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雪将至,夜不眠 > 第7章 Chapter 7

第7章 Chapter 7

作为家长,冯琳琅肯定不会盼着女儿高考落榜,最后连个大学文凭都混不上。

同时,她心里明白,未必下一代的学历就保证都能赶上父母的一辈,大学霸生出小学渣的例子她看过不少。

冯玥小学时候的考试成绩是还可以,可往往分数上真正的差距要到高中阶段才会拉开。万一她家闺女确实不是学习的料子,总得找到其他途径把孩子给托举上去。

幸运的是,跟大多数家长相比,在市教育局工作的冯琳琅拥有信息差上的优势。

适逢兰陵新换届的领导班子发出号召,鼓励学习教育强市的先进经验。她们局积极响应,副局亲自带队奔赴邻省的海陵市调研。

说实话,调研的方向和冯琳琅所在的教师工作科关系不大,可她还是踊跃报了名。所幸名额宽松,领导把她的名字也放了进去。

那时候一块儿去出差的同事还调侃她,家里女儿才上五年级,这未雨绸缪得太早了些。

行程为期好几天,对冯琳琅来说,最重要的一站是参观海陵市高级中学。这所全国数一数二的高中,多年来因强到离谱的重本录取率而被同道膜拜。

不过跟它亮眼的高考成绩相比,更吸引冯琳琅的是海中一骑绝尘的学生保送量。

兰陵的学校在这一块要逊色得多,为此她才会主动要求出差,毕竟本市在保送经验上的参考价值实在有限。

当天,东道主即海陵市教育局安排了一场和海中优秀毕业班老师的交流研讨会。

会后,冯琳琅私下找到这几位老师做了沟通,简单说明来意后,对方都挺大气,完全没有三缄其口的顾虑。

不管是出于对友市同仁的客气也好,还是对一个普通家长的善意也罢,大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担心口头信息过于凌乱,有位老师直接在自己的文件夹里翻找,然后从中抽出几张纸,分别代表着各个方向的申请条件。打印了副本,让冯琳琅带回去好好研究。

那几张复印纸里,其中就有冯瑄的高考保送申请书。

已经入读海大的冯瑄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自己高三时写过的免试申请,居然会时隔一年,被一个数百公里之外的小学五年级女生看到。

后来,冯瑄甚至仔细演算过一次,在当时那样的客观条件下,两个几乎没有相识可能的社会个体,需要多少股力量的偶然推动,才可以建立和保持长期的连接。

保送存在专业限制的关系,冯瑄填完书面申请不久后还是决定放弃。他慎重考虑过,纯粹的数学领域不是他未来想要深耕的范畴,这一条捷径不适合他。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的申请书并未正式向外递交。只是不知为何,理论上早该被丢弃的一张纸却被他的班主任保留了下来。

再者,冯玥的妈妈当时咨询的海中老师想必不会只有一位,但刚巧是他的毕业班老师最为热心。同样,胡老师手里的资料数量成百上千,可随机抽取出来的样本他的确在其中。

不过,这些看似巧合的因素,很容易让人忽略掉后来冥冥之中的必然。

即使冯玥那晚没有去帮忙收拾行李,之后总会有看到资料的机会。

冯瑄就起了那样的一个名字,吸引到她的注意亦是不可避免。小孩子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在成人看来的鲁莽行事,用无知者无畏来解释依然显得顺理成章。

这座桥,冯玥造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剩下那百分之一,多亏了冯瑄的高三班主任。没错,还是那位乐于助人的胡老师,一如既往的热心肠。

那一届申请书上的通讯地址,统一用了高中所在的具体位置。所以冯玥的信,自然是寄给了海陵中学高三年级的冯瑄。

第一次寄信,什么也不懂,她甚至信封上连对方的班级都没写,毕竟资料上也没提供几年几班的具体信息。

能加上高三年级这几个字,还是她沾沾自喜地推测出来的结果。

这封信顺利地从兰陵出发,成功到达了海陵。

然后是海中的收发室,可惜无人签收,门卫只能无奈地把信寄放到高三的教室办公室。

但这不是它最后的命运,因为它被有缘人无意当中发现了。

极度优秀的学生,即使毕业了也很难被老师淡忘,冯瑄就是这样的典型。

班主任的通讯录里有他的联系方式。冯瑄接到胡老师的电话,得知这封信的存在时,心里其实是诧异的,因为他想不起自己会在什么场合留下过学校的地址。

同城邮递的速度很快,这封信第二天就到了冯瑄的手里。

信封上有寄信人的地址,来自兰陵,城市他是认识的,可对信,他毫无头绪。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寄信人的字迹。

很难形容具体的特点,不丑,但也不属于冯瑄熟悉的字体中的任何一种。如果硬要说,那就是很像还没形成风格的阶段,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工整得过了头。

打开之后,刚才脑子里出现的有些荒诞的想法得到了证实,这封信确实就是个小孩子写的。

这个叫冯玥的小姑娘,家住兰陵,目前还在读小学五年级。

信的开头部分,有大量的篇幅在表达她的感慨,说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遇到过和她名字这么像的同学。还反问冯瑄,是不是也和她一样的惊讶。

冯瑄当然没有。单字的名字本就正常,何况冯这个姓氏和王这个偏旁,也绝不小众。

写信这种交流方式和当面对话的一个不同在于,前者是非即时的,不用管对方的反应如何,写信人只用在意自己是否表达地尽兴。

想必冯玥书写时是很畅快的。

小姑娘在信里讲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坦诚她一开始不认识“瑄”字,查了字典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问他的名字是如何起的。

信纸翻到下一张,又是很长的一段话。

冯瑄快速提炼要点,终于明白写这封信的孩子是如何能联系上自己,同时也意识到,这趟旅程能顺利通关实属不易。

小姑娘明显不知道高考的具体时间,以为他还没高中毕业,好奇地打听之后的暑假他要如何度过,有没有出行的计划。

还主动告知自己的假期安排,提及她父母推荐的两个旅游地点相冲突,她很苦恼不知该投谁一票。

快到考试时间,冯瑄加紧看完,总算来到最后一行。

小孩儿提了一个请求,问他可不可以给自己写一封回信。说她一直保管家里的信箱钥匙,但她还从没有收过别人写给她的信呢。

将信纸折好放回信封后,冯瑄赶在铃声结束前,最后一个进了考场。

这场考试是他大一下学期期末考的最后一门,走出考场,就意味着和海大的第一学年正式告别。

读到信末的时候,冯瑄内心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在他的人生阅历里,感性的瞬间极少。几乎他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理性的分析来支持。

一个行动不应该没有它的意义,哪怕是看场电影或是去操场跑个步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应当有个理由,说得难听点,就是获益,他可能由此资讯被扩充亦或心情得以调节,这些都是定义得出来的好处。

而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回信,很抱歉,他一时间想不出任何的意义。

况且这也不属于义务的范畴,如果一方要求了,另一方就必须遵从,那么法律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可那天回宿舍的楼上,冯瑄路过教育超市,还是进去买了信封和邮票。

他没有太排斥这种异常的举动,对此有自己的解释: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程序,要接受bug的存在,只要它频率足够低。

或者还有另一个不错的理由。

那天的时机太好,学期末尾正卡在刚刚解除考试压力但又尚未进假期项目组里做牛马的happy hour。这里的衔接时长短到用hour比用day更合理。

室友们邀他一块儿去打球,冯瑄拒绝了。

在当下,回宿舍吹着空调打发时间似乎要比烈日下暴汗是个更好的选择。显然,给冯玥回封信就是他所谓打发时间的方式。

等到后来,他们恋爱了差不多两三年的时候,冯玥越发觉得不可思议。以她对自己男朋友的了解,这样一个冷漠的实用主义者那会儿怎么可能会搭理自己。

即使冯玥打破砂锅问到底,冯瑄也必然不会说实话。

虽然日常用到的机会不多,并不代表他的情商低。

“有个小姑娘吧,都上五年级了,连笔字也不会写。那么长的信,一点懒都偷不了,一笔一划得写好多天,看着怪心疼的。”

“你一口一个冯瑄哥哥,这辈子没别人叫过我哥哥,心都被你喊化了好嘛。”

把人搂在怀里又亲又哄,冯瑄对她有招得很。

冯玥信了才怪,果然,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这里的男人不用任何定语,性别对齐即可。

你看,就算是外头话再少的技术大佬,关起门来还不是张嘴就来,只要他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