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806章 54 南无斗战胜佛!

第806章 54 南无斗战胜佛!

暮春时节的流沙河畔总笼着层薄纱似的雾,晨露凝在芦苇尖上,风一吹便滚进水里,漾开细碎的银纹。岸边长着丛半人高的野蔷薇,粉白花瓣沾着潮气,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股清润的甜香。

沈清辞蹲在河边,指尖刚触到水面就猛地缩回——溪水还带着夜寒,冻得她指节泛白。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绫罗衫,领口袖边绣着细巧的缠枝莲纹,腰间系着条水绿色的丝绦,末端坠着枚成色极好的白玉佩,走动时会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她梳着双环髻,鬓边插着支银质的缠枝梅花簪,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被晨雾打湿,贴在细腻的皮肤上。

“姑娘,这溪水凉,仔细伤了手。”

身后传来的声音低沉温和,沈清辞回头时,正见个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站在不远处。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形挺拔,肩上背着个半旧的药箱,药箱边角磨得有些发白,却收拾得十分整齐。男子的头发用根木簪束着,额前垂着几缕黑发,眉目清俊,鼻梁高挺,嘴唇薄而端正。他的眼睛很亮,像是盛着山间的清泉,看向人时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让人莫名觉得安心。

沈清辞站起身,拢了拢衣袖,轻声道:“多谢公子提醒,我只是想看看这水里的鱼。”她的声音轻柔,像羽毛拂过心尖,说话时微微垂着眼,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片浅浅的阴影,带着几分羞怯的模样。

男子闻言笑了笑,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水面上:“这流沙河的鲫鱼最是鲜嫩,只是如今刚过清明,水温还低,它们都躲在深水区,寻常时候难见着。”他说话时语气平和,带着种娓娓道来的耐心,“姑娘是外乡人吧?看你衣着,不像是这附近村落的人。”

“嗯,我随父亲来这边办事,暂住在镇上的客栈。”沈清辞点点头,抬眼看向男子,“听公子的语气,像是对这一带很熟悉?”

“我叫林墨,是个游医,常年在这附近的村落行医,对这流沙河也算熟悉。”林墨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片竹林,“那片竹林后有个村落,叫清溪村,村里的人大多认识我。”他顿了顿,又看向沈清辞,“姑娘若是无事,不妨随我去村里坐坐?村里的阿婆们常做些青团,这会儿应该刚蒸好,味道很是不错。”

沈清辞有些犹豫,她自小家教严格,鲜少与陌生男子同行。可看着林墨温和的眼神,又想到父亲今日去了县城,自己在客栈待着也无趣,便轻轻点了点头:“那就多谢林公子了。”

两人沿着河岸往前走,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路边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点缀在绿草间,煞是好看。林墨不时会指着路边的植物给沈清辞介绍,哪株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哪片是能止血的蒲公英,他说起这些时,眼神里满是认真,语气也带着几分专业的笃定。

沈清辞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提出些疑问,林墨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她发现林墨不仅医术精湛,还十分博学,说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时头头是道,让她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走到了竹林前,竹林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竹子的清香,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轻柔的乐曲。

穿过竹林,清溪村便出现在眼前。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下,房屋大多是用黄泥和茅草搭建的,屋顶上炊烟袅袅,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村口的老槐树下坐着几个纳鞋底的阿婆,看到林墨,都热情地打招呼。

“林大夫来啦!”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阿婆笑着站起身,“今日怎么这么早?是不是又去山里采药了?”

“张阿婆早,我刚从流沙河那边过来,遇到这位沈姑娘,便带她来村里转转。”林墨笑着回应,又给沈清辞介绍,“这是张阿婆,村里的人都受她照顾。”

沈清辞对着张阿婆微微屈膝行礼:“张阿婆好。”

“哎呀,这姑娘长得真俊!”张阿婆拉着沈清辞的手,细细打量着她,“皮肤又白又嫩,跟城里的小姐似的。快,跟阿婆回家,阿婆刚蒸好青团,给你拿两个尝尝。”

沈清辞被张阿婆的热情感染,笑着应道:“多谢张阿婆。”

跟着张阿婆回到家中,院子里种着几株月季,开得正艳。屋里的土灶上还冒着热气,张阿婆掀开蒸笼,一股清甜的艾草香扑面而来。蒸笼里摆放着一个个碧绿的青团,圆润饱满,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张阿婆拿了个青团递给沈清辞:“姑娘尝尝,这是用新鲜的艾草做的,里面包的是豆沙馅,甜而不腻。”

沈清辞接过青团,入手温热,她咬了一小口,艾草的清香和豆沙的甜腻在口中化开,味道果然极好。她忍不住赞道:“阿婆,您做的青团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几个。”张阿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又给林墨拿了一个,“林大夫,你也吃,看你这几天又瘦了,肯定是又忙着给人看病,没好好吃饭。”

林墨接过青团,笑着点头:“多谢张阿婆,您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几人正说着话,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林大夫!不好了!李大叔突然晕倒了,您快去看看吧!”

林墨闻言,脸色一变,立刻站起身,拿起放在一旁的药箱:“我马上过去!”他又看向沈清辞,语气带着几分歉意,“沈姑娘,抱歉,我得先去看看李大叔的情况,不能陪你了。”

“公子快去忙吧,救人要紧。”沈清辞连忙说道,眼神里满是担忧,“你也要小心些。”

林墨点点头,跟着少年快步向外走去。张阿婆看着他们的背影,叹了口气:“这李大叔也是苦命,家里就他一个劳力,要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啊。”

沈清辞坐在院子里,心里也有些不安。她吃着手里的青团,却觉得没了刚才的味道。她想起林墨刚才焦急的模样,心里暗暗祈祷李大叔能平安无事。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林墨才重新回到张阿婆家。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身上,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的脸上却带着几分轻松的笑意,看到沈清辞,便说道:“沈姑娘,让你担心了,李大叔已经没事了,只是劳累过度,加上有些低血糖,我给他施了针,又让他喝了些糖水,现在已经醒过来了。”

沈清辞闻言,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太好了,我就知道公子一定能治好李大叔的。”她看着林墨疲惫的模样,连忙起身倒了杯茶水递给他,“公子快喝点水,休息一下。”

林墨接过茶水,一饮而尽,感激地说道:“多谢沈姑娘。”他坐在石凳上,揉了揉眉心,脸上的疲惫更明显了些。

沈清辞看着他,心里有些不忍:“林公子,你每天都这么辛苦吗?既要采药,又要给人看病。”

林墨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释然:“医者仁心,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我心里也高兴。虽然辛苦些,但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顿了顿,又说道,“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是村里的老大夫救了我的命,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救治更多的人。后来老大夫去世了,我就四处游学,学习医术,希望能把他的医术传承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沈清辞听着林墨的话,心里对他多了几分敬佩。她没想到眼前这个温和的男子,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她看着林墨,眼神里满是赞赏:“林公子真是个善良的人,能有你这样的医生,是乡亲们的福气。”

林墨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笑道:“姑娘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太阳渐渐升高,天气也暖和了起来。沈清辞看了看天色,说道:“林公子,时辰不早了,我该回客栈了,不然父亲该担心了。”

林墨点点头,站起身:“我送你回去吧,这附近的路有些难走,你一个姑娘家,我不太放心。”

沈清辞没有拒绝,轻声应道:“那就麻烦林公子了。”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路上依旧有说有笑。沈清辞说起自己在家中读书作画的趣事,林墨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发表些自己的见解。他虽然是个医生,却也读过不少书,对诗词书画也有一定的了解,两人聊得十分投机。

走到流沙河畔时,沈清辞突然看到河面上有个身影一闪而过,她愣了一下,指着河面说道:“林公子,你看,那是什么?”

林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河面上有个金色的身影,像是一尊佛像,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那佛像身形高大,手持金箍棒,神态威严,正是斗战胜佛的模样。

两人都看得有些出神,过了好一会儿,那金色的身影才渐渐消失在河面上。沈清辞回过神来,眼中满是惊讶:“林公子,刚才那是……斗战胜佛吗?我是不是看错了?”

林墨也有些惊讶,他常年在这一带行医,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他沉吟了片刻,说道:“刚才那应该就是斗战胜佛的显圣。传说斗战胜佛曾在此地降妖除魔,保护一方百姓,或许是他看到这一带百姓安居乐业,便现身来看一看。”

沈清辞闻言,双手合十,对着河面深深一拜,轻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多谢佛祖保佑这一方百姓平安顺遂。”她的眼神虔诚,语气带着几分敬畏。

林墨看着她虔诚的模样,也对着河面拜了拜,心中默念:“南无斗战胜佛!愿佛祖继续保佑这一带的百姓,无病无灾,安居乐业。”

拜完之后,两人又站在河边看了一会儿,河面上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的景象只是一场梦。沈清辞看着河面,心中满是感慨:“没想到今日竟能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真是不虚此行。”

林墨点点头,说道:“这也是一种缘分。沈姑娘,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客栈吧。”

沈清辞应了声好,两人继续往前走。路上,沈清辞还在回味刚才见到斗战胜佛的景象,她觉得今日的经历十分奇妙,让她难以忘怀。

走到客栈门口时,沈清辞停下脚步,转过身对林墨说道:“林公子,今日多谢你带我去清溪村,还送我回来。若不是你,我也见不到斗战胜佛显圣的景象。”

“姑娘不必客气,能和姑娘相识,也是我的缘分。”林墨笑着说道,“若是姑娘日后还有兴趣,我可以再带你去附近的地方转转,这一带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沈清辞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先谢过林公子了。我先进去了,公子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好,姑娘再见。”林墨挥了挥手,看着沈清辞走进客栈,才转身离开。

沈清辞回到客栈房间,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阳光,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的经历。她想起林墨温和的笑容,想起张阿婆热情的招待,想起清溪村宁静的景象,还有最后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奇妙场景,心中满是温暖和喜悦。她觉得,这次随父亲来这里,真是一次美好的旅程,而她和林墨的相识,或许也是斗战胜佛赐予的一段缘分。

沈清辞坐在客栈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雕着的缠枝纹,目光却飘向窗外——方才在流沙河畔见到的金色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斗战胜佛手持金箍棒的模样,周身萦绕的淡淡金光,还有河面被金光映得泛起的粼粼波光,都清晰得像是刻在了脑子里。她抬手拢了拢月白绫罗衫的袖口,指尖触到袖边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林墨方才汗湿的青布长衫,不知他此刻是否已平安回到清溪村。

正想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夹杂着店家的吆喝声和客人的议论声。沈清辞起身走到窗边,探头往下看,只见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村民正围着店家,神色焦急地说着什么。她心里一动,想起方才林墨说过清溪村的村民都很淳朴,莫不是村里又出了什么事?

她匆匆下楼,走到店家身边,轻声问道:“店家,发生什么事了?”

店家见是住店的沈姑娘,连忙停下话头,叹了口气道:“沈姑娘,是清溪村的村民,说他们村里的水井不知怎的,今早开始就抽不出水了。现在正是春耕时节,田里等着浇水,村民们也急得团团转,想问问镇上有没有懂水利的人能去看看。”

沈清辞心里一紧,春耕缺水可不是小事,若是耽误了农时,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可就没了指望。她立刻想起林墨,他常年在清溪村行医,对村里的情况熟悉,或许能帮上忙。她对店家道:“我认识清溪村的林墨大夫,他为人热心,或许能想想办法。我这就去找他,你们先别急。”

店家闻言,脸上露出喜色:“那就多谢沈姑娘了!林大夫医术好,人也和善,有他帮忙,说不定真能解决问题。”

沈清辞点点头,转身快步走出客栈。此时日头已升到半空,阳光有些晃眼,路边的野蔷薇被晒得微微耷拉着花瓣,却依旧散发着清甜的香气。她沿着来时的路往清溪村走,脚步比来时快了许多,月白绫罗衫的裙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腰间的白玉佩不时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走到流沙河畔时,她又忍不住朝河面看了一眼,河水依旧平静,却没了今早见到的金色身影。她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南无斗战胜佛”,希望佛祖能保佑清溪村的村民渡过难关。

没过多久,她就看到了清溪村的轮廓。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低声议论,脸上满是愁容。沈清辞快步走过去,问道:“请问各位,林墨大夫在村里吗?”

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中年汉子抬起头,见是早上和林大夫一起进村的沈姑娘,连忙说道:“沈姑娘,林大夫在村西头的水井边呢,正帮着大家查看情况。”

沈清辞谢过汉子,朝着村西头走去。越靠近水井,耳边的议论声就越清晰,还夹杂着木桶撞击地面的声音。她走到水井边,只见林墨正蹲在井边,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伸进井里试探着什么。他的青布长衫上沾了些泥土,额前的黑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却丝毫没有在意,眼神专注地盯着井口。

“林公子!”沈清辞轻声唤道。

林墨听到声音,回过头来,看到是沈清辞,脸上露出几分惊讶,随即又温和地笑了笑:“沈姑娘,你怎么来了?”

“我在镇上听说村里水井抽不出水了,担心你们,就过来看看。”沈清辞走到他身边,看着干涸的井口,眉头微微蹙起,“情况怎么样?找到原因了吗?”

林墨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叹了口气道:“我刚才用竹竿探了探,井水的水位比平时低了很多,而且井水似乎有些浑浊,不像是平时的样子。我怀疑是井底的泉眼被堵住了,可井口窄,人没办法下去查看。”

周围的村民听到两人的对话,纷纷说道:“林大夫,那可怎么办啊?这口井是村里唯一的水源,要是一直抽不出水,田里的庄稼可就完了!”

“是啊,林大夫,你再想想办法,我们都听你的!”

林墨看着村民们焦急的模样,心里也很着急。他沉吟片刻,说道:“大家先别急,我记得村东头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几棵很粗的竹子,我们可以把竹子劈成竹管,接成一根长管,再绑上铁钩,试着把井底堵住泉眼的东西勾上来。只是这活儿需要不少人手,还得有人会劈竹管。”

村民们闻言,立刻说道:“我们都会劈竹管!只要能解决水井的问题,再累我们也愿意!”

“是啊,林大夫,我们这就去砍竹子!”

看着村民们重新燃起希望的模样,林墨点点头:“好,那大家就分头行动。张阿婆,麻烦您带几个妇人去准备些绳索和铁钩;李大哥,你带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去砍竹子;剩下的人就在这里清理井口周围的杂物,方便后续操作。”

村民们纷纷应下,各自忙碌起来。沈清辞看着林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心里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不仅医术好,遇到事情还这么沉着冷静,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她走到林墨身边,轻声道:“林公子,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林墨看着她,笑着说道:“沈姑娘,你要是不嫌弃,就帮着张阿婆她们整理绳索吧。这活儿不重,就是需要细心些。”

沈清辞点点头:“好,我这就去。”

她跟着张阿婆来到村里的晒谷场,场边放着几捆麻绳和一些铁钩。张阿婆拿起一根麻绳,对沈清辞道:“沈姑娘,我们把这些麻绳接起来,接得长一些,等会儿绑在竹管上,才能伸到井底。你要是不会,我教你。”

沈清辞接过麻绳,笑着说道:“阿婆,我在家学过女红,绑绳子应该没问题。”她说着,拿起两根麻绳,熟练地打了个结,动作轻柔却很有力,绳结打得又紧又整齐。

张阿婆看了,忍不住赞道:“沈姑娘真是心灵手巧,比村里的姑娘们还能干。”

沈清辞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微泛红,轻声道:“阿婆过奖了,只是些简单的活儿。”

两人一边绑绳子,一边聊着天。张阿婆说起林墨,语气里满是感激:“沈姑娘,你不知道,林大夫对我们村里的人有多好。前年冬天,村里的王大爷得了急病,半夜里高烧不退,家里人急得没办法,只能去镇上找大夫。可那时候天寒地冻,路又难走,镇上的大夫都不愿意来。还是林大夫听说了,冒着大雪赶来,守了王大爷一整夜,才把人救回来。还有去年,村里的孩子得了水痘,也是林大夫挨家挨户地看病,还免费给孩子们送药,生怕孩子们出事。”

沈清辞静静地听着,心里对林墨的印象越发深刻。他不仅有医者的仁心,还有着对村民们的深厚情谊,这样的人,难怪会得到村民们的尊敬和信任。

没过多久,李大哥带着汉子们扛着几棵粗竹子回来了。林墨立刻组织大家劈竹管,村民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劈好了十几根长长的竹管,又用绳索把竹管接起来,做成了一根长长的管子。林墨把铁钩绑在竹管的一端,然后和几个汉子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竹管伸进井里。

竹管一点一点地往下放,林墨紧握着竹管,眼神专注地感受着井下的动静。周围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井口,连大气都不敢喘。沈清辞也站在一旁,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心里默默祈祷着能顺利勾到堵住泉眼的东西。

忽然,林墨感觉到竹管传来一阵阻力,他眼睛一亮,对身边的汉子们道:“有东西!大家小心点,慢慢往上拉!”

汉子们点点头,合力慢慢往上拉竹管。竹管一点点地被拉上来,周围的村民都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当竹管的末端露出井口时,大家都惊呼起来——铁钩上勾着一大团黑漆漆的东西,看起来像是腐烂的树根,还沾着不少泥沙。

林墨松了口气,说道:“应该就是这团树根堵住了泉眼。大家再等一会儿,看看井水能不能恢复。”

村民们纷纷点头,围着井口耐心等待。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有个村民试探着把木桶放进井里,很快就提上来满满一桶水。井水清澈见底,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有水了!真的有水了!”村民们欢呼起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喜悦的笑容。

张阿婆拉着沈清辞的手,激动地说道:“沈姑娘,太好了!有水了!我们的庄稼有救了!真是多谢你和林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沈清辞看着村民们喜悦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笑着说道:“阿婆,不用谢我,主要还是林公子想出了办法,大家齐心协力才解决了问题。”

林墨走到村民们身边,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脸上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大家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水井的问题解决了,大家赶紧去田里浇水吧,别耽误了农时。”

村民们纷纷应下,扛着木桶、挑着担子,兴高采烈地往田里走去。村口的老槐树下,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只是多了几分喜悦的气氛。

沈清辞看着林墨,说道:“林公子,问题解决了,我也该回镇上了。”

林墨点点头,说道:“我送你回去吧,这会儿日头还没西斜,路上也安全。”

两人并肩往村外走,路边的田野里,村民们正忙着浇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春风拂过,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走到流沙河畔时,沈清辞忽然停下脚步,指着河面,惊喜地说道:“林公子,你看!”

林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河面上又出现了那道金色的身影——斗战胜佛手持金箍棒,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金光,比今早见到的更加清晰。金光洒在河面上,把河水染成了金色,连岸边的芦苇和野蔷薇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两人都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那道金色身影。过了好一会儿,金色身影渐渐消散,河面上却留下了一圈圈金色的涟漪,缓缓扩散开来。

沈清辞双手合十,对着河面深深一拜,虔诚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多谢佛祖保佑清溪村的村民渡过难关,也多谢佛祖让我遇到林公子这样善良热心的人。”

林墨也对着河面拜了拜,心里默念:“南无斗战胜佛!愿佛祖继续保佑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拜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往镇上走。夕阳西下,把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流沙河畔的草地上,与岸边的野蔷薇、芦苇,还有平静的河水,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

回到镇上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沈清辞站在客栈门口,对林墨说道:“林公子,今日多谢你。若不是你,清溪村的水井问题也不会这么快解决。”

林墨笑着说道:“沈姑娘不必客气,能帮到村民们,我也很开心。而且,若不是你及时赶来告知我村里的情况,我也不会这么快知道水井出了问题。”他顿了顿,又说道,“日后若是你还想来清溪村,或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可以去找我。”

沈清辞点点头,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好,我会的。林公子,那我先进去了,你路上小心。”

“好,沈姑娘再见。”林墨挥了挥手,看着沈清辞走进客栈,才转身往清溪村的方向走去。

沈清辞回到房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今日的经历,像是一场奇妙的梦——从见到斗战胜佛显圣,到帮助清溪村解决水井问题,再到再次见到斗战胜佛的身影,每一件事都让她难以忘怀。

她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白玉佩,想起林墨温和的笑容和村民们喜悦的脸庞,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场相遇,这份经历,会成为她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成了她心中最虔诚的祈愿,祈愿这一方百姓永远平安顺遂,祈愿世间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清辞随父亲在镇上待了半个月,期间又去过几次清溪村。有时是帮着张阿婆她们做些针线活,有时是和林墨一起去山里采药,听他讲各种草药的功效和用法。清溪村的村民们也都认识了这位温柔善良的沈姑娘,每次见到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给她塞些自家种的瓜果、做的点心。

半个月后,沈清辞随父亲离开了小镇。离开那天,林墨和清溪村的村民们都来送她。张阿婆给她塞了一包晒干的艾草,说是可以用来做青团;李大哥给她装了一袋新磨的面粉,说是自家种的小麦,味道好;还有村里的孩子们,给她送了自己画的画,上面画着流沙河畔的景色,还有斗战胜佛的金色身影。

沈清辞接过大家送的东西,眼眶有些湿润。她对着大家深深一鞠躬,说道:“多谢大家这些日子的照顾,我会永远记得清溪村,记得大家,也会记得斗战胜佛的保佑。”

林墨看着她,说道:“沈姑娘,一路保重。若是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清溪村看看。”

沈清辞点点头,登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动,她掀开窗帘,看着站在路边的林墨和村民们,直到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小,消失在视线里。

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沈清辞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满是不舍,却也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虽然离开了小镇和清溪村,但这段经历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会成为她日后遇到困难时,心中最坚定的力量,支撑着她勇敢面对一切。

多年后,沈清辞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女先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她常常给孩子们讲起流沙河畔的故事,讲起斗战胜佛的显圣,讲起清溪村善良的村民们,还有那位热心肠的林墨大夫。孩子们听得入迷,常常会问她:“先生,斗战胜佛真的会保佑我们吗?”

沈清辞总是笑着回答:“会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乐于助人,斗战胜佛就会一直保佑我们。而且,只要我们记得那些善良的人,记得那些温暖的经历,就是对佛祖最好的感恩。”

夕阳下,女先生温柔的声音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与远处的青山、田野,还有天边的晚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而那句“南无斗战胜佛”,也成了这个村庄里,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最虔诚、最温暖的祈愿。

沈清辞在村塾教书的第三年,初夏时节忽然来了场反常的连阴雨。雨丝细密如愁绪,连下了十几天,把青砖黛瓦的屋顶泡得发潮,院角的青苔疯长着爬上石阶,连孩子们读书时朗朗的声音,都像是被水汽裹着,少了几分清亮。她站在窗边批改课业,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忽然想起清溪村的流沙河畔,这个时节该是芦苇长势最盛的时候,晨露凝在苇叶上,风一吹便滚成串坠落,不知林墨如今是否还常去河边采药。

正出神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孩童的哭腔。她连忙起身开门,只见村里的猎户赵三郎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粗布短打的衣裤沾满泥点,怀里抱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孩子小脸煞白,嘴唇青紫,闭着眼睛不住地发抖。

“沈先生!救救我家虎子!”赵三郎声音发颤,雨水顺着他的额发往下淌,“方才雨小些,我带他去后山捡柴,谁知他踩滑摔进了山涧,捞上来就成这样了,村里的老郎中说……说他没力气救,您读书多,您想想办法啊!”

沈清辞心头一紧,连忙让赵三郎把孩子抱进屋里,放在铺着厚棉絮的榻上。她伸手探了探虎子的脉搏,微弱得几乎摸不到,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一片冰凉。她虽懂些粗浅的医理,却是跟着林墨在清溪村时学的,对付些风寒咳嗽尚可,这般溺水后的危急情况,她实在没把握。

“赵大哥,你先别急,我试试给虎子暖暖身子,再掐他的人中,你现在立刻去镇上请大夫,越快越好!”沈清辞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衣柜前,取出自己最厚的棉被盖在虎子身上,又倒了碗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往孩子嘴里喂。

赵三郎点点头,转身就要往外冲,却被沈清辞叫住:“赵大哥,路上小心,若遇到难处,就默念‘南无斗战胜佛’,佛祖会保佑你顺利的。”她记得当年清溪村缺水时,正是念着这句话,才盼来斗战胜佛显圣,如今她只能寄望这份虔诚,能让虎子多撑些时候。

赵三郎重重应了声,冒雨冲进了雨幕。沈清辞坐在榻边,不停地给虎子搓着手脚,试图让他恢复些温度,嘴里轻声唤着:“虎子,醒醒,你不是说要听我讲流沙河畔的故事吗?等你好起来,我还带你去看芦苇荡,你别睡啊……”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虎子的脸色依旧苍白,却不再发抖,呼吸也比之前平稳了些。沈清辞松了口气,刚想起身去倒些热水,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又几分熟悉的温和。

“请问沈先生在吗?我是林墨,从清溪村来的。”

沈清辞猛地抬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快步走到门口,推开院门,只见林墨站在门外,身上穿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肩上背着药箱,雨水把他的头发打湿,贴在脸颊上,却依旧挡不住他眼中的焦急。他比三年前成熟了些,下颌线更清晰,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唯有那双眼睛,依旧像山间清泉般明亮。

“林公子?你怎么会来这里?”沈清辞又惊又喜,眼眶瞬间有些发热。

林墨看到她,松了口气,连忙说道:“我前几日去镇上采买药材,听店家说这附近的村子连下大雨,有孩子溺水昏迷,我猜你可能会担心,便想着过来看看。方才在村口听说赵三郎家的孩子出事,你正在帮忙,我就赶紧过来了。”他说着,快步走进院里,“孩子怎么样了?”

“还在屋里,脉搏比之前稳了些,就是还没醒。”沈清辞连忙领着他进屋。

林墨放下药箱,走到榻边,仔细给虎子诊了脉,又查看了孩子的瞳孔,眉头微微蹙起:“孩子溺水时间不短,寒气入体,还伴有肺积水,得立刻施针排水,再用草药熬汤暖身。”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和几包草药,“沈姑娘,麻烦你帮我烧些热水,再找块干净的布来。”

沈清辞点点头,转身快步去厨房烧水。她看着灶火跳动的火苗,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林墨及时赶来,她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想起三年前在清溪村,也是这样,只要有林墨在,再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很快,水烧好了。林墨已经用银针在虎子的穴位上扎好,正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着孩子的手脚。他动作轻柔,眼神专注,青布长衫的袖口挽起,露出手腕上淡淡的疤痕——那是当年在山里采药时,被毒蛇咬伤留下的。

“这些草药你拿去熬,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等药温了再给孩子喂下去。”林墨把草药递给沈清辞,又嘱咐道,“喂药时要慢些,别呛着他。”

沈清辞接过草药,转身去厨房熬药。药香很快弥漫开来,混合着屋里的水汽,竟让人莫名觉得安心。她守在灶台边,不时往锅里添些柴火,心里默默念着:“南无斗战胜佛,求佛祖保佑虎子平安醒来,也保佑林公子一切顺遂。”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沈清辞端着药碗走进屋,只见林墨正轻轻捏着虎子的下巴,试图让他张开嘴。她连忙走过去,小心地把药碗递给他。林墨用小勺舀起药汁,一点点喂进虎子嘴里,药汁有些苦,虎子皱了皱眉头,却依旧没醒。

“别急,药会慢慢起作用的。”林墨轻声安慰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

沈清辞点点头,坐在一旁,看着林墨守在榻边,时不时给虎子掖掖被角,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流沙河畔,两人一起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场景,那时的阳光、河水,还有林墨温和的笑容,都像是在昨天。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虎子忽然轻轻哼了一声,眼皮动了动,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看着眼前的林墨和沈清辞,声音微弱地说道:“沈先生……我冷……”

“虎子!你醒了!”沈清辞惊喜地站起身,连忙摸了摸他的额头,已经有了些温度。

林墨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别怕,你已经没事了,好好休息,等会儿再喝些药,很快就能好起来。”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赵三郎的声音,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身后跟着镇上的大夫:“沈先生,大夫我请来了!虎子他……”

看到虎子醒了,赵三郎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通红,对着林墨和沈清辞连连作揖:“多谢林大夫!多谢沈先生!你们就是虎子的救命恩人啊!”

镇上的大夫给虎子诊了脉,也忍不住赞叹道:“这位林大夫的医术真是高明,孩子能醒过来,多亏了你的及时救治。”

林墨笑了笑,说道:“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还是孩子命大,也多亏了沈先生一直守着他。”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都留在村里照顾虎子,每天给孩子施针、熬药,耐心地叮嘱赵三郎注意事项。沈清辞也时常过来帮忙,两人偶尔会聊起清溪村的近况,说起张阿婆的青团、李大哥的庄稼,还有流沙河畔的芦苇荡,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的时光。

虎子痊愈那天,赵三郎特意杀了鸡,做了一桌子菜,邀请林墨和沈清辞去家里吃饭。饭桌上,虎子拿着自己画的画,递给林墨和沈清辞,画上是一个金色的身影,手里拿着金箍棒,站在河边,旁边还有两个小人,一个穿着青布长衫,一个穿着月白绫罗衫。

“林大夫,沈先生,这是斗战胜佛,我听沈先生说,他会保佑好人的。”虎子仰着小脸,认真地说道。

林墨和沈清辞相视一笑,心里都泛起一阵温暖。沈清辞摸了摸虎子的头,说道:“对,斗战胜佛会保佑所有善良的人,也会保佑虎子健康长大。”

饭后,林墨要回清溪村了。沈清辞送他到村口,夕阳西下,把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路边的野花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得格外鲜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林公子,这次真的多谢你。”沈清辞轻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感激。

林墨笑了笑,说道:“不必客气,能帮到你们,我也很开心。其实这次来,我还有件事想告诉你,清溪村打算建一所村塾,村里的人都希望你能回去教书,大家都很想念你。”

沈清辞愣了一下,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清溪村的宁静、村民的淳朴,还有流沙河畔的美好,眼中渐渐有了光亮:“我……我愿意回去。”

林墨眼中露出惊喜的光芒:“那真是太好了!村里的人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

半个月后,沈清辞收拾好行李,跟着林墨一起回了清溪村。村口的老槐树下,张阿婆、李大哥还有村里的村民们都来迎接她,手里拿着自家种的瓜果、做的点心,脸上满是笑容。

“沈姑娘,你可算回来了!”张阿婆拉着她的手,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给你做青团呢。”

“是啊,沈姑娘,村里的孩子们都盼着你教他们读书呢。”李大哥也笑着说道。

沈清辞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心里满是感动,眼眶有些湿润:“多谢大家还记得我,我也很想念大家。”

接下来的日子,沈清辞在清溪村的村塾教书,林墨依旧忙着给村民们看病、采药。闲暇时,两人会一起去流沙河畔散步,看着芦苇荡随风摆动,听着河水潺潺流淌,偶尔还会说起当年见到斗战胜佛显圣的场景。

有一次,村里的孩子们缠着沈清辞讲斗战胜佛的故事,她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流沙河畔,指着河面,给他们讲起当年水井缺水、斗战胜佛显圣的故事,讲起斗战胜佛如何保佑清溪村的村民,如何让善良的人得到福报。

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对着河面双手合十,虔诚地说道:“南无斗战胜佛!”

沈清辞和站在一旁的林墨也跟着双手合十,默念着这句话。阳光洒在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仿佛斗战胜佛的金色身影就在眼前,守护着这一方宁静的土地,守护着善良的人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溪村的村塾办得越来越红火,孩子们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林墨的医术也越来越精湛,不仅清溪村的村民,连附近村落的人都来找他看病。流沙河畔的芦苇荡依旧每年茂盛生长,野蔷薇每年按时绽放,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沈清辞常常站在村塾的窗边,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看着远处田地里劳作的村民,心里满是满足。她知道,自己选择回到清溪村,是最正确的决定。这里有善良的人们,有温暖的情谊,还有斗战胜佛的守护,这便是她心中最向往的生活。

而林墨,也依旧保持着行医救人的初心,每天背着药箱穿梭在村落间,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他时常会想起当年在流沙河畔与沈清辞的相遇,想起两人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是温暖。

每年春天,当流沙河畔的野蔷薇绽放时,沈清辞和林墨都会一起去河边散步,看着清澈的河水,闻着清甜的花香,偶尔会对着河面默念一句“南无斗战胜佛”。他们知道,斗战胜佛的守护,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用善良和温暖,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守护着身边的人,也守护着这份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直到永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综武剪辑:开局盘点社死名场面

后土遗嘱:我夫君乃是神话大罗!

一纸婚成情渐浓

过天门

大秦之天帝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