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日表被劳动委员贴在教室小白板的公告栏上,宋星瑶摸着下巴仔细查看,突然兴奋地转过头。
“栀予!这周我们和江书凌一组值日!”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雀跃。
正在整理书包的林栀予抬起头,恰好对上刚从办公室回来的江书凌的视线。他拄着拐杖,脚步比前几天熟练了些,但依然缓慢。
“你的脚…”林栀予有些担心地看向他缠着绷带的脚踝。
“没关系,”江书凌平静地说,“我可以做一些不需要走动的事。”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宋星瑶突然捂住肚子,表情夸张:“哎呀,我肚子好痛!栀予,你能不能帮我做一下值日?我好像吃坏东西了...”
林栀予还没来得及回答,宋星瑶已经抓起书包溜出了教室,临走前还朝她使了个眼色。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林栀予和江书凌两人。夕阳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她装得一点都不像。”江书凌突然开口。
林栀予愣了一下,随即笑出来:“你也看出来啦?”
“太明显了。”江书凌摇摇头,拄着拐杖开始整理讲台上的粉笔盒。
林栀予拿起黑板擦,开始擦黑板。粉笔灰在夕阳中飞舞,像细小的金粉。
她擦到高处有些吃力,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最上面。
“我来吧。”江书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到她身后。他虽然脚受伤了,但身高优势还在,轻易就够到了黑板顶端。
“谢谢,”林栀予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应该我照顾你的,结果反而要你帮忙。”
“分工合作而已。”江书凌继续擦着黑板高处,动作依旧灵活。
擦完黑板,林栀予开始扫地,江书凌则负责整理图书角的书。教室里很安静,只有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和书本被重新排列的轻微响动。
“这本书你看过吗?”江书凌突然拿起一本《时间简史》。
林栀予抬头看了一眼:“翻过,但没完全看懂。好多物理概念太深奥了。”
“这里有个地方翻译得不太准确,”江书凌翻开某一页,指着一行字,“原版不是这个意思。”
“你看过原版?”林栀予惊讶地问。
江书凌点点头:“初中时很喜欢霍金,就把原版找来看了。”
林栀予忍不住感叹:“你懂的真的好多啊。”
“只是感兴趣的方向不同,”江书凌合上书,小心地放回书架,“你的文科笔记我也看不懂,那些文学赏析对我来说更难。”
林栀予笑起来:“那我们算是互补了。”
扫地到江书凌座位旁边时,林栀予注意到地上掉了一支黑色钢笔。她捡起来,认出是江书凌平时用的那支。
“你的笔掉了。”她把笔递过去。
江书凌接过笔,检查了一下笔尖:“还好没摔坏。这是我爸送我的生日礼物。”
“很特别的笔,”林栀予看着那支设计简洁但质感很好的钢笔,“你好像很珍惜它。”
“嗯,”江书凌轻轻摩挲着笔身,“他很少送我礼物。”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林栀予还是听到了。她犹豫了一下,没有追问,转而说道:“我爸爸也送过我一支笔,是我考上高中时送的。虽然不贵,但我一直用到现在。”
江书凌看向她:“是哪支?”
林栀予从笔袋里找出那支淡黄色的栀子花笔:“这个。我爸说栀子花代表坚强和永恒的爱,希望我能像栀子花一样坚强地成长。”
“很好的寓意。”江书凌轻声说。
整理完图书角,江书凌开始帮忙擦桌子。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做得很认真,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
“你不用这么仔细的,”林栀予看他拄着拐杖还要弯腰擦桌子,忍不住说,“随便擦擦就好了。”
“做事总要做好。”江书凌继续着手上的动作。
林栀予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突然想起什么:“你以前在广城读书的时候,也要做值日吗?”
“嗯,但一般都是一个人做整个教室。”江书凌的语气很平淡。
“一个人?为什么?”
“大家都很忙,值日只是形式,最后都是留给最后走的人做。”江书凌直起身,看了看已经擦完的桌子,“差不多都做完了。”
林栀予扫完最后一点垃圾,环顾四周。教室在他们两人的合作下变得整洁明亮,夕阳的余晖洒在干净的桌面上,泛着温暖的光泽。
“合作愉快。”林栀予笑着说,下意识地伸出手。
江书凌看着她伸出的手,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握了上去:“合作愉快。”
他的手很温暖,掌心有些粗糙,像是经常握笔留下的茧。握手的时间很短,但林栀予莫名觉得那个触感停留了很久。
“你的脚还好吗?”她注意到江书凌的站姿有些勉强,“要不要坐下休息一会?”
江书凌摇摇头:“没事。倒是你,脸上沾了粉笔灰。”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脸颊示意。
林栀予连忙用手背擦脸:“还有吗?”
“左边一点...”江书凌看着她手忙脚乱的样子,突然伸出手,用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左脸颊,“这里。”
那个动作很快,轻得像一片羽毛掠过。林栀予整个人僵在原地,感觉被触碰的地方突然烧了起来。
“好了。”江书凌收回手,表情自然得像什么都没发生。
林栀予机械地继续擦脸,心跳快得不像话。她不确定那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但脸颊上残留的触感又那么真实。
“应该都做完了吧?”江书凌环顾教室,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林栀予赶紧点头:“嗯,都做完了。我帮你拿书包吧?”
“不用,我自己可以。”江书凌拄着拐杖走向自己的座位。
林栀予看着他缓慢的动作,突然觉得这个转学生同桌真的很特别。表面上看起来冷淡疏离,实际上却比谁都认真细致。
收拾好东西,两人一起走出教室。江书凌锁好门,把钥匙交给值班室老师。
夕阳已经完全西沉,天空染上了淡淡的橘紫色。
校园里几乎没什么人了,只有几个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匆匆走过。
“你怎么回家?”林栀予问。
“我妈来接我,”江书凌看了看校门口,“应该已经到了。”
“那我陪你走到校门口吧,”林栀予自然地跟上他的步伐,“反正顺路。”
江书凌没有拒绝。两人并肩走在安静的校园小道上,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和脚步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其实,”江书凌突然开口,“今天是我转学以来第一次做值日。”
林栀予有些惊讶:“之前都是别人帮你做的吗?”
“嗯,因为脚伤。”江书凌顿了顿,“谢谢你没让我闲着。”
林栀予笑起来:“我看得出来你不想被特殊对待。”
江书凌微微挑眉:“这么明显?”
“嗯,”林栀予点头,“虽然你什么都没说,但就是能感觉到。”
走到校门口,果然看见江妈妈的车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儿子出来,她下车迎了上来。
“今天怎么这么晚?”江妈妈关切地问,随即看到旁边的林栀予,“又是林同学啊,真是太谢谢你了。”
“阿姨客气了,我们是值日搭档嘛。”林栀予笑着说。
江书凌把拐杖放进后备箱,转身对林栀予说:“明天见。”
“明天见,”林栀予挥挥手,“记得冰敷脚踝啊。”
看着车子驶远,林栀予才转身往家的方向走。
暮色渐浓,路灯次第亮起。她摸了摸自己的左脸颊,那里仿佛还残留着指尖轻触的触感。
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吃饭时,林栀予忍不住说起今天值日的事。
“江同学脚受伤了还坚持做值日?”林妈妈有些惊讶,“这孩子挺有责任心的。”
“嗯,”林栀予扒拉着碗里的饭,“他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睡前整理书包时,林栀予发现笔袋里多了一颗包装精致的牛奶糖。
她愣了一下,想起今天值日时,江书凌确实在图书角那边停留了一会儿。
糖纸上用细小的字体印着“谢谢”两个字。
林栀予剥开糖纸,把糖果放进嘴里。浓郁的奶香在口中化开。
她拿起手机,想给江书凌发条消息说谢谢,又觉得为了一颗糖特意发消息有点小题大做。所以最后她只是把糖纸小心地夹进了日记本里。
月色正好,柔和的银光洒在书桌上。
林栀予想起傍晚值日时的点点滴滴,想起那双认真擦黑板的手,想起指尖掠过脸颊的轻柔触感,想起暮色中并肩走过的校园小路。
这次月考成绩单出来了,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围满了迫不及待想知道成绩的学生。
宋星瑶挤在人群最前面,踮着脚尖寻找自己和朋友的名字。
“我看到我的了!年级第89,还不错!”她兴奋地转头,“栀予,你又是前十...哇!第五名!”
林栀予松了口气,但随即又紧张起来:“江书凌呢?他第几?”
宋星瑶的视线往上移,突然倒吸一口气:“我的天呐…第一!江书凌是年级第一!”
人群一阵骚动,不少人都看向刚刚拄着拐杖走进教室的江书凌。他似乎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直到数学老师笑着朝他招手:“书凌,考得不错啊。”
林栀予走到江书凌身边,轻声说:“恭喜,你是第一名。”
江书凌愣了一下:“谢谢。你呢?”
“第五。”林栀予指了指公告栏,“和你差了好几分呢。”
上课铃响了,大家回到座位。数学老师开始讲解月考试卷,重点分析了几道错误率高的题目。
林栀予发现自己错的一道填空题,江书凌居然用了另一种更简洁的解法。
“这里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复杂,”趁老师写板书的间隙,江书凌轻声说,“直接代入这个公式就能得出答案。”
他在林栀予的试卷角落写下一个公式推导过程。果然比她的解法少了三个步骤。
“你怎么想到的?”林栀予忍不住问,“这个公式我们还没学过吧?”
“预习时看到的,”江书凌说,“觉得可能会用上就记下了。”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又围到公告栏前看排名。林栀予注意到江书凌独自坐在座位上,似乎对排名并不感兴趣。
“你不去看看吗?”她问。
江书凌摇摇头:“已经知道结果了。”
林栀予想起自己刚才看到排名时雀跃的心情,和他此刻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你好像对考第一没什么感觉?”
“只是次月考而已。”江书凌整理着桌面,“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节是英语课,老师让同桌互相批改作文。林栀予拿到江书凌的试卷,被上面流畅的英文书写和丰富的词汇量惊艳到了。
“你的英语真好,”她忍不住感叹,“这个短语用得很地道。”
江书凌正在看她的作文,闻言抬头:“你这里写得很好,情感很真挚。”他指着她描写家乡雨季的一段。
两人互相指出对方作文中的小问题,讨论如何改进。林栀予发现江书凌不仅擅长找出问题,还能给出很具体的修改建议。
“你以后可以当老师了,”她开玩笑说,“比老师讲得还清楚。”
江书凌的耳根微微泛红:“只是平时看得多。”
午休时,班长组织大家去走廊看年级总排名。林栀予和江书凌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引来不少其他班同学的注目。
“那就是新来的转学生啊?一来就考第一?”
“林栀予也很厉害,一直稳定前五。”
“他们俩是同桌吧?强强联合啊…”
听到这些议论,林栀予有些不自在。江书凌却像没听见一样,专注地看着排名表。
“你的数学还有提升空间,”他突然说,“最后一道大题其实可以拿满分的。”
林栀予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哪题扣分了?”
“看你答题时的状态猜的,”江书凌说,“那道题你思考了很久。”
林栀予想起考试时自己确实在那道题上花了太多时间,最后匆忙写完,果然被扣了步骤分。
“你连这个都注意到了?”她更加惊讶了。
江书凌没有回答,转而说:“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下类似的题型。”
下午的物理课,老师重点讲解了月考中的几道难题。其中一道电路题全班只有五个人做对,包括江书凌和林栀予。
“林栀予的解法很巧妙,”老师意外地表扬了她,“虽然步骤多了点,但是思路很新颖。”
林栀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实那个解法是考试前江书凌随口提到的一种思路,她试着用上了,没想到真的可行。
她悄悄看向旁边的江书凌,他正认真记着笔记,似乎没注意到老师的表扬。
下课後,林栀予忍不住问:“那道电路题,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那种解法?”
江书凌想了想:“在以前的竞赛资料上看过类似的。你能在考试中想起来并用上,很厉害。”
这是林栀予第一次听到江书凌这么直接地夸奖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放学时,宋星瑶凑过来:“你们两个大学霸,要不要一起组学习小组啊?带带我呗。”
林栀予看向江书凌,以为他会拒绝,没想到他居然点了点头:“可以。”
“真的?”宋星瑶惊喜地睁大眼睛,“那说好了!每周三放学后怎么样?”
林栀予还有些没反应过来,江书凌已经拿出手机:“加个群吧,方便联系。”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加联系方式。林栀予连忙拿出手机,三人建了一个小群。
“群名要叫什么?”宋星瑶兴奋地问,“‘学霸带你飞’怎么样?”
林栀予哭笑不得:“太夸张了吧!”
最后群名定为“学习互助小组”,十分朴素。
回家的路上,林栀予看着手机里新加的群,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点开江书凌的头像,是一片很简单的星空照片。
“在看什么这么入神?”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没什么,”林栀予收起手机,“就是月考成绩出来了,我第五。”
妈妈端着水果走过来:“很棒啊!第一名是谁?”
“新来的转学生,就是我同桌。”林栀予拿起一块苹果,“他真的好厉害,几乎科科满分。”
林妈妈说:“就是脚受伤的那个男生?看起来挺沉稳的。”
林栀予点点头,想起今天江书凌说要帮她整理题型的事,心里泛起一丝奇异的暖意。
第二天到学校,林栀予发现桌上放着一本整理好的数学题型笔记。字迹工整,重点突出,还标注了各种变式和解法。
“这是...”她拿起笔记,看向旁边的江书凌。
“昨晚顺手整理的,”江书凌语气平淡,“应该对你有帮助。”
林栀予翻看着笔记,发现里面不仅涵盖了月考的题型,还有很多拓展内容。这绝对不是“顺手”就能整理出来的。
“谢谢你,”她认真地说,“这个周末我请你喝奶茶吧?”
江书凌似乎想拒绝,但看到她期待的眼神,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好。”
课间时,学习委员来找江书凌,想请他分享学习经验。江书凌婉拒了:“我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就是多看书多做题。”
学习委员失望地离开后,林栀予忍不住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啊?很多人想知道你怎么学的。”
江书凌沉默了一会:“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我的不一定适合别人。”
林栀予想起他给自己整理的笔记,突然明白了什么:“你是觉得…因材施教?”
江书凌有些惊讶地看她一眼,轻轻点头:“差不多。”
那一刻,林栀予觉得这个总是一脸平静的同桌,其实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和体贴。
体育课时,因为脚伤不能参加活动的江书凌坐在场边看书。林栀予和宋星瑶打完排球,过去找他。
“下周就要篮球比赛了,你的脚能上场吗?”宋星瑶问。
江书凌摇摇头:“应该不行。”
“太可惜了,”宋星瑶叹气,“上次看你打球真的很厉害。”
林栀予注意到江书凌看着篮球场的眼神,突然说:“等脚好了再打也一样。到时候我们可以给你加油。”
江书凌转过头看她,嘴角微微上扬:“好。”
放学后,三人第一次学习小组活动。宋星瑶问题很多,江书凌都耐心解答。
林栀予发现他讲题时总会留意听者是否真的理解,不会的换个方法再讲一遍。
“我终于懂了!”宋星瑶解决一道困扰已久的数学题后欢呼起来,“江书凌你真是救命恩人!”
江书凌被她的夸张逗得微微笑了一下。那是林栀予第一次看到他这么明显的笑容,虽然很浅,但让他整张脸都柔和了许多。
整理书包时,林栀予发现江书凌把那本题型笔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
“你什么时候写的?”她惊讶地问。
“刚才讲题时想到的就加上了。”江书凌拉上书包拉链,“应该更全面了。”
林栀予看着笔记上新添的娟秀字迹,心里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个总是一脸平静的男生,做的总比说的多。
走出校门时,林栀予看着江书凌拄着拐杖的背影,突然快走几步追上他。
“下次月考,”她说,“我一定会考得更好。”
江书凌转过头,夕阳在他的眼中映出温暖的光晕:“我相信你可以。”
那一刻,林栀予突然觉得,有个这样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同伴,真的很不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