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小哑巴他超甜 >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这期间火车又停了几个站,每停一次,就有提着行李的人上来,也有揉着腰下车的人。

他们对面的一家五口也换成了两个年轻人,背着个半人高葫芦外形一样的东西。

后来他才知道这东西叫吉他。

俞盼靠在沈砚舟肩上,头一回见这东西,好奇得很,眼睛总忍不住往那儿瞟。

又怕被人发现,只敢偷偷看两眼,看完还赶紧低下头,假装在抠帆布袋的带子。

沈砚舟察觉到他的小动作,悄悄用手指勾了勾他的手心。

终于,广播里响起“澜洲站到了”的通知。

澜洲是终点站,虽然俞盼听不见,但看到周围人都开始收拾行李,也跟着坐直了身子。

沈砚舟把行李袋从架子上拿下来,怕挤着他,特意等车上的人走了大半,才牵着他往车门走。

出了站,澜洲的广场比汉城热闹得多,到处是举着牌子接人的,还有推着小车卖地图,矿泉水的。

沈砚舟没急着走,先找了个穿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问澜洲市第一人民医院怎么去。

“坐221路公交,直达的,就在那边站牌下等。”工作人员指了指不远处的公交站,估计是天天被问,说得很详尽:“十分钟一趟,八站路,到人民路口下车就行。”

怕沈砚舟记不住,还拿出本子,写下“221路公交,人民路口下车”这几个字,写完撕下来给他,“拿着,别弄丢了。”

“谢谢师傅。”沈砚舟道了谢,牵着俞盼往公交站走。

公交站边上立着个绿色的站牌,画了几根直线,直线下边竖着写满了小字。

俞盼凑过去看,只觉得眼睛花。

沈砚舟也看了会儿,指着221那条直线上一个稍大的圆点,完了冲俞盼比划:“我们现在在这儿。”

又顺着箭头的方向划,停在一个标着“人民路口”的圆点上,“我们要去这儿。”

俞盼半知半解地点头,有点能看明白了。

没等多久,一辆绿色车身的221路公交就驶了过来,车刚靠近就看见车里站满了人。

沈砚舟先把俞盼推上车,自己再跟着挤上去,车门“哐当”一声关上。

车厢里全是汗酸味,俞盼紧紧皱着眉。

“上车买票,五角一张!月票出示啊!”

售票员阿姨拿着个票夹,在人群里穿梭。

沈砚舟艰难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指了指俞盼,递过去:“两张票。”

阿姨麻利地撕了两张票给他,又继续吆喝。

他们一开始站在车头,挨着司机的位置,随着车子停靠站点,车上的人也上上下下,渐渐被挤到了车厢中后端。

沈砚舟让俞盼后背贴着车窗站,自己面对着他,两人紧贴着。沈砚舟一手握栏杆,一手摁着立在脚边的行李袋,像个围栏,把俞盼护在中间,不让来往的人挤着他。

俞盼靠着车窗,能看见外面的景象,路上的自行车一辆挨着一辆,马路也比汉城宽得多,单向车道比汉城的双向车道还要宽!

他还看见了一栋很高很高的大楼,没等数清楚有几层,车子一下就开过去了,只留下个模糊的影子。

俞盼忍不住拉了拉沈砚舟的胳膊,指了指窗外,眼里满是新奇。

沈砚舟空不出手来,只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眼,笑着点头。

晃晃悠悠站了二十多分钟,公交报站“人民路口到了”,车上的人又是一顾涌往车门挤,沈砚舟也牵着俞盼下了车。

站在路边,俞盼一眼就瞧见了马路对面的医院。

一栋白色的高楼,比周围的建筑高出一大截,顶部立着“澜洲市第一人民医院”九个红色的大字,特别显眼。

走进医院大门,两个人都有点懵。

大厅里人来人往,沈砚舟牵着俞盼没敢乱走,看见旁边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过去问:“阿姨,请问耳鼻喉科在哪儿?”

阿姨停下手里的活儿,指了指不远处的挂号大厅:“耳鼻喉科在三楼,先去那边排队挂号。”

他们以前治病去过最好的地方就是卫生所,那儿都直接排队就行,哪里挂过号。

“谢谢阿姨。”沈砚舟道了谢,带着俞盼去挂号窗口排队。

挂号处的队伍不算长,大多是陪着病人来的家属。沈砚舟没像别人那样让俞盼大厅里的座椅上等。

俞盼听不见也说不出话,陌生环境里自己待着,指不定得多慌。

只挂号,队伍过得很快。

“挂一张耳鼻喉科张敬林大夫的号。”沈砚舟说。

“两块钱挂号费。”窗口里的护士撕了张挂号单,笔在上面划了几下,递出来时说:“三楼候诊,广播叫号。”

沈砚舟交了钱,接过单子,上面黑色印油印着“耳鼻喉科张敬林”还有手写的“37”。

他把单子折好放进俞盼的帆布包侧兜,牵着人往电梯口走。

电梯前站了不少人,门一开就涌进去大半,沈砚舟看了眼拥挤的轿厢,没带着俞盼挤,转而跟着墙面提示去走楼梯。

走楼梯的人也挺多,俞盼走得慢,沈砚舟就放慢脚步,跟他并排一步一步往上走。

三楼的耳鼻喉科候诊室前面几排座位坐满了人,他们在后排找了位置坐下。

俞盼一坐下就攥紧了沈砚舟的手,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刺鼻的消毒水味儿,来往的陌生人,都让他心里发慌。

沈砚舟低头看他,见他眼睫垂着,手指还一下一下抠着自己手心,就知道他怕了。

他翻过俞盼的手,在他掌心一笔一划地写:“哥在呢。”

俞盼手颤了颤,慢慢点了点头,往沈砚舟怀里又挨近了些,如果不是中间有扶手挡着,他都想直接坐到沈砚舟腿上了。

沈砚舟看着俞盼发顶的软毛,心里发沉。

从卫生所检查完听说“可能是神经问题”起,他就没踏实过,这会儿到了大医院,反而更怕查出不好的结果。

候诊室的广播时不时报着号,他们前面有十六个人,沈砚舟怕俞盼无聊,时不时比着手语跟玩猜谜语。

玩累了从包里掏出颗糖,剥了糖纸塞进他嘴里,俞盼吃得很珍惜,含在嘴里让它慢慢化。

等了快两个小时,终于听见了他们的号码。

走廊一侧的诊室都贴了大夫的名字,沈砚舟一个个找过去,在3号诊室门口看到了印着“张敬林”的牌子,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推开门,张大夫正坐在桌子后面看病历,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和蔼。

办公桌对面摆着一张椅子,沈砚舟让俞盼坐下。

“怎么了?”张敬林看着俞盼问。

“耳朵听不见。”沈砚舟把镇上大夫打的病历拿出来递过去,“张大夫,我们是从白溪过来的,叶大夫跟您提过。”

张敬林接过病历,翻了两页,见到上面的名字后“哦”了一声,“我记得,说是有个孩子突发耳聋,还开口说话了。”

他放下病历,先问了关键的:“他除了听不见,是不是一直没法开口说话?”

“是,从没说过话,晕倒前喊了我一声哥之后,醒来说不出话也听不见了。”

张敬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落在俞盼身上,语气放缓:“什么时候开始听不见的?之前有没有受过什么刺激?比如惊吓之类的。”

“十天前,”沈砚舟赶紧回答:“我们那边发洪水和山体滑坡,他当时吓得不轻,后来见到我,喊了我一声就晕了,醒来就听不见了。”

俞盼坐在旁边,攥着沈砚舟裤腿,乖乖看着张敬林,努力从他嘴唇动作里猜意思。

偶尔张大夫看向他,问“耳朵有没有疼过?”“头疼不疼?耳鸣有吗?”沈砚舟就蹲下来给他比划。

俞盼再回应。

问完情况,张敬林拿出一个银色的小巧耳镜,起身走到俞盼身边,“我看看你耳朵里面。”

沈砚舟拍了拍他的背,俞盼没躲,按照张大夫的指示,把头偏向一侧。

张敬林把耳镜伸进俞盼耳朵里,眯着眼看了一会儿,又换另一侧。

“外耳道很干净,没有炎症,鼓膜也没破损,积液也没有。”他直起身,回到座位拿出一个金属音叉,看向沈砚舟:“你跟他说,等会儿我敲一下,他要是能听见,就举手。”

沈砚舟把话传达给俞盼,俞盼看着他认真地点点头。

张敬林拿着音叉,轻轻地敲了一下,音叉发出“嗡——”的绵长响声,再把音叉慢慢凑到俞盼左耳旁。

俞盼的耳朵动了动,却没举手,眼睛还是茫然地看着沈砚舟,显然什么都没听见。

张敬林又敲了一次音叉,这次把音叉贴在俞盼的颅骨上。

这是骨传导测试,就算外耳道有问题,声音也能通过颅骨传进内耳。

俞盼还是没反应,只是随着音叉的震动稍微皱了下眉,没举起手。

“一点都听不到?”张敬林坐回椅子上,语气里多了点凝重。

沈砚舟把话比划给俞盼,俞盼摇摇头。

张敬林把音叉放回盒子里,拿起笔在检查单上签了名字,说:“得先看耳朵,你们拿这个去一楼缴费后,直接去对面听力检查室,做纯音,声导抗和脑干反应这三个检查。”

沈砚舟拿着检查单,牵着俞盼去一楼大厅缴费,这回他们是坐电梯下去的。

电梯门关上的时候还震了一下,俞盼是第一次坐电梯,眼睛睁得圆圆的,抱紧了沈砚舟胳膊,直到电梯门打开才稍微松了些。

缴费大厅的队伍比挂号处的短,但走得很慢,排了十几分钟才到他们。

俞盼看着沈砚舟递单子,看着他拿出钱包,数了八十块递过去时心疼肉也疼。

拿到盖了缴费印章的检查单,两人又回到三楼听力检查室。

里面的大夫接过单子,让俞盼坐在一张铺着蓝色垫子的椅子上,递给他一个黑色耳机和白色按钮:“把耳机带上,等会儿听到声音,就按一下这个按钮,听到多少声就按多少下,知道吗?”

沈砚舟比划着把大夫的话翻译给他。

俞盼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耳机戴上,眼睛盯着手里的按钮,生怕错过声音。

测试开始了,大夫对着机器按了几下。俞盼一动不动,手里的按钮始终没按下去。

大夫调大了音量,又试了几次,俞盼还是没反应。

最后大夫摘下他的耳机,在单子上写下结果。

沈砚舟看着上面的“极重度听力缺失”心脏就像被悬在半空。

接着做声导抗测试,大夫让沈砚舟抱着俞盼,别让他乱动,然后把一个细小的探头放进俞盼的右耳里。

机器上的线条慢慢跳出一条波动的曲线,大夫看了会儿,又换左耳测了一次,最后在单子上写下:“中耳传音结构未见异常”。

做完声导抗测试,大夫指着旁边一间挂着蓝色帘子的小诊室:“还有个听性脑干反应要做,得躺着,查神经通路的,很快。”

沈砚舟带着俞盼走过去,里面摆了张窄窄的检查床,床头连着机器。

大夫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圆形电极片,对沈砚舟说:“把头发拨一下,耳后和额头要贴电极。”

沈砚舟把与俞盼耳后的碎发捋到耳前,冰凉粘稠的胶状液体碰到皮肤时,俞盼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电极片贴好,大夫给俞盼戴上耳机,调整好松紧,跟沈砚舟说:“让他躺床上闭眼放松,听到声音不用动。”

机器启动后,发出轻微的响声。

沈砚舟站在床边,眼睛盯着机器屏幕,上面的波形断断续续跳着。

俞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只有胸口随着呼吸起伏,他能感觉到耳朵里有轻微的震动,却听不见具体的声音。

再加上前面做了两个检查,结果似乎不太好,这让他的心也越来越慌。

他的手还攥着沈砚舟的裤腿,偶尔机器停顿调试时,他会悄悄睁开眼瞄一下。

见沈砚舟正看着自己,眼神很温柔,还冲他笑了笑。

俞盼又赶紧闭上眼,心里松了些。

有沈砚舟在,好像也没那么怕了。

摆摊摆摊~《竹马就是老婆啊》

小太阳活泼受vs高冷克制酷哥攻

在林诩年三岁那年的夏天,住在隔壁的周爷爷带回了个小男孩。

小男孩沉默寡言,性情冷淡。

但林诩年不在乎,他喜欢长得好看的,见天揣着糖跑去找人家玩。

然而双方家长发现——

向来沉默寡言的周丛成天跟在林诩年身后,包括但不限于——

林诩年和别的小朋友起矛盾,周丛站前边挡着。

林诩年翻墙,周丛在底下当肉垫。

林诩年不想写作业,周丛二话不说写两份。

结果就是被老师发现齐齐叫家长。

事后周丛忏悔:我的错,下次我会注意字迹。

……

周丛幼时因为父母的忽略,变得淡漠寡言,家里老爷子看不下去,带回老家好好养着。

搬回家当天,周丛就看见了站在栏杆缝隙偷看他的林诩年。

见他望过来,林诩年眼睛亮了亮,对着周丛咧开嘴笑。

像个小太阳,周丛想。

……

两人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从未分开过。

林诩年觉得他和周丛是天下第一好哥们儿。

直到某天,他见了别的发小的相处模式,才意识到不对劲。

别的发小不会在另一个赖床时帮他穿袜子。

别的发小不会在另一个洗完头发后帮他吹头发。

别的发小更不会在冬天把另一个冰凉的手放在肚子上暖。

林诩年挠挠头,望着正在帮他整理笔记的周丛,第一次觉得“好哥们儿”“发小”这些词,好像装不下他们两个。

【/竹马竹马/日常/从小写起/成年后恋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