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苏小糖起得很早,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又给沐阳洗了衣服,然后才拿出奶奶的笔记本,坐在餐桌前翻看。
沐阳醒了之后,自己穿好衣服,跑到客厅里玩拨浪鼓,没有打扰她。苏小糖看了一会儿笔记,觉得有些地方不太懂,就拿出手机,搜索相关的古玩论坛,想找些资料看看。
刚打开论坛,就看见一条置顶的帖子 ——“老街旧货市场每周鉴宝活动,本周日上午九点,特邀周伯现场鉴宝,免费!”
苏小糖眼睛一亮 —— 周伯这个名字,她在论坛里见过几次,大家都说他是古玩圈的老前辈,鉴别老物件很厉害,尤其擅长看铜器和银器。她赶紧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八点半了,来得及!
“沐阳,妈妈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好不好?” 苏小糖关掉手机,走到客厅里。
“好玩的地方?是什么呀?” 沐阳放下拨浪鼓,好奇地问。
“去旧货市场,有个爷爷会看老物件,妈妈带昨天买的银镯子去让爷爷看看,好不好?” 苏小糖说。
“好呀!” 沐阳立刻点头,跑去拿自己的小鞋子。
两人收拾好,出门的时候已经八点四十五了。
苏小糖牵着沐阳,快步往旧货市场走,心里有点期待
—— 她想知道那个银镯子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值多少钱,更想跟周伯学点鉴别知识。
到了旧货市场,鉴宝活动已经开始了。在市场中间的空地上,摆了一张长桌,桌子后面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个放大镜,正在给一个阿姨看一个旧瓷瓶。
周围围了不少人,都在安静地看着。
苏小糖牵着沐阳,站在人群后面,耐心地等着。
沐阳很乖,没有吵闹,只是好奇地看着桌上的老物件。
等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轮到苏小糖了。
她走到桌前,把银镯子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在桌上,轻声问:
“周伯您好,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个银镯子,是不是老物件?”
周伯抬眼看向她,目光落在桌上的银镯上,点了点头:
“放近点,我瞅瞅。”
苏小糖把银镯往桌中间推了推,周伯拿起放大镜,小心翼翼地托起银镯,先是看了看表面的包浆,又翻过来盯着内侧的刻字,手指轻轻摩挲着银面,动作慢而认真。
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沐阳也踮着脚尖,凑到桌边看,小嘴巴微微张着,一脸好奇。
过了好一会儿,周伯才放下放大镜,把银镯放回桌上,看向苏小糖:“小姑娘,这镯子是你收的?”
“嗯,昨天在市场里一个老奶奶那儿买的。” 苏小糖点头,“您看这是哪个年代的呀?”
“民国的。” 周伯语气肯定,
“你看这银质,是当时常见的‘纹银’,纯度不算顶高,但质地软,适合做首饰;再看这包浆,是常年戴在手上养出来的,不是后来做旧的
—— 老银器戴久了,会吸收人体的油脂,表面会泛出这种温润的奶白色,新银器可仿不出这效果。”
苏小糖心里一喜,又追问:
“那内侧的刻字,您能看清是什么吗?我看着像‘桂英’两个字。”
“是‘桂英’。” 周伯笑了笑,
“这应该是当年主人的名字,民国时期的银镯,很多都会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吉祥话,算是个念想。你再看这镯子的接口处,是老式的‘插销扣’,现在做银镯都用弹簧扣了,从工艺上也能对上民国的年代。”
旁边有人凑过来问:
“周伯,那这镯子值多少钱啊?”
周伯看了眼苏小糖,反问:“小姑娘,你花了多少钱买的?”
“两百五十块。” 苏小糖如实回答。
这话一出,旁边有人 “呀” 了一声:
“是不是买贵了?我上次看类似的镯子,才一百八。”
苏小糖心里咯噔一下,刚要解释,就听见周伯摆了摆手:“不贵。”
他拿起银镯,指了指内侧刻字旁边的一个小印记:“你们看这儿,有个小小的‘福’字戳,这是当年银楼的字号。民国时期‘福记银楼’的东西,做工比普通银匠精细,存世量也不算多,两百五十块,算合理价。”
苏小糖松了口气,心里又暖又亮 —— 原来自己没买亏,而且这镯子还是有名号的老银器,难怪昨天摸着就觉得不一样。
“谢谢周伯,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 苏小糖笑着道谢,又忍不住问,
“那您看,这种老银镯,除了看包浆和工艺,还有别的鉴别技巧吗?我想多学学。”
周伯看她态度诚恳,眼里多了几分笑意:
“小姑娘倒是有心。老银器鉴别,还能看‘磨损’—— 你看这镯子的边缘,还有扣头的地方,都是自然磨损的痕迹,没有刻意打磨的生硬感;再听声音,老银器掉在硬地上,声音是‘闷’的,新银器是‘脆’的,你可以试试。”
苏小糖赶紧点头,把周伯的话记在心里,想着回去一定要跟奶奶的笔记对照着看。
“对了周伯,” 她突然想起什么,“昨天卖我镯子的老奶奶说,这是她的嫁妆,因为孙子交学费才卖的。您说,这种有故事的老物件,是不是比普通老物件更有意义啊?”
周伯放下银镯,看向苏小糖,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
“小姑娘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老物件的价值,不光在年代和工艺,更在‘人情’。一个镯子陪了主人几十年,见证了她的青春、婚姻,现在又为了孙子的学费被卖掉,这里面藏着的是过日子的酸甜苦辣,这才是老物件最金贵的地方。”
苏小糖心里猛地一震,像是有什么东西被点透了
—— 昨天她收下银镯,只是觉得老奶奶可怜,想帮一把,可现在听周伯这么说,她突然明白,自己收下的不只是一个银镯,更是一段沉甸甸的人生故事。
“妈妈,” 沐阳拉了拉她的衣角,小声说,
“这个镯子好厉害呀,有好多故事。”
苏小糖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又看了看桌上的银镯,心里那个昨天被压下去的念头,又冒了出来,而且比之前更清晰 —— 她想收老物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想把这些藏着人情故事的老物件好好保存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它们背后的温暖。
周伯看着母子俩的互动,笑着说:“小姑娘要是想做这行,以后有不懂的,可以来市场找我。我每周日都在这儿,帮大家看看东西。”
“真的吗?太谢谢您了!” 苏小糖又惊又喜,连忙道谢,
“以后肯定要麻烦您多指点。”
“客气啥,都是喜欢老物件的人。” 周伯摆了摆手,指了指沐阳,“这孩子也乖,不吵不闹的,以后可以常带他来逛逛,多看看,也能长见识。”
苏小糖笑着应下,小心翼翼地把银镯放回盒子里,牵着沐阳跟周伯道别,才挤出人群。
走在市场的小路上,沐阳仰着头问:“妈妈,我们以后还要来见周爷爷吗?”
“要啊。” 苏小糖点头,
“周爷爷懂好多关于老物件的知识,妈妈要跟他好好学习,以后也能认出更多有故事的老物件。”
“那我也学!” 沐阳举起小手,
“我帮妈妈看有没有裂纹,就像昨天那个叔叔一样!”
苏小糖被他认真的样子逗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好啊,那沐阳就是妈妈的小帮手了。”
两人说着话,走到市场入口,苏小糖突然看见不远处的摊位前,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在那儿看东西 —— 是赵磊。
赵磊也刚好抬头,看见她,愣了一下,随即挥了挥手。
苏小糖牵着沐阳走过去,笑着打招呼:“你也来逛啊?”
“嗯,过来看看有没有好东西。” 赵磊站起身,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盒子上,“周伯帮你看镯子了?怎么样,没买亏吧?”
“没亏,周伯说是民国福记银楼的,还教了我好多鉴别技巧。” 苏小糖语气里带着点开心,
“昨天谢谢你提醒我拨浪鼓有裂纹,还有镯子的事。”
赵磊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没事,我就是随口一说。你要是真想做这行,以后淘东西多注意点,别再像上次那样买着假香炉了。”
苏小糖愣了一下
—— 他怎么知道自己买了假香炉?
像是看出了她的疑惑,赵磊指了指她昨天逛的那个角落摊位:
“我昨天看见你在那儿买香炉了,那个摊主的东西,真假掺着卖,我之前也上过当。”
原来如此。苏小糖心里有点感激,又有点不好意思:“难怪你昨天说我镯子买贵了,你是怕我又被骗吧?”
赵磊挠了挠头,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说:
“周伯是好人,懂行又实在,你以后有不懂的,多问他准没错。对了,我这儿有个古玩交流群,里面都是咱们本地做老物件的,你要不要加进来?平时大家会在群里分享鉴别技巧,也会说哪里有好货。”
“真的吗?太好了!” 苏小糖连忙点头,“谢谢你啊,赵磊。”
“没事,都是同行,互相帮衬呗。” 赵磊拿出手机,跟她互加了微信,把她拉进了群里。
看着手机里新出现的 “老街古玩交流群”,苏小糖心里暖暖的 —— 原本以为古玩圈会很复杂,可没想到才两天,就遇到了愿意指点她的周伯,还有虽然看着跳脱、却愿意帮忙的赵磊。
阳光透过摊位的布篷,洒在苏小糖和沐阳身上,沐阳晃着手里的拨浪鼓,“咚咚” 的声音轻轻响着,混在市场的喧闹里,格外安心。
苏小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银镯盒子,又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旧货市场
—— 这里有旧时光的痕迹,有陌生人的善意,还有她对未来的期待。
或许,她的 “古玩江湖”,就从这个温暖的周日,真正开始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