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听见证物说爱你 > 第4章 侧写与“秘密”的碰撞

第4章 侧写与“秘密”的碰撞

第二名受害者的详细尸检报告,精细毒化筛查依然没有发现常见致死毒素,法医病理学检查也未找到器质性死因。两名年轻女性,仿佛被某种无形之手悄然夺去了生命。

然而,也并非全无线索。

技术部门对从第二名受害者身上提取的微量样本进行了超高精度分析:在她指甲缝最深处,尽管被精心清理过,仍检测到了与第一名受害者指甲缝中同类型的矿物抛光研磨剂和特种染料颗粒,只是含量微乎其微。这几乎坐实了两起案件的关联性,可以并案调查,凶手很可能是同一人!

同时,对现场发现的那截亮蓝色丝线的分析也有了初步结果:这是一种用于高端刺绣或服装贴边的真丝包芯纱,颜色独特,并非市面常见货。而第一名受害者身边发现的闪亮碎片,被认定为一种人造水晶的碎屑,常用于装饰品。

抛光剂、定制染料、真丝纱线、水晶碎屑……这些看似零碎的元素,开始在裴昀的白板上逐渐汇聚。

专案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投影幕布上并排展示着两名受害者的照片、现场地图以及关键的物证照片。

李队主持讨论,各位侦查员汇报着排查进展,主要是对全市符合“半废弃、有水源、可能与纺织或手工艺相关”特征的场所进行梳理,但工作量巨大,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裴昀站在白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所有人。他已经脱掉了西装外套,只穿着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全神贯注的强大气场。

“各位,”他开口,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基于现有物证和两名受害者的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对凶手进行更深入的侧写更新。”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男性,25-40岁,拥有独立工作室或工作空间,该空间具备抛光操作条件、水源、工作台、存放或使用特种纺织品,装饰材料。熟悉城市边缘废弃地带。性格谨慎、有强烈控制欲,作案并非临时起意,有明确的受害者挑选标准,年轻、长发、苗条女性,可能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作案过程有计划性,甚至带有逐渐强化的‘仪式感’。

“他的职业,”裴昀用笔尖点了点“工作室”几个字,“极有可能与高级服装定制、复古服饰修复、戏服制作、或者高端礼品、装饰品制作相关。他利用职业便利或技能,获取并处理受害者。”

侧写清晰,逻辑严谨,与会的大多数刑警都露出信服或沉思的表情。这种基于证据的推理,是他们熟悉和依赖的模式。

裴昀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始终沉默地坐在角落的晏微身上。她低着头,看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看不清表情。

“晏法医,”裴昀直接点名,“从法医角度,尤其是对两名受害者身体的直接观察,你对这个侧写方向,有什么补充或者不同看法吗?”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晏微身上。

晏微抬起头,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她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裴昀的侧写基于物证,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她感知到的情绪碎片,却提供了物证无法捕捉的维度。

第一名受害者的恐惧与不甘,第二名受害者的恐惧与被欺骗的愤怒,这种强烈的、指向特定人际关系的负面情绪……

她不能直接说出情绪感知。但,或许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

她深吸一口气,迎上裴昀的目光,声音平稳但清晰:“裴教授的侧写基于物证,逻辑上很完整。但我有一些基于尸体状态的……细微观察,可能提供另一个视角。”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首先,是关于‘冷静’和‘控制欲’。”晏微说道,“第二名受害者的指甲被清理得非常彻底,这确实体现了凶手的谨慎。但是,我在她的颈后发现了一道较新的摩擦压痕,推测是某种较硬的物品所致。如果凶手绝对冷静,不可能发现不了受害者颈后留下可能暴露束缚方式的压痕”

她顿了顿,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继续道:“其次,是关于受害者与凶手的关系。两名受害者都没有遭受性侵或明显的折磨伤,死因离奇。这不同于常见的仇杀、情杀或性犯罪模式。凶手的目标似乎非常明确,就是‘让特定类型的年轻女性死亡’,并完成一套‘程序’。结合第二名受害者尸体被发现时,姿态相对‘平整’,与第一名相比,我……有一种感觉。”

她谨慎地选择着词汇:“凶手对待受害者的方式,不像是对待纯粹的‘猎物’,可能夹杂着某种……复杂的情绪。或者,他使用了某种欺骗性的手段使受害者放松警惕,这意味着,凶手可能有某种易于获得信任的身份。” 这或许能解释第二名受害者可能产生的‘被欺骗感’,这是她第一次用数据外的“证物”说话,巧妙地将情绪转化为可推理的行为模式。

晏微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默。众人更是向她投来略带怀疑的目光。她的观点与裴昀的侧写在凶手性格刻画和作案手法上产生了微妙的分歧。裴昀强调凶手的绝对理性和控制,而晏微则指出了其行为中存在的矛盾点。

一位资深的刑警摸了摸下巴:“晏法医的意思是,凶手可能是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很有信任力的家伙?用骗的,而不是用强的?”

“这只是一种基于痕迹的综合推测。”晏微谨慎地回答,“需要证据支持。”

裴昀一直没有说话,他紧紧盯着晏微,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支钢笔。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晏微提出的“矛盾点”和“欺骗性”,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侧写可能忽略的人性复杂面。

但,这种超越常规物证的想法。上一次是发现现场纤维,这一次是对凶手心理更深入的描绘。

怀疑的种子在裴昀心中再次萌芽,并且生长。

“很有趣的观点,晏法医。”裴昀终于开口,语气平静,“你指出了我侧写中可能存在的盲区。人性的确复杂,凶手的行为可能存在我们尚未理解的逻辑。”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炬:“那么,基于你的这个‘欺骗性接近’的推测,你认为我们在排查时,是否应该调整重点?”

他将她的想法直接转化为可操作的调查方向。

晏微感到压力陡增。她知道,如果接下来的调查无法验证她的推测,那么她的想法在专案组内的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但事已至此,她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她迎上裴昀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尤其是对第二名受害者失踪前最后几小时行踪的精准还原,或许能找到凶手接触她的方式。”

李队看了看裴昀一脸认同的模样,又看了看晏微,一拍桌子:“好!那就双管齐下!一部分人继续按裴教授画的圈排查地点,另一部分人,给我盯死两名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和时间线,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她们之间的交集,或者失踪前见过的可疑人物!”

会议在一种略显分裂的氛围中结束。但所有人都明白,破案的黄金时间正在流逝,下一个受害者出现的风险,如同一柄剑,高悬在每个人头顶。

散会后,晏微快步想离开会议室,裴昀却跟了上来,与她并肩走在走廊上。

“你的观察很敏锐,晏微。”他叫了她的名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分量。

晏微脚步一顿,没有看他:“我只是提出所有可能性。”

裴昀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走廊的灯光在他镜片上反射出微光:“我希望你的可能性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凶手真的使用欺骗手段,这意味着他更狡猾,也更危险。但同时,”他深深地看着她,“这也意味着,你的‘想法’,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真相的核心。”

晏微没有回答,只是加快了脚步,将他甩在身后。她心跳的厉害,不是因为裴昀那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目光,而是因为一种强烈的预感——她正在一条危险的钢丝上行走。

专案组兵分两路后的几天,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紧张而焦灼。李队带领大部分人马,按照裴昀划定的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场所进行密集排查,工作量巨大,进展缓慢,如同在迷雾中摸索,不时传来发现疑似地点但最终排除的消息,消耗着大家的精力与希望。

而晏微这边,则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沉寂。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反复研究两名受害者的所有物证细节,试图从那些冰冷的纤维、碎屑和尸检照片中,找到能印证她“欺骗性”推测的蛛丝马迹。

她回避着与裴昀不必要的接触,那个男人过于锐利的目光让她感到不安。

然而,警方的资源是有限的,对受害者社会关系和时间线的排查同样陷入瓶颈。两名受害者就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她们的背景简单到近乎透明,失踪前的行踪轨迹也难以精确还原到足以锁定特定嫌疑人的程度。晏微的“想法”缺乏坚实的证据支撑,在务实且讲究效率的刑侦层面,渐渐显得苍白无力。

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晏微。她知道,如果自己的方向错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侦查资源,更可能将案件引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再等了。被动地等待线索上门,不如主动出击。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生——她必须自己去寻找答案,用她唯一拥有的、却无法言说的方式。

她将目光再次投向了物证列表。抛光剂、染料、真丝纱线、水晶碎屑……这些元素都指向一个与“精致”、“手工”、“装饰”相关的领域。她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独自一人,像幽灵般穿梭在城市的一些特定区域。

她去了古董街,那些散发着陈旧气息的店铺里,可能有擅长修复的匠人。去了高档面料市场,寻找那种亮蓝色的真丝包芯纱的来源。她甚至去了一些手工艺人聚集的创意园区。

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看似随意地闲逛,但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留意是否有抛光工具、特殊染料,或者任何能让她产生“感觉”的迹象。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充满风险。但她别无选择。

傍晚,天色阴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晏微根据一条模糊的线报——有人说在城北一个老旧的、即将改造的商业区里,见过一家招牌很小、主要做高端定制修复的工作室——独自驱车前往。

这个商业区鱼龙混杂,既有还在营业的廉价旅馆和小餐馆,也有大量关门歇业的店铺,墙上涂满了拆迁的标记。雨水让坑洼的路面积起水洼,昏暗的路灯下,街道显得格外破败阴森。

晏微停好车,撑起伞,按照模糊的地址寻找。空气里混杂着潮湿的霉味、垃圾的酸腐气和远处传来的隐约油烟味。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既是因为环境的压抑,也是因为一种莫名的、混合着期待与恐惧的紧张感。

她终于在一个狭窄的巷子深处,找到了一家连招牌都半脱落的工作室。招牌上模糊能辨认出“云想衣”几个字,下面有一行小字:“高端服饰定制与修复”。窗户被厚厚的窗帘遮得严严实实,门也紧闭着,看不出里面是否有人。

就是这里了。外观符合“半废弃”、“有合法外衣”的特征,地点隐蔽。

晏微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她收起伞,雨水打湿她的肩头。她走到门前,尝试着推了推,门锁着。她凑近门缝,试图窥视里面,但一片漆黑。

该怎么办?敲门?如果里面有人,打草惊蛇怎么办?如果没人,她又该如何进去?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一种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感觉,如同细微的电流,突然穿过雨幕,刺入了她的感知。

不是来自门内。

是来自……旁边!

她猛地转头,看向工作室旁边一个堆满废弃纸箱和杂物的阴暗角落。那里湿漉漉的,散发着一股更难闻的气味。

是恐惧!

一股非常新鲜、但已经极度微弱、即将彻底消散的恐惧感!

这感觉与她从两名受害者身上感受到的恐惧同源,但更加微弱,不是直接的冲击。

怎么可能!?

晏微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但她还是快步走到那个角落。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但她浑然不觉。她蹲下身,强忍着对污秽环境的本能厌恶,用手电筒照亮那片区域。

杂物堆里,除了烂纸箱和垃圾,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她不甘心,她小心翼翼地拨开表面的废弃物。

突然,她的手电光定格在了一个半埋在湿透纸板下的、小小的、反光的东西上。

那是一枚耳钉。

款式很简洁,是一个小小的银色五角星。但晏微的瞳孔骤然收缩——瞬间想起了第二名受害者耳垂上的那个小孔。

她屏住呼吸,从证物袋里取出镊子,极其小心地将那枚耳钉夹起。耳钉有些潮湿,沾着泥污。

就在她的镊子尖触碰到耳钉的瞬间——

一股比刚才清晰数倍的、带着绝望和求救意味的恐惧感,混合着一丝熟悉的被欺骗的愤怒,如同冰冷的针,狠狠刺入了她的神经!

是第二名受害者的情绪!?这耳钉是她的!?

没有时间多想,她将耳钉迅速夹起。

突然,一种极其短暂、模糊的兴奋感,如同针尖般浅刺入她的感知!

那是一种带着扭曲满足感的、居高临下的兴奋,一闪即逝,快得几乎抓不住,却与她之前感受到的恐惧和不甘截然不同!

这感觉……更冷,更黑暗。

是凶手的吗?

他曾经在这里,带着这种心情,注视过他的“作品”?

晏微的手指猛地一颤,碎片差点脱手。她脸色瞬间白了白,呼吸一窒。

这没有死者身体的残留物……

为什么她会感受到情绪,从物品上!

这个认知让晏微浑身冰凉。但她没时间去理这扑朔迷离的能力。

因为凶手很可能来过这里!这个“云想衣”工作室,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巢穴,或者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联络点!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巨大的发现带来的兴奋感还未升起,就被更深的恐惧所取代。这枚耳钉……凶手刚刚离开不久?还是他就在附近?是无意中掉落,还是故意留下的挑衅?

她不敢再多待一秒,迅速将耳钉放入证物袋收好,站起身,警惕地环顾四周。雨夜的小巷空无一人,只有雨水落地的沙沙声,但在这寂静之中,仿佛隐藏着无数双眼睛。

她必须立刻离开,将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李队和裴昀!

她转身,快步向巷口走去,高跟鞋踩在湿滑的石板路上,发出急促而清晰的声响,在这幽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就在她即将走出巷口的那一刻,一道强烈的汽车远光灯突然从主路方向射来,刺得她睁不开眼。灯光精准地笼罩了她,仿佛早已等待多时。

引擎的低吼声由远及近,一辆黑色的轿车,没有挂车牌,如同幽灵般,缓缓停在了巷口,恰好挡住了她的去路。

车窗贴着深色的膜,看不清里面的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厉鬼的108种吃法

鹰扬拜占庭

天才要被气跑了

犯罪现场禁止撒糖

全能大佬她人美路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