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死后的二十天 > 第3章 第二天

第3章 第二天

……

追忆塔内。

时安猛地睁开眼睛,仿佛刚从深水中浮出,大口地喘息着。她依旧站在那个布满瓶瓶罐罐的塔内,玉竹就站在她面前,神情平静,仿佛她只是闭眼了一瞬。

但胸腔里那种闷痛,眼角残留的湿意,以及脑海中清晰无比的、属于汪温瑜的记忆和情感,都告诉她,那不仅仅是一个梦。

玉竹看着她,淡淡开口:“体验结束了。感觉如何?”

时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有些哽咽。她最终只是低下头,轻轻地说:“……人世间原来父母……是这样的。”

有伤害,有误解,有沉重的压力。但拨开那些荆棘,下面埋藏着的,是笨拙的、沉默的、甚至是以牺牲为代价的……爱。

她曾经以为世界上无人爱她,所以离去时毫无牵挂。但此刻,她仿佛透过汪温瑜的眼睛,窥见了一丝爱的复杂样貌。它不完美,甚至带着伤人的棱角,但它确实存在。

玉竹似乎看穿了她的思绪,没有再多问,只是道:“看来,这次任务的目的,你已经触及了。准备好进行下一步了吗?”

时安抬起头,看向塔外那仿佛永恒宁静、却也永恒淡漠的天堂之光,心中第一次,对那未知的“重生”,生出了一丝复杂而微弱的期待。眼前的流光溢彩再次扭曲、旋转,最终稳定下来。时安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随即发现自己正坐在一间灯火通明的教室里。

鼻尖萦绕着书本的油墨味和淡淡的粉笔灰气息。眼前是一张堆满了课本和试卷的书桌,正中央摊开的是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旁边放着一支笔。

她,是“陈默”——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生。

“默默,发什么呆呢?这道题你会了吗?”同桌用笔帽轻轻戳了戳她的手臂,压低声音问道。

陈默回过神来,看向卷子上那道复杂的数学题,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生前学习就不好,面对这些更是如同看天书。她只能含糊地摇摇头,下意识地用手指卷着垂在肩头的发梢。

同桌眨了眨眼,把自己的卷子往她这边挪了挪:“喏,我的解题过程,你看看。不过我也不太确定对不对,咱们等下对一下答案?”

“陈默”心里泛起一种局促——看,别人思路这么清晰,就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如同潮水般涌出教室。陈默收拾好东西,默默地跟在人群后面。她身形纤细,走路时习惯性地低着头,仿佛想把自己隐藏在人群里。

“默默,一起回宿舍啊?”同桌和另外两个女孩在前面招呼她。

陈默抬起脸,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加快脚步跟了上去。路灯将少女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她们谈论着今天的考试,抱怨着做不完的作业,分享着偷偷带进学校的零食,也焦虑着未知的未来。

“哎,你们想好报哪个大学了吗?学什么专业?”一个短发女孩问道。

“我想去学新闻,当记者!”

“我爸妈想让我学会计,说稳定……唉……”

“默默,你呢?”同桌用肩膀轻轻碰了碰她。

陈默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股巨大的茫然和犹豫扼住了她。她想去哪里?她能考上哪里?未来要做什么?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塞满了她的脑袋。留在本省还是去远方?每一个选项都似乎重若千钧。她甚至害怕做出选择,害怕选择之后的结果是自己无法承受的失败,更怕让父母失望。

“我……还没想好。”她最终只能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手指不安地绞着书包带子。

朋友们似乎也习惯了她在这种话题上的沉默,体贴地没有追问,话题很快又转移到新出的偶像剧上。但时安能清晰地感受到陈默内心的挣扎:她渴望像朋友们一样,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可以眼睛发亮地说出自己的梦想;但她又深深地怀疑自己,觉得无论怎么选,似乎都不是那条“正确”的路。高考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而“选择”本身,比埋头苦读更让她恐惧。

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她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自己却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志愿填报指南就放在枕边,她却连翻开的勇气都没有。

时安的意识与这份青春的迷茫和焦虑深深共情。这个叫陈默的女孩,她的世界被一种无声的压力笼罩着。她的困境,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月光清冷,宿舍里一片寂静,只有室友们平稳的呼吸声。陈默睁着眼,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光影,那本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像一块烙铁,烫得她心神不宁。

和其他焦虑地替孩子规划、甚至强加意愿的父母不同,陈默的父母,恰恰是另一种“困扰”的源头。

“默默,爸爸妈妈相信你的判断。”

“你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未来是你自己的。”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

这些话语,听起来是多么开明、多么尊重。可每一次,当陈默试图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更具体的建议,哪怕只是一点点倾向性时,他们总是温和而坚定地把选择权推回给她。

“爸,你觉得我是学金融好,还是学语言好?”

“都好,看你兴趣。你喜欢和数字打交道,还是更喜欢文字?”

“妈,我想去外省看看,但又怕不适应……”

“出去闯闯见识世面很好,留在我们身边也挺好,妈妈都支持你。”

这种毫无保留的“支持”,反而像一片柔软的沼泽,让她无处着力,深深陷落在迷茫里。她甚至……有些羡慕那些被父母强行安排的同学,至少他们不用承担选择错误的责任。

陈默在黑暗中蜷缩了一下。时安能感受到这个女孩内心的呐喊。她的“喜欢”被埋藏得太深了,深到连她自己都快要找不到。在长达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里,所有的喜好似乎都必须为“分数”和“正确”让路,她早已习惯了听从安排、追逐标准答案,突然之间被赋予如此重大的选择自由,她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惶恐。

她拼命回想。小时候……小时候她喜欢在旧报纸上涂涂画画,喜欢把路边的野花夹在书里做成标本,喜欢安静地观察蚂蚁搬家……但这些,能成为选择未来的依据吗?这些“喜欢”,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幼稚。

时安共享着这份无措。她生前在孤儿院,从未有人给过她选择,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如今体验到这种被尊重的自由,才发现它竟也如此令人窒息。原来,拥有选择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承担选择后果的责任。

时安不知道答案。她只知道,在这个看似温和、充满支持的环境里,那个名叫“选择”的十字路口,同样让她感到孤独和害怕。她还需要时间,去聆听那个被遗忘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时安共享着这份无措,却比陈默更深地坠入了一种冰凉的茫然。陈默至少拥有选择的权利,而她……她连拥有“选择”的资格都不曾有过。

孤儿院的水泥地院子永远是那么冰冷,孩子们就像被等待评估的货物,小时安站在不显眼的角落,低头看着发白的鞋尖。她听过太多窃窃私语:“太闷了”、“不灵光”、“养不亲”。选择?她的命运是等待被填写的空白。

那对最终带走她的夫妇,脸上带着一种……与其说是慈爱,不如说是某种计算后的勉强。他们需要一个孩子,而当时的她,或许是条件“刚好合适”。

新的“家”并没有带来温暖。养父母的眼神总是隔着一层,客气而疏离。直到那个消息传来——养母怀孕了。时安清晰地记得那一刻,养父母脸上绽放出的、从未对她展现过的、真正发自内心的狂喜,以及随之而来,看她时那愈发明显的、如同看待一件多余家具般的眼神。

恐慌像冰冷的藤蔓缠住了心脏。她开始拼命地做事,踮着脚擦比她还高的柜子,碗洗得锃亮不留一丝水痕,在学校里咬紧牙关学习,把成绩单——那些漂亮的分数——小心翼翼地放在养父母面前,像献上微不足道的贡品。她不敢多说话,不敢提任何要求,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同时又奢望能用“有用”来换取一点点立足之地。她短暂拥有的“家”,像个拙劣的玩笑。

她不是被期待的礼物,而是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在真正的孩子到来后,便显得碍眼。她所有的努力,在那份血脉相连面前,苍白得可笑。

陈默的犹豫和害怕,在时安这片被否定努力、被无视存在的废墟映衬下,几乎变成了一种带着酸楚的“奢侈”。

她羡慕陈默,非常地羡慕。

羡慕陈默拥有可以让她犹豫、让她害怕、让她承担“选择后果”的父母。羡慕这种“支持”本身的存在。哪怕它带来压力,带来迷茫,但那背后,是关注,是期待,是无论如何都存在的退路和包容。这是她即使在最拼尽全力讨好养父母的时候,也从未奢望能拥有的东西。

天快亮了。

一种熟悉的剥离感开始蔓延。镜中影像微微晃动,耳边室友的交谈声变得模糊,像是隔了一层。

在意识彻底从这具青春而困惑的身体里抽离的前一刻,时安最后感受到的,是陈默心中那份依旧存在、却似乎因一夜的煎熬而沉淀了几分的慌乱,以及……一丝极其微弱的、想要试着为自己做决定的萌芽。

……

追忆塔内。

时安再次睁开眼睛,胸膛间充斥着一种复杂的滞闷感。

“又一次体验结束。”玉竹的声音平静无波,“感觉如何?”

时安沉默了更久,才缓缓抬起头,看向塔外那片永恒宁静却淡漠的天光。她的眼神有些不同了,少了一丝最初的空洞,多了一丝被各种人间情感浸染后的复杂痕迹。

“人世间……”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很艰难。”无论是缺乏爱的,拥有爱的,还是被爱着却不知如何是好的,都在自己的困境里挣扎。

玉竹凝视着她,没有催促。

塔内流光再次开始无声地汇聚、旋转,预示着下一段旅程的开启。时安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对那未知的“重生”,那丝微弱的期待之下,悄然混入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她自己的、探寻的勇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