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沈薇提前处理完工作,独自驾车前往那座位于老城区的美术馆。地方有些难找,藏在一片颇具年代感的居民楼深处,门脸不大,灰扑扑的墙面上贴着色彩大胆的海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
《裂隙之光:非主流艺术展》。
沈薇站在海报前,看着那几个字,心头微动。裂隙之光……和夏燃那幅画,和她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馆内光线偏暗,空间不大,参观者寥寥无几,只有几个看起来像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和几个打扮另类的年轻人低声交谈。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颜料、灰尘和旧木头混合的气息。
她的目光急切地扫过展厅,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没有。
心跳不禁有些失落,但她很快定下神来,告诉自己:她是来看展的。是来回应那份无声的邀约,试图理解那个通过画作向她袒露灵魂的人。
展览的作品风格各异,大多大胆、尖锐,甚至有些晦涩,充满了对主流审美的挑战和对社会边缘地带的探索。沈薇放慢脚步,一幅一幅认真地看过去。她试图用自己习惯的逻辑和分析去解读,却发现有些情感和冲击力,是无法用理性框架去套用的。
就像夏燃的画。
她在一个角落停了下来。
那里并排挂着几幅尺寸不大的画作,署名都是“夏燃”。
其中一幅,立刻抓住了她的全部注意力——正是那幅在她惊鸿一瞥中被匆忙遮盖的抽象画的全貌!
此刻毫无遮挡地呈现在她面前,冲击力比她记忆中残存的碎片要强烈百倍。
浓重到令人窒息的黑色、暗红、深蓝如同暴风般席卷画布,扭曲的线条纠缠撕扯,仿佛能听到无声的尖叫和绝望的嘶吼。画面的中心,是一个模糊的、被撕裂的人形,仿佛正在被巨大的痛苦吞噬。但在那一片混沌毁灭的边缘,却又用极其细微的笔触,点缀着几近于无的、脆弱的银色光点,如同绝望深渊中尚未彻底熄灭的星火。
这幅画的旁边,挂着另一幅稍新的作品。
依旧是抽象的风格,但色调不再是全然的压抑。背景是沉郁的蓝灰色,如同暴雨前的天空。画面中央,是用粗粝的笔触勾勒出的、相互对峙的两个身影轮廓——一个高大威严,充满了压迫性的黑色块面;一个瘦削倔强,用炽热的红色和愤怒的橙色奋力抗争。两个身影之间,是无数撕裂的、尖锐的线条,仿佛无形的战场。作品的名称叫做——《父与女》。
沈薇站在两幅画前,久久无法移动。
她不需要任何艺术评论家的解读,就能清晰地感受到画面中喷薄而出的痛苦、愤怒、挣扎以及那微弱却执拗的反抗。
那不仅仅是色彩和构图。
那是夏燃的过去。是她内心深处不曾愈合的伤口。是她与父亲之间那条深不见底、充满硝烟的鸿沟。也是她所有叛逆、不羁、对承诺既渴望又恐惧的源头。
沈薇忽然想起了乔娜的话——“很多父母,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甚至造成了伤害。”
她也想起了自己手腕上那道淡白的疤痕。
方式不同,伤痕各异,但那被控制、被误解、被压抑的痛苦内核,何其相似。
她看着那幅《父与女》,仿佛能看到少女时期的夏燃,如何用她的画笔和全身的刺,对抗着来自父亲的巨大压力和期望。那场对抗一定异常惨烈,以至于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至今仍在影响着她。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酸涩而疼痛。为画中的夏燃,也为那个曾经同样无助的自己。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旁边另一幅小画吸引。
那幅画很小,安静地挂在角落,甚至没有命名。
画的是两只手。
一只手的线条略显僵硬,指节粗大,皮肤粗糙,充满了劳作的痕迹和岁月的力量,手腕上方,有一道深色的、狰狞的陈旧伤疤——与她在医院惊鸿一瞥看到的夏父的疤痕如此相似!
而另一只手,纤细,有力,指腹和虎口有着常年握持工具的薄茧,手腕上戴着几个古怪的金属手环,正小心翼翼地、试探性地,用指尖触碰着那只大手手腕上的疤痕。
两只手并未紧紧相握,只是指尖轻触。背景是模糊的、柔和的暖色调。
没有对抗,没有愤怒。
只有一种小心翼翼的、近乎悲伤的试探,和一种无声的、复杂难言的情绪流淌其间——有关切,有疑问,有未能释怀的痛楚,或许……还有一丝极其微弱的、渴望连接的可能。
沈薇的呼吸骤然停滞。
她明白了。
完全明白了。
夏父手臂上的疤痕,绝非巧合。那背后是一个父亲与女儿之间,血与痛交织的过往。而这幅小画,或许揭示了夏燃内心深处,除了对抗之外,另一种更复杂、更柔软的情感。
她也终于明白了夏燃给她看那颗“破碎重组的心脏”意味着什么——那不仅仅是展示伤口,更是一种宣告:我曾破碎,但我挣扎着重塑。我有我的痛苦,也有我的力量。
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盈满眼眶。但这一次,不再是出于愧疚或无助,而是源于一种深切的、震撼的理解和共鸣。
她站在这些画作前,仿佛完成了一场漫长而无声的对话。所有的疑问、猜测、隔阂,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她不再去寻找夏燃是否在场。
她知道,对方已经通过这些作品,将她想说的、能说的,都告诉了她。
剩下的,需要她自己消化,自己思考。
她在展厅里待了很久,直到闭馆的音乐响起。
走出美术馆,傍晚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驱散了馆内的阴郁。她回头看了一眼那扇不起眼的木门,感觉像是从一个深沉而真实的世界里走出来。
手机安静着。
她没有再发信息过去。
有些东西,需要时间沉淀。
但她心里那片荒原,已然不同。裂隙依然存在,甚至因为理解而显得更加清晰深刻,但已有光,从那些裂缝中照了进来。
她发动车子,驶离这片老旧的街区。
后视镜里,美术馆渐渐缩小,最终消失在拐角。
但她知道,有些画面,有些人,已经在她心里,落了户,再也无法抹去。
前方的路依旧未知。
但她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不是弥补,不是道歉。
是真正地,去看见,去理解。
然后,勇敢地,做出选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