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送沐阳去幼儿园后,苏小糖没直接回家,而是揣着奶奶的笔记本,往周伯提过的 “老巷旧货摊” 那里走。
那巷子藏在老街深处,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暗,两侧的老房子挂着褪色的木招牌,连风里都飘着股旧木头的味道。
跟周末热闹的旧货市场不同,这里的摊位零零散散,大多是住在附近的老人,摆个小马扎,面前铺块旧布,上面放着几件家里翻出来的老物件,不急着卖,更像凑个热闹。
苏小糖沿着青石板路慢慢逛,目光扫过摊位上的旧物时,手指会下意识蜷一下
—— 这是她在博物馆做修复时养成的习惯,看见老瓷老铜,总忍不住想
“摸一摸胎质、辨一辨年代”。
她没急着翻奶奶的笔记本,反而先蹲在第三个摊位前,盯着那几片散在旧布上的碎瓷片,指尖轻轻碰了碰最大的一块:
釉面摸起来像浸过温水的丝绸,不是新瓷那种滑溜溜的冷硬感。
摊主是个穿蓝布衫的老爷爷,正眯着眼晒太阳,面前的旧布上摆着个缺了口的青花瓷碗,碗旁边散落着几片碎瓷片,还有个锈迹斑斑的铁皮饼干盒。
苏小糖的目光,偏偏落在了那几片碎瓷上。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最大的一块碎瓷 —— 瓷片边缘已经磨得圆润,釉色洁白,纹饰是钴蓝色的半朵缠枝莲,笔触细腻,跟她之前在论坛上看的 “清代中期青花” 有点像。
“小姑娘,对这碎瓷感兴趣?” 老爷爷睁开眼,声音慢悠悠的,
“这是我去年修老房子时,从墙缝里掏出来的,看着旧,不值什么钱。”
苏小糖心里一动,想起周伯说的 “老瓷片也能看年代”,便轻声问:
“爷爷,这碎瓷片您想卖吗?多少钱呀?”
老爷爷笑了笑:“你要是喜欢,给五块钱就行,放我这儿也是落灰。”
五块钱不贵,苏小糖刚要掏钱,又想起上次买假香炉的教训,赶紧收回手,按奶奶笔记里写的 “看釉面气泡”,凑到阳光下仔细看
—— 老瓷的釉面气泡大小不一,分布也不均匀,而新瓷的气泡又小又密。
她看了半天,只觉得这碎瓷的气泡看着挺 “乱”,却不敢确定。
正蹲在那儿琢磨气泡时,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
—— 是赵磊的微信。
她想起昨天跟周伯告别时,周伯特意问了句
“明天打算去哪儿淘货”,她随口提了句 “想去老巷看看,听说有老瓷片”,没想到周伯还特意跟赵磊说了。
点开消息,赵磊的话带着点跳脱:
“周伯说你去老巷了?那边王爷爷的摊位有真??清代瓷片,别跟上次似的,被人抢了先!记得拍照片给我,我帮你把把关。”
苏小糖心里一喜,赶紧回:“我现在就在一个爷爷的摊位前,他有碎瓷片,我分不清是不是老的,怎么办?”
赵磊秒回:“你拍张照片,重点拍釉色和纹路,再拍个气泡的特写,我帮你看看。”
苏小糖赶紧拿出手机,对着碎瓷片拍了几张,连带着那个缺口的青花瓷碗也拍了一张,一起发给赵磊。
等消息的时候,她又跟老爷爷聊起来:“爷爷,您这青花瓷碗,也是修房子掏出来的吗?”
“不是,这碗是我老伴儿的陪嫁,用了几十年,去年摔缺了口,就没再用了。” 老爷爷叹了口气,
“她走了三年了,这碗我舍不得扔,摆这儿看看。”
苏小糖心里软了软,刚想说点什么,赵磊的消息又发了过来:
“碎瓷片是老的!看釉色和缠枝莲纹路,应该是清代中期的,那碗是建国后的普通民用瓷,不过碗底要是有款,也能留着玩。”
她赶紧翻到碗底 —— 果然有个模糊的 “景德镇制” 款,是红色的,跟奶奶笔记里写的 “建国后瓷款多为红彩” 对上了。
“爷爷,这碎瓷片我要了,还有这个碗,您要是愿意卖,我也想收。” 苏小糖抬头说。
老爷爷愣了一下,随即摆手:
“碗就算了,留个念想。碎瓷片你拿去吧,五块钱。”
苏小糖付了钱,把碎瓷片小心地放进帆布包里,又跟老爷爷聊了会儿,才继续往前走。
刚走没几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她:“小姑娘,等一下!”
她回头,看见老爷爷拿着个小布包跑过来,递给她:“这里面还有几片小的碎瓷,跟刚才那片是一起的,你也拿着吧,凑个整。”
苏小糖连忙道谢,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
—— 老巷里的人,连卖东西都带着股人情味。
逛到巷子尽头,苏小糖找了个石凳坐下,把碎瓷片拿出来,一片一片摆在腿上看。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瓷片上,天青色的釉面泛着柔和的光,那半朵缠枝莲,像是还藏着老房子里的故事。
她拿出手机,给赵磊发消息:“谢谢你啊,帮我认出来是老瓷片。”
赵磊回得很快:“没事,周伯跟我说,让我多帮你盯着点,免得你再踩坑。对了,你要是有空,明天下午可以来我店里,我给你看看我收的清代青花标本,跟你这碎瓷片能对上。”
苏小糖心里一喜:“真的吗?太好了!明天下午我送完沐阳就过去。”
收起手机,她把碎瓷片小心地包好,放进包里。起身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家小卖部,想起沐阳昨天说想吃草莓味的小饼干,便进去买了一包,揣在兜里。
走到幼儿园门口,离放学还有半小时,苏小糖就站在旁边的树下等。
阳光正好,她掏出奶奶的笔记本,翻到 “瓷片鉴别” 那一页,在旁边补写:“清代中期青花,釉色天青,气泡不均,缠枝莲纹路细腻,老巷王爷爷处收,五块钱。”
写完,她忍不住笑了 —— 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判断,加上朋友的帮忙,收到的 “真老物件”,虽然只是几片碎瓷,却比上次收银镯还开心。
“妈妈!”
沐阳的声音从幼儿园里传出来,苏小糖赶紧收起笔记本,抬头看见儿子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他扑进苏小糖怀里,仰着头问:
“妈妈,今天去淘老物件了吗?有没有找到好玩的东西?”
“找到了哦。” 苏小糖从包里拿出那个小布包,递给沐阳,
“你看,这是妈妈收的碎瓷片,是好几百年前的呢。”
沐阳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看着里面的碎瓷片,眼睛亮晶晶的:
“哇!好漂亮呀!这个蓝色跟我们幼儿园画的青花瓷一样!”
“对呀。” 苏小糖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从兜里拿出草莓饼干,
“奖励你的,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
“乖!老师还夸我画画好看呢!” 沐阳接过饼干,拆开包装,先拿了一块递给苏小糖,
“妈妈先吃。”
苏小糖咬了口草莓饼干,甜香混着刚才老巷的樟木味,心里暖得发沉。她牵着沐阳的手往家走,手指突然被口袋里的碎瓷片硌了一下
—— 刚才光顾着高兴,没注意最大的那块瓷片背面,居然有个淡淡的 “福” 字印记,跟上次收银镯内侧的 “福记银楼” 戳记,字体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沐阳晃着拨浪鼓,“咚咚” 声里,
苏小糖心里突然冒了个念头:这碎瓷片,难道也跟福记银楼有关?
苏小糖低头看了看儿子蹦蹦跳跳的样子,又摸了摸包里的碎瓷片,忽然觉得,这条 “铲地皮” 的江湖路,好像比她想象中更温暖
—— 有愿意指点的前辈,有愿意帮忙的同行,还有身边一直陪着她的儿子。
或许,这就是老物件的魔力吧,不仅能藏住旧时光的故事,还能让新的温暖,在这条路上慢慢发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