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武则天演绎 > 第2章 称后野心

第2章 称后野心

当时的王皇后并没有把武则天放在眼里。

一是因为武则天出身不高,跟出身名门的她和萧淑妃没有可比性;二来是因为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这可是一个洗不白的污点,即便回到宫中,得到李治一时的宠爱,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这么一想,武则天就成了王皇后对付萧淑妃的一把“好刀”。于是,萧淑妃听到李治和武则天情意绵绵的八卦,非但不生气,反而暗中派人叮嘱武则天,让她把头发重新留起来,以后有可能会回宫。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知道王皇后要利用她,她只要接受王皇后的利用,自己回宫的事情很快就会有眉目。于是武则天欣然应允,立刻照王皇后的叮嘱,把头发重新蓄了起来。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李治为唐太宗服丧的期限已满,而武则天的长发也到了脖颈。

王皇后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主动去找李治,对李治说道:“皇上,臣妾已经知道了您的秘密。既然您和先帝的才人情投意合,不如把她接回宫里,既解了你的相思之苦,也避免了流言蜚语影响你的形象。”

李治原本早有接武则天回宫的心意,但他一直怕王皇后不同意,所以心中一直犯难。没想到王皇后竟然主动开口,李治当即大喜,感激王皇后的善解人意。

于是李治下令,正式接武则天回宫。

重返后宫的武则天已经二十八岁了,距离她刚十四岁入宫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在需要靠貌来维持竞争力的后宫,武则天最青春的十四年算是白白荒废掉了。

她叹息命运捉弄,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未来还很长,现在的她,虽然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经历了十四年挫折和历练的武则天,已经对后宫的人情世故了然于心,积累了足够多的智慧和经验,已经再也不是十四年前那个青涩莽撞的小丫头了。

重回宫中后,武则天很快就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重回后宫之后,大范围地笼络人心。

都笼络了那些人呢?

首先,皇帝。皇帝一国之君,能决定她的生死,自不必多说;其次,是王皇后。王皇后是让她帮助她回宫的人,想利用她的人,她要做一把王皇后的“好刀”,帮助王皇后除掉萧淑妃;宫女虽然手中没有权力,但宫女能成为她的“眼线”,帮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武则天回到后宫之后,王皇后的目的很快达到了——李治很少再去萧淑妃宫中了。而武则天凭借着她超高的情商获得了宫中上下的一致好评,很快便被提拔为了二品昭仪。

公元652年10月,武昭仪的长子李弘出生。

武则天之所以给儿子起名“弘”,是有背景意义的。当时战乱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希望能过上太平日子。于是老百姓就把他们这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虚构的传说上。

据传,上天会安排一个神仙降临人间,给百姓带去幸福安康。而这个神仙会化名李弘,所以李弘的出生预示着天下太平。

熟读文史的武则天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个传说,于是她玩起了文字游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弘”。至此,武则天有了封号,也有了儿子,在后宫的地位基本上稳固了下来。

李弘一出生,王皇后很快就更后悔了。

她当初让武则天回宫本让利用武则天,却没想到反而是引狼入室,如今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起名“李弘”,已经是在明目张胆地表示自己的儿子非同一般。于是,武则天成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共同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这种形势下,王皇后和萧淑妃站到了同一阵营,两个人齐心协力地对付武则天,经常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

李治是什么态度呢?

李治本性是个软弱的人,一方面,武则天是他喜欢的人;另一方面,王皇后和萧淑妃背后有家族势力的支持,他不得不考虑,因此李治一直两边安慰,并没有什么特别支持哪一边。

而此刻的武则天,也早已不满足于只当一个二品昭仪了,她把目光瞄向了皇后的位置。在和王皇后交手的过程中,武则天意识到王皇后无论在才华还是在谋略上都远不如自己,内心萌生了“吾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于是,武则天开始暗中派人盯住王皇后,企图能抓到王皇后的把柄。

但王皇后是个在端庄保守的人,在行为上中规中矩,既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武则天一直没有找到王皇后的破绽。

公元654年,武则天的长女降临。

李治爱屋及乌,对武则天的女儿很是喜爱。武则天却眉头不舒展,她想要取代王皇后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她高兴不起来。

看着怀中的小公主,一直苦于没有计策对付王皇后的武则天,突然心中萌生了一个狠毒的计划——她要牺牲自己的亲生女儿除掉王皇后!

这天,王皇后来小公主的房间看望小公主。王皇后见小公主的房间并没有其他人,而她本身也不喜欢小公主,于是便在小公主的房间里呆了一会儿就走了。

王皇后前脚刚离开,武则天就趁机偷偷溜进小公主的房间,用被子捂死了小公主,布置好现场,随后匆忙离去。

过一会儿,武则天邀请李治一起来房间看望小公主。发现女儿死了,武则天抱住女儿恸哭。

李治也被吓到了,询问谁刚才来过小公主房间,宫人回答是“王皇后”。李治认为是王皇后杀了自己的女儿,当即怒道:“后杀吾女!”

小公主的死亡,让李治对武则天充满了同情,同时也对王皇后心生嫌隙,产生了要“废后”的念头。

“废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由李治一个人说了算,还需要有大臣的支持。

李治和武昭仪决定去拜访宰相长孙无忌,希望通过长孙无忌来获取大臣的支持。

为什么选长孙无忌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长孙无忌在大臣中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如果获取了长孙无忌的支持,那么获取其他大臣的支持也就不会很难了。第二个原因,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和他有亲情关系在。

但让李治和武昭仪意外的是,他们亲自去求长孙无忌办事竟然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婉拒。武则天又暗中派自己的母亲杨氏去求长孙无忌,但都没有结果。

经历了这件事情,武则天意识到王皇后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身后有外廷的力量在支持。而李治也很挫败,他堂堂一个皇帝,低声下气去求自己的臣子,结果还被拒绝了。看来他并没有完全地掌握大权,他必须要敲打王皇后背后的势力,把皇权进一步向自己手中收拢。

李治和武则天,两个人虽然目的不同,但却在打击王皇后极其背后的势力上变得前所未有的一致,皇帝和昭仪达成统一战线上,成了牢不可破的“盟友”。

武则天冲击后位失败后,她决定先退而求其次,要求加封自己为“宸妃”。

这个宸妃是怎么来的?是武则天自创的。唐朝妃子总共有四个名号,分别是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现在四个名号都有对应的妃子占据,只有等某个对应名号的妃子失去了对应的封号,其他的妃子才能晋升。

武则天可不会等下去,于是她自创了一个名号“宸妃”,意思是既然王皇后暂时扳不倒,那就各退一步好了。

可武则天没想到,加封“宸妃”的梦想也落空了。大臣们继续阻拦道:“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帝少宠妻有点甜

景明春

陆少,请指教

三国:每周签到一个大礼包

嫡女当嫁:王爷的天才小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