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初秋,风里带着稻穗的清香,吹得院角的丝瓜藤轻轻晃。沈知意蹲在菜园里,手里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给刚种下的青菜苗松土。泥土沾在指尖,带着湿润的凉意,她却毫不在意——比起刚来时的手足无措,如今的她,早已能熟练地打理这片小菜园,连舅妈都笑着说她“越来越像个乡下姑娘了”。
刚到舅家那会儿,她总是沉默寡言。白天跟着舅妈去田间劳作,脚步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手里的锄头怎么也握不稳,常常把菜苗锄断;晚上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闭眼就想起萧玦——想起他在破庙摔碎玉佩的决绝,想起他和苏令蘅出双入对的模样,想起大雨中那道赐婚圣旨,眼泪就忍不住打湿枕巾。
舅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从不多说什么,只是每天拉着她一起做事。清晨天不亮,就叫她起来一起去河边挑水。乡下的河水清冽,倒映着岸边的芦苇,知意提着水桶,跟着舅妈一步步走在田埂上,听着晨鸟的鸣叫,心里的郁结似乎也消散了些。白天,舅妈教她纺线织布,粗硬的棉线在她手里总是打结,手指被纺锤磨得发红,她却咬着牙不肯停——她想让自己忙起来,忙到没有时间去想那些伤心的过往。
日子一天天过去,知意渐渐适应了乡下的生活。她学会了辨认田里的庄稼,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她学会了纺出均匀的棉线,织出带着简单花纹的布;她甚至学会了用柴火灶做饭,虽然一开始总是把饭烧糊,可后来也能做出香喷喷的米粥和小菜。
村里的姑娘们都很热情,常常来找她一起玩。她们会拉着她去山上采野果,红彤彤的山楂、紫莹莹的葡萄,装了满满一篮子;她们会带着她去河边洗衣,一边捶打着衣服,一边唱着欢快的歌谣,歌声顺着河水飘远,引得岸边的青蛙也跟着“呱呱”叫;她们还会邀请她去家里做客,拿出珍藏的麦芽糖,你一块我一块地分着吃,甜丝丝的味道从舌尖传到心里。
知意渐渐打开了心扉,脸上也有了笑容。有一次,村里的姑娘们拉着她去看庙会。庙会上很热闹,有耍杂技的、有唱大戏的、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一个姑娘给她买了个糖画,是一只展翅的蝴蝶,晶莹剔透的糖丝在阳光下闪着光。知意拿着糖画,小口小口地舔着,甜丝丝的味道让她想起了小时候萧玦给她买的糖葫芦,心里却不再像从前那样刺痛——那些过往,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不再能轻易牵动她的情绪。
深秋的时候,舅家的稻田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村里的人都忙着收割稻谷,知意也跟着一起去。她拿着镰刀,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弯着腰割稻穗。阳光晒得她脸颊发烫,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滴在稻田里,可她却觉得很充实。傍晚收工的时候,看着装满稻谷的粮囤,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是她亲手劳动的成果,是属于她自己的收获。
晚上,舅妈做了香喷喷的米饭和炒青菜,还炖了一只老母鸡。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饭。舅妈给她夹了一块鸡肉,笑着说:“知意,你这段时间瘦了好多,多吃点补补身体。”知意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在乡下,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安宁,这种感觉,是在京城从未有过的。
入冬后,乡下下起了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田野和屋顶,整个村庄都变成了白色的世界。知意坐在窗边,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舅妈缝一双棉鞋。窗外的雪花很美,她却没有心思欣赏,只是专注地缝着棉鞋。忽然,她想起从前萧玦为了给她学做棉鞋,手指被针扎得满是伤口,心里微微一动,却很快又平静下来——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了,她现在只想好好照顾身边的人,过好眼前的日子。
除夕那天,舅家很热闹。舅妈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她最喜欢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年夜饭,聊着天。舅舅拿出一瓶酒,给知意倒了一小杯,笑着说:“知意,新的一年,祝你开开心心,忘了所有不开心的事。”知意接过酒杯,抿了一口,辛辣的味道呛得她咳嗽起来,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不是伤心的泪,而是感动的泪,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新年过后,知意收到了母亲柳氏的来信。信里说,京城的局势稳定了些,父亲让她在乡下再住一段时间,等彻底稳定了,就接她回京。知意拿着信,心里很平静——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渴望回到京城,反而觉得乡下的生活很美好,很适合她。她给母亲回了信,说她在乡下过得很好,让母亲不用担心,等她想回去的时候,自然会回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知意在乡下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她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她慢慢放下了过去,走出了那段感情的阴影。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已经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和信心。
春天到来的时候,知意种下的青菜苗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她蹲在菜园里,看着绿油油的青菜,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她知道,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终究会像这片青菜苗一样,在时光的浇灌下,慢慢长出新的希望,而她,也会在这片宁静的乡野间,重新找回自己,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