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向阳而生 > 第2章 不其然的交错

第2章 不其然的交错

周一的办公室总是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倦怠感。向阳提前十分钟到达,却发现林薇已经在她工位旁转悠,手里捧着一杯还在冒热气的咖啡。

“早啊!”林薇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明显带着某种期待,“周末怎么样?有没有和那位帅摄影师进一步发展?”

向阳放下包,平静地打开电脑:“没有,只是工作关系。”

“不会吧?”林薇夸张地叹气,“你们周五下午不是见面了吗?就没约个晚饭什么的?”

“讨论了项目就各自离开了。”向阳简短地回答,不希望继续这个话题。她想起周五晚上收到沈聿的回复邮件,只有简短的三个字“收到了”,连落款都没有。

林薇还想说什么,但主编恰好从办公室出来:“向阳,来一下。”

向阳松了口气,跟着主编走进办公室。

“坐下说。”主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周五和沈聿谈得怎么样?”

“初步交换了意见。沈先生对项目有自己的坚持,但基本方向达成了一致。”向阳选择性地汇报道。

主编点点头:“那就好。社里很重视这个项目,希望能在年底书展前推出。接下来你需要和沈聿紧密合作,确定最终收录的作品和排版顺序。”

“明白。”

“他的工作室有一些初步筛选的照片,你今天下午过去一趟,先看看素材。”主编看了看日程,“地址我让助理发给你。下午两点,没问题吧?”

向阳微微一愣,但很快恢复平静:“没问题。”

回到工位,她收到助理发来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确实是她已经存好的那个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没有打电话,而是发了条短信:“沈先生您好,我是向阳。今天下午两点拜访您的工作室,确认一下时间方便吗?”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回复只有一个字:“可。”

简洁得令人窒息。

向阳摇摇头,开始上午的工作。她负责的另一本小说稿需要终审,作者是个新手,文字充满激情但结构松散。她沉浸在对情节和语句的斟酌中,暂时把难搞的摄影师抛在脑后。

午休时,她特意查了去沈聿工作室的路线。地址在一个创意园区,离出版社不算远,但地铁需要换乘。她提前半小时出发,以防迷路或迟到。

创意园区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红砖墙上爬满了藤蔓,环境比市中心多了几分闲适和艺术气息。沈聿的工作室在园区最深处的一栋独立小楼,门口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个门牌号。

她按下门铃,等了片刻,门咔嗒一声开了。

推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挑高极高的空间和巨大的落地窗。阳光从北面斜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整个工作室乱中有序——各种摄影器材散落各处,墙上贴满了照片和草图,几个半身模特随意地站在角落,沙发上堆着几本厚厚的摄影集。

但最吸引她注意的是窗台上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一盆多肉植物严重徒长,失去了原本的形态;一盆绿萝的叶子枯黄卷曲;还有一盆仙人掌,看上去倒是还活着,但蒙着一层灰。

“随便坐,我马上好。”沈聿的声音从二楼传来。他正站在一个梯子上调整顶灯的角度,身上穿着沾满颜料的工作服,比上次见面时看起来更加不修边幅。

向阳小心地绕过地上的器材,在沙发上清出一小块地方坐下。她环顾四周,注意到工作台上散落着许多打印出来的照片,上面用红笔做了各种标记。

五分钟后,沈聿从梯子上下来,随手拿起一条毛巾擦手:“抱歉,正在准备一个展览的作品。”他走到工作台前,打开电脑,“《城市印记》的初步选片在这里,你自己先看一遍?”

向阳点头,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沈聿拉过另一把椅子,自己则靠在桌边,拿起一瓶矿泉水猛喝几口。

她开始浏览文件夹里的照片。大约有一百多张,每张都标注了拍摄时间和地点。与上次看到的精选集不同,这里有很多类似题材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得出摄影师的创作过程。

“这些都需要筛选和编辑,”沈聿说,“社里要求最终保留60-70张。”

向阳专注地看着屏幕,不时点开某张照片放大细节。她注意到沈聿的拍摄对象虽然大多是普通人或街景,但构图和光影运用极具匠心,使平凡的场景呈现出一种诗意的质感。

“这张很有意思。”她点开一张照片——地铁车厢里,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低头看手机,车窗反射出对面乘客的影像,形成虚实交叠的效果。

沈聿凑过来看了一眼:“早高峰时拍的。那个人连续三天都在同一节车厢看股票行情,表情一天比一天难看。”

“你跟踪拍摄对象?”向阳有些惊讶。

“不算是跟踪。”沈聿耸肩,“只是恰巧遇到。城市就这么大,总会碰到熟悉的面孔。”

他靠近时,身上有淡淡的松节油和咖啡混合的气味。向阳不自觉地稍微后退了一点。

选片过程比预想的顺利。沈聿虽然坚持自己的艺术判断,但对向阳提出的出版角度建议也愿意倾听。两人甚至发现对一些照片有相似的评价标准。

“这张情感太直白了,”当沈聿展示一张老人抚摸流浪猫的照片时,向阳评论道,“有点煽情。”

沈聿挑眉看她一眼,嘴角微扬:“难得我们有共识。摄影最怕的就是无病呻吟。”

工作到一半,沈聿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直接按掉:“助理提醒我明天要交展览作品的最终清单。”他揉了揉太阳穴,显然已经忘了这回事。

“您先忙那边吧,我可以自己继续看。”向阳提议。

沈聿犹豫了一下:“那你自便,我上去处理一下。”他指指二楼,“咖啡机在那边角落,茶叶在左边的抽屉。”

说完他就转身上了楼,留下向阳一人在工作室。

她继续浏览照片,但注意力逐渐被工作室的细节吸引。除了摄影器材,书架上堆满了各种艺术书籍和画册,墙上还挂着几幅抽象画,签名是“SY”,应该是他自己的作品。

她的目光再次落到窗台那些奄奄一息的植物上。犹豫了片刻,她起身走到窗边,用手指轻轻触碰干裂的土壤。

环顾四周,她找到一个喷壶,走到洗手间接了水,小心翼翼地给每盆植物浇了适量的水。多肉需要减少浇水,绿萝喜欢湿润,仙人掌只需少量——她凭着有限的植物知识做出判断。

正当她专注地清理枯叶时,没有注意到二楼的声音已经停止,沈聿正靠在栏杆上看着她,表情若有所思。

“没想到你还是个园丁。”他突然出声。

向阳吓了一跳,喷壶差点脱手。她转过身,看到沈聿不知何时已经下楼,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它们看起来需要照顾。”她简单解释,把喷壶放回原处。

沈聿走到窗边,打量那些植物:“前女友留下的,说是能净化空气。”他语气随意,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我经常忘记它们的存在。”

向阳没有回应这个话题,回到工作台前:“我差不多看完了,有一些初步想法。”

接下来的半小时,他们讨论了选片标准和排序逻辑。出乎意料的是,沈聿对她的建议接受度很高,只对少数几张照片坚持己见。

“这些街拍系列可以按时间顺序排列,从清晨到深夜,展现城市的昼夜节奏。”向阳指着屏幕上的分组建议。

沈聿点头:“可以。但我希望穿插一些意外元素,打破过于线性的叙事。”他拖动几张照片,“比如把这张雨中的霓虹灯放在黎明的市场系列之后,形成对比。”

向阳思考片刻:“视觉冲击力很强,但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否连贯。”

“阅读体验?”沈聿轻笑一声,“我以为我们在做摄影集,不是小说。”

“任何书籍都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向阳平静地回答。

沈聿盯着她看了几秒,突然问道:“你做编辑多久了?”

“六年。”

“喜欢这个工作?”

“它适合我。”

“适合?”沈聿似乎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什么样的工作叫‘适合’?”

向阳思考了一下:“能够发挥所长,有明确的规则和边界,结果可预期。”

沈聿笑了,是一种带着些许讽刺的笑:“生活可没什么规则和边界可言。”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响起雷声,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窗外。不知何时,天空已经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该死,”沈聿皱眉,“我没带伞。”

向阳看向窗外密集的雨幕:“我等一会儿再走。”

沈聿走到窗边看了看天气:“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他转身拿起车钥匙,“我送你吧,顺便可以路上继续讨论。”

“不用麻烦,我可以等雨小一点。”向阳下意识拒绝。

“不麻烦,”沈聿已经穿上外套,“我正好要去出版社那边见个朋友。”这明显是临时编的借口,“走吧,趁现在路还没堵死。”

向阳犹豫了一下,但看到窗外的雨势确实没有减弱的迹象,只好点头:“那谢谢了。”

沈聿的车是一辆黑色的SUV,内部意外地整洁,与混乱的工作室形成鲜明对比。车里有一股淡淡的皮革和薄荷味,没有烟味,这让她有些意外——从他略带沙哑的嗓音和随性的作风来看,她以为他会抽烟。

系安全带时,她注意到后座上放着一个相机包和三脚架,还有几本熟悉的摄影集——是她社里出版的。

“你也看我们社的书?”她忍不住问。

沈聿瞥了一眼后座:“偶尔。了解一下竞争对手的水平。”他语气调侃,但并无恶意。

车子驶出创意园区,汇入下午的车流中。雨刮器有节奏地摆动,在车窗上划出清晰的扇形。车内气氛有些尴尬,只有电台播放的爵士乐填充着沉默。

“所以,为什么选择做编辑?”沈聿突然问,眼睛仍看着前方。

向阳斟酌着回答:“喜欢书,喜欢文字的有序性。”

“有序性?”沈聿轻笑,“又是一个奇怪的词。生活是无序的,艺术也是无序的,为什么追求有序?”

“无序中的有序。”向阳轻声说,像是在自言自语。她指向窗外雨中依然井然有序的车流,“就像这个城市,表面混乱,但有内在的规则和节奏。”

沈聿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你会这么说。”他停顿了一下,“我以为你是那种喜欢一切井井有条,讨厌意外的人。”

“我不讨厌意外,”向阳谨慎地选择词语,“只是需要理解意外的意义。”

谈话间,车内的气氛不知不觉轻松了一些。他们讨论了几个摄影与文字的配合方案,甚至发现对某位日本小说家有共同的喜好。

在一个红灯路口,沈聿突然说:“你和我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样。”

向阳转头看他:“您最初想象的是什么样?”

“典型的出版社编辑,拘谨,保守,对艺术一知半解却喜欢指手画脚。”他直言不讳,然后笑了笑,“但你至少懂一点摄影,而且......”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不啰嗦。”

这算是一种夸奖吗?向阳不确定如何回应,只好简单地说:“谢谢。”

雨势渐渐变小,车辆也接近了她的住所。在一个路口,沈聿突然改变方向,拐进了一条小街。

“稍微绕一下,避开前面的拥堵路段。”他解释,但眼神有些闪烁。

向阳注意到这不是最优路线,但没有说破。她看向窗外,熟悉的街景变得陌生起来——雨中的城市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行人的伞像移动的花朵,店面的灯光在水洼中形成倒影。

“很适合拍照。”她轻声说。

沈聿点头:“雨天是最好的自然柔光箱。”他减慢了车速,似乎也在欣赏窗外的景色。

突然,他的目光被什么吸引:“等一下,那是......”

向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路边一只瘦弱的小猫蜷缩在纸箱里,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纸箱旁边有一个小碗,但里面的食物已经被雨水泡烂。

沈聿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打方向盘靠边停车:“等我一下。”

他冒雨下车,快步走到纸箱前,蹲下身查看小猫的情况。向阳透过车窗,看到他轻轻抚摸小猫的脑袋,然后脱下自己的外套,小心翼翼地把小猫包裹起来。

回到车上时,他头发和肩膀都湿了,但怀中的小猫被保护得很好。那是一只普通的橘猫,看上去只有几个月大,右后腿有些不自然的弯曲。

“它腿受伤了。”沈聿眉头紧锁,语气中是她从未听过的担忧,“附近有宠物医院吗?”

向阳愣了一下才回答:“前面两个路口右转有一家。”她顿了顿,“你知道怎么走吗?”

“导航。”沈聿简短地说,把小猫轻轻放到她怀里,“你抱着它,我开车。”

小猫在她怀中微微发抖,发出细微的叫声。向阳僵硬地抱着它,不知该如何是好。她从未养过宠物,对这种脆弱的小生命感到手足无措。

“放松点,它不会咬人。”沈聿瞥了她一眼,语气意外地温和。

宠物医院不大,但很干净。值班的年轻兽医显然认识沈聿:“沈老师,又捡到小家伙了?”

“老朋友了,李医生。”沈聿把小猫轻轻放在检查台上,“路边发现的,腿好像有问题。”

检查过程中,沈聿全程专注地看着,不时询问专业问题。向阳站在一旁,观察着他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样子——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诚的关切。

“小腿骨折,需要固定。”兽医最终诊断,“营养不良,还有点脱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沈聿毫不犹豫地点头:“费用不是问题,请用最好的治疗方案。”

办理手续时,向阳注意到他从钱包里拿出一张明显经常使用的宠物医院会员卡。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回到车上,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沈聿的外套湿透了,他把它扔到后座,只穿着一件T恤开车。

“你经常这样做吗?”向阳终于问,“救助流浪动物。”

沈聿耸肩:“碰上了就帮一把。工作室不能养,但相熟的宠物店会帮忙找领养。”他语气随意,仿佛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车终于开到向阳住的小区门口。雨已经完全停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透出金光。

“今天谢谢您,”下车前,向阳说,“不仅是为了送我一程。”

沈聿似乎有些意外,然后笑了笑:“没事。周三再见?应该可以确定最终选片了。”

向阳点头:“好的。我会准备好方案。”

她站在小区门口,看着黑色的SUV汇入车流,逐渐消失在下班高峰的车河中。

回到公寓,那种熟悉的寂静再次包围了她。但今天,这种感觉似乎有所不同。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匆匆的行人和车辆,突然意识到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个时间点站在这里——平时她总是加班到很晚才回来。

她想起那只小猫,想起沈聿小心翼翼抱着它的样子,与他平时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

打开电脑,她收到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沈聿。主题是“今日照片”,内容只有一张图片附件——是她在工作室时专注看屏幕的侧影,光线从窗外照进来,勾勒出她的轮廓,表情是她自己从未见过的专注与柔和。

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无意中拍到的,觉得不错。”

向阳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然后移动鼠标,光标在“回复”按钮上徘徊。

最终,她只是把照片保存下来,没有回复。

但那个夜晚,当她照例数着呼吸入睡时,脑海中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雨中的城市、受伤的小猫、和镜头后那双突然变得温柔的眼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