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年度慈善晚宴的余震,远比陆明哲想象的要剧烈和持久。如果说之前关于他和顾寒深的流言还只是在小范围内暗流涌动,那么晚宴上那支惊世骇俗的舞,以及顾寒深毫不避讳的态度,则如同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冲击波迅速席卷了整个名流圈。
第二天,各种小道消息和经过“艺术加工”的细节就开始在各大私人会所、美容院和高尔夫球场上疯狂传播。
“听说了吗?顾总昨晚当着所有人的面,邀请那个陆明哲跳舞!手牵得那叫一个紧!”
“何止!我表姐就在现场,她说顾总看陆家那小子的眼神,简直能拉丝!跟平时完全判若两人!”
“啧啧,真是活久见!没想到顾寒深好这口?以前也没见他对哪个男男女女这么上心啊?”
“谁知道呢?不过那陆明哲倒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像换了个人似的,穿着打扮也正常了,站在顾总身边,居然还挺登对……”
流言蜚语如同病毒般扩散,内容也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衍生出各种版本:有说陆明哲手段高超,终于拿下了这座冰山的;有猜测顾氏要和陆家进行深度商业捆绑的;甚至还有更离谱的,说陆明哲其实是顾寒深失散多年的……这种无稽之谈自然没人当真,但足以说明这件事引起的轰动效应。
陆明哲的社交账号(一个早已长草的原主账号)一夜之间涨粉数十万,私信和评论区彻底沦陷,有好奇围观的,有冷嘲热讽的,也有少数胆大的送来“祝福”(真假难辨)。他的手机也被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和媒体打爆,最后他不得不设置了静音,只接听顾寒深和少数几个家人的电话。
更直接的冲击来自现实社交。以前那些对他爱答不理、甚至明嘲暗讽的富二代们,现在见到他,眼神都变得复杂无比,带着几分忌惮、几分讨好,还有几分难以掩饰的好奇。不少人开始拐弯抹角地邀请他参加各种聚会,试图从他这里打探消息或者搭上顾寒深的线。
对此,陆明哲一律以“工作忙”为由推脱。他还没适应这种身份的剧烈转变,更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利用的工具。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下午,陆明哲正埋头研究开发区那块地的资料,内线电话响了,是前台打来的,语气有些为难:“陆顾问,楼下有位自称是《财经周刊》首席记者的苏小姐,想采访您,说是已经预约了……”
陆明哲一愣:“预约?我没有预约过任何采访。”
“可是苏小姐说……是顾总办公室这边安排的……”前台的声音更小了。
陆明哲心里一沉,立刻明白了。这肯定是顾寒深的“安排”!他挂断电话,直接推开隔壁总裁办公室的门。
“《财经周刊》的采访是怎么回事?”陆明哲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恼火。他虽然答应配合“公开”,但没想过要站在聚光灯下被媒体审视!
顾寒深从文件中抬起头,神色平静:“苏雯是财经圈的金牌记者,报道相对客观。一次正式的、可控的访谈,有助于平息那些无端的猜测,也能让外界更好地了解……你现在的位置。”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但陆明哲却听出了别的意思——顾寒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的关系“合法化”、“常态化”,彻底堵住那些不怀好意的嘴,同时也是在为他铺路,让他以“顾寒深顾问”的身份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我没什么好了解的!”陆明哲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我就是个普通人!我也不想被放在显微镜下看!”
“你不是普通人。”顾寒深放下笔,目光直视着他,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你是我顾寒深选中的人。站在我身边,就意味着要承受这些关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陆明哲。是啊,从顾寒深在晚宴上向他伸出手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无法再回到过去那种“透明人”的生活了。要么适应,要么……被这巨大的关注度吞噬。
看着陆明哲纠结的表情,顾寒深语气放缓了些:“访谈内容我会让严秘书提前和她沟通,不会涉及过于私密的问题。主要是关于GH项目和你作为顾问的一些工作体会。你只需要如实回答就好。”
陆明哲沉默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知道了。”
半小时后,他在公司的一间会客室里,见到了那位干练优雅的首席记者苏雯。苏雯显然做足了功课,问题既专业又巧妙,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挖掘信息。陆明哲一开始有些紧张,但谈到熟悉的GH项目和工作时,渐渐进入了状态,言语间也流露出几分真实的感悟和(被顾寒深逼出来的)专业性。
访谈结束时,苏雯笑着收起录音笔:“陆顾问比我想象中要健谈和……专业。看来外界对您的许多传闻,确实有失偏颇。”
陆明哲勉强笑了笑,心里却想:那些传闻……大部分在“失忆”期间可能都是真的。
送走苏雯,陆明哲感觉像打了一场仗。他回到办公室,疲惫地瘫在椅子上。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寒深发来的消息:
【做得不错。】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陆明哲心里的那点委屈和烦躁奇异地消散了不少。他撇撇嘴,回复道:【下次再有这种“惊喜”,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
顾寒深很快回复:【好。】
干脆利落,倒是让陆明哲没话说了。
然而,“官宣”的后遗症远不止于此。几天后,陆明哲接到了他大哥陆明远的电话。电话那头,陆明远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带着明显的担忧:
“明哲,你和顾寒深……是怎么回事?现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顾家那边水太深,你……”
“哥,”陆明哲打断他,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和坚定,“我知道我在做什么。顾寒深他……和外面传的不一样。他帮了我很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陆明远才叹了口气:“你自己有分寸就好。家里这边……爸一开始很生气,觉得你……唉,不过我看他这两天偷偷把财经杂志上关于顾氏的报道都剪下来收藏了。总之,有什么事,记得跟家里说。”
挂断电话,陆明哲心里暖融融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面对外界风雨时最坚实的后盾。
晚上,顾寒深竟然主动问起:“你家里……没什么事吧?”
陆明哲有些惊讶于他的细心,摇摇头:“没事,我哥打电话来问了下,已经解释清楚了。”
“嗯。”顾寒深应了一声,没再多问,但似乎松了口气。
随着《财经周刊》那篇题为《顾寒深与他背后的年轻顾问:GH项目背后的战略思考》的深度报道出炉,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文章客观地报道了陆明哲在项目中的贡献(虽然有些被顾寒深刻意放大),重点突出了他的专业性和成长,弱化了花边新闻的色彩。
虽然依旧不乏质疑和八卦,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将陆明哲视为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商业新锐,而非仅仅依附于顾寒深的“花瓶”。
这场由顾寒深强势主导的“官宣”,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不适后,似乎正朝着他预期的方向发展——将陆明哲真正推向台前,让他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地位。
而对陆明哲而言,这场风波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让他更快地成长和成熟。他开始学着坦然面对关注,谨慎处理关系,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中。
当然,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他回想起晚宴上那个灯光璀璨的舞池,和顾寒深那双深邃的眼睛,心跳依旧会漏掉几拍。
那种感觉,不再是单纯的尴尬或恐惧,而是掺杂了一丝……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理解的,悸动与期待。
“官宣”的阵痛渐渐平息,但生活的戏剧性,从未停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