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填志愿那天,班主任把大家召集起来把分数发给大家,并详细介绍了填志愿的流程,把各高中学校录取分数进行排名,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尽量往好的方向报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我看着你们年轻的脸,非常羡慕你们,青春是放纵的,你们还有更多的选择,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多学知识,将来这些只是一定会回报你们,下课。”
黄连胜把班上前十名叫到办公室。班主任看着他们来了,对着他们十人说:“学校出了一个规定,已经经过教育局批准,学校前一百名只要填我们学校的,前五十名免学费,后五十名免一半学费,不是一年,而是高中三年,你们几个都是学校前一百名,你们各自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好好与家里面商量。”班主任顿了一下,往办公室门口看了看,接着说,“我希望你们都不要留在这个学校,市一中比我们学校好多了,能让你们考更好的大学,以后有更高的成就,如果你们父母不好做决定,让他们来找我。如果你们决定在本校读高中,填完志愿来告诉我一声,听懂了就可以走了。”
走出办公室,秦可臻立马问:“赵玺凯,你要在学校上高中吗?”赵玺凯惜字如金:“不在。”秦可臻一个学期下来,早耕晚读,拿出背水一战的气势,终于搭上去市一种的末班车,她很高兴,又害怕赵玺凯会因为政策留下来因为她家里怎么着都要她去市里面读书,她姑妈在市里面读书最终考入市里面教书,是一份光荣的职业,家里希望她跟姑妈一样,考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鲁雪出了办公室就在操场坐着,这件事她找不到人跟她商量,回家后大概率父亲不在家,也就姑妈能给建议,还是好好想想吧。这时她看着父亲和姑妈竟然来找她:“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来看看你填志愿,我们去找过你班主任了,你成绩很好,我建议你去读市一中。”
“留在学校能免学费。”
“我们知道,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转给你的。”父亲很坚定。
“我知道了。”
后鲁绍丝摸着肚子拉着鲁雪单独讲了会儿话,告诉她:“你爸爸在山上采了野菜,还打了野兔,你填完志愿之后,快点回来我做好吃的给你吃。”她已经开始流口水了。他们两个拉着鲁雪出去吃了一个大餐,就回去了。
操场上,李安珊珊来迟,脸上有手掌印,他父母早上来学校打听了他分数,得知他连县一中都没能考上,回家就被揍了一顿,之后他父亲花费一笔钱让他留在学校读书,拿着得之不易的名额,他在家里发脾气不想读书,又被打了几巴掌,迫于淫威只能来学校走流程,把志愿填了。
顾珩宥已经吃完饭准备回家商量。到校门口,遇到鲁雪,她看起来很高兴很高兴:“我请你吃饭吧。”顾珩宥反问:“中午饭都吃过了,你还没吃午饭?”鲁雪笑着说回答:“知道你吃饭准时,我请你吃小吃。”说着就拉着他胳膊去校门口的炸串串摊,老板为人开朗,早已与学生熟悉。老板见他们选着串串,便搭话:“你们毕业了吧,今天看了分数怎么样?有没有考上市一中?”
鲁雪马上说:“我们都考上了,今天填完志愿就回去了。”老板:“恭喜你们哦,不过去市里面的花费很大,我儿子去年去了市一中,我都快供不上他了。”
“开销那么大的吗?”顾珩宥语气里面有些担忧。
“要不是你们喜欢吃我的炸串,我都没有办法。”顾珩宥不语,鲁雪倒是祝福老板生意好赚大钱。
提着串串,鲁雪拉着他往学校走,说:“你志愿填了没有?陪我去填志愿吧”
“我先陪你去填了,我跟家里面商量一下,明天再回来填志愿。”
“填市一中就可以了,难道你要去读大专。”
“不读大专,只是考虑要不要读我们学校。”
“我填市一中,要不我们一起去市一中。”
回到家,顾珩宥将原委告诉母亲,母亲问顾珩宥是怎么想的,顾珩宥告知如果去市里面读书如果花费太高,就在县一中读书吧,毕竟可以省一大笔钱。吃完晚饭,母亲交代好家里面的事情,告知他们兄妹三人今晚不要等她回来,到点睡觉就行。
母亲步行去镇上亲戚家,拜托他们想办法联系上父亲,走在路上刚开始很高兴,也很支持孩子去市里面读书,但是走着走着又担忧起来,她支持孩子去县一中读书家里面财务就捉襟见肘,况且孩子他爸刚开始不同意,估计现在也不同意。现在孩子学习成绩好,考上好学校,若是不能送孩子去耽误孩子该如何是好。
镇政府恰好装上有线电话,在亲戚帮助下,清晨首先打电话给父亲务工的镇政府,两个小时那边回电话,母亲长话短说,父亲长叹一口气沉默半分钟后说:“你告诉小宥,他已经快十六岁了,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时候,让他勇敢做决定,想去市里面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他读书。”从这句话听来,父亲也是希望孩子能去市里面读书,但是经济条件欠妥。母亲支持孩子去市里面读书,听完后无可奈何。
挂了电话,母亲从包里面拿出零钱,递给办公室的官员,那人连忙拒绝,并说:“我们镇上能考上市一中的学生,我们都很高兴,这个忙我们应该帮,你们不用给钱。”
母亲本想劝他手下,亲戚忙跟着说:“我跟他很熟的,没必要这样。”
那个官员赶紧避嫌:“我不是因为跟你熟才帮忙的,这个忙不是我其他人也会帮的。”母亲收好钱,出了办公室。那个官员坐在椅子上擦汗,一句话差点变成公器私用。
亲戚想留母亲吃午饭,母亲着急把消息带回家,到家满头大汗,水都来不及喝,告知了顾珩宥,随后还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去市一中。”
顾珩宥何尝不知道市一中意味着什么,那是意味三年后可以考取更好的大学,有更好的工作,有更高的成就。其实更多的他未考虑到,人逐渐分流,成人前靠出生,他已无法选择,成人后靠努力,靠自己的一次次选择,去市里面,他能直观感受到教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区别,让自己有更高层面看东西的能力。
他坐在自己床上,拿着自己的分数看了又看,拿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点着蜡烛看书。
十年前学校考上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那个人点着蜡烛读书,三年下来把宿舍高低床的钢管里面都注满蜡烛,被老师们传为佳话,激励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奋发图强。醒来他决定留在县一中读书,环境能影响人,但个人努力更重要,留在县一中一样能考好大学,
下午顾珩宥赶到学校,填了志愿,没处去,打算趁早回家,不然肯定要黑夜赶路,被郭凯和崔雪枫拦下来,他们两个中考成绩中规中矩,也填了本校。
郭凯带着遗憾的语气:“你是不是填了本校,好可惜,你应该去市一中。”
“对啊,我也觉得。”崔雪枫附和着。
“填本校可以免一半学费......”本想把鲁雪填本校的消息说出来,但觉得鲁雪未必想让人知道,于是适当闭嘴了,但他想到了这里,突然发问:“你怎么知道我填本校的,我没和你们说过啊?”
郭凯发挥他的优势,抢着搭话:“刚才我们遇到了彭玉,她跟我们说的。”顾珩宥想起来,刚才填志愿的时候遇到彭玉,估计是看到自己的志愿单了。
郭凯伸手挽着顾珩宥的肩膀说道:“我考上县一中,我爸一高兴给了我一点钱,还挺多,我花不完,我请你们两个吃饭。”
崔雪枫故意挖苦他:“就你钱多,你怎么不去把饭店都买下来。”
郭凯也没生气,这也是他的优点,转过头回答崔雪枫:“饭店多少钱,要能买我就买一个,你们去吃饭不收钱。”说着对崔雪枫龇牙齿,崔雪枫被这个动作搞的一阵厌烦。
顾珩宥没有闲工夫陪郭凯东拉西扯,急忙拒绝:“我还要回家。”
郭凯大受震撼:“你今天还要回去?你还能回去?”
“能回去,就是要走夜路。”
“不要回去了,去我家睡,睡我床上,我们可以彻夜长谈。”郭凯坏笑。
崔雪枫发出一声怪异的声响。
顾珩宥对男生没有兴趣,赶紧拒绝,可是郭凯发挥哥们义气,非不让顾珩宥走夜路,况且崔雪枫也再旁边助攻,说他们今晚可以一起去广场看跳舞,好像要举办什么仪式。盛情难却,顾珩宥就答应了。
到校门口遇到了鲁雪,顾珩宥很奇怪:“你不是填完志愿了吗?还没回去?”
“我今天下午就回去了。”
郭凯马上抢话:“那我们一起去吃饭,我请。”
崔雪枫挽着她说:“走啦,他的便宜不占白占不占。”
与此同时,顾珩宥妈妈在家翻看他的试卷,看着每张试卷的成绩,眼角不自觉流出眼泪,没人懂她的委屈和愧疚。
顾珩宥妈妈是她家的长女,还小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外公送她去读书,读书期间外公外婆又生了两个孩子,家庭人口众多,外公外婆为了养活这一大家自人,拼命种地挣钱,实在顾不上家里面,所以就让长女辍学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可以上学。
刚开始把决定说给顾珩宥妈妈听的时候,她撒泼打滚哭,她还是个孩子啊,在学校里面成绩名列前茅,享受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也在学校里面交了好多朋友,她舍不得,可惜无济于事。
五年级,十一岁,被迫放弃自己的喜欢的事情,从此在家洗衣做饭、割草喂牲口、照料弟弟妹妹,一不小心四个弟弟妹妹就被带大了,但天不遂人愿,四个弟弟妹妹都没能读大学,最好的一个读了高中后没能继续。
她时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样就不会一直困在这方寸之地,还列举父亲和叔叔的现状,告知读书的好处,所以三姊妹虽然性格各异,但是对读书却是一样的看法,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二十六年前,一个十一岁的女孩高兴回到家,得知以后与学校无缘,命运从此定格,她开始背负家庭的重任,就像中华五千年的农民一样,一辈子都困在一亩三分地,变成普普通通的妇人,不再为自己而活。
顾珩宥妈妈闲时时常会拿孩子们的课本翻看,许多她看不懂,但她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没有多少好奇心了,除非遇到非常感兴趣的才会问问孩子们,多问几次,被孩子们嫌弃后,也就不再问,妈妈想要了解的知识海洋就这样扼杀了。如果当初顾珩宥妈妈能够得到外公外婆支持,在艰难困苦中前行,把书读出来,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光景?
午饭间,顾珩宥告知大家是基于家庭条件和自己的梦做的决定,崔雪枫和郭凯一直感叹,只有鲁雪一直沉默。吃完饭鲁雪突然对顾珩宥说:“明天我们一起回家吧。”
下午鲁雪跑回去把志愿改成本校。
鲁雪和顾珩宥在岔路口分别后,沉默赶路,心思混乱,到山丫口歇气时,她很想去山林间摘几朵山茶花,小时候爬山都是爸爸摘了拿回去泡在瓶子里面,等啊等等到不耐烦的时候它就开花了,非常漂亮。
回到家已经是晚饭,不用想,爸爸肯定没在家,一个人做饭吃,打扫了房间却没有一点睡觉的**,以往都是赶路回家后吃了饭就很累很困。换上拖鞋带上电筒去地里面看看,玉米长的正好,田里面的草已经除过,估计是姑妈找人一起帮忙弄的,她也想起崔雪枫和顾珩宥帮忙补种玉米的事,也是美好的回忆。
晃悠着去村口的大树下,刚开始她站着看向县城方向,那是妈妈消失的地方,后来坐着靠在树干上,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她已经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内心,不轻易与人说,可是积攒越多的秘密月让她自我封闭,可偏偏她又不是个沉默的人,所以受到委屈总喜欢用喧闹的气氛掩盖悲伤,虽然也是另外一种逃避,但非常有用。
她妈妈还在身边的时候,经常夸奖她,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都会给奖励,失利的时候又会鼓励她,从没有因为成绩好坏遭到谩骂,若妈妈还在,会不会支持她做的决定,也许妈妈会责骂她为什么这么好的成绩不选择市一中,可她多希望能听见妈妈的话语,妈妈的话语就像美妙的乐章,奏响她的童年,她是多么骄傲啊,中考她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三,没有最想分享的人,也就不会向任何人说。
回家几天后,鲁雪郁积的心事消散得差不多,姑妈来找她,背上背着表弟,一进门就说:“快收拾东西,去我家吧,在学校跟你说了来我家,你几天都不来。”鲁雪想对姑妈说她改了志愿,可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
姑妈见状,虽然知道鲁雪不对劲,但一直以来好学生的印象让她打消不好的想法,叮嘱她:“你带着衣服、鞋子还有作业,哦,作业不用了,你都毕业了。”姑妈微笑看着她。
鲁雪点了点头。自己在家这几天,一种与孤独相处的自在感,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沿着妈妈牵着她在村子里面的走过的路再走一遍,与心事和解,她接受在县一中读书的事实,也不再与别人说,就当自己只是考了县一中录取的第一名吧。
这次选择给他们两个都造成深厚的影响,顾珩宥有机会与鲁雪更深一步了解,接触鲁雪的家庭,了解她内心最柔弱的部分,也在日常的交流中不经意间治愈她,成就一段佳话,若是去市一中读书,或许能达到更高的成就,但对于他是最好的选择了。而鲁雪本应有更好的前程,这个选择让她彻底与世界百分之一优秀的人无缘,若是去市里面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的资质不亚于任何人,也许会像班主任说的那样,成为工程师,成为科学家或者任何优秀的人,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冲动的决定。
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各人有各人的烦恼,有人看清现实选择当下的路,有人不自量力挤破头也要去更高的天空。时代的局限,家庭的限制,个人的眼光,不同的人生际遇造就不同的选择,写下十六岁激荡的青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