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御花园繁花似锦,暖风卷着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却吹不散凉亭内的凝重。二皇子赵珩握着茶盏,目光落在亭外的湖面,眉头微蹙——方才与陛下议及边境防务,丞相又以“粮草不足”为由,提议暂缓增兵,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丞相怕兵权旁落,故意拖延。
“殿下,兵部主事萧玦求见。”内侍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赵珩抬眼,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与萧玦素无交集,只听闻此人是镇国公的女婿,原是罪臣之子,却凭几分才干在兵部立足,今日突然求见,不知有何用意。
“让他进来。”赵珩放下茶盏,语气平淡。
不多时,萧玦身着玄色朝服走进凉亭,身姿挺拔,神色沉稳。他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臣萧玦,见过二殿下。”
“免礼。”赵珩示意他坐下,目光审视着他,“萧主事今日找孤,可有要事?”
萧玦落座,却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双手递上:“殿下,此乃臣近日根据边境地形绘制的粮草运输路线图,想请殿下过目。”
赵珩接过图纸,展开一看,眼中渐渐露出惊讶。图纸上不仅标注了现有的运输路线,还密密麻麻标注了沿途的驿站、水源,甚至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可以避开泥石流、缩短行程的新路线,旁边还附带着详细的运力测算——从出发地到边境,原需二十日的路程,按新路线走,竟能缩短至十五日。
“你竟有如此心思。”赵珩抬头看向萧玦,语气中多了几分赞许,“这路线图,你花了多久绘制?”
“回殿下,臣利用休沐日,查阅了近十年的边境舆图和粮草运输记录,又向兵部的老驿卒请教了沿途地形,前后耗时月余。”萧玦如实回答,“近日听闻丞相以‘粮草不足’为由反对增兵,臣以为,并非粮草不足,而是运输效率太低,导致粮草无法及时运抵边境。若按此新路线调度,不仅能缩短行程,还能减少损耗,足以支撑边境增兵之需。”
赵珩心中一动。他深知丞相拖延的心思,却苦无对策,萧玦这张路线图,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他再看萧玦,见他神色坦荡,眼中没有谄媚,只有对国事的关切,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感。
“你可知,这份路线图若呈上去,会得罪丞相?”赵珩语气凝重地问。
萧玦抬眼,目光坚定:“臣入宫为官,是为报效朝廷,为边境将士谋福祉,并非为了趋炎附势。丞相若真为国家着想,便不会因一份路线图而记恨臣;若因此记恨,那臣也无所畏惧。”
这番话,说得坦诚又有骨气,让赵珩心中的赞许更甚。他放下图纸,看着萧玦:“你虽是镇国公的女婿,却不似旁人那般,只知依附岳家。孤看你是个有才干、有担当的人,往后若有什么想法,可随时来见孤。”
萧玦心中一喜,连忙起身行礼:“谢殿下赏识!臣定当尽心竭力,为殿下分忧,为朝廷效力!”
这时,内侍匆匆来报,说陛下召二皇子即刻去御书房议事。赵珩起身,将路线图仔细收好,对萧玦道:“这份路线图,孤会亲自呈给陛下。你且回去等候消息,孤不会亏待你的。”
“臣遵旨!”萧玦躬身相送,看着赵珩的身影消失在□□尽头,才缓缓直起身。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意融融,他知道,今日这番会面,是他在朝堂上找到的新契机——二皇子素有贤名,且与丞相不和,若能得他青睐,不仅能更快推进太子案的调查,还能为自己增添一份助力。
几日后,陛下采纳了萧玦的新路线图,下旨让户部按新路线调度粮草,并破格提拔萧玦为兵部员外郎,负责监督粮草运输。消息传来,丞相一派虽心有不满,却因陛下已然下旨,且路线图确实可行,只能作罢。
萧玦接到旨意时,正在书房整理太子案的线索。苏令蘅走进来,看着他手中的旨意,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却依旧语气平淡:“恭喜你,得二皇子赏识,又升了官。”
萧玦抬头,见她虽面无波澜,眼底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心中微动:“此次能成,多亏了二皇子肯相信我。往后有他支持,查案也能更顺利些。”
“你心里有数就好。”苏令蘅走到案前,将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二皇子虽贤明,却也身处漩涡之中,你与他走近,需更加谨慎,别被卷进皇子间的争斗里。”
萧玦看着她,忽然觉得,她这份清冷的叮嘱,比任何祝贺都更让他安心。他点了点头:“我知道,我会把握分寸,不会忘了初衷。”
苏令蘅没再说话,转身离开了书房。萧玦端起热茶,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暖了心肺。他看向窗外,御花园的花香仿佛顺着风飘进了国公府,带着希望的气息。他知道,得到二皇子的青睐,只是他前行路上的一步,往后还有更多的艰难等着他,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正朝着真相,朝着为侯府、为太子昭雪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