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晴和林静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影响母亲时,父亲苏建国进行了一次关键的“助攻”。
他选择了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拉着妻子去公园散步。湖面波光粼粼,老人们在下棋、锻炼,孩子们在嬉笑奔跑,充满了安宁的生活气息。
两人坐在长椅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父亲缓缓开口,像是闲聊般说道:“老婆子,你看那边那对老姐妹,天天一起锻炼,一起买菜,互相做个伴,多好。”
母亲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确实有一对年纪很大的老太太,正互相搀扶着在慢走,有说有笑。
“人老了,就怕孤单。有个知冷知热、能互相照应的人陪着,比什么都强。”父亲感慨道,“甭管是老伴,还是老友,甚至是儿女,只要真心对你好,就是福气。”
母亲似乎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没有接话。
父亲也不急,继续慢悠悠地说:“我以前啊,也糊涂,总觉得孩子就得按部就班,结婚生子,那才是正途。后来病了这一场,躺床上想了很多。啥是正途?活得开心,身体健康,身边有个贴心的人,这才是最大的正途。”
他握住妻子的手,粗糙的掌心温暖而干燥:“我知道你担心啥。怕别人说闲话,怕她们以后难。可咱们都这把年纪了,还在乎别人那张嘴干嘛?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
“你看静薇那孩子,稳重,有担当,对多多那是没得说。这次网上那事儿,要不是她,多多得多难受?她俩在一起,互相有个依靠,互相能督促着变得更好。多多比以前懂事多了,也开朗多了,静薇那孩子,脸上也多了不少笑模样。这不好吗?”
“难道非得逼着她们去找个不相熟的男人,凑合着过日子,生个孩子,然后天天鸡飞狗跳的,那样你就开心了?”
父亲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句句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母亲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母亲看着远处那对相互搀扶的老姐妹,又想起林静薇在医院不眠不休的样子、为工作室奔波的样子、还有苏晴谈起梦想时发光的眼睛……她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丈夫的话,像一把温柔的钥匙,一点点撬开了她坚固的心门。那些固执的观念,在铁一般的事实和真情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她害怕的,真的是她们的感情本身吗?还是更害怕外界的不理解和指责?害怕自己教育“失败”?害怕女儿们未来的“不幸”?
但如果女儿们现在明明很积极、很幸福,她为什么还要因为那些未知的、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不幸”,而去亲手破坏眼前的幸福呢?
母亲的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
父亲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陪着她。
有些心结,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想通。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她迷茫的时候,点一盏灯,指明一个方向。
那天散步回来后,母亲沉默了很久。但她看向林静薇和苏晴的眼神,明显发生了变化。少了审视和担忧,多了些复杂的、类似于愧疚和接纳的情绪。
她开始更主动地关心林静薇的工作,会叮嘱她应酬少喝酒,胃不好记得吃药。也会更自然地参与到工作室的话题中,甚至主动提出要帮苏晴缝制一些画布罩子或沙发靠垫。
变化是细微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
父亲的这次谈话,像一场及时的春雨,彻底软化母亲内心最后的那点坚硬。家庭的氛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和谐期。
智慧的化解,远比强硬的对抗,来得更有效,也更温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