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坐北朝南的方位,又是四面环山,早上的时候可以看到太阳从左边的山顶伸出头来,等到高空挂日的时候,能听见知了的鸣叫,等到了下午太阳下山了可以看到晚霞。
早上刷牙直接在厨房门口刷,拿红色的瓢在装满水的褐色的大大的陶瓷缸里舀半勺水,晚上水缸会用木头做的盖子盖住以免掉进脏东西,白天要用的时候会把盖子立起来靠在墙上,倒到大大的刷牙用的搪瓷杯里,挤个牙膏,然后蹲在地上。虽然还很早,但是也有人,看到远处有人快要过来了,就赶紧迅速的刷完牙,不想刷牙的时候被看到。大人就不会,有人正好经过就会打招呼。
搪瓷杯用久了里面会变得有颜色,等变颜色了的时候就到河里拿沙子摩擦摩擦,也可以用铁摩丝在杯子内壁摩擦沙子,冲冲水,看洗得怎样,没干净的地方最后再倒点洗洁精用铁摩丝收尾彻底的洗掉污渍,拿起来看看内壁又换然一新了就算搞定了。
白天没什么事干,大人会去各家串门溜达,有时候也跟着大人一起去走家串户,会有东西吃。
住的后面也住了几户人家,有一个公共的走廊,两边摆了两条长长的凳子,非常的阴凉,有穿堂风经过很凉快,大人很喜欢在那里休息聊天,小孩喜欢躺在那乘风。
有时候跟着去菜地里摘菜,挖土,洒水,喷农药。
正对面是一家两层的楼房,是村里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人家,旁边是两层的木头搭起来的房子,一连串,然后是一层楼的土砖房,上面山上还有住人,再上面就是山和山下的土地和田,下面是一片空地,水泥空地,丰收的时候用来晒谷子的。
左边是一片的田,然后是山,还有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后来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不见踪影了,往左一点是菜地,往右一点是田地,以及田地和菜地在山下蜗居着,还有间或其间的鱼塘。
最里面的山里,有一个鱼塘,因为是山上流下来的活水,又是靠近山边,鱼塘里的水是透心般的凉,常常会扔一些食物给鱼吃,完全吃天然食物长大的鲜美的鱼。
像玉米梗玉米叶,常常跟着去菜地里,斜着靠近根部把玉米杆子砍掉,然后抱回去,把玉米拔下来剥掉外面的叶子,或者直接在菜地里拔下玉米,再砍玉米梗,然后拿回去,最后把玉米杆和玉米叶都丢到鱼塘里喂鱼,玉米就留着晚上煮了乘凉吃。
鱼塘边还种了黄瓜,不同的季节种不同的东西,有豆角,也有苦瓜,都是用竹子插起来让苗往上爬。
右边是连绵不绝的田地,直深入山的深处,依稀能看见远处山下住的人家,大山里面还住了人,常看到路过家门口的时候,大人们互相打招呼问候。
门口河边除了种了南瓜,还尝试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苗,只是都没有成功,只有不远处菜地里种的那棵枇杷树一直在。
还在河边的石头沿上种了几个仙人掌,开出黄色的花,很好看。
有一个差不多过一辆摩托车宽度的石板桥,通过它可以去对面。
桥旁边种了一棵树,就在南瓜藤旁边,到夏天的还可以听到知了在上面的声音。
通过石板桥可以去菜地,可以去鱼塘,有时候还要去河流上游洗衣服。
石板桥这边有洗衣服洗菜的类似圆形的石板,还有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基本是住在这边的人使用。
河上面一点有更宽敞的地方容纳更多人洗衣服,左边一块很长的瘦瘦的长方型石板,右边有各种形状的石板。
两边相差不远,一跃就可以跨到对面。
对面住了两户人家。
其实也有近路可以去菜地,不需要走石板桥绕半圈过去,门口有两根木头,搭在河这边和那边的田埂上,有时候为了抄近路就走木头桥,鸡也经常走这去田里溜达玩耍找东西吃。
不过你要是赶一下鸡,它就会直接飞到对面去。
对了,房子左边还有一棵早就存在了的很大的枫叶树,就长在坡上,在房子平顶上抬头看,能感受到它很高,以及宽广的树枝,村里有迷信的人还在上面挂红绳子。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身上老是喜欢起很痒的块块,就会去捡枫球烧水洗澡。
那个枫树从很早就在那了,一直那么高大,直到时间变迁,村子都变样了,它也依旧在那,很多年后看到它未曾有任何变化,站在树下往上望还是那个样子。
拍照做了留念。
被太阳暴晒一整天之后,门前的地都热得滚烫的。房子不是直接和马路对接的,房前是修了大概一米宽的高出马路的门口或者说台阶,但是不是那种楼梯台阶,是平整的台阶。
因为对着太阳晒,早上太阳从东边山顶上冒出头来,到正齐挂在正空中,走弧线似的染红了西边远处的山缘,整个台阶在经过一天的太阳的照射下变得滚烫滚烫的。
这时候会拿着桶子去河里拎几桶水,泼在台阶上,让台阶变的湿透,蒸发带走热气,这样晚上的时候才会没那么热。
为了散热也会在傍晚太阳下山了的时候在客厅也洒一点水吸热,这样晚上就会凉快舒服一点。
夏日的晚霞超级好看,它是城市的光景所不能比拟的,和山,和田地,和村庄,和这个地方所有的所有融合在一起的完美的自然的景象,因为自然,所以美。
西边的云完全被落日的余晖映照的五光十色,放眼望去,和田野和后面的山完美的构成眼中最美的风景,是只要看过一次,就会永远无数次回想起那样的图景。
那时候只是把它当成每天都会看到的日常,傍晚也正是结束一天的时间,在晚霞中有人在菜地里,有人在挑水,有人赶牛赶鸭回来,有人从山里回来,开始要结束一天的劳作要准备晚饭的时候。
夏天用水比较多,会去对面晒谷场旁边的井里挑水,河里的水只用来洗东西厕所用水之类的,喝的水都是用的井里的水。
在这的时候就有这口井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它不是那种就打在家附近的那种可以用手摇然后可以出水的那种,也不是那种地面上伸出一米高度里面很空的一段然后是很深的水的那种,就是西游记里面猪八戒被孙悟空骗下井去救人的那种井。
是一个大概正方形的石井,不是很深,能看到底,井底好像是石头好像是沙子的,能看到冒泡上来,不知道是底下哪里来的水,大家一直都是用这个井里的水生活。
把桶斜放进去装满水,然后抓着铁质的中间的塑料部分把手把桶连带水拎起来,弄个两桶就行了,然后用扁担挑回去。
扁担是竹子制的,两边绑上麻绳,麻绳下面放两个结实的钩子,桶子不是塑料的桶子,有点类似塑胶材质的感觉更结实,两个钩子钩住桶子的提的把手,扁担是有两面的,把竹子从圆形切面往下切成两半,一面是圆弧状的,一面是竹子的内部凹进去的,就是拿竹子做的,把圆弧的那面放在肩膀上。
尝试过使用扁担,但是感觉难度太大了,肩膀非常的累,而且还控制不了平衡,整个人都被扁担晃悠着走似的,只能直接手提水。
洗完澡后因为天还很亮,就会先把衣服洗了,拎着桶子,到窗台拿肥皂,在河边,一般到左边的河边洗,因为近,上面还有一个洗东西的地方,过桥在上面一点有个更大一点的地方,不过只有除了没地方或者下面的水太脏了,因为上游洗衣服的人太多,下游飘的都是洗衣服漂净的泡泡水,或者有鸭子在河里洗澡,就会去最上面那个地方,不过一般很少去,因为远以及人会多一点。
就在下面河边的台阶洗洗搓搓,有时候会在家里先在洗澡盆里面用搓衣板先搓洗干净,这样就只需要用活水清一遍就可以了。
木质的搓衣板,真的非常的实用,把它一放,正好斜斜的靠在洗澡盆里,洗澡盆是那种很大的塑料盆,可以整个人进去洗澡的那种,给衣服摩搓上洗衣皂,放在搓衣板上搓,非常的省力,还可以把衣服的污渍洗掉。
洗完清了一遍之后,把洗衣皂放回窗台,洗衣皂就直接放在窗沿边,窗子是留了一部分地方出来的,所以可以放各种东西,可以放洗衣皂,可以放刷子,可以放洗干净了的南瓜子放在这晒干然后等着被炒着吃。
门前台阶右边的地方用木头立起来,搭了一个棚子,围住形成自己的地盘,可以挡一点雨,然后横着摆了一根木头,可以挂衣服,旁边也围起来了放柴火,柴火堆得高高的,把房子整个右边都遮挡起来了。
厨房里面没柴火了,就会来这里拿,这里放的都是晒干了的干柴。
马路边也会放一些柴火,不过主要是是湿柴,放在那晒晒太阳的,干了就直接拿来用。
晚上吃完饭整理完了就搬个凳子在外面乘凉,这时候外面很凉快,但是客厅里面就还是很热,因为平顶被晒的热量直接透过天花板传递到了房子里面,里面整个被烤得很热。
撒了点水加速散热。
也会提前关起门来点好蚊香,等过一阵子再进去,就正好,温度降下来了,蚊香也烧死了蚊子也散掉了味道。
不是那种一圈一圈的环状的蚊香,那个点起来效果慢,是那种硬币大小的一片片的有点厚度的蚊香,点个几片放在竹质的桶子里,桶是用竹子的一小节做的,能看到里面被烧黑的痕迹或者昨晚烧的留下的蚊香还在里面没倒掉,然后拿着竹筒在绕着房间转一圈,让它足够的薰满整个房间,然后关上门,在星空下乘凉,看星星看看月亮,扇扇风,吃点玉米或者花生。
到点了就进去看电视。
一般七点之前会看下当地的天气预报,看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有时候也会看看新闻;有时候看七点半的天气预报,然后一起看电视。
天气很热的时候会从放东西的房间把电风扇搬出来,是那种很重很高的立式电风扇,看起来像是用金属材质做的,绝不是现在的塑料材质所能比拟的,一用可以用好几十年的那种,非常的经久耐用,有很多挡,也可以转方向,风力也够大。
坐在沙发上,或者竹床上,风扇来回的吹,一起看电视,沙发是可以打开来当床睡的那种,靠的是皮质,坐的应该是木头上面加了别的材料,夏天坐很凉快,冬天坐会放上去软垫子,和靠背配套的皮垫子。
要说最舒服的当然还是竹床了,完全是用竹子做的,下面还做成像是鞋架那种可以放一些像是各种大小的锯子砍柴刀绳子之类经常要用到的工具,竹床是又大又凉快,很舒服,非常的适合夏天。
睡觉的时候很少吹风扇,会打开窗户,河边的风会通过纱窗吹进来,还是挺凉快的。
早上起来会把窗户再关回去,因为影响过路,且靠近路边可以看到里面,只有不怎么过人晒衣服的那边更宽敞一点的会一直开着一扇窗户。
乘着凉风入睡 ,等到天破晓时分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