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很多鱼塘,但是最特别的是山里的那个鱼塘。
很多鱼塘都是在很显眼的位置,随处可见,去山边鱼塘的路上就有一个鱼塘,是别人家的一个鱼塘,旁边是田,鱼塘边的埂上也种了一些菜。
鱼塘边的埂上种菜是非常普遍的,一般鱼塘要么在路边,要么靠近田地,接壤处一般都相对来说宽一点,也不知道为啥,大家就是喜欢在鱼塘边种一些菜,种了菜之后还可以过人,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吧。
山里的鱼塘特别就特别在它是活水,有一条水沟从山上流水下来,注入鱼塘,还有一个出水口,用两层铁丝网拦着既可以让水流通又不会让鱼随着水跑掉,下面还放了一个网来补漏。
不过有时候下大雨的时候,雨势太大的话也会被冲出一些鱼,有些被下面的网兜住了,有些可能就随着山边的沟里的大水流到了小河里,然后随着小河里的水又汇入到了大河里。
因为是山里的活水,又被山围绕,两边都是山,鱼塘的水特别的清凉。
鱼塘上面是田,种了水稻,经常会把鸭子赶到这里面来,然后拿个小栅栏拦住鱼塘最里面的出口,就让它们在山里的田里觅食,奇怪的是它们好像也不怎么去鱼塘里面,就在田里面低头琢,可能水太深了找不到什么食物吃,但是也会给它们送食物吃。
中午提着小桶子给它们送食物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嗷嗷叫的在等待了,一群群都跑在栅栏前急不可耐的样子。
有时候可能是太饿了,也会跑出来,从高栅栏旁边的山边爬出来,在家一望,正好能看到鱼塘,鸭子跑到外面的田里去了。
但是它也就在那一片附近晃荡,到时间了就拿个长杆把它们赶回去,在田里寻找他们的身影,一边哩哩哩哩哩哩的叫唤,一边用长杆赶它们,让它们从田里跑出来,再把它们赶回山里边去。
小桶子,是建房子的时候会用来装水泥的那种不是很高也不是太大的塑胶桶,搞点糠拌饭放进去,十几分钟就吃完了,等它们吃完然后把桶子拿回来。
可以在鱼塘顺便把桶子洗了,顺便看看塘边的黄瓜,要是有长到合适大小的就摘几个带回去。
鱼塘边还种了西瓜,可以看看有没有长西瓜,长到多大了。
后面种西瓜种出经验了,塘边的田里也种了西瓜,每次都要到田里看看西瓜涨势,看到有一个长得挺大的西瓜了,高兴得不得了,再过个几天就可以摘了吃了。
自给自足,自己种的西瓜吃的很开心。
下面田间还有一个小鱼塘,放了些小鱼在里面养。
鱼塘里的鱼不吃饲料的,都是吃的纯天然的草,玉米杆玉米叶不说,还有红薯叶。
红薯叶连藤叶都可以喂鱼,红薯叶太茂盛了就会给红薯翻翻,扯掉一些丢给鱼吃,正好离鱼塘也很近。
还会去大河里弄些鱼草给鱼吃,每次都是一担一担的,非常勤快的给鱼喂养。
完全来自大自然的食物,鱼肉也非常的鲜美。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打鱼。
过节的时候一般都是拿渔网撒网打鱼,过年的时候偶有干塘的。
很大的一个渔网,棕色的,就跟从伞的顶部往下看那种伞状的形状,是拿牢固的粗线编的,上面有很长的手绳,下面还有很多铁,是有一定重量的。绳子卷几个圈箍在手上,把网放在肩膀上扛着,拿个大桶子好装鱼,再带点糠,直接把糠放到桶里就行。
到了鱼塘边,把糠倒到塘里,等糠慢慢的飘散开来,保持安静,不说话,站在山边的路上看,整理好渔网,做好要撒网的姿势,一手抓着绳子顶部,另一边撒开网准备把网抛出去。
抛出去的瞬间,渔网像个张开的大大的网一样好像要把整个鱼塘给网住,手绳也随着飞出去。
如果在鱼塘边抛网就打到鱼了就比较顺利,直接用绳子把网收上来就行。但是如果在山边撒网有时候会不小心正好挂到岸边的植物上,很可能让鱼跑了甚至可能挂烂渔网。
鱼塘两边靠山,右边有一条很窄的仅可过一个人的路,两边都长满了茂盛的草。
这时候就就看能不能拉到方便的地方,要么就得进鱼塘捞起来,鱼塘的水很深,但是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糠撒出去没多久的时候,就能看到鱼开始聚集过来,看到它们慢慢游过来,有吃东西的动静。
看到来了大鱼就是撒网的最佳时机。
毫不犹豫的把网抛出去,拎拎绳子试探下,心里感觉下这一网有没有大鱼,还是要再打一网,然后慢慢的拉回来,最后一把拉上来看看成果,如果有大鱼就是今天的美餐了,小小的鱼就都放回去。
自己家养的鱼真的是买都买不到的。
还会帮村里的人打鱼,村里没几个人家里有这么齐备的渔网,也没人会打。
都是帮忙,叫帮忙打鱼都会去打个几网。
也是先放点糠引诱鱼出来,辅助用长棍在岸边各处远离糠的地方打水,把鱼吓出来,赶到有糠漂浮的地方。
主要是有时候要下塘,就会把一身搞湿透。
过年的时候可能会干塘,就是把水放掉大部分,直接打捞上来,主要是自己吃,也有人会预先定说要,也会预留,但是不会特意拿去卖,都是有人主动要来买的。
看过门口别人家的鱼塘干塘,直接把水放干,水从底部的洞直接大量排水涌入小河里面,拿个网挡住不让鱼跑掉。
见到塘底后,竟然可以看到很多癞蛤蟆出来了,不敢碰有毒,但是也说有药用价值。
干塘就跟过年杀猪一样,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打完鱼的网要到河里洗洗,然后摊开挂起来晒干,也会看看有没有哪里刮烂了需要补一下网的,就自己用工具把网补好。
鱼塘里除了有鱼还有蚌壳。
有时候会到塘里捞一些蚌壳,主要就在浅水区摸索,用脚试探试探,用手摸摸。放在桶子里的蚌壳它会呼吸,要是它呼吸了壳就会张开,蚌壳要是开壳了,就很容易弄开,要是紧闭的就很麻烦了只能等它张开来。
打开蚌壳,边边是像筋一样的东西,里面就比较柔软。
据说在蚌壳里面放一粒沙子,可以养出珍珠来,蚌壳也会吸进沙子进去,但是没看到有珍珠,那时候也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蚌壳肉也是一道非常鲜美的美食,就拿油爆炒一下放点辣椒佐料就已经非常好吃了。
说也奇怪,塘里的蚌壳是哪里来的,那时候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以为它就是天生就在那的,或者是沙子带进去的吗,沙子里不是也常常看见非常小的贝壳类的东西,只是都干掉了。
鱼塘里的鱼是赶集去市场买的一些小鱼放进去的,然后养着养着就好几斤一个了,每天这么丰盛的喂养着,那自然是长得快。
有草鱼,鲤鱼,鳆鱼,还有那种没有骨头的鱼,那个也是买来的,要么就是从河里抓到的放到塘里去的。
大河在大雨过后长大水 ,大坝上的水就会倾斜而下,就会有很多鱼顺流而下,这时候会去河里放几网鱼,往往都能有所收获。
平时的时候,可以在大河里放网粘鱼,不是打鱼的那种粗的大网,是那种白色的黏糊糊的感觉的细腻的纱线的网,对于爱捕鱼的人来说,设备可是必须的,且是专业的。在大河里围上一圈,慢慢的就可以看到有小鱼被网粘上去了。
从这头走到那头开始把鱼抓下来,满满收获后就开始收网。
小河里也可以抓鱼,是用那种电瓶来电晕鱼,然后用网捞住,放入挂在腰间的篓子里,逆着河流往上还是有不少收获的,平时就算小孩在河里都能在草边里面捞到鱼,所以时常也会在河里抓鱼玩,就是要靠近草边,阴凉一点的地方,就容易看到小鱼的身影。
这些小鱼一般都是晒干烤干的,在小鱼脑袋附近用手挤一下弄出一个口子,然后从下往上挤掉肚子里的屎,一个一个这样弄干净,晒干,或者放在锅里烤干,变成小鱼干之后可以拿袋子装着,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然后炸小鱼仔吃,随便炒一下或者炸一下就非常好吃了。
相比大鱼,小鱼仔是别样的风味。
大鱼是鲜美,小鱼仔是下饭。
大鱼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刀不能碰到鱼的胆,要是胆破了,那个鱼就会很苦,还有鱼的内脏也有很多很好吃的,小孩子最喜欢吃鱼泡和鱼肠子了,肠子需要拿根烧香剩下的签把它翻过来洗干净,就用签签住外面一点点然后往里走它就自然翻过来了,鱼籽女生一般不能吃,就跟母鸡里面没见过太阳的鸡蛋女生不能吃一样,是大人的一种习俗。
煮鱼的时候最喜欢再放一些紫苏,就在门口菜地拔一些紫苏,或者鱼塘菜地摘一些紫苏叶回来,洗净最后要起锅的时候放进去,味道会变得更美味。
炒小鱼仔的时候还会放一点小虾米进去,虾米是集市上买回来的。
不过那时候也有虾可以抓。
大河以前延伸出一条小溪来,那时候还可以在小溪里抓到小虾,小螃蟹,尤其是大水过后,但是后面那条小溪的水越变越少,后面变成了石头沙地过路了,再后面变成了水泥路。
那时候山里也有螃蟹可以抓,跟着去山里的田里时,就在田两边的河沟里找螃蟹,经常能看到大个的螃蟹,用手小心抓住它的两个大钳子就可以了,山里也有很多的野味。
山里还有野鸡野兔,放个抓捕的夹子,就可以补到野兔野鸡,也有被它们逃跑的时候,甚至还有野猪。
之前有人抓到过一只野猪,一只超大的野猪,野猪的肉已经不记得什么味道了。
还有人能抓到蛇,拿去卖,或者拿来做药酒的或者自己吃的。
平日里其实很少打鱼吃,偶尔想吃了就会打个上来,基本都是有什么重大节日或者大家齐聚一起了才吃。
更多的像一种养鱼的爱好,而不是为了吃它或者卖它,勤劳的给鱼打鱼草,给草啊,各种叶子啊之类的。
只是把它养在那里,心里就很开心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