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顾一树回到昏暗的家里,头也没抬的摸了开关。
“咔嚓”一声,灯没亮,灯泡坏了。
顾一树摸了口袋和鞋架上的铁罐子,裤兜一如往常什么都没有,但顾一树还是每次都不经意的去摸一下。
鞋架上的铁罐子里只有三个一毛的硬币和一张五毛的纸币,根本不够买灯泡。
顾一树只好翻出柜子里的蜡烛,然后打开煤气灶,借着灶火点燃蜡烛。
02
一股很淡的葱花香菜味飘进了顾一树的鼻腔里,渐渐地越来越浓,顾一树觉得有些刺鼻了。房门被打开,徐芳蓬头垢面的进来。
看到烛光下的顾一树,愣了下。
“灯又坏了啊。”
“嗯。”
顾一树继续埋头做作业,徐芳把袋子里的面放在锅里热了下,就端上了桌。
顾一树不用借着烛光,就知道这面是店里剩的。
徐芳经常将店里的面带回来吃,时间久了,面吃不完会坏,家里拮据,不能浪费。徐芳的店开在邺城一中的旁边,每天早晨上学的学生们都习惯性的在那里买一碗面。
如果学生吃出毛病,肯定不会再来了。所以坏了的面,徐芳是万万不敢浑水摸鱼卖出的。
03
谁也没有提出去买灯泡的事情,反正有蜡烛,也不影响顾一树写作业。徐芳借着窗外别家的灯光,洗了碗,之后呼呼大睡。
04
这间屋子没有房间,开门进来,所有的设备都是一览无遗的。
二十七平方的屋子,两张单人床中间只摆着一张圆桌。顾一树就在这张桌子上写着作业。
写的有些累了,顾一树抬头看着前方的窗子。徐芳就在那窗子边上做饭,上面有多年累积的油垢,所以遮的有些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楼上的人又在冲厕所,水管传来的声音很大,徐芳鼾声骤停,翻了身,鼾声又响了起来。
顾一树觉得有些喘不过气,顾一树日常觉得喘不过气。
05
顾一树睡醒的时候,徐芳已经出门了。家里没有闹钟,顾一树和徐芳都是靠生物钟。
路过徐芳的店,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叫了碗面,徐芳看到他跟陌生人一样,照常端了面。
徐芳和顾一树是母子,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只是有几次顾一树吃碗面就走,会有一两个学生叫住他,因为没给钱。
这个时候顾一树才会说:“这是我妈。”
06
邺城是个慢节奏的地方,有些穷,盖了新房子的地就那么几块。所以谁住了进去,两天内传得到处都知道。
比如今天,早自习的铃声还没敲响。班里的同学交头接耳,说那几栋新房子,又搬了一家人进去了,开的车子都是电视上看过的。
前桌高论看到顾一树来了,也转过身分享着新鲜事。顾一树没兴趣,但也认真的在听,班上愿意和顾一树说话的人不多,顾一树性格太闷了。
07
顾一树小时候有梦想的,那会的顾一树每次经过那几栋高楼,脑子里都是带着父母住进去的画面。顾一树常常想,如果住进这样的大房子,父母应该就不会吵架了吧。
但是现在顾一树的梦想变了,从他父亲没了之后,他就想离开邺城。顾一树厌恶了这里,他想去京北市,那里繁华。
08
顾一树骑着叮铃哐啷的自行车,停在了翡翠居的大门前。这个地方给顾一树感觉是和邺城格格不入的,顾一树每次经过小卖部门口,电视剧里都是这样的房子。所以顾一树经常停在这里幻想着城外的景色。
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把顾一树拉回了现实。
顾一树回头,是一辆搬家的货车,车牌号是江城的。江城比邺城好很多,至少大房子不像邺城,只有孤零零几座。
车上蹦下来一个年纪不大的同龄男生,利落的短发,但是有到眉毛上方的刘海。顾一树摸了摸自己的圆寸,又看了下那个男生。
发型真好看,顾一树由心的感叹。
年轻男生打开后座的车门,扶着一个年纪有些大的男人下了车,顾一树注意到那个老男人是个跛子。
老男人下车就开始骂骂咧咧,顾一树还没来得及听清说的是什么,就对上了年轻男生的目光。
清冷,生人勿进。
顾一树连忙骑着自行车,叮铃哐啷,噪音大作的离开了。
09
徐芳今天回来的比较早,顾一树看了眼灯泡,还是没换新的。
“你们学校暑假补课吗?”徐芳问。
顾一树:“还没有通知。”
徐芳做了饭就走了,顾一树不喜欢吃刚出锅的东西,太烫,天气又热,吃得人很焦躁。
顾一树把数学题写完了才去盛了锅里的煮豆皮,已经有些凝成块了。窗户外面传来撞击的声音,顾一树打开被油污凝住的窗户,看到徐芳在楼下推了辆板车,正用锁链拴在水管上。但是铁链太短了,所以徐芳一直把推车往水管上靠,想极限拴住它。
楼下的人也开了窗户,对着徐芳喊道:“徐姐,这水管都多少年了,你这要是撞坏了,咱这栋楼怎么过日子啊。”
顾一树住的地方,是邺城最偏最烂的一块地方。顾一树记得好像是几十年前,最初建起的那一片楼,后来其他的地方相继建了新楼,有了所谓的门房,管理楼栋的水电费和维修。但是这里的楼什么都没有,坏了就是真的坏了。所以这栋楼只剩5户人家了,顾一树记得有几栋已经没人住了。
徐芳像是没听到似的,最后用力一撞,把推车的一边抬起来,终于是把推车和水管拴在了一起。
10
顾一树认得这辆推车。
顾一树有些烦躁,关了窗户。
手上粘的那些油垢,又黑又恶心,洗洁精都是徐芳兑了水的,怎么搓都洗不干净。
11
顾一树很早来了学校,夜里没有灯,蜡烛照的眼睛不舒服,没办法写作业。
高论来了看见顾一树在写作业,也不稀奇,放下书包就问:“昨天写作业又遇瓶颈啦?”
没回家里的灯泡坏了,第二天赶来学校补作业的时候,顾一树都会说,遇到瓶颈,写不出来,等第二天脑袋清醒了再写。
顾一树点点头,算是回答了高论。
顾一树不是什么优等生,成绩也就是中上游,连年级前五十都进不了,高一年级才三百多个人。
12
班主任说,今年高一暑假没有补课。
顾一树心情有些低落。
徐芳也从店门口路过的学生嘴里听到了高一不补课的消息。
13
顾一树到家楼下的时候,徐芳正在清洗推车。
徐芳抬头看到是顾一树:“你暑假没事,每天就推着这个车去街上卖凉面,我店里的事忙完了,就过去跟你一起。”
顾一树忍住心中不耐:“给我五块钱,我去换个灯泡。”
徐芳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再过一星期就放假了,你也不在家里待,用不着。”
“那这一周我不写作业吗?”顾一树声音不悦。
满头是汗的徐芳直起身,看了看天,又对着顾一树说:“现在夏天,天亮早,天黑晚,是看不见还是怎么着?”
顾一树知道徐芳的蛮横劲,一旦争起来,就是没完没了,所以干脆放弃上了楼。
14
期末考试完,顾一树就知道进年纪前五十又没戏了。最近一周根本就没复习好,顾一树看着手里的2B铅笔,觉得有些无力。
高论找到顾一树:“暑假我妈给我安排了家教,你要来一起听吗?”
顾一树家里条件差,认识他的都清楚。
高论当然也知道,所以又说:“家教老师是我妈认识的,我说了要带个朋友,他答应了不收费。”
顾一树紧紧捏住手中的铅笔:“我要帮我妈卖早点。”
“那好说。”高论抱住顾一树的肩膀:“我早上也不想起那么早,我让家教老师下午来。”
顾一树看着高论眼里有些感激。
15
高论从小和顾一树一起长大的,最初都是在那块邺城最烂的楼里一起玩耍。
但是高论的父亲在江城的工地上摔下来身亡了,所以建筑商赔了一笔钱,高论的母亲就用这笔钱搬了出来,在邺城买了还不错的无电梯房。
那会邺城都是无电梯房,只有近几年新建的大房子才是有电梯的高楼。
高论是顾一树最好的朋友,可是顾一树很多事不愿意和高论说。高论知道顾一树只是比较沉闷,不爱给别人带来麻烦。
顾一树羡慕高论有个努力又大方的妈妈,而徐芳只是个农家妇人。
高论曾经也羡慕顾一树有一个愿意陪着他玩耍的爸爸,那会顾一树的爸爸经常会带着高论一起玩。
16
顾一树回去跟徐芳说了补习的事情,徐芳睨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
徐芳每天早上还是要去店里给高二升高三补习的学生卖早餐,顾一树就在菜市场门口卖凉面。
顾一树不会吆喝,所以没有旁边的大叔大婶们卖的好。
有个大婶看到他这样子,好心提醒,要喊喊才有人注意到他那边是卖凉面的,因为顾一树只有一个推车,连一个写字的招牌挂布都没有。
徐芳来的时候,顾一树的钱盒子里只有六块钱,卖了两碗。徐芳蹙蹙眉,顾一树看到了徐芳的表情动作。
顾一树准备走了,被徐芳叫住:“你不是下午才去补习么,你中午再走。”顾一树撇撇嘴,留了下来。
耳边传来徐芳的吆喝,十分卖力,效果也不错,接二连三的来了人。两人分工,徐芳负责吆喝,顾一树就埋头做起了凉面。
顾一树给自己拌了碗凉面做午餐,又打包了两碗带走。徐芳看着两碗面,没有做声。
17
高论给顾一树开门的时候正准备泡面,手里还在撕泡面上的一层薄膜。
顾一树把手里的凉面递给高论,高论拍了下顾一树的胳膊:“好兄弟。”
“以后我每天给你和家教老师带午饭吧。”顾一树说。
高论没有拒绝,顾一树性子倔,好面子。
家教老师还没来,高论和顾一树先整理了期末考试的题,各自把不会的点都圈出来,等着等会直接让家教老师讲。
“顾一树,你想去哪里上大学。”高论问。
顾一树沉默了一下,摇摇头:“没想过。”顾一树在撒谎,他想去京北市,可是他的成绩去京北市太困难。虽然顾一树还在努力,争取可以考去京北大学,但是他不想说,他怕落空。
“叮铃”,高论的手机响了。
高论看了一眼:“家教老师来消息了,说刚到邺城,吃了午饭再来。”说完看到桌上的凉面,便在手机上敲打着。
顾一树看着高论捧手机聊天,摸了下裤兜的“小砖头”,还是个非智能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东西。
在所有人已经普及微信的时代,顾一树连q/q都没用过。班级的群聊顾一树从来没有参与过,好在班主任发通知还都是群发短信。
18
顾一树真的好想要一个新手机。
谢谢观看,欢迎收藏。
鞠躬.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