,好像也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难以接近。林栀予想着,脚步不自觉地轻快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