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晏硕都忙到亥时才归,天未亮就走,着实辛苦。
月末卫宓收到玉娘子送来的信,信上言她新开了点心铺子,还受到官府嘉赏,因着赏赐很多人都来买她的糕点。
还代青城受赏的娘子给她道谢,顺道带来的匣子里装的是给她的分红。
卫宓没想到玉娘子那么快就把铺子开起来了,回信给她祝贺,还讲她只是将各位娘子在治疗瘟疫时的付出上报官府,受赏是各位娘子应得的,不用谢她。
她还封了银子送去,毕竟两人约定的只是之前的铺子,铺子没了而新铺子她也没帮忙,这样收分红卫宓心里过不去。
入冬天越来越冷,运来的炭刚好就能用上。
卫宓扒拉扒拉炭火,把熟透的红薯捞出来,又往里面扔几个板栗,烤熟的红薯香甜可口,袭月迫不及待就掰开,边吹边吃。
孙婶进屋,冷风顺着挑开的门帘呼进来,卫宓缩着脖子紧了紧衣领问她:“孙婶儿药膳熬的怎么样了?”
孙婶儿坐到袭月旁边回道:“快好了,夫人放心肯定能赶上营长回来用饭。”
晏硕昨个赶着晚饭前回来的,之前一整日都外面,做工的人多饭食上估摸着也马虎,刚巧今儿门前路过一挑担卖货的,卖的红薯板栗还有鸡,孙婶儿见不错跟她一说就把东西买了,把鸡煲了药膳说是滋补。
晏硕回来鸡汤熬的正好,用完饭卫宓又去烤红薯。
她下午学会的,正烤得起兴。
两人挨着火炉,卫宓把埋在里面的板栗拨出来给晏硕,一个烤一个吃。
红薯烤好了,卫宓弄出来稍晾凉就递给他。
卫宓扭头问他:“好吃不。”
“嗯,很甜。”
晏硕说着拦住她还要往里面扔红薯的手,“我吃这一个就行。”
“你不是喜欢,今天孙婶儿买了好多呢。”卫宓兴致勃勃,还想给他再烤两个。
晏硕摇头道:“我吃饱了,况且红薯吃多了会不停放屁。”
卫宓手里的红薯啪嗒掉地上:“我今天下午吃了两个。”
说着整个人站起来,晏硕一眼看出她的不安道:“吃两个没事,再多吃就不行了。”
“真的?”卫宓半信半疑。
晏硕点头:“我骗你干什么,你要是担心就给我再烤两个,我陪你一起。”
卫宓把红薯扔他怀里:“你自己烤去吧。”
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卫宓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发出什么声音被听到。
早上孙婶儿熬的米粥,里面还放的红薯,煮的浓稠,卫宓搅了搅没喝。
晏硕端起她那碗粥,调侃道:“还担心呢?吃这两口不会放屁,再说是个人都会放,难不成你之前就没放过?”
卫宓不搭理他,她不想跟这种满嘴屁的人说话。
他舀一勺粥送到卫宓嘴边:“我吓唬你呢,你吃吧,就算放了就说是我,你放的屁都算在我头上。”
卫宓:“……”
她瞪他一眼,吃了那勺粥,擦嘴起身。
剩下的交给晏硕解决。
人去上值,不久孙婶儿给她端来碗鸡蛋羹:“营长走时吩咐让我炖碗这个。”
看在鸡蛋羹的面子上,她就先不跟他计较了。
卫宓用完鸡蛋羹,吩咐袭月帮她整理衣服。
过两日腊八节,青州府惯例要在寺庙举行法会,熬粥布施祈福。
卫宓依着身份必然要去参加法会,要把那天穿的衣服提前备好,拿出来熨烫。
当初制衣她考虑着日后交际应酬,因此挑了匹四合云纹群青色织锦,制成立领长袍,刚巧月娘赶制的就有这套。
腊八那日卫宓带了孙婶儿和袭月同去。
法会设在寒烟寺,到山脚就要徒步爬上去。
卫宓爬过一次颇有经验了,还趁着歇脚的功夫鼓励指导袭月爬山,丝毫不记得上次爬山她喘得比袭月还厉害。
一路上人就不少了,到了寒烟寺,三人还是被里面的盛况挤得走不动道。
城主夫人亲自主持法会,祭祀,上香,施粥,很多人也冲着城主夫人而来,想瞧上一眼,回去了跟旁人聊起来他们也算是见过贵夫人的,因此越往里就越挤。
幸好卫宓进门就碰上王夫人,她有经验还带着几个护卫,卫宓跟着她也算顺利来到大殿。
宋夫人昨天就来了寒烟寺,今儿一早就来大殿主持法会。
巳时到宋夫人先带着一干女眷祭祀祈福,玄绛相间绣着玄鸟纹样的祭祀服衬得宋夫人更端庄肃穆。
大殿前摆上香案,供奉着猪牛羊,宋夫人立于案前诵读祭词:“神明在上,后土在下,吾等献牲畜以祭告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百姓康乐,人间无疾。”
燃烛上香宋夫人带着几位夫人行礼祭拜,周遭百姓纷纷跟着跪地叩头。
祭祀完一行人入大殿听讲,大殿外已经架起锅熬粥。
粥由胡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等物佐以米熬粥,软粘香甜。
粥熬好后,宋夫人亲自施粥,大殿前排了许多人。
卫宓让袭月去讨了一碗,三人分食,也算沾沾福气。
平头百姓见着了宋夫人,都想从她手里讨碗粥,导致排在那队的人越挤越多,一下子乱了起来。
卫宓站在后面也险些被人挤倒,孙婶儿在身后扶了一把。
“袭月呢?”
孙婶儿扫一圈指着一处:“她被挤到柱子后面了,不碍事。”
卫宓想拉着孙婶儿后退,就瞧见,人群里有人拿把匕首冲到宋夫人前,朝她捅去,旁边丫鬟扑了一把,高呼道:“刺客,抓刺客!”
护卫直接拿刀开路,伤了几个人才挤到宋夫人前。
听到有刺客百姓纷纷往外跑,行刺之人早已混在人群里不见了踪影。
“夫人受伤了,快,找大夫。”宋夫人的丫鬟一直护在其身边,见伤口直流血,神色焦急起来。
王夫人指挥着护卫抓刺客,又喊来方丈:“主持寺庙里可有会医术的师父?”
方丈简单整理了下被挤乱的衣服,到宋夫人前观察。
宋夫人被丫鬟推了一把,虽避开了要害,但伤势瞧着不太乐观,腹部被划伤血流不止。
方丈看了看摇头道:“寺庙里的师父只会瞧些头疼发热的小病,治不了这种刀伤。”
丫鬟压在伤口的锦帕被血染透,宋夫人昏昏沉沉靠在她怀里,丫鬟忍不住哭起来,手都在抖。
“怎么办?血止不住,快想想法子。”
王夫人也只能干着急,已经派人下山去请大夫,可这到山脚回城快马加鞭还要小半个时辰,等大夫到情况恐怕更加危急。
卫宓走过来跟王夫人说话:“夫人,此处没有大夫干等着也不是办法,我可以先瞧着处理宋夫人的伤口。”
“你会医术?”王夫人拉住她的手,宛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卫宓摇头:“我不会,只是跟一个大夫曾学过些急救法子,我先给宋夫人瞧瞧,若一直晾着伤口不管,等大夫到了宋夫人恐也有失血过多的危险。”
王夫人也担心这个,犹豫一番她还是同意卫宓的话,让她先看看伤口。
宋夫人靠在丫鬟身上,脸色苍白冷汗直流。
她与王夫人说话也没避开人,宋夫人自然也听到了,她还笑笑宽慰起卫宓:“你莫怕就算不会治也无碍,许是我命数在此。”
“夫人别说丧气话。”卫宓让丫鬟挪开手,伤在腹部左侧,单瞧着吓人却不深没有伤到内脏,这让卫宓松口气。
“伤口不深,止了血等大夫来缝合就行。”
她让丫鬟把宋夫人平躺在地,把周围人的驱散开,打水净手后帮宋夫人处理伤口。
伤口上粘着布屑需要一点点清理干净,没有工具她只能用手,清干净后用干布叠起来按在腹部,暂时包扎上。
伤口不宜挪动,就地给宋夫人披上斗篷保暖。
不到半个时辰找大夫的就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宋家二少爷,宋之恩。
请大夫那人没回城,就近去了军营找军医,还碰上了宋家二少爷。
宋之恩跪到宋夫人跟前,也不敢动她:“母亲,您受苦了。”
军医跪地处理伤口,宋之恩起身询问行刺一事。
王夫人在第一时间就派人守住了下山路口,行刺的人估摸还在山上藏着。
宋之恩吩咐他带来的人:“山上凡是行迹可疑的都不要放过,林子、草丛那些可以藏人的地方也要细细搜查,搜遍整个山也要给我把人找出来。”
护卫得了令去抓刺客,宋之恩守着军医医治。
卫宓她们这些女眷也走不了,只能等在一旁。
军医缝合好伤口起身,“我母亲如何了?”宋之恩问。
“夫人这伤口未伤及内里且提前得到了处理,及时止血,倒性命之忧。”
宋之恩神情松懈几分,又去瞧宋夫人。
缝合伤口时军医用了麻沸散,此时宋夫人已经昏睡。
“伤口缝住了,但不宜受凉,可以先将夫人挪去内殿休养。”
依着军医嘱咐,宋之恩抱起宋夫人去了寺院客房。
卫宓与王夫人还有其他女眷只能在偏殿等候。
几个夫人坐在一处,神色不安,刺客没抓到,她们也不安全。
“余夫人,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走?宋家公子不会一直扣着咱们不放吧。”
余夫人瞥她一眼:“慌什么?宋二少爷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宋夫人还没醒,你就这么等不及要走?”
那夫人也知晓情况,只是不安想寻个慰藉,却不想余夫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数落她。
那夫人被下了面子,面色不虞冷哼道:“有些人婚事还没谈成呢就拿起乔来,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教导女儿笼络人心吧。”
余夫人面色难看,眼见两人要吵起来,王夫人出面调和。
那位夫人拉着王夫人道:“好姐姐,你和宋夫人交情深,知道的多,评评我说的对不对?咱们谁不知道当初相看没成,可有的人不死心,还想着让女儿贴上去。”
王夫人心里叹气,宋夫人有意与余家结亲,小辈们再不愿也要听从父母之命,杨夫人这般口无遮拦嘲讽,以余夫人的性子,以后有的苦吃。
她也不能不劝,充当和事佬调停,还要避免这火烧到自己身上。
几人吵吵闹闹的,卫宓与她们不熟自是插不上话,只在角落里吃茶看戏。
两个夫人你来我往,倒豆子似的抖落两家的腌臜事。
孙婶儿在后面和袭月说:“官夫人跟村里那些妇人有啥区别,吵起架来不也是互揭短处。”
袭月低声笑,颇为赞同。
直到日落西山,外头抓到那刺客,她们这些人才能下山。
出了寺院,却瞧见晏硕,她快步走过去:“你怎么也上山来了?”
晏硕帮她整理下披风,拉着她下山道:“听说宋夫人遇刺,我不放心你。”
“刺客已经抓到了,宋夫人无性命之忧,就是还昏睡着。”她们出来时,里面还没动静。
“嗯,今日喝到八粥了吗,味道如何?”晏硕不想再跟她谈这些,岔开话题。
“挺好喝的,军营里熬的怎么样?”
“不知道,没喝到。”
卫宓惋惜随后安慰:“没事回家让孙婶儿单独给你熬一锅。”
晏硕应着,把人捞起背到背上。
卫宓抗议:“我能走下山。”
“嗯,这样更快,再晚回去我喝不上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