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西蜀青崖山总被绵密的雨丝缠裹,云气在黛色峰峦间漫溢,将千年古刹净居寺笼成一幅晕染的水墨。檐角铜铃被风拂得轻响,檐下悬着的七盏琉璃灯沾了雨珠,在昏蒙天光里泛着细碎的暖光。佛堂前的两株古孔雀杉已逾百年,枝叶间垂落的雨帘中,忽然传来一阵轻缓的木屐踏水声,伴着衣料扫过湿苔的微响。
来人是栖云涧的药女灵汐,一身月白粗布襦裙被山雨打湿了下摆,贴在纤细的脚踝上,露出的裙角还沾着几片深绿的车前草叶。她梳着双丫髻,发间别着两支素银簪子,簪尾坠着的极小珍珠被雨雾润得发亮,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她的肤色是常年在山间采药晒出的浅蜜色,眉眼却生得极清润,左眼尾有一颗淡褐色的小痣,笑时会跟着弯成月牙形。此刻她眉头微蹙,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竹编药篮,篮沿用蓝布仔细裹着,隐约能看见里面露出的几株带露的金线莲——那是她今早冒雨在鹰嘴崖寻到的,本想带给寺里体弱的觉能师父,却没承想刚到佛堂外,就听见里面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灵汐放轻脚步,顺着敞开的朱红佛堂门往里望。殿内供着一尊丈高的孔雀大明王菩萨像,金身被常年的香火熏得泛着温润的光泽,菩萨双目微垂,身后展开的百羽屏羽上,每一根翎羽都刻着细密的经文,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仿佛有流光在羽尖流转。而在菩萨像前的蒲团上,正跪着一个身穿湖蓝锦缎褙子的少女,乌黑的长发散落在肩后,发间插着的赤金累丝嵌红宝石步摇歪在一边,显然是匆忙间没顾上整理。
那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极是娇美,只是此刻脸色苍白得像宣纸,眼眶红肿得几乎睁不开,双手紧紧攥着胸前的银锁片,指节都泛了白。她的啜泣声断断续续,混着殿外的雨声,听着格外让人心疼。灵汐犹豫了片刻——她素来不爱管旁人闲事,可看着少女这般模样,终究还是忍不住,轻轻推了推门,低声问道:“姑娘,你怎么了?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那少女被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她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像沾了晨露的蝶翼,一眨就落了下来,砸在身前的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看清灵汐的模样后,先是警惕地缩了缩肩膀,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眼圈更红了,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你……你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我叫灵汐,是栖云涧的药女,常来寺里给师父们送药。”灵汐走到她身边,将药篮放在一旁的供桌上,顺手拿起桌边的铜壶,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看你哭了许久,怕是身子都要冻着了。先喝点热水暖暖吧。”
少女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杯子。她的手指纤细修长,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指腹却有些泛白——想来是平日里养尊处优,没吃过什么苦。她捧着杯子,小口啜饮着温水,目光落在灵汐沾着草叶的裙角上,声音软了些:“我叫苏绾,是山下苏家镇的。我……我是来求菩萨保佑我弟弟的。”
“你弟弟怎么了?”灵汐在她身边的蒲团上坐下,目光落在苏绾攥紧的银锁片上——那锁片上刻着一个“安”字,边缘还缠着几根细小的红绳,显然是常被人摩挲。
苏绾听到“弟弟”两个字,眼泪又忍不住涌了上来。她放下杯子,双手合十,对着孔雀大明王菩萨像深深鞠了一躬,才转过头对灵汐说:“我弟弟叫苏昀,今年才八岁。前几日他跟着家里的老管家去镇上买糖糕,路上突然就晕倒了,大夫来看了,说是得了‘哑瘴’,醒了之后就再也说不出话,连水都喝不进去。我爹娘带着他去了好几个县城的医馆,都没人能治。后来有个游方的道长说,净居寺的孔雀大明王菩萨最是慈悲,能驱邪消灾,我就瞒着爹娘,自己雇了马车来这里求菩萨……可我求了一上午了,菩萨怎么还不显灵呢?”
她说着,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细不可闻,双手紧紧抓着蒲团的边缘,指腹都蹭得发红。灵汐听着,心里也跟着一沉——“哑瘴”是西蜀山间常见的恶疾,多是因吸入了腐叶瘴气所致,若是轻症,用金线莲配着蝉蜕熬药还能治,可若是重症,确实难治。她看着苏绾泛红的眼睛,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得了急病,她也是这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菩萨像前跪了整整一夜。
“姑娘,你别太着急。”灵汐放缓了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温和,“菩萨虽慈悲,但也需我们自己尽力。我是药女,或许能帮你看看你弟弟的情况。你家在苏家镇哪里?若是方便,我明日可以随你下山一趟。”
苏绾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暗夜里突然燃起的烛火。她抓住灵汐的手,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真的吗?你真的能治我弟弟的病?我家就在苏家镇东头的苏家大院,红漆大门,门口挂着两个石狮子。只要你能治好我弟弟,我爹娘一定会好好谢你的!”
灵汐被她抓得有些疼,却没挣开,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不敢说一定能治好,但我可以试试。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先好好吃饭,再找个地方歇一歇。你看你,眼睛都哭肿了,若是自己先垮了,怎么照顾你弟弟?”
苏绾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嘴角微微弯起一点弧度。她这一笑,眉眼间的愁绪散了些,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看着竟有几分娇憨。“谢谢你,灵汐姑娘。我听你的,我这就去寺里的斋堂吃点东西。对了,你刚才说你是来送药的,是给哪位师父送的?”
“是给觉能师父送金线莲的。他前几日淋了雨,咳嗽一直没好。”灵汐指了指供桌上的药篮,“不过现在看来,得等明日回来再送了。”
苏绾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看到篮里的金线莲,眼睛又是一亮:“金线莲?我娘说过,这是极珍贵的药材,能清热润肺。我这里有一些银钱,你若是不嫌弃,我可以先给你买这些药材的钱,就当是……就当是我请你下山的谢礼。”她说着,就伸手去解腰间的荷包,那荷包是用明黄色的云锦做的,上面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一看就价值不菲。
灵汐连忙按住她的手,摇了摇头:“姑娘,我不是为了钱才帮你。这些药材是我采来给师父的,不能要你的钱。若是你弟弟的病能好,比什么都强。”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我明日下山,还得借你家的马车呢,算起来,还是我占了你的便宜。”
苏绾看着灵汐清澈的眼睛,心里忽然一暖。她从小在镇上长大,见惯了旁人因她家有钱而阿谀奉承的模样,还是第一次遇到像灵汐这样,不求回报就愿意帮她的人。她咬了咬唇,把荷包又系好,轻声说:“那……那我明日一早就来这里找你,我们一起下山。”
灵汐点了点头,刚想说些什么,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两人同时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正站在佛堂前的孔雀杉枝上,尾屏半开,翠绿的羽毛上沾着雨珠,在天光下泛着虹彩。那孔雀对着殿内的菩萨像叫了两声,声音清亮,像是在回应什么。
苏绾看着那只孔雀,忽然愣住了,眼泪又慢慢涌了上来,却不再是之前的悲伤,而是带着几分激动和希望。她对着孔雀深深鞠了一躬,又转过身对着孔雀大明王菩萨像拜了拜,声音带着哽咽,却格外坚定:“菩萨,我知道您听到我的祈求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也会记住灵汐姑娘的恩情。若是弟弟能好起来,我以后每年都会来这里,给您添香油,给您打扫佛堂。”
灵汐看着她虔诚的模样,又看了看枝头上的孔雀,嘴角也轻轻扬了起来。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话,心诚则灵,或许这只突然出现的孔雀,就是菩萨给苏绾的一点慰藉。她站起身,拿起药篮,对苏绾说:“时候不早了,我先带你去斋堂吧。寺里的素面做得极好,配着腌菜,很开胃。”
苏绾点了点头,也跟着站起身,仔细理了理散乱的头发,把歪掉的步摇重新插好。她跟着灵汐走出佛堂,殿外的雨已经小了些,细密的雨丝落在脸上,带着几分清凉。孔雀杉的枝叶间,那只孔雀还站在那里,尾屏轻轻晃动,像是在目送她们离开。
“灵汐姑娘,你说……那只孔雀,是不是菩萨派来的?”苏绾一边走,一边小声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灵汐看了看枝头上的孔雀,又看了看苏绾眼里的光,笑着说:“或许是吧。不过不管是不是,只要你不放弃,你弟弟一定会好起来的。”
苏绾重重地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银锁片。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一点,落在她的发间,赤金步摇上的红宝石闪着细碎的光。她抬头望向净居寺后山的方向,那里云气缭绕,隐约能看见几株开得正艳的杜鹃,像撒在绿毯上的胭脂。她在心里默默念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求您一定要保佑我弟弟,求您让他快点好起来。
灵汐看着她的侧脸,心里忽然觉得,或许这趟下山,不仅能帮到苏绾的弟弟,也能让自己想起一些早已被遗忘的往事。她低头看了看药篮里的金线莲,叶片上的雨珠轻轻滚动,像是一颗颗透明的泪滴。山间的风又吹了起来,檐角的铜铃再次响起,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伴着远处隐约的鸟鸣,像是一首温柔的祈愿曲。
第二日天还未亮透,净居寺的晨钟就伴着山间的雾气悠悠荡开。灵汐背着收拾好的药箱走出寮房时,就见苏绾已站在佛堂前的孔雀杉下等候,湖蓝褙子外多披了件银狐毛镶边的披风,想来是怕晨间山风凉。她发髻梳得整整齐齐,赤金步摇用红绳仔细固定过,再不见昨日的慌乱,见灵汐过来,立刻迎上前,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灵汐姑娘,我从镇上带了些热包子,有豆沙和青菜馅的,你先垫垫肚子。”
灵汐接过食盒,指尖触到温热的木盒,心里也暖了几分。两人并肩往山下行,晨雾在脚边漫开,沾湿了灵汐的布履,也打湿了苏绾披风的下摆。行至半山腰时,忽然听见林间传来簌簌响动,苏绾吓得往灵汐身边靠了靠,却见一只灰褐色的小松鼠叼着颗松果从草丛里窜出,见了人也不怕,反倒停下来看了她们两眼,才蹦跳着爬上了松树。
“原来只是只小松鼠。”苏绾松了口气,抬手拍了拍胸口,脸上露出几分羞赧,“我从小就怕这些活物,昨日见着佛堂前的孔雀,还是强撑着没躲开呢。”
灵汐闻言笑了笑,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溪流:“过了那道溪,再走半个时辰就能到苏家镇了。你弟弟若是醒着,说不定正盼着你回去呢。”
苏绾眼睛一亮,脚步也加快了些。溪边的石板桥被晨露润得发滑,灵汐扶着苏绾走过桥时,瞥见溪水里游着几尾红鲤,鳞片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常带她来溪边浣药,那时溪水比现在更清,还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上缠着绿苔。
赶到苏家大院时,太阳已升得有些高了。朱红大门旁的石狮子被阳光照得发亮,门房见了苏绾,连忙迎上来:“小姐,您可算回来了!老爷夫人正急着找您呢!”
苏绾没顾上和门房多说,拉着灵汐就往里走。穿过栽满牡丹的庭院,就见正屋门口站着一对中年夫妇,男子身穿藏青绸缎长衫,面容儒雅,只是眉宇间满是愁绪;女子穿着藕荷色绣兰纹的旗袍,鬓边插着支玉簪,眼眶红肿,显然也是一夜未眠。
“绾绾,你昨日去哪了?可把爹娘急坏了!”妇人快步上前,拉住苏绾的手,语气里满是担忧,又看向灵汐,眼中带着几分疑惑,“这位是?”
“娘,她是灵汐姑娘,是栖云涧的药女,能治昀昀的病!”苏绾连忙解释,又转向灵汐,“灵汐姑娘,这是我爹娘。”
苏父苏母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几分希冀,又带着几分不确定。苏父上前一步,拱手道:“灵汐姑娘,多谢你愿意来帮小儿看病。只是先前几位大夫都束手无策,不知姑娘可有把握?”
灵汐理解他们的顾虑,温和地说:“苏老爷放心,我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会尽力一试。先让我看看苏昀的情况吧。”
众人连忙领着灵汐进了内屋。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靠窗的床上躺着个小男孩,身穿白色小褂,小脸苍白得没有血色,双眼紧闭,呼吸有些微弱。灵汐走到床边,先伸手搭在苏昀的手腕上,指尖触到孩子冰凉的皮肤,心里微微一沉。她又仔细看了看苏昀的舌苔,再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才站起身说:“苏昀是吸入了腐叶瘴气,毒气郁结在喉间,才说不出话,也咽不下东西。我需要金线莲、蝉蜕、川贝,还有栖云涧特有的雾中花,熬成药汁,用小勺慢慢喂他喝。”
“金线莲和川贝家里有,可这雾中花……”苏母皱起眉头,“我们从未听过这种药材。”
“雾中花生在栖云涧的悬崖边,只有清晨有雾时才会开花,我今日来时没带,得回去采。”灵汐说,“苏夫人可以先把金线莲和蝉蜕泡在温水里,我去去就回。”
苏绾立刻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能帮着找找!”
灵汐想了想,点头同意。两人匆匆吃过午饭,就又往栖云涧赶。此时山间的雾已散了大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灵汐带着苏绾走到一处悬崖边,指着崖壁上几簇白色的小花说:“那就是雾中花,花瓣上带着露珠时药效最好。”
苏绾看着那陡峭的崖壁,心里有些发怵,却还是咬了咬牙:“我帮你递篮子。”
灵汐系好绳索,慢慢往下爬。崖壁上的石头有些滑,她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摘雾中花,指尖刚碰到花瓣,就听见上方传来苏绾的惊呼:“灵汐姑娘,小心!”
灵汐抬头一看,只见一块碎石从崖上滚落,她连忙往旁边躲,却还是被碎石蹭到了胳膊,顿时传来一阵刺痛。她咬着牙,摘下几簇雾中花放进腰间的小竹篮里,才慢慢爬了上去。
“灵汐姑娘,你没事吧?”苏绾连忙上前,看到灵汐胳膊上的擦伤,眼圈立刻红了,“都怪我,没看好上面的石头。”
“没事,一点小伤。”灵汐不在意地笑了笑,把雾中花拿出来,“你看,都摘到了,这下能给苏昀熬药了。”
两人拿着雾中花赶回苏家时,天已经快黑了。灵汐立刻进了厨房,将药材一一洗净,放进陶罐里,用文火慢慢熬煮。苏绾守在一旁,帮着添柴,看着陶罐里的药汁慢慢变成浅褐色,心里满是期待。
药熬好后,灵汐端着药碗进了苏昀的房间。她坐在床边,小心地将苏昀扶起来,苏母在一旁帮忙托着孩子的后背。灵汐用小勺舀起一点药汁,吹凉后,轻轻送到苏昀的嘴边。起初苏昀没什么反应,药汁顺着嘴角流了出来,灵汐不气馁,又舀起一勺,耐心地喂着。
喂到第三勺时,苏昀的嘴唇忽然动了动,眼睛也慢慢睁开了一条缝。众人都屏住了呼吸,苏绾激动地抓住母亲的手,指尖微微颤抖。灵汐继续喂药,苏昀竟慢慢咽了下去,虽然动作很缓慢,却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几日,灵汐每天都来给苏昀喂药,苏绾也跟着帮忙,学着如何照顾弟弟。苏昀的气色渐渐好了起来,能慢慢睁开眼睛,偶尔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苏父苏母看在眼里,对灵汐感激不已,时常留她在家吃饭,还拿出银钱感谢她,都被灵汐婉拒了。
第七天清晨,灵汐像往常一样来喂药。刚把药勺送到苏昀嘴边,就听见孩子用微弱却清晰的声音说:“姐姐……药……苦……”
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苏母忍不住哭了出来,苏父也红了眼眶,苏绾更是激动地抱住灵汐,哽咽着说:“灵汐姑娘,昀昀能说话了!他能说话了!”
灵汐也笑了,眼里泛起一丝泪光。她摸了摸苏昀的头,温和地说:“苦就对了,苦药才能治病。等病好了,姐姐让你姐姐给你买糖糕吃。”
苏昀点了点头,乖乖地把药喝了下去。
又过了半个月,苏昀已经能下床走路,虽然还不能大声说话,但能清晰地和家人交流了。苏父苏母特意备了厚礼,带着苏绾和苏昀去栖云涧感谢灵汐,却见灵汐正在溪边浣药,身边放着个小小的佛龛,里面供奉着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小像。
“灵汐姑娘,大恩不言谢,这点薄礼请你一定要收下。”苏母把礼盒递过去。
灵汐还是摇了摇头,指了指佛龛:“我帮苏昀,也是受菩萨指引。你们若是真心感谢,不如多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些香油,保佑更多人平安健康。”
苏父苏母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姑娘说得是,我们一定会去的。”
苏绾拉着苏昀走到灵汐身边,苏昀仰着小脸,认真地说:“灵汐姐姐,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帮别人治病。”
灵汐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好啊,那你要好好读书,也要多了解草药知识。”
阳光洒在溪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苏家人向灵汐告别后,往净居寺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苏绾小声对苏昀说:“昀昀,你要记住,是孔雀大明王菩萨保佑你,还有灵汐姐姐救了你,以后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
苏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心里默默念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
而灵汐站在溪边,看着苏家人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佛龛里的菩萨像,嘴角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山间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花草的清香,也仿佛带来了菩萨的庇佑,笼罩着这片宁静的土地,保佑着这里的人们平安喜乐。
秋意渐浓时,栖云涧的枫叶染上了胭脂色,层层叠叠铺在山间小径上,踩上去簌簌作响。灵汐背着药篮刚从鹰嘴崖采完野党参下来,就见溪畔的老槐树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苏绾穿着一身浅橙色夹袄,墨发挽成简单的双环髻,发间只别了支碧玉簪,比春日初见时少了几分娇怯,多了些沉稳。她身旁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正是已经痊愈的苏昀,穿着宝蓝色小袄,手里攥着个布偶兔子,一双眼睛亮晶晶的,见了灵汐就欢快地跑过来:“灵汐姐姐!”
灵汐笑着蹲下身,摸了摸苏昀的头:“昀昀怎么来了?今日不用跟着先生读书吗?”
“先生说我最近功课好,放我半日假,我就拉着姐姐来给你送东西啦!”苏昀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个纸包,打开来是几块用油纸裹着的桂花糕,还带着淡淡的香气,“这是娘亲手做的,说灵汐姐姐喜欢吃甜的。”
苏绾走上前,手里也提着个竹篮,里面放着一坛蜂蜜和几匹细布:“前几日家里的蜂场收了新蜜,娘让我给你带来些,泡水喝能润喉。还有这几匹布,颜色素净,做件新袄子正好过冬。”
灵汐看着两人递来的东西,心里暖意融融。她知道苏家人素来实诚,若是执意推辞,反倒让他们不安,便笑着收下:“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苏夫人和你们姐妹俩。快随我回寮房坐,我给你们泡新采的云雾茶。”
三人沿着溪边往寮房走,溪水比春日时浅了些,露出底下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游过,引得苏昀驻足观看。灵汐的寮房就在涧边的竹林旁,屋顶盖着青瓦,门前种着几株菊花,黄的、白的开得正盛,空气中满是菊香。
进了寮房,灵汐忙着烧水沏茶,苏绾则帮着收拾桌上散落的草药,苏昀好奇地围着墙角的药柜转,指着上面贴着的标签小声念:“金线莲、蝉蜕、川贝……这些都是之前给我治病用的药吗?”
“是啊,”灵汐端着茶过来,放在桌上,“每种草药都有它的用处,就像金线莲能清热,蝉蜕能利咽,搭配在一起,才能治好你的病。”
苏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几个字,边缘还打磨得光滑圆润:“灵汐姐姐,你看!这是我让爹找人刻的,我每天都带着,就像菩萨一直在保佑我一样。”
灵汐看着木牌,眼里泛起温柔的光:“昀昀有心了。菩萨虽在远方,但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多做善事,就是对菩萨最好的感恩。”
苏绾喝了口茶,轻声说:“灵汐姑娘,其实我们今日来,还有件事想跟你说。前几日镇上的李大夫要去邻县行医,想找个人接替他的医馆。爹娘商量着,觉得你医术好,又心善,若是愿意去镇上开医馆,既能方便乡亲们看病,也不用再辛苦地往山里跑。我们已经跟李大夫说好了,他的医馆可以低价转给你,你若是愿意,我们还能帮着收拾打理。”
灵汐愣了愣,她从未想过离开栖云涧。这些年,她习惯了山间的宁静,习惯了与草药为伴,可一想到镇上那些看不起病的乡亲,想到苏昀当初求医无门的窘迫,心里又有些动摇。
苏昀见灵汐沉默,拉了拉她的衣角,小声说:“灵汐姐姐,你去镇上好不好?这样我就能经常去找你,还能跟着你学认草药,以后也当一个能治病救人的大夫。”
看着苏昀期盼的眼神,又想起苏家人的善意,灵汐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她轻轻点了点头:“好,我愿意去镇上开医馆。只是我这寮房里的草药和东西,还得麻烦你们帮着搬过去。”
苏绾和苏昀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苏昀更是抱着灵汐的胳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要帮她收拾药柜,说要在医馆门口种上菊花,说得满脸都是憧憬。
几日后,在苏家人的帮忙下,灵汐的医馆顺利开了起来。医馆就开在苏家镇的中街,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灵汐医馆”四个大字,字体清秀。医馆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靠窗的位置摆着张桌子,供病人候诊,里间则放着药柜和煎药的陶罐。开业那天,苏父苏母带着苏绾苏昀来了,镇上的乡亲们也都来道贺,送来了鸡蛋、红糖,还有人送来几盆绿植,把医馆装点得格外热闹。
灵汐穿着一身干净的月白襦裙,站在医馆门口,对着乡亲们拱手道谢:“多谢大家来捧场,以后若是有个头疼脑热,随时来医馆找我,我一定尽力诊治。”
日子一天天过去,灵汐的医馆生意越来越好。她医术好,收费又低,对穷苦的乡亲更是时常免费赠药,很快就赢得了镇上所有人的信任。苏昀每天放学都会来医馆帮忙,学着分拣草药、擦拭药柜,偶尔还会跟着灵汐去山间采药,认得了不少草药,说起草药的功效来也头头是道。苏绾则常常来医馆帮忙打理杂事,有时还会带些家里做的吃食,给灵汐改善伙食。
这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苏家镇,气温骤降,不少老人和孩子都得了风寒。灵汐忙得脚不沾地,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苏绾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心疼,便每天早早地来医馆,帮着熬药、照顾病人,苏昀也放了寒假,跟着姐姐一起帮忙,小小的身影在医馆里穿梭,端水、递药,做得有模有样。
一日傍晚,雪还在下,灵汐刚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正准备收拾医馆,就见门外走进来一个老妇人,穿着单薄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手里还牵着个小女孩,孩子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显然是冻坏了。
“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的孙女吧!”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她爹娘去外地做工了,就我带着她,这几日她一直发烧咳嗽,我实在没钱看大夫,只能来求你了!”
灵汐连忙扶起老妇人,把祖孙俩让进医馆,给她们倒了杯热水:“老人家快起来,别冻着了。我先给孩子看看,钱的事不用急。”
她给小女孩诊了脉,又看了看喉咙,眉头微微皱起:“孩子是得了重风寒,还伴有肺热,得赶紧喝药。我这就给她煎药,你们先在这儿暖和暖和。”
灵汐忙着煎药,苏绾则找来自己的厚棉袄,给小女孩穿上,又拿出点心给祖孙俩吃。老妇人看着眼前的情景,眼里满是感激,不停地道谢:“谢谢大夫,谢谢姑娘,你们都是好人,都是菩萨派来救我们的。”
小女孩喝了药,又在医馆里暖和了一会儿,脸色渐渐红润起来,也有了精神,拉着老妇人的手,小声说:“奶奶,我不难受了,这位姐姐的药好甜。”
灵汐看着小女孩恢复了活力,心里也十分欣慰。她又给老妇人拿了些感冒药和退烧药,叮嘱道:“这药每日喝两次,喝三天就能好。天冷了,别让孩子再冻着,多给她穿点衣服,煮点姜汤喝。”
老妇人接过药,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苏绾看着窗外的雪,轻声说:“灵汐姑娘,你看,你现在帮助了这么多人,就像当初你帮助我们一样。”
灵汐笑了笑,目光落在医馆墙上挂着的孔雀大明王菩萨画像上——那是苏绾特意找人画的,画像上的菩萨依旧双目微垂,慈悲温和。她在心里默默念道: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多谢您的指引,让我能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苏昀忽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画着灵汐、苏绾,还有他自己,旁边还画着一座小小的医馆,医馆门口开满了菊花,天空中还有一只彩色的孔雀。“灵汐姐姐,你看我画的!以后我们永远都在一起,一起帮大家治病,好不好?”
灵汐蹲下身,摸了摸苏昀的头,眼里满是温柔:“好,我们永远都在一起,一起治病救人,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医馆的屋檐上,堆积出厚厚的一层,像是给医馆盖了层白绒毯。医馆里,烛火摇曳,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墙上的菩萨画像。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和淡淡的暖意,偶尔传来苏昀欢快的笑声,还有灵汐和苏绾温柔的交谈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灵汐的医馆成了苏家镇最热闹也最温暖的地方。每年春日,苏家人都会陪着灵汐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佛堂前的孔雀杉依旧枝繁叶茂,偶尔还能看见孔雀停在枝头,尾屏展开,在阳光下泛着绚丽的光彩。灵汐看着菩萨慈悲的面容,总会在心里默默念着那句熟悉的话: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她知道,是菩萨的指引,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让她收获了亲情、友情,还有帮助他人的快乐。而这份温暖与善意,会像山间的溪流一样,永远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三年。苏家镇的中街依旧热闹,灵汐医馆门前的两株海棠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每年春日都会缀满粉白的花朵,风吹过时,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是铺了层胭脂雪。这日清晨,灵汐刚把医馆的门打开,就见一个穿着青布短衫的少年背着竹筐站在门口,眉眼间带着几分熟悉的青涩——正是已经十二岁的苏昀。
他比三年前高了大半头,原本稚嫩的脸庞长开了些,下颌线变得清晰,只是那双眼睛依旧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竹筐里装着刚采的新鲜薄荷和蒲公英,叶子上还沾着晨露,他笑着把竹筐递过去:“灵汐姐姐,今早去后山采的,你看看还新鲜不?前几日李婶说她孙子总咳嗽,用薄荷煮水喝正好。”
灵汐接过竹筐,指尖触到带着凉意的草叶,笑着点头:“新鲜得很,辛苦你了。快进来,我刚煮了绿豆汤,放了些冰糖,正好解解暑。”
苏昀应了声,跟着灵汐走进医馆。医馆比三年前更热闹了些,靠墙的架子上摆着乡亲们送来的锦旗,红底金字写着“妙手仁心”“济世救人”,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里间传来细碎的说话声,苏绾正帮着一位老大娘包扎伤口,她穿着淡紫色的布裙,头发挽成了简单的发髻,发间插着支珍珠簪,比三年前多了几分温婉从容。
“绾绾姐,张大娘的手怎么样了?”苏昀走过去,看着老大娘手上的伤口,眼里满是关切。
苏绾笑着抬头,手里的动作没停:“就是被柴火烫伤了点,涂了药膏,过几日就好了。你这孩子,每天都这么早去采药,也不怕累着。”
“不累!”苏昀挺直腰板,“灵汐姐姐说,多认些草药,以后才能帮更多人治病。我以后要像灵汐姐姐一样,做个好大夫。”
灵汐端着绿豆汤过来,听着苏昀的话,眼里满是欣慰。这三年来,苏昀几乎每天都来医馆帮忙,认草药、记药方、帮病人抓药,做得有模有样,连镇上的老大夫都夸他有天赋。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背着个妇人跑了进来,满脸焦急:“灵汐大夫!快救救我娘子!她今早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还吐了好几次!”
灵汐连忙放下碗,上前查看。妇人脸色苍白,额头满是冷汗,蜷缩在汉子怀里,气息有些微弱。灵汐摸了摸她的脉搏,又问了些症状,眉头微微皱起:“像是急性肠痈,得赶紧施针止痛,再熬药喝。苏绾,你去把我放在里屋的针包拿来;苏昀,你去把药柜第三层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抓三钱,再拿些甘草。”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苏绾很快拿来针包,灵汐取出银针,在妇人的穴位上轻轻刺入,动作熟练而沉稳。苏昀则认真地抓着药,每一味药都仔细称重,生怕出错。汉子在一旁看着,手心里满是汗,嘴里不停念叨:“菩萨保佑,一定要让我娘子好起来……”
半个时辰后,妇人的疼痛渐渐缓解,脸色也好看了些。灵汐把熬好的药端过来,让汉子喂她喝下,又叮嘱道:“这药每日喝三次,连着喝五天。这几日别让她吃油腻的东西,多喝些小米粥。若是还有不舒服,随时来医馆找我。”
汉子连忙道谢,从怀里掏出钱袋,却发现里面的银子不够,脸色顿时涨红:“灵汐大夫,我……我今日出来得急,带的银子不够,能不能……能不能先欠着?我明日一定送来!”
灵汐笑着摆摆手:“无妨,银子的事不急,先让你娘子好好养病。”
汉子感激涕零,背着妇人慢慢走了。苏昀看着他们的背影,小声说:“灵汐姐姐,你又没收钱。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个了。”
灵汐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他们也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们开医馆,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看上病,不是吗?”
苏绾也点头:“灵汐姑娘说得对。前几日我去净居寺,觉能师父还说,你做的这些善事,菩萨都看在眼里呢。”
提到净居寺,灵汐忽然想起,明日就是观音诞,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去寺里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她转头对苏绾和苏昀说:“明日观音诞,我们一起去净居寺吧。正好让昀昀也去拜拜菩萨,感谢菩萨一直保佑我们。”
两人都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三人就收拾好东西出发了。清晨的山间还带着薄雾,空气清新,满是花草的香气。苏昀走在最前面,像只欢快的小鸟,一会儿指着路边的野花,一会儿又跑去追蝴蝶,苏绾跟在后面,时不时叮嘱他慢点跑,灵汐则走在最后,看着两人的身影,嘴角满是笑意。
到了净居寺,佛堂里已经挤满了香客。孔雀大明王菩萨像前的香炉里插满了香,烟雾缭绕,空气中满是香火的味道。灵汐带着苏绾和苏昀走到蒲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在心里默默念道:“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感谢您一直保佑苏家镇的乡亲们平安健康,也保佑苏昀能早日成为一名好大夫。”
苏昀也学着灵汐的样子,认真地磕了三个头,小声念叨:“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求您保佑灵汐姐姐和姐姐平安,保佑我能快点学会所有的医术,帮大家治病。”
苏绾看着两人虔诚的模样,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喜乐。
拜完菩萨,三人正要离开,觉能师父忽然走了过来。他穿着灰色的僧袍,手里拿着一串佛珠,面容慈祥:“灵汐施主,好久不见。”
灵汐连忙行礼:“觉能师父,您身体还好吗?”
“好得很,多亏了你之前送的金线莲。”觉能师父笑着点头,又看向苏绾和苏昀,“这两位施主,就是苏家镇的苏姑娘和苏小施主吧?”
苏绾和苏昀连忙行礼。觉能师父看着苏昀,眼里满是赞许:“苏小施主小小年纪,就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将来定能有大作为。”
苏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
几人在寺里聊了一会儿,觉能师父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医书,递给灵汐:“这是老衲年轻时偶然得到的,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或许对你有用。你心善,又有医术,这本医书交给你,定能帮助更多人。”
灵汐接过医书,双手有些颤抖。书页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能看出是前人精心抄写的。她连忙道谢:“多谢觉能师父,我一定会好好研读,不辜负您的期望。”
离开净居寺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山间的雾早已散去,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苏昀拿着灵汐给他买的糖糕,一边吃一边说:“灵汐姐姐,有了这本医书,你就能治好更多人的病了!以后我们医馆肯定会更热闹!”
灵汐笑着点头:“是啊,以后我们一起努力,让苏家镇的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的。”
苏绾看着两人,轻声说:“我也会帮你们的。以后医馆的杂事都交给我,你们就专心治病、研究药方。”
三人并肩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悠扬而肃穆,像是在为他们祈福。灵汐看着身边的苏绾和苏昀,又想起医书里的药方,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心怀善念,就一定能帮助更多的人,也一定能让这份温暖与善意,永远传递下去。
回到苏家镇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医馆门前的海棠树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乡亲们看到他们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灵汐站在医馆门口,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象,在心里再次默念:“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感谢您的指引与保佑,愿世间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平安喜乐,无病无灾。”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灵汐医馆成了苏家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灵汐用觉能师父给的医书,治好了许多之前难治的病症;苏昀渐渐长大,成了灵汐的得力助手,能独立给病人看病抓药;苏绾则把医馆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组织乡亲们一起行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每年观音诞,三人都会一起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佛堂前的孔雀杉依旧枝繁叶茂,偶尔还能看到孔雀停在枝头,尾屏展开,在阳光下泛着绚丽的光彩。灵汐知道,这份平静与美好,是菩萨的庇佑,更是所有人用善意与温暖换来的。而这份珍贵的情谊与信念,会像山间的溪流一样,永远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直到永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