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家的在编□□ > 第13章 第一项任务

第13章 第一项任务

深秋的清晨,李哲如往常般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推开发展规划处的门,却发现杨处长早已端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地审视着一份文件。

“小李,来得正好。”杨处长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少有的凝重,“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亟需一份关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你来负责起草。”

李哲的心猛然一震:“我...我一个人?” “处里其他人都手头有急事。”杨处长将一叠材料推到他面前,“这是基础资料,三天后我要看到初稿。”

捧着那沉甸甸的材料回到工位,李哲的手心不禁冒汗。这是他从综合处调来后接手的第一个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即将召开的全省重要会议。

材料繁杂:各开发区上报的总结、统计局的数据、学术机构的研究报告...李哲花了一上午时间分类整理,却发现数据矛盾频出,有的开发区明明效益下滑却大肆宣扬,有的实际问题突出却轻描淡写。

中午在食堂用餐时,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引起了老王的注意。 “怎么了小李?挨批评了?”老王端着餐盘在他对面坐下。李哲将任务诉说一番,苦恼道:“数据都对不上,不知以哪个为准。” 老王笑道:“这很正常。开发区报喜不报忧,学术报告又过于理论。你得亲自去调研。”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哲立即向杨处长申请实地调研,却被告知:“时间来不及了,会议下周就开。” “那我电话调研!”李哲不甘心,“至少找几个典型开发区核实数据。”

杨处长赞许地点头:“这就对了。不要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要贴近实际。”

接下来的两天,李哲打了三十多个电话。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到企业负责人,从一线工人到周边村民,他听到了许多材料上未曾提及的故事:

某开发区为完成招商指标引进高污染企业,如今治理成本远超税收;某开发区产业同质化严重,十几个园区都在发展电子信息;还有的开发区土地闲置严重,“圈而不建”问题突出...

第三天晚上,李哲开始动笔。窗外秋雨淅沥,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人。面对电脑屏幕,他感觉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凌晨两点,材料才写了一半。困得眼皮打架时,办公室门突然打开,杨处长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 “就知道你还在。”他将一杯咖啡放在李哲桌上,“遇到难题了?”

李哲吐露困惑:“问题很多,但怎么写才能既反映问题又不显得消极?” 杨处长笑道:“还记得你写的那篇古镇随笔吗?实事求是就是最好的态度。”

喝着热咖啡,李哲重新梳理思路。天亮时分,初稿终于完成。他小心翼翼地打印出来放在杨处长桌上,这才回宿舍稍作休息。

不到两小时,电话将他叫醒:“来我办公室一趟。” 杨处长的办公桌上,那份报告已被红笔改得面目全非。 “总体思路不错,但问题不够聚焦,建议不够具体。”杨处长指着报告,“比如这里说‘产业同质化’,太笼统。要具体到哪些产业,同质化到什么程度,造成了什么后果。”

李哲边记笔记,手心又开始冒汗。 “还有这里,”杨处长继续批改,“‘加大政策扶持’——怎么加大?扶持谁?政策资源有限,要精准施策。”

整整一上午,报告被反复打磨。中午杨处长有紧急会议,临走前说:“下午继续。把老王和小陈也叫来,一起讨论。”

下午的讨论更为激烈。老王经验丰富,指出几个基层可能出现的执行难题;小陈理论扎实,补充了国内外先进案例;就连平时沉默的小林也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哲飞快地记录着,忽然明白发改委的材料为何总要反复修改——这不仅关乎文字,更是凝聚共识、完善思路的过程。

第二稿改完,已是深夜十一点。杨处长看了看表:“今天就到这里。明天上午最终定稿,下午报委领导。”

回到宿舍,李哲却难以入眠。他总觉得报告里还缺了点什么。打开电脑重新翻阅调研笔记,一段对话引起他的注意——

某开发区一位老工人说:“以前招工容易,现在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我们厂技术含量不高,工资上不去,留不住人啊!”

李哲猛然醒悟:报告只关注产业和政策,忽略了“人”这个关键因素!开发区转型升级,不仅要转变产业,更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技能。

他立即起身,在报告中增加了一节“人才支撑”,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写完时,天已蒙蒙亮。

第二天讨论,这个补充得到了一致认可。杨处长难得地露出笑容:“这就对了!规划工作最怕见物不见人。”

最终定稿后,李哲负责排版印制。看着打印机吐出一份份装订精美的报告,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下午随杨处长去委领导办公室汇报。分管副主任翻阅着报告,不时提问。李哲紧张地手心冒汗,好在准备充分,数据都能答上来。

“嗯,问题抓得准,建议也实在。”副主任最后说,“特别是人才这块补充得好。小杨,你们处新来的这个小伙子不错啊!”

走出领导办公室,杨处长拍了拍李哲的肩膀:“听到了吗?继续努力。” 那一刻,李哲感觉所有的熬夜和反复修改都值了。

报告最终被采纳,其中的建议写进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更让李哲惊喜的是,会后省里真的组织了开发区专项整治,他报告中提到的问题都被列入整改清单。

周末林薇来看他,发现他瘦了一圈却精神焕发。 “这么拼命值得吗?”林薇心疼地问。 “值得!”李哲眼睛发亮,“你知道吗?我报告里写的一个开发区污染问题,现在已经开始治理了。也许几年后,那里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

林薇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笑了:“你知道吗?你现在说起这些特别帅。” “哪里帅?” “就是...有一种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的踏实感。”

晚上,李哲请处里同事吃饭表示感谢。老王喝多了,搂着他的肩膀说:“小李啊,你知道吗?机关工作就是这样,看起来都是文字游戏,但每一个字背后都连着老百姓的生活。”

小陈也感慨:“我在北大学了那么多经济理论,到了这里才知道,最好的理论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

杨处长最后总结:“这份报告是你的起点。记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记住这种为民负责的精神,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回宿舍的路上,李哲收到父亲发来的短信:“听说你写的报告受到表扬了?好样的!但记住:夸得越高,越要脚踏实地。”

看着短信,李哲会心一笑。他回想起这半个月的经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坚定,从闭门造车到深入调研,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手机震动,是刘小川发来的消息:“听说你首战告捷?我们基层可是盼着省里多来些这样实在的政策!” 李哲回复:“都在学习中。有机会去你那里调研?”

窗外,月色正好。李哲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次任务的得失体会。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文件夹,命名为“成长笔记”。

在第一篇笔记里,他写道:“今天明白了什么是‘文经我手无差错’——不是不出错,而是要有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态度。什么是‘事交我办请放心’——不是什么事都能办成,而是要用尽全力去办...”

写完时已是深夜,办公楼里依然灯火通明。李哲站在窗前,看着那些亮灯的窗户,忽然觉得每一盏灯都是一个奋斗的身影,都在为这个省份的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他知道,自己只是这其中微弱的一盏光。但正是这千万盏光,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明亮火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出格

北岛长夜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