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天下棋局 > 第34章 余波与新路

第34章 余波与新路

京师,天牢。

秋雨淅淅沥沥,铁窗外的梧桐被打得沙沙作响。李嵩被押上堂时,衣襟上还带着泥点,曾经的意气风发已荡然无存。

大理寺卿翻开卷宗,声音沉稳而冰冷:“李嵩,身为户部尚书,不思奉公,私挪漕运银两,暗结‘潮生’,扰乱海疆,罪证确凿。按律当处以极刑,抄没家产,其党羽发配充军。”

李嵩的手抖了一下,却还强撑着体面:“我不过是为朝廷节流,何来私挪?‘潮生’之事,更是无稽之谈!”

顾长渊从案后起身,将一枚乌木令牌和一叠密信掷到他面前:“这是你亲侄子在南洋暗礁湾被俘时的供词,这是你管家在城外寺庙交接时被当场抓获的账簿。李嵩,事到如今,你还要狡辩吗?”

令牌上“潮生”二字在昏黄的烛火下寒光一闪。李嵩盯着那枚令牌,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瘫倒在地。

“李嵩,”顾长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我同朝多年,我只问你一句——你可知‘潮生’已在南洋杀了多少无辜商人,毁了多少船只?”

李嵩嘴唇颤抖,终究无言以对。

诏书很快传遍天下。百姓拍手称快,商贾欢欣鼓舞。市舶司外的公示栏前,人头攒动,新立的“海务院条例”被抄写在大幅黄绫上,墨迹未干。

“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好!”

“税率公示,按月对账,这下做生意心里踏实了。”

江南的茶商、泉州的船主、南洋来的香料商,纷纷奔走相告。开海的红利,正一点点从港口流向街巷,从街巷流向千家万户。

泉州,海务院分署。

黎玦与周临刚从浡泥国使者的宴会上回来。浡泥国为感谢天朝救援,特派使者送来厚礼,并正式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

“大人,浡泥国使者还提出,希望我们能派人帮助他们修建更坚固的港口。”周临汇报,“他们的工匠手艺不差,就是缺少大料和设计。”

“可以。”黎玦点头,“但要明确,这是技术交流,不收重税,也不占他们一寸土地。我们派去的人,只教技艺,不插手内政。”

周临笑着应下:“大人放心,属下明白。”

黎玦望向窗外,雨后的泉州港一片清新。他始终记得,开海的初心,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而不是为了炫耀天朝的武力。

京师,朝堂。

皇帝对顾长渊与黎玦的功绩大为赞赏,欲加官进爵。顾长渊却上前一步,奏道:“陛下,开海之功,非一人之力。臣恳请陛下,将‘海务院’的制度正式立法,永为后世之鉴。”

皇帝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准奏。”

随即,一道诏书传遍天下:海务院为常设机构,总管海贸与外交;市舶司、海务司、关务司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税率公示,按月对账;远洋护航编队常年巡航,保护商道安全。

诏书末尾,皇帝亲笔加了一句:“海不扬波,是所至愿。”

消息传到泉州,黎玦正在码头上监督新船下水。新造的“福船”在众人的吆喝声中缓缓滑入水中,船头溅起的浪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人,京师来信!”一名亲兵快步跑来,递上一封密信。

黎玦拆开,顾长渊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制度已定,海疆已安。待你回京,我们一起去看海。”

黎玦看完,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提笔回信:“京中风暖,泉州潮平。待我把最后一批护航船队派出,便回京与你相会。”

几日后,最后一支远洋护航船队整装待发。

黎玦站在码头,亲自为船队送行。他看着帆影在海风中一点点升起,像一片片白色的羽翼,载着天朝的物产与信誉,向着未知的远方飞去。

“大人,您真的不随船出海了?”周临在一旁问。

“不了。”黎玦摇头,“海务院刚立,诸事繁杂,我该回京师了。”

周临咧嘴一笑:“也好。京里那位,怕是等急了。”

黎玦瞪了他一眼,却也没反驳,只是轻声道:“路上小心。”

“遵命!”

船队渐渐远去,海面恢复了平静。黎玦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开海之路,终于走上了正轨。

黄昏时分,黎玦独自来到海边。夕阳如金,海天一色。潮水轻轻拍打着礁石,发出温柔的声响。

他忽然想起顾长渊在信中说的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海”。

“好。”他在心里轻声应道。

回京的路上,黎玦特意绕了个道,去了江南。他想亲眼看看,开海给内陆带来的变化。

苏州城外,运河边新建的货栈鳞次栉比。来自泉州的海货与来自西北的皮毛在此交汇,商人们操着南腔北调讨价还价,一派繁荣景象。

“听说了吗?海务院新立了‘海贸互市法’,以后咱们在内地也能买到南洋的香料了。”

“是啊,听说还便宜呢!”

黎玦站在桥上,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与顾长渊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京师,摄政王府。

顾长渊收到了黎玦即将回京的消息,提前几天就开始收拾书房。他将那只刻着“渊”字的暖炉擦得锃亮,又把窗前的兰花搬到阳光更好的地方。

“王爷,您这几日怎么老在收拾屋子?”亲信打趣道。

顾长渊咳了一声,装作若无其事:“不过是打扫打扫。”

亲信笑着退下。顾长渊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流云,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和黎玦在边城的雪夜里并肩作战;如今,他们又要在京城里并肩理政了。

黎玦抵达京师的那天,城门内外人山人海。百姓们自发地夹道欢迎,有人喊着“靖海侯”,有人喊着“开海安天下”。

黎玦在马上拱手致意,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穿官服,一身素色长衫,显得格外清俊。

摄政王府外,顾长渊已在门前等候。两人目光相接,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回来了。”顾长渊上前一步,声音低沉。

“回来了。”黎玦微笑回应。

府内,清茶一盏,旧事新事,娓娓道来。

顾长渊将一叠新拟的条例放在黎玦面前:“这是‘海务院细则’,我想让你先看看。”

黎玦翻看了几页,眼中满是赞许:“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税率公示,按月对账;护航编队常年巡航,保护商道安全。此细则一出,海贸无忧矣。”

顾长渊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笑意:“你在海疆,我在京师,我们总能想到一块儿去。”

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阳光透过竹叶洒进来,斑驳地落在地上,像一幅流动的画。

夜深了,两人并肩坐在廊下。月光如水,清风徐来。

“黎玦,”顾长渊忽然开口,“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海边看日出吗?”

“记得。”黎玦回答,“那时候,海面上风很大,你却把外套披在我身上。”

顾长渊笑了笑:“你那时候还说,等海疆安定,我们就去看遍天下的日出。”

“我说过。”黎玦点头,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如今,海疆已安,我们是不是该兑现承诺了?”

顾长渊看着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好。”

几日后,两人再次来到泉州。

黎明时分,他们并肩站在海边,静静地等待日出。

海面由墨色渐渐转为深蓝,又被第一缕阳光染成金色。

“好看吗?”顾长渊轻声问。

“好看。”黎玦微笑,“但更好看的,是天下百姓的笑脸。”

顾长渊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温柔:“那就让我们,多做一些让他们笑的事。”

海风轻拂,两人的影子被朝阳拉得很长很长。

日出之后,他们没有立刻回京,而是沿着海岸线巡视了一圈。每到一处港口,都能看到新立的灯塔、新修的码头、新盖的学堂。

“大人,黎大人!”孩子们从学堂里跑出来,围着他们喊。

黎玦蹲下身,摸了摸一个小男孩的头:“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去看更远的海。”

小男孩用力点头:“我要当水师,保护海疆!”

顾长渊与黎玦相视一笑,眼中都有泪光在闪动。

回京之后,他们将“海务院细则”逐条完善,并正式颁布天下。远洋护航编队开始了常态化巡航,南洋诸国纷纷遣使来朝,签订贸易协定。

开海,不再只是一纸政令,而是一条通往繁荣的大道。

一年后,泉州港。

第一百艘远洋商船下水,鼓声震天,烟花在海面上绽放。百姓们欢呼雀跃,商人们举杯相庆。

黎玦与顾长渊站在码头最高处,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自豪。

“黎玦,”顾长渊忽然握住他的手,“海不扬波,是所至愿。”

黎玦看着他,眼中满是坚定:“海不扬波,是所至愿。”

两人相视而笑,海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袖,也吹拂着一个新时代的篇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