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则天演绎 > 第1章 二次进宫

第1章 二次进宫

第1章

在讲武则天之前,先来讲一下武则天的母亲杨氏。

杨氏少年时就有大志向,小时候不喜欢做女工,就喜欢读文史书籍。

杨氏是独身主义,坚持不婚。后来被赐婚给武士彟时,杨氏已经44岁了,这在当时的已经是可以当外婆的年纪了,而生下武则天的时候,已经是46岁高龄了。

武则天小时候的日子还算幸福,武士彟辗转全国各地做官,武则天和母亲就跟着父亲全国各地跑,可以说小小年纪就做到了“行万里路”。

但好景不长在,没等武则天长大,武士彟就死了。武士彟死后,武则天和母亲回到了武家,在武家处处受到武家人排挤,尤其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的排挤,母女两人生活很不如意。

武则天见留在家里没什么前途,于是主动向母亲杨氏提出要去宫中闯一闯。杨氏知道宫中险恶,吉凶莫测,不忍心女儿离去,于是日夜啼哭。

武则天却很乐观,安慰杨氏道:“见天子焉知非福?”意思就是说,见皇上怎么就知道不是福分呢?

于是,14岁的武则天就这样进了宫,被封为“武才人”。

刚进宫就被封五品才人,的确是一种荣耀。但是,彼时的武则天还是年纪太小,不懂得收敛锋芒,性格刚强莽撞,因为一件事很快就招来了唐太宗的疏远,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狮子骢”事件。

据记载,当时宫中有一匹马,鬃毛像狮子,外形高大威猛,深得唐太宗的喜欢。但因为这匹马性情过于暴烈,无人能够驯服。因此,爱马的唐太宗只能干着急。

有一天,唐太宗带着一群妃嫔到马厩来看这匹马,唐太宗不无感叹地说道:“这确实是一匹好马,只可惜性情太暴烈了,没有人能制服它。”其他的妃嫔都默不作声,只有武则天急于表现自己,于是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陛下,我能制服它!”

唐太宗看到说话的人是稚嫩的武则天,便有些好奇,问她怎么驯服。只见武则天面不改色地道:“我需要三样东西。第一,给我一条铁鞭。第二,给我一把铁锤,第三,给我一把。这匹马性情暴烈,必须用特殊手段的制服它。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它不服,我就用铁锤砸它的脑袋,如果它还不服,我就用匕首捅它!”

唐太宗听完心里一怵,觉得武则天小小年纪竟能说出如此狠毒的话,因此不大待见她。所以唐太宗活着时,武则天在宫中呆了十二年,很多跟她同期进宫的才人都升上去了,而她十二年过去了,还是五品才人。

唐太宗晚年病情严重,武则天在唐太宗床前照顾唐太宗。眼看着唐太宗所剩时日不多,依照当时的规矩,皇帝一旦驾鹤,他的妃嫔要么被遣散出宫,要么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等了十二年了,还没有看到任何希望,放在其他妃子身上可能就认命了,但武则天不是一般人,她决定为自己谋划新的出路。当时太子李治经常去唐太宗床前看望唐太宗,武则天便借此机会向李治暗送秋波。

前面提到过,武则天性格刚强,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的类型,李世民果敢决断,他喜欢的是和他性格互补的女子,比如长孙皇后,性格就是贤良淑德,聪慧识大体,深受李世民的喜欢。而武则天性格刚强,所以在宫中十二年都没有讨得李世民的欢心。

李治就不一样了。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早年丧母的经历导致李治喜欢大姐姐类型的女子,而李治本身性格软弱,因此他更欣赏刚毅果敢的性格。所以武则天虽然不是李世民喜欢的类型,但却刚好长在了李治的审美点上,因此李治和武则天两个人很快便背着唐太宗打得火热。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照唐朝惯例,唐太宗的妃嫔要出家为尼,武则天也不例外。

就这样,武则天本以为靠着她和李治的特殊感情,李治能给她做特殊安排,但是她错了。刚登上帝位的李治兢兢业业,忙于朝政,根本顾不上武则天,所以武则天还是和其他妃嫔一样,到感恩寺出家去了。

在感恩寺,武则天依旧不肯认命。她给李治写了一首含情脉脉的诗,叫作《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想你想到把红的看成绿的,不信你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上面都是我思念你的眼泪啊。

这首诗写的情意绵绵,又暗含撩拨之意。李治看到诗后,也被武则天的情意打动了,他也想到了自己当年和武媚娘那些如胶似漆的日子。刚好唐太宗周年祭快到了,李治要到感业寺来给唐太宗行香。

武则天得到消息后,意识到她必须要见到李治。最是无情帝王家,李治现在还记得她,以后说不定就把她给忘了。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再想见到李治就遥遥无期了。

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李治来到感业寺,为先帝上香祈福。武则天冒险见到了李治,两个人泪眼相望,忆起了旧情。

李治很想接武则天回宫,但这天毕竟还有众多大臣跟着,他不能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于是接武则天回宫的事情只能先搁置下来。

这次和李治的见面加深了他和武则天之间的感情。虽然武则天回宫的计划并没有立刻得以实现,但武则天知道她在回宫的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了。

李治和武则天在感业寺相见的八卦消息还是传了开来,很快也传到了后宫之中。

而此刻的后宫,一场围绕当时的皇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争斗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王皇后出身贵族之家,人长得端庄貌美,舅舅柳奭在当时担任中书令,唐太宗生前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她嫁给李治的时候,李治还是晋王。随着李治升为太子,王皇后也升为了太子妃。接着李治当了皇上,王皇后也顺利地升为了皇后。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顺风顺水,但唯独在子嗣方面,嫁给李治多年,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后宫向来母凭子贵,没有子嗣作为保障,王皇后很快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而危机的制造者,就是李治的一个妃子,萧淑妃。

萧淑妃也是出身名门,深受李治宠爱。嫁给李治后,萧淑妃接连生下一二儿女,儿子李素节在5岁的时候被李治封为雍王。

萧淑妃出身好,儿子5岁就被封为雍王,那雍王长大之后呢?王皇后不敢再往下想,没有子嗣的她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危机感。

王皇后苦于没有办法对付萧淑妃,而恰好这时,李治在感业寺的八卦消息传到了王皇后的耳中,王皇后顿时看到了希望。

李治喜欢感业寺的一个尼姑,何不把这个尼姑接回宫中,让她缠住李治,转移李治对萧淑妃的感情呢?这样一来,萧淑妃不就失宠了吗?萧淑妃一失宠,她在后宫最大的警报也就解除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帝少宠妻有点甜

景明春

陆少,请指教

三国:每周签到一个大礼包

嫡女当嫁:王爷的天才小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