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采纳了林静薇的建议,开始主动联系画廊。她筛选了林静薇提供的名单,选择了几家以支持年轻艺术家、注重作品艺术性而非纯粹商业价值闻名的画廊,投去了自己的作品集和策展方案。
过程并不顺利。大多数石沉大海,少数回复也是礼貌的拒绝。艺术圈的现实和残酷,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展现在她面前。
挫败感在所难免。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好。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家规模不大但格调很高、以先锋和前卫著称的画廊——“镜廊”,给了她回复。画廊主理人程先生对她的作品,尤其是《共生》系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约她面谈。
面谈很成功。程先生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眼光独到、极具个性的艺术评论家转型的画廊主。他毫不掩饰对苏晴才华的欣赏,认为她的画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力量和脆弱敏感的灵魂交织的独特美感”,尤其是《共生》所表达的情感张力和哲学思考,非常打动他。
他甚至没有过多犹豫,就敲定了为她举办一场小型个人展览的计划,展题就定为《共生》。
消息传来,家里人都很高兴。父亲连连夸赞女儿有出息,母亲虽然对展题有些微妙的疑虑,但看到女儿兴奋的样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她别太累。
林静薇是最高兴的一个。她私下联系了程先生,以匿名赞助人的身份,为展览提供了一笔额外的资金支持,用于更好的宣传和布展,但要求对苏晴保密。她希望苏晴的成功,是完全建立在自身才华之上的。
布展阶段,苏晴几乎泡在了画廊。林静薇工作之余,也会过去看看。她以“家属”和“专业人士”的双重身份,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布展建议,从灯光打到画作排列,都力求完美地呈现作品的力量。
程先生对林静薇的见解和品味颇为赞赏,玩笑道:“林总要是哪天不做金融了,来艺术圈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林静薇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比较了解她的作品。”
苏晴在一旁听着,心里甜丝丝的。
开展前夜,一切准备就绪。空旷的展厅里,灯光调试出最佳效果,苏晴的作品悬挂在墙上,静静地等待着明天的观众。
苏晴站在展厅中央,看着自己的心血,心情激动又忐忑。
林静薇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瓶水:“紧张吗?”
“嗯。”苏晴老实点头,“怕没人来看,怕被人说不好……”
“会的。”林静薇看着她的作品,语气肯定,“一定会有人被它们打动。至于评价,好的坏的,都是常态。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想表达的,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这就够了。”
她总是能给她最需要的定心丸。
苏晴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有她在身边,好像真的没那么害怕了。
第二天,展览如期开幕。来了不少人,有艺术圈的评论家、收藏家、媒体,也有苏晴的同学朋友和家人。
林静薇陪着父母一起来的。她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以姐姐的身份从容地应对着各方来宾,巧妙地替还有些生涩的苏晴挡掉了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
苏晴的作品获得了不少好评,尤其是《共生》系列,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正如林静薇所预料的,大多数人将其解读为对个体与外界关系、对突破内心枷锁的探讨。
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风波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
就在展览进行到一半时,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张薇,林静薇那个曾经的竞争对手。
她显然是听说了消息,特意过来“捧场”的。她装模作样地欣赏着画作,最后停在《共生》那幅最大的画前,看了很久。
然后,她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故作惊讶地提高了音量,对着身边的同伴(实则是对着周围所有人)说:“咦?这幅画……看着很特别啊。这纠缠的线条,这暖昧的色彩……我怎么觉得,这不像是在表达什么突破束缚,倒像是……某种不可言说的女性之间的情愫呢?”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展厅里,却显得格外刺耳。
瞬间,周围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带着各种意味的探究和好奇。
苏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紧紧攥了起来。
父母也听到了,母亲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林静薇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她正要上前,另一个声音却先响了起来。
是画廊主程先生。
他笑着走过来,挡在了张薇和画作之间,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位女士的解读很有趣。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它的开放性。不过,《共生》这个系列,更核心的表达在于个体生命在困境中寻求联结和光芒的普遍性体验。苏晴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原始的力量感,才是打动我的关键。”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了艺术本身,拔高了立意,化解了那份险恶的揣测。
张薇还想说什么,程先生却不给她机会,继续对着周围的人说道:“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边的创作手稿和阐述,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众人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
林静薇走到苏晴身边,轻轻握了一下她冰凉的手,低声道:“别怕,没事了。”
她的手温暖而有力,瞬间驱散了苏晴的恐慌。
张薇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但这场小小的风波,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某些人的心里。母亲看着那幅《共生》,眼神变得更加复杂和忧虑。
个展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好几幅作品被预订,苏晴也在圈内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但喜悦之余,那短暂的风波提醒着她们,外面的世界,并不总是充满善意。她们的“共生”,依然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解读。
回家的路上,车内异常安静。
母亲望着窗外,忽然轻声说了一句:“那画……以后还是少画点那样的吧……免得被人说闲话……”
苏晴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林静薇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从后视镜里看了苏晴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安抚,然后平静地对母亲说:“妈,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好的作品,经得起各种解读。”
母亲沉默了下去,没再说话。
无形的硝烟,并未完全散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