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回
佳期已订墨芳待嫁
学业有成明衍回乡
转眼间,徐芳华满两周岁了。这次没有办生日宴,她母亲给她煮了一碗面吃吃就算过生日了。徐训知呢,自从胡云娘不让他进门后,又来过几次,但胡云娘伤透了心,都没理睬他;徐训知觉得没意思,就走了,再后来就干脆不来了。
婆婆王氏倒是记挂着胡云娘和孙子孙女们,可她一个小脚老太婆,既管不了儿子,又走不了远路,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孙子和一个小孙女,只能让仆人把胡云娘和孩子们留在家里的首饰、衣物送出来,且一年四季,时常叫人送钱送物来;胡云娘就当是把自己父亲留下的家财还给她了。
胡云娘把那些从老家带过来的丝绸、皮毛衣服都拿去卖了,从此以后只穿粗布衣物,并开始学着做家务;到了采茶季,也跟着盛家村人一起上山采茶赚钱。作为一个母亲,胡云娘没有时间去哀悼自己不幸的婚姻,为了孩子只能学会坚强。
阿雅和徐小山成婚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孩子,也不知是哪个的问题。阿雅很喜欢孩子,平时帮胡云娘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徐小山则向盛泽霆家租了点地种种。盛泽霆家招短工时,徐小山就去干活,赚点零花钱。阿雅夫妇两口子跟胡云娘一家一直住在一起,在一口锅里吃饭。胡云娘家三个孩子亲切地叫他们大伯伯、大妈妈。六口人亲如一家。
这一年总算风调雨顺,大家都过了个好年。
到了正月,夏国富带着一大堆礼品,亲自前来商量两个孩子的婚期。今年五月底夏明衍就要回来了,盛墨芳也要满十五岁了,那个年代女子一般到了十四五周岁就成婚了。于是两家商定,婚礼定在十月下旬。这个时候农忙结束了,天气也不冷不热,比较适合办喜事。
夏明衍和夏明月在英国呆了两年,学业也完成了。回想起两年前,当夏明衍踏上伦敦街头时,眼前的高楼大厦,身边的车水马龙,让他激动不已;屋里华丽的吊灯,卫生间里的抽水马桶,也让夏明衍感到非常新奇。这些景象带给他的震撼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也让夏明衍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待回国后,早日实现自己的实业兴国梦。
这两年里,夏明月和陈静娴趁假期到欧洲很多地方游历,一边欣赏欧洲的自然风光,一边领略欧洲的人文文化。而夏明衍则除了理论学习外,就是想方设法进大厂打工实践。他之所以来英国留学,就是为了学习欧洲的新工业技术。他痛心地发现,我们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却什么都无法大规模生产,什么东西都要进口,百姓喊什么都要加个“洋”字:火柴叫洋火,肥皂叫洋肥皂,连铁钉也叫洋钉。他决心回国后兴办实业,希望以后能从纺织服装这样的轻工业,到汽车、轮船这样的重工业,最后到坦克、大炮这样的军工业,都能实现国产化。夏明衍认为惟有实业才能救国、兴国。他想先从改造最熟悉的织布机开始,老式的织布机太慢了,一台织布机一天也织不了多少布;洋人的织机用电,梭子来回飞快地穿梭,一匹布很快就织好了,不仅质量稳定,布的厚度、张力还可以调节。夏明衍和夏明征商量好了,由夏明征从欧洲买机器运回国,而他则回去把厂房建起来。为此他还曾特意混进英国的纺织厂里看老师傅们如何组装机器、操作机器以及维修机器……
一起回去的还有夏明月的同学陈静娴。陈静娴和夏明月在杭州时就是同学,又一起来英国,两人的关系亲如姐妹。陈静娴的父亲是杭城的高官,母亲则是高校教师。当年陈静娴来英国求学时,考虑到夏明征长年呆在英国,陈静娴父母就托夏明月一家照顾她。这两年,放假时她都跟着夏明月住在夏明征家里。一来二去,陈静娴和夏明衍也就渐渐熟悉了。夏明衍平日里对这两个妹妹都很关照。
三人一道从英国坐船到香港再转到上海,陈静娴父亲早就派了一个司机在上海等着了。
到了杭州后,两个姑娘还难分难舍。陈静娴说让家里的司机送夏明月他们回家,她也好趁机到乡下玩玩。
小汽车开到夏村村口,夏明衍说:“师傅,就停这里吧,村路太窄,开进去怕不好掉头。”
司机听了就停了下来。夏明衍率先下了车,他走到后座,帮陈静娴打开了车门。
陈静娴说了声:“谢谢!”就下车立在一旁等夏明月。
这时司机也下车打开后备箱,把行李一一拿出来。
夏国强家的仆人听到汽车声都跑了出来,接过司机手中的行李。
一行人往夏家的大宅走去,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出来围观。
两个姑娘,都是一头时髦的卷发,陈静娴身上穿着白色蕾丝花纹的束腰连衣长裙,脚上穿着浅金色的高跟鞋;夏明月身穿浅绿色连衣裙,脚上穿着着白色高跟鞋。两人走在这一群穿土布衣服的人中间特别引人注目,还好没走多久就到了。
夏明衍他们虽然是小辈,可两年没回来了,家里人想念得很,又知道有客人会一起来,所以夏国强早就带着家人在门口等着了。看他们来了,连忙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屋。
夏国强和夏国富两家的房子在村子最前面,两家连在一起,中间就隔了一个两米宽的弄堂。两家房子的结构相似,都是有着前后院的青砖瓦房。主屋都是两层高,附房是一层的平房。前后院都很大,前院很开阔,平时用来晒东西;后院依着喜好种着各种花木。
知道夏明衍、夏明月他们要回来,家里亲戚朋友都来了。夏国强除了一个胞弟,还有三个妹妹,都是一母同胞。小妹夏春美嫁得最远,今天就没来;嫁在隔壁乡的大妹子夏春丽和嫁在村里的二妹妹夏春红早带着一家子人到来了。夏明德的媳妇金桂芝一早就安排人杀鸡杀鱼准备中餐。
这会儿,堂屋里,客厅里都站满了人;孩子们则在院子里不停地跑来跑去疯玩。
夏明衍对着一屋子亲戚一一打招呼问候。他嫁在村里的二姑妈夏春红笑着说:“两年不见,阿衍都比他爹高了。”
夏明月则给陈静娴介绍了自家几个亲人,还有夏明衍的父母。
一通寒暄后,大家找位置坐下,夏明月则带陈静娴去了她二楼的闺房。
杨氏坐在夏明衍旁笑着问:“阿衍累不累?要不要先回自家休息一会儿再过来?”
夏明衍说道:“还好,不累!明律和明薇呢?”
“他们两个下半年都想去杭州读书,又怕到时候跟不上,最近都在用功,过两天就回来了。”杨氏回答说。
“明薇才十三岁,也要去吗?”夏明衍又问。
“你爹说,只要她想学就让她去。”杨氏笑着说。
“嗯!多读点书总是好的。两年没见,阿弟和小妹都长高了吧?还挺想他们的。去杭州也好,我跟二哥商量好了,我回国后就去杭州办纺织厂,这样明律和明薇去杭州我也能照看他们。”夏明衍说。
“这么急?我们把你的婚事定在十月份,你明年再去杭州吧!”杨氏有点急了。
“啊?我的婚事?我这么快要成婚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你们怎么不等我回来再说?”夏明衍惊讶地看着他母亲说。
“两年前,你去英国前定下来的,我们不是告诉过你的啊?盛家村的盛泽霆叔叔你应该认识,就是他的大女儿,挺好的姑娘,跟你很相配的。”杨氏激动地说。
“噢,我忘了!”夏明衍这才想起,去英国前好像阿爹是提起过,当时自己一心想着出国,随口应了一句。
金桂芝看着仆人把三张大圆桌摆满菜肴,才让人去请陈静娴和夏明月,然后招呼大家上桌。大家谦让了一回,才纷纷落座。
大家吃了中饭,聊了一会儿才散了。
下回预告:
第 十二 回
善明衍送礼遇闺秀
恶章郎献计赚东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