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钟声回荡在京城上空,百官入朝。
黎玦随顾长渊步入大殿,迎面而来的,是户部尚书李嵩冷硬的目光。
“王爷,”李嵩率先发难,“互市法推行过快,恐伤国本。”
顾长渊平静回应:“国本在民,民安则国稳。”
兵部尚书许靖则担忧边防:“马政处权力过大,恐生尾大不掉。”
黎玦从容回道:“马政处只管繁育训练,调度权仍归兵部。”
一番唇枪舌剑,互市法勉强过关,但李嵩丢下一句:“且看三月后成效。”
退朝后,顾长渊与黎玦在御书房密谈。
“三月。”顾长渊看着黎玦,“我们要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我来准备三样东西。”黎玦胸有成竹,“一份透明的账目,一份稳定的价格曲线,一份边境的平安报。”
顾长渊点头,递给他一枚小小的玉佩:“有需要,随时来找我。”
黎玦接过,沉默片刻,轻声道:“好。”
三日后,总署发布了第一份“月度公示”。
盐价、茶价、马价、手续费、平准基金收支一目了然。
公示一出,市场波动立刻趋缓。
城南的茶行老板感叹:“这下心里有底了。”
然而,阻力并未消失。
几日后,三法司收到了匿名的“黑账”,指控总署“挪用基金”。
顾长渊看完,冷笑一声:“他们拿不出真凭实据,就用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黎玦则冷静地安排:“请第三方稽核入署,全面清查。”
稽核结果很快出炉:账目无误。
黎玦当即决定召开“公开对账会”,邀请所有质疑者到场。
会上,李嵩的幕僚试图发难,却被黎玦一句句引据法规,逼得哑口无言。
会后,顾长渊看着黎玦,眼中带着赞许:“你在殿上的应对,很好。”
黎玦微微一笑:“都是按规矩说话。”
与此同时,西北传来捷报。
韩武的信使快马入京:“马政处第一批战马到位,边防稳如铁桶!”
这封捷报,成了压垮反对声浪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月之期一到,顾长渊在朝堂上展示了三样东西:
1. 平稳的价格曲线:盐茶价格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
2. 透明的账目:手续费与基金收支清清楚楚。
3. 边境的平安报:商道畅通,马贼绝迹。
“互市法,可行。”顾长渊总结道。
皇帝当庭准奏,下旨:“互市法,自今日起,推行天下。”
退朝后,顾长渊与黎玦并肩走出午门。
“恭喜。”顾长渊轻声道。
“是我们。”黎玦纠正道。
顾长渊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对,是我们。”
夜色渐深,两人在王府的回廊下对坐。
“接下来,”顾长渊道,“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远。海贸。”
“海贸?”黎玦有些意外。
“西北稳了,”顾长渊解释,“东南不能再乱。开海,互通有无,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黎玦沉思片刻,点头:“我来做方案。”
顾长渊递给他一份奏折草稿:“这是我为你拟的‘开海策’,你看看。”
黎玦接过,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熟悉的落款,旁边有一行小字:“步步为营。”
他抬头,对上顾长渊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