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突然冒出难民安置的事,庞知山来回奔波两天,家中田地里的活落下许多没做完。昨日打舒家回来,头一件事就是嘱咐婆娘接下来几天早点做朝食,吃完了好去地里干活。
这不,囫囵吃罢朝食,他扛着锄头要往田边上去,却连家门都没迈出,撞上了来找他的荀羿。
“荀小子?你不是去县里了吗?”
荀羿点头,“拿到铁料,昨夜便到家了。”
庞知山把锄头从肩上放下,恍然,“也是,你也去了两三天了。”
他打开篱笆门,招呼荀羿进来坐。
“来来来,去里头说话,我叫你婶娘倒水。”
“不必了,庞叔。我赶着回去锻铁,只是想问您点事。”
昨夜遇到林杏花,从那儿听说了难民安置的事。
十年前他和妹妹自中原逃荒而来,受了村里人的帮助,听说村里这次来了新的难民,大家又都捐了器具上山。
先前大家伙捐物的时候他不在,但是他既然这会儿回来了,知道了,就怎么也不能无动于衷。只是他不知道经过大伙儿一轮捐物后,舒家还缺什么,此番找庞知山帮着拿个主意。
听清来意后,庞知山感怀地拍拍他肩膀。
“好小子,当真是长大了。”
庞知山地里确实有不少事要忙,那些虚的话就没有多讲,略沉吟片刻,想到了舒家目前最缺的。
“山上杂草不少,我看她们锄地种菜蛮困难,可正是农忙的时候,大家家里的农具都没得空闲,你要不送一个锄头?”
“好。”荀羿没打半点磕绊,庞知山的话音刚落地他就答应了。
铁器不便宜,历来价格在木器和粗陶之上,随便挑一样都要好几百文,村里其他人家真舍不得送一件农具出去。
万幸啊!万幸荀家这小子有本事,在村里开了个铁铺,不仅平常本村人去那边买农具、刀具的会便宜几成,如今帮舒家安家,那也是发挥了大作用的!
荀羿二话不说应下,庞知山比自己得了个免费的锄头还高兴。
“你准备啥时候送过去?”
荀羿觉得自己与舒家姑侄并不相识,贸然登门送把锄头过去不太合适,但显而易见,庞知山白日里应该无空,便主动开口和庞知山约定,傍晚时分由他陪同上山送过去。
定下这事,荀羿回家中炉房生火锻铁,自顾自地忙去了。
……
舒婉秀把目标定得太好,以至于被现实打击得瘫倒在地。
昨天一天忙碌,手上生的几个水泡根本没好,今日开始忙活没多久就痛得几次三番歇气。
尽管一直咬牙坚持,到了昨天的时辰,却是只开出大半块地来。
她同样烧掉荒草以做肥料,在翻了一遍的地上撒播了些芫荽种子。
提水上山也不是什么美差,她们只有一个木桶,不能用肩膀担,纯靠手提,一段上山的路必须两手颠来倒去五六次,结果就是掌心和手指上的水泡全压破了。
七八处伤口,洗菜、淘米时总不可避免会沾到水,每次碰到都是钻心的疼。
好在今日没有歇晌,午间沐浴后拿歇晌的时间将换下来的衣裳洗干净了,没有留到这会儿来洗。
连吃了几天药,加上近两天伙食好了些,舒守义这两天都没犯病。
看着舒婉秀手上的伤,他竟学会主动找些事做了。
可惜他太小,靠近火坑的事舒婉秀完全不敢让他插手,只能忍痛自己来做。
但比起当下身上的痛,她其实更忧心往后。
打小家里不让她多做农活,一面是打心里宠爱她,另一面是纺布之人,手不可过糙,纺织越精细越昂贵的布匹越是如此。
不过干两日农活,她手已经糙了许多,添了许多细小创口,长年累月下去,以后攒到买织布机的钱,也很难如从前在家时那样纺织绸缎了。
舒婉秀心事重重,连熬煮夕食都心不在焉,看到锅中米煮开花就拿起碗准备盛粥。
一直惦记着吃饭的舒守义忍不住说:“姑姑,不放扁菜吗?”
“哦,放、要放的。”
她把盛进去的一勺粥倒回锅里,将之前备好的扁菜加进去。
等菜熟了重新盛了粥出来,舒守义一边喝,一边小心抬眼问:“姑姑,明日夕食能喝加鸡蛋的粥吗?”
舒婉秀慢半拍才回答,“能。”
今日夕食她都准备放的,不过忘记了。
“以后每日都喝鸡蛋粥,直到那些鸡蛋全部吃完。”
毫不夸张,即使逃荒前,舒守义也没有连着吃过这么多鸡蛋,听了这话,他的情绪已经不是兴奋那么简单了,更适合称之为亢奋。
他屁股在凳子上扭啊扭,大口喝光粥后,一骨碌从凳子上爬下,在棚子里跑来跑去两圈还觉得不够,又蹦蹦跳跳往屋前去。
舒婉秀正要张口嘱咐他慢一些,别跑远了,就看见他停住脚步,像看见洪水猛兽一般,踮起脚一步步往后退。
“怎么了?”舒婉秀的语气都被他连带得紧张起来。
舒守义不答,直至扭身跑回来藏到舒婉秀身后,才结结巴巴地说:“有、有人。”
什么人把孩子吓成这样?
舒婉秀立刻放下粥碗,安抚道:“不怕,姑姑去看看。”
看似起身稳步往那边走,但其实她心里也是慌的。
太阳马上下山了,在这半山之中,要是突然冒出个歹人可该怎么办。
还好,她壮着胆子走出去两步就听到了一阵干脆利落的脚步声,且伴着庞里长爽朗地话音:“舒丫头?舒丫头在不在?”
舒婉秀提起来的心瞬间落回原位,扬声答道:“在呢!”
小碎步改成大跨步迎出去,果然是庞里长,只是他身边还跟了个高个子的年轻男人。
嗯……不止个子高,看上去还很壮实。
舒守义害怕果然是有缘由的,寻常遇见这般块头的男子,舒婉秀都得绕着走。
不过此刻有庞里长陪着,来者自然是客。
所以尽管心里有些发怵,且不知对方身份,但看在庞里长的面子上,她还是热情招呼这个人一同去堂屋坐坐,她去搬凳倒水。
“停停,别忙了。”
庞知山开了口,舒婉秀便乖乖站住不动。
看人站在原地,庞知山才继续道:“咱们村总共有多少户人家你是知道的,昨日大部分人家都介绍给你认识了,仅有一户人家,这几天出门办事,你没见过。”
庞知山头朝左边一偏,努嘴道:“喏,就这个小伙儿,姓荀。”
“他就住山脚下,家里开了个铁匠铺,你往后便会知道,十里八乡就数他打的铁器最好,若你需要买什么铁器尽管去找他,本村人他能给个低价。”
舒婉秀认真地点头,记住了这位的长相。
“昨天他没赶上过来,今天特意找我问了你家还差些什么。”庞知山说着指了指外边的地,“我想啊,你有这么多荒草要除,菜要种,就做主要他拿了一把锄头过来。”
荀羿寡言,此情此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在庞知山说完话沉默地把锄头递了过去。
收到庞里长‘快点接下’的眼神示意后,舒婉秀才双手接过那把新锄头。
“谢谢荀……大哥,谢谢庞里长。”舒婉秀道个谢,憋红了黄瘦的脸。
无人知晓,近几天叔叔伯伯叫顺嘴了,她差点把人家年纪轻轻的人喊高了一个辈分。
荀羿没有因为她话语间的停顿而产生特别的注意,仅微微点头,没多说什么。
庞知山倒是欣然自得,背着手又将她这打量一番,说起刚刚经过屋前的发现,“今日又开荒了一块地?”
“是,种了些芫荽下去。婶娘给了好些冬季菜的种子,再不种该迟了。”
粗实的木柄握在手掌中,舒婉秀想:有了这把新锄头,想必接下来开荒种菜的进程会快很多。
这番回话,让庞知山觉得舒婉秀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瞧了瞧她刚才走出来的方向,看到了火塘上架的锅,灶上放的粥碗,便也不多说了。
“你接着用夕食吧,我们就先回去了。”
庞知山转身,荀羿也跟着走。
舒婉秀握着锄头柄,目送着他们走远,默默在心里记下了这位荀姓恩人的相貌和特征:个高、身材壮实、浓眉大眼、不爱说话、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手艺人。
对了,还有他的铁匠铺就在山下。
她恍然想起今日早晨看到的山脚下那股炊烟……哪里是炊烟啊,应当是铁匠铺的风炉冒出的青烟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